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肝片吸虫和巨片吸虫染色体和同工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研究了来自国内数省份的片形吸虫的染色体和同工酶,发现肝片吸虫的染色体为三倍体型,巨片吸虫的染色体为二倍体型。根据二者核型相近、酯酶同工酶一致以及生活史各期虫体形态相似,作者认为肝片吸虫是巨片吸虫的同源三倍体的种类。  相似文献   

2.
以精巢细胞染色体空气干燥标本制备技术,研究两种寄生吸虫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染色体,结果表明:片形吸虫体细胞染色体,2n=20,包括三对中着丝点、一对亚中着丝点、五对亚端着丝点、一对端着丝点染色体,这和前人报道的片形吸虫染色体形态有些差异。另外,群体中有65.3%的虫体细胞染色体为三倍体,3n=30。观察片形吸虫的配子形成,发现二倍体个体细胞减数分裂能正常进行,形成单倍体配子;三倍体个体细胞不进行减数分裂,也没有配子形成,推测二倍体虫体的生殖方式为有性繁殖,而三倍体虫体的生殖方式为孤雌生殖。并认为我国存在的两种片形吸虫:大片吸虫和肝片吸虫,有三倍体和二倍体两种,分别行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  相似文献   

3.
采用常规细胞染色空气干燥标本制片技术制片及直接涂片,观察100个虫体的200张滴片,20个虫体的40张涂片,发现肝片形吸虫精子发生的染色体动态是:1.精原细胞,分为A型和B型。A型胞核内染色质细粒状,着色较深。B型胞核内染色质颗粒多沿核膜分布,着色较浅。在精原细胞增殖的有丝分裂中,其染色体中期相2n=20。2.初级精母细胞,核内染色质呈颗粒团,随后细胞进入第一次成熟分裂(减数分裂),其过程分为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各期细胞染色体形状、大小相异。3.次级精母细胞,核内有大小不等的染色质颗粒团或染色痕迹。4.精细胞,染色体为单倍体(n=10)胞核由圆形迎渐为椭圆形、钉子形、V形、S形、弯梭形,最后由弯梭形的细胞分化产生精于。5.精子,头颈部螺旋状锥形,尾细长。  相似文献   

