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采用酸性混凝+高级氧化+生物接触曝气系统处理红板(江西)线路板厂有机显影废水,并通过正交实验确定最佳药剂投加量.结果 表明?处理500 mL显影废水的最佳工艺条件是pH为4.0,10%的PAC的投加量为3.3 mL,0.2%的PAM投加量为3.4mL,10%的FeSO4·7H2O的投加量为2.7 mL,30%的H2O2投加量为0.72 mL,10%的Na2S投加量为4.4 mL,10%的LIME投加量为7.7 mL,0.2%PAM投加量为4.6 mL.将最佳工艺条件应用于工程实践,处理后废水COD的值降为75 mg/L,低于<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排放标准中COD的最高允许排放浓度.  相似文献   

2.
出发菌株枯草芽孢杆菌WB600-eg2是通过分子生物学手段构建的重组菌,内切葡聚糖苷酶酶活为1.174IU/mL.本文通过响应面法对装液量、初始pH、接种量、转速、酵母粉添加量等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得到最优发酵条件为装液量55mL/250mL、初始pH7.2、接种量10%、转速170r/min、酵母粉添加量0.4%.在此发酵条件下测得内切葡聚糖苷酶酶活为1.573IU/mL,比未优化条件下提高了33.9%.  相似文献   

3.
以蒲公英根烘焙粉为原材料,研究了酶添加量、酶解温度和酶解时间在单酶和双酶协同酶解条件下对多糖得率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的影响,并采用响应曲面法优化了酶解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单酶法提取1g蒲公英根多糖的适宜条件为:料水比(g∶mL)1∶30,纤维素酶酶解温度50℃,酶添加量1.0mL;木瓜蛋白酶酶解温度60℃、酶添加量2.0mL。双酶法多糖提取率高于单酶法,影响多糖得率的工艺因素主次顺序为酶解时间、酶解温度、酶添加量。适宜的多糖提取条件为:料水比(g∶mL)1∶30,木瓜蛋白酶悬液(200U/mL)添加量1.98mL,纤维素酶悬液(200U/mL)添加量0.99mL,55℃提取1.9h,此时多糖得率为32.97%±0.13%,DPPH 自由基清除率为92.31%±0.25%。烘焙和酶解工艺可提高蒲公英根多糖得率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  相似文献   

4.
利用枯草芽孢杆菌发酵鱿鱼墨制备溶栓型发酵液,在发酵温度37℃和发酵培养基pH 7.2条件下,研究了枯草芽孢杆菌接种量、发酵时间、摇床转速、葡萄糖添加量和装液量对发酵产物的溶栓活性影响.在枯草芽孢杆菌接种量2.0%,发酵时间72 h,摇床转速160 r/min,葡萄糖添加量2.0%,鱿鱼墨发酵培养基装液量50 mL(100 mL锥形瓶)发酵条件下,鱿鱼墨枯草芽孢杆菌发酵液的溶栓活性与50.9 IU/mL尿激酶相当.  相似文献   

5.
探讨表达条件对重组人β防御素-3(rhβD-3)表达量和抑菌活性的影响.对重组酵母菌的摇瓶发酵条件,如pH、发酵温度、甲醇的添加量等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适宜的表达条件为BMMY培养基pH为6.0,装液量50mL/500mL锥形瓶,28℃,290r/min培养48h,每24小时加0.5%(V/V)甲醇.优化后rhβD-3的表达量可提高到340μg/mL,抑菌活性也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6.
为获得不同温度条件下芦荟皮厌氧发酵产沼气的潜力和特性,采用全混合批量发酵装置分别在20℃和30℃下对其进行沼气发酵实验。结果表明,在20℃时,芦荟皮发酵净产气量为952mL,TS产气率为349mL/g,VS产气率为423mL/g;在30℃时,净产气量为1 303mL,TS产气率为478mL/g,VS产气率为579mL/g,说明芦荟皮具有较好的产气潜力;30℃条件下芦荟皮的TS产气率为20℃条件下的1.37倍,TS利用率、VS利用率都比20℃条件下的高1倍以上,表明30℃更利于芦荟皮厌氧发酵产沼气。  相似文献   