4.
<正>片形吸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由片形科的肝片形吸虫和大片形吸虫引起,主要寄生于哺乳动物的肝脏胆道内,也可寄生于人体胆道中。片形吸虫对家畜牛、羊、猪等危害很大。对有关片形吸虫病,在家畜体内寄生和流行情况,我省迄今未见报道。我们于1985年8月,在永顺县对山、新寨和杉木三个乡,调查了耕牛553头,其中黄牛329头,水牛224头。在调查中发现,耕牛片形吸虫感染,以肝片形吸虫为主,仅数头耕牛有大片形吸虫感染。现将553头耕牛肝片形吸虫感染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应用PCR方法扩增龙岩地区羊片形吸虫分离株ITS序列,经克隆、测序后获得ITS全长序列944bp,其中ITS-1为421bp,ITS-2为361bp;通过在肝片吸虫和大片吸虫ITS种间鉴别位点上的序列分析表明,从龙岩地区羊体内分离的片形吸虫虫种属大片吸虫(命名为FgLY)。与国内外大片吸虫的进化分析表明,FgLY与中国云南的2个分离株处在一个小分支,亲缘关系最近。该结果为羊大片吸虫的进一步生物学研究和片形吸虫病的预防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肝片形吸虫种类鉴定PCR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建立一种快速鉴定肝片吸虫种类的特异PCR方法,以肝片形吸虫基因组DNA为模板,以前后盘吸虫,胰阔盘吸虫,日本分体吸虫,牛弓首蛔虫、大片吸虫gDNA为对照,用肝片形吸虫特异性引物ITS-1、ITS-2进行PCR扩增,PCR产物经1.0%琼脂糖凝胶电泳,紫外透射仪观察;用核酸蛋白测定仪测定肝片形吸虫gDNA的浓度,然后将gDNA原液进行不同倍数的稀释,筛选最佳条件,进行敏感性检测.结果显示只有肝片吸虫样品有特异性条带,对照样品均呈阴性;可以检测到的最低DNA浓度分别为1.17 ng/μL、0.59 ng/μL.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片形吸虫感染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住院治疗的7例肝片形吸虫感染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分析,研究其使用三氯苯达唑与其它抗寄生虫药物治疗的对比。结果:7例患者均有相同的临床表现,阿苯达唑、吡喹酮等药物治疗无效,三氯达苯唑有效。结论:通过这次肝片形吸虫感染的治疗和临床分析,三氯苯达唑是一种具有良好抗肝片形吸虫药效的药物,对今后治疗肝片形虫病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胰阔盘吸虫在家畜中、羊中普遍感染,也偶可感染人体.研究胰阔盘吸虫的遗传规律有利于开展遗传防治.有关胰阔盘吸虫雄性生殖腺发育中染色体动态研究,国内迄今鲜见报道,近年来,我们用直接法制备胰阔盘吸虫雄性生殖腺发育中染色体染片300张,在光镜下对胰阔盘吸虫雄性生殖腺发育中染色体动态进行了观察.现将初步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片形吸虫成虫虫体抗原制备及ELISA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人体片形吸虫病ELISA检测试剂盒的检测效果。方法:采用云南大理本地采集的牛体片形吸虫成虫制备可溶性粗抗原,包被反应板,采用人体片形吸虫病ELISA法(FAWA-ELISA)进行研究,分别检测26份片形吸虫患者血清、102份其他寄生虫病患者血清和25份健康人血清,评价检测试剂盒的检测效果。结果:检测试剂盒的敏感性为100.0%、特异性分别为95.28%(95%CI:98.9%~91.2%),约登指数分别为0.95。结论:FAWA-ELISA试剂盒检测效果较好,且成本相对较低,可适宜用于云南片形吸虫病流行区流行病学筛查,减轻病原学检测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10.
本文应用扫描电镜及相位差显微镜对下列三种吸虫毛蚴进行了比较观察。一、肝片形吸虫毛蚴:顶突呈厚壁圆环状,中央为顶腺开口,壁上有4个腺体的开口及6根短纤毛。纤毛上皮细胞共21个,排列顺序为6.9(6.3)、4.2;第2列由2个完整的亚列组成。在第1、2列上皮细胞间的细胞嵴上,有2个侧乳突和4个细胞间嵴小突。二、布氏姜片吸虫毛蚴:顶突由2个唇瓣样物构成,中央为顶腮开口,未见其它小孔及纤毛。纤毛上皮细胞数及排列顺序与肝片形吸虫的相似,但第2列只有一个半亚列组成。三、日本血吸虫毛蚴:顶突呈网格状,上有2个穿刺腺开口及4—6根短纤毛。纤毛上皮细胞共22个,排列顺序为6、9、4、3,第2列呈单行排列。在第1、2列细胞间,有2个侧小突和多个细胞间嵴小突。本文还对上述各种结构的功能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报告了叶巢外睾吸虫性细胞发育的染色体行为,初级精母细胞经两次减数分裂发育为精子.第一次减数分裂的前期发育时间长而复杂,经历细线期至终变期等五期,各期形态均有描述.单倍体染色体为8条,核型特征是5M+2ST+1T.第二次减数分裂由次级精母细胞分裂产生32个梭形精细胞,继而发育为32条精子.  相似文献   

12.
肝片形吸虫病是牛羊等反刍兽最主要的寄生虫病之一,遍布于世界各地,我国普遍流行,特别在低洼潮湿多沼泽的牧区,由于肝片形吸虫的中间宿主分布极广,流行更为严重。川西北草地(红原、若尔盖、阿坝)是四川省牦牛、绵羊主产地区之一,其沼泽地(又称四川若尔盖高原沼泽)是我国最大的一片沼泽区域,三县沼泽面积742万亩,约占该区草场总面积的三分之一,是肝片形  相似文献   

13.
肝片形吸虫成熟虫体175条在常温下置不同培养液中体外培养,其结果是:在常温下,肝片形吸虫在适宜培养液中可存活10—12天,平均11天;在3类,17种培养液中以1640血清混合液为最佳,199血清混合液次之,台氏液最差,其中又以10%血清1640液为好;不同室温对肝片形吸虫的影响:在20~23℃与11~17℃的室温下,虫体产卵数与产卵天数均无明显差异,但在11~17℃下,虫体的存活时间明显延长。  相似文献   

14.
以印尼短尾羊(ITT)和美利奴细毛羊(Merino)两种品系的绵羊为实验动物,研究动物感染巨片形吸虫后所产生的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反应的免疫应答。结果显示:对巨片形吸虫感染具有抗性的印尼短尾羊不产生特异性的IgG2,而易感品系的美利奴细毛羊感染巨片形吸虫后体内产生高滴度特异性IgG2抗体、特异性IgG2抗体在免疫应答中起着封闭抗体的作用,抑制巨噬细胞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反应。由于印尼短尾羊不产生特异性IgG2抗体,对巨噬细胞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反应不产生抑制作用,因此印尼短尾羊对巨片形吸虫的感染具有一定的抵抗力。使用纯化的IgG1和IgG2进行体外杀虫试验,结果IgG1有很强的促进体外杀虫效果,而自感染巨片形吸虫的美利奴细毛羊血清标本纯化的IgG2没有体外杀虫作用。体外实验还显示嗜酸性粒细胞在免疫血清、补体和IL-5的共同参与下具有较强的杀虫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一前言寄生蠕虫对于家畜的危害较为普遍,要想增加畜产质量,提高家畜的役使能力,研究家畜寄生虫病,是很重要的工作之一。几年来我们在西安与汉中屠宰场中采到一些标本,其中吸虫纲五种、绦虫纲四种、线虫纲二种、棘头虫纲一种。在汉中屠宰场采到的有肝片形吸虫、大片形吸虫、胰阔盘吸虫、姜片虫、猪囊虫、细颈囊尾蚴、猪蛔虫等。在西安屠宰场采到的有姜片虫、矛形复腔吸虫、猪囊虫、扩展莫氐绦虫、细颈囊尾蚴、猪蛔虫、捻转血矛线虫及大棘吻棘头虫等。现将这些标本加以整理鉴定,并提出粗浅的建议,供有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6.
用蓖麻蚕雌蛹卵巢组织进行离体细胞培养,建立了细胞株,命名为WVB-Pcr-02,在建株过程中,原代培养一个月左右,就开始传代。细胞生长稳定,分裂比值为1:2,每4-5d传代一次。细胞主要为贴壁的圆形细胞,其次是梭形细胞。细胞群体倍增时间为60-64h。观察细胞染色体,其二倍体蚕的染色体为56条,建株后染色体数为100-110条,与其他蚕细胞类似。  相似文献   

17.
1.本文对寄生在家鸭、家鸡肠管中一新种吸虫的形态构造和生活史各期,均作了考查和描述。该吸虫与近似种有显著差异,为此立一新种,定名福建光孔吸虫(Psilotrema fukienensis sp.nov.)。 2.首次报导国内由于这类吸虫侵袭雏禽而产生严重的溃疡性肠炎,且已造成流行。对生活史的考查发现尾蚴除在水生植物等物体上结囊外,还能在水的表面形成囊蚴。经证明它具有强的感染力,因此疫区水源为本病传布的另一途径。对本吸虫宿主引起的病害也作了记述。 3.本文对光口科、棘口科和片形科吸虫的亲缘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作者首次用硝硫氰醚驱除牦牛、绵羊和山羊的寄生蠕虫。结果表明:对牦牛,硝硫氰醚的剂量在50mg/kg和60mg/kg时的驱虫效果较好,尤以60mg/kg为佳,对肝片形吸虫、钩虫和肺线虫的驱虫率均达100%,对前后盘吸虫为98.5%;对藏系绵羊守生蠕虫以60mg/kg硝硫氰醚和50mg/kg的硝硫氰醚加8mg/kg左旋咪唑为好,对肝片形吸虫、莫尼茨绦虫、肺线虫和羊钩虫的驱虫率均达到100%,对前后盘吸虫分别达99.6%和99.9%,对毛首线虫分别为98.6%和99.0%;对山羊的多种寄生蠕虫,硝硫氰醚亦有较好的驱除效果。  相似文献   

19.
采用看护培养法对大蕉胚性细胞悬浮系(Embryogenic cell suspensions, ECS)来源的原生质体进行培养,并研究了不同品种的看护细胞对原生质体培养的影响,以及大蕉ECS及其原生质体再生植株的染色体数目.结果发现,采用贡蕉ECS作为看护细胞时,大蕉原生质体培养15 d后细胞分裂频率达到8.5%,培养30 d后细胞团形成率为0.35%;而以大蕉ECS作为看护细胞时,全部原生质体褐化,不能正常发育.染色体检测结果表明,大蕉ECS的染色体数目不稳定,除含有正常的三倍体染色体数目的细胞(2n=3x=33)外,还出现大量染色体数目异常的细胞.其中绝大部分细胞含有多倍和非整倍的染色体数目,仅14.5%的细胞含正常三倍体染色体数目;但通过ECS原生质体培养获得的再生植株具有正常的三倍体染色体数目(2n=3x=33).  相似文献   

20.
采用根尖压片法制片镜检观察药用植物山豆根(Sophora tonkinensisGapnep.)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并进行核型分析。结果发现山豆根的染色体数为2n=18,未发现非整倍性变异和多倍现象,也未发现B染色体,核型公式为K(2n)=18m,按Stebbins的核型分类标准,属于1A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