7.
重组大肠杆菌发酵生产β-葡聚糖酶工艺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重组大肠杆菌JM109-pLF3摇瓶发酵生产β-1,3-1,4-葡聚糖酶工艺条件的研究,得出最佳培养条件为:温度39℃,摇床转速150 r/min,培养基装量20 mL/250 mL,培养基初始pH 6.7,种子培养时间16 h,接种量1%.在最佳培养条件下,发酵30 h酶活力达到最大值481.41 U/mL.最优条件下摇瓶恒速补加氮源对酶活的提高贡献较大,且适当提高流加量对促进产酶效果更明显,酶活力可达628.30 U/mL,为初始时的2.1倍.  相似文献   

8.
应用单因素优化和响应面分析实验对一株具有产高Cx/FPA比值纤维素酶的曲霉M-18菌株进行发酵条件优化试验,确定了合适的碳源、氮源及发酵控制参数,得到回归方程反映出该模型具有良好的拟合性,可以用于产内切葡聚糖酶发酵优化的理论预测.进一步分析得到的优化发酵条件为:在基础培养基中添加CMC-Na 0.3%,酵母粉0.5%;产酶发酵温度30℃,装液量67mL/250mL摇瓶、转速175 r/m和接种量1.2 cm2菌苔/50mL.优化前后的实验验证结果相比:优化后的摇瓶发酵Cx酶活力达129.62 u/mL,比原来的98.45 u/mL高出31.67%.  相似文献   

9.
黑曲霉的紫外诱变及其液体发酵产木聚糖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曲霉A,为出发菌株,经紫外线诱变处理,采用平板培养筛选,获得一产木聚糖酶活力高的茵株.实验通过氮源含量,碳源含量,培养基含量和发酵时间对液体发酵产木聚糖酶的影响分析,得出产木聚糖酶的最优条件,即培养时间60 h,接种量5 mL细胞浓度为5×10°个/mL孢子悬液,温度为28℃,氮源质量浓度4 g/L,底物量为0.55 g,培养液70 mL,此条件下生产的木聚糖酶活力可达到58.305 u/mL.  相似文献   

10.
优化了一株壳聚糖酶高产菌株的碳源、氮源、装瓶量、接种量和初始pH值等产酶发酵条件,并进行了正交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发酵条件为:几丁质2.5%,(NH4)2SO40.4%,酵母粉0.7%,pH值为5.5。优化后酶活由原来的454.03 U/mL提高至604.60 U/mL,提高量为优化前的33.16%。  相似文献   

11.
对一株高温蛋白酶高产菌株枯草芽孢杆菌BY25的发酵培养基组成与产酶条件进行了优化。正交试验结果显示培养基中各因子对产酶影响从高到低为:豆饼粉、葡萄糖、硫酸镁、麸皮、磷酸氢二钠、氯化钙。在此基础上进行培养基组成优化,将豆饼粉、麸皮混合氮源改为以豆饼粉为单一氮源进行蛋白酶发酵。单因素试验发现,在单一氮源培养条件下,培养基中各因子对产酶影响从高到低依次为:豆饼粉、葡萄糖、氯化钙、磷酸氢二钠。除微量氯化钙外,金属盐,尤其是金属硫酸盐的添加对产酶有显著抑制作用。此外,培养初始pH和培养时间对产酶有显著影响,接种量也有一定影响。通过绘制120 h产酶曲线发现,BY25产酶曲线为双峰,产酶曲线顶峰出现在发酵后72 h,优化后BY25发酵培养基各组分添加量为豆饼粉60 g/L、葡萄糖60 g/L、氯化钙 0.5 g/L、磷酸氢二钠 4 g/L,接种量为4.5%~5%,初始培养pH为8.0。优化产酶培养基和产酶条件后,发酵液酶活力可达到101.1 μmol/(min·mL)。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兰花炭疽病拮抗菌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1-12菌株的芽孢形成率及芽孢数量,在摇瓶发酵基础上对芽孢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考察.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对1-12菌株产芽孢条件进行了分析,确定了摇瓶发酵最佳条件:培养基组成(质量分数)为玉米粉1%,大豆蛋白胨1%,CaCl2·2H2O·"0.1%,MnSO4·H2O 0.05%;培养液初始pH 6.0;培养条件为种龄20 h,装瓶量30 mL/250 mL,接种量8%,温度30 ℃,摇瓶转速200 r/min.在此条件下,B. megaterium 1-12菌株发酵液中的芽孢数量为1.92×109个mL-1,芽孢形成率达到了95%.  相似文献   

13.
对肉色曲霉产碱性脂肪酶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摇瓶实验表明,该菌株最适产酶培养基组成为(%):黄豆饼粉2,NH4NO3 0.5,玉米粉1,糊精1,柠檬酸钠0.1,K2HPO4 0.5,FeSO4 0.006,大豆油0.6,吐温-800.5mL,pH 9.0.最适产酶温度为28℃,产酶高峰出现在96小时,最佳装液量为35mL,碱性脂肪酶菌株的酶活可达9.3U/mL.脂肪酶的最适作用pH为9.0,最适作用温度为30℃.  相似文献   

14.
采用单因子试验和正交试验,对菌株槭菌刺孢(Mycocentrospore acerina)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得到最佳发酵培养基配方为:蔗糖6%,黄豆粉2.26%,(NH4)2SO40.16%,CaCO30.45%,NaCl 0.19%;最佳发酵条件为20℃,100r/min,起始pH值为7.0,在250mL的三角瓶中加入优化发酵培养基50mL,发酵培养240h;在发酵过程中,不必补加各成分,其原始培养基成分已足够整个发酵过程中产色素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洗净毛质量,探索环境友好的洗毛方法,对头状丝孢酵母产脂肪酶的发酵条件进行研究,采用逐因子试验筛选出菌株Trichosporon capitatum的最佳碳源和氮源分别为可溶性淀粉、黄豆粉和(NH4)2SO4。其最优发酵条件为:培养基初始pH 6.5、接种量2%、250 mL三角瓶中最佳装液量30 mL、发酵温度28℃、发酵产酶转速160 r/min、诱导剂橄榄油5 g/L、表面活性剂吐温-80 1.5 g/L。  相似文献   

16.
利用基因工程手段获得的产耐酸性高温弘淀粉酶基因枯草芽孢杆菌工程菌株pWB—amyd/WB600,通过单因素筛选及正交实验进行发酵培养基优化,得到的最佳配方为(g/L):玉米粉20,蛋白胨30,CaC120.5,Na2HP048.同时对实验室摇瓶条件下液体发酵的主要影响因素初始pH、接种量、装液量、转速、温度等进行探讨,确定了最佳培养条件:37℃、pH6.5、200r/min摇床培养36h,接种量为2%,装液量为30mL/250mL.在此优化条件下,耐酸性高温弘淀粉酶活力达到3980U/mL,是未优化条件下的2.1倍.  相似文献   

17.
铜绿假单胞菌发酵条件优化及抗菌物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及其代谢产物对撑×绿杂交竹梢枯病病原菌暗孢节菱孢菌(Arthrinium phaeospermum (Corda)M.B.Elli)具有较好的拮抗作用。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铜绿假单胞菌的培养基和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并对其产生的抑菌活性物质的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优化培养基配方为蔗糖5 g,蛋白胨10 g,氯化钠2.5 g,水1 000 mL; 最佳发酵条件为温度25 ℃,初始pH7.5,接种量1 mL,瓶装量150 mL于300 mL三角瓶中,发酵时间60 h。粗活性物质检测试验表明:其分子质量小于1 000 u; 代谢产物中大分子蛋白质的生物活性远远低于小分子非蛋白成分; 该菌粗提物中具有生物活性的成分大多是极性较小的物质,且在有机溶剂中溶解性较好,三氯甲烷为最佳萃取剂。  相似文献   

18.
采用TTC-CaCO3复合平板法筛选丙酮酸(盐)高产菌株,并采用正交实验优化丙酮酸(盐)的液体发酵条件及其产物提取工艺,结果表明:丙酮酸(盐)液体发酵培养的最优维生素组合为盐酸硫胺素0.015 mg/L,烟酸9 mg/L,生物素0.020 mg/L,盐酸吡哆醇0.35 mg/L;最优提取条件组合为:萃取剂种类为磷酸三正丁酯,发酵液与萃取液体积比为1:2,提取温度为20℃,其中萃取剂种类、发酵液与萃取液体积比对提取率的影响显著(P<0.05)丙酮酸(盐)发酵产物浓度及提取率均基本达到国内研究水平。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红曲霉产多糖的液态发酵条件,得出优化后的培养基组成为:蔗糖45 g/L,酵母粉4.5 g/L,KH2PO4·3H2O 3.5 g/L,MgSO4·7H2O 0.85 g/L.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得到红曲霉N产多糖的优化发酵工艺条件为:种龄30 h,接种量7.5%,发酵培养基初始pH 5.75,装液量162.5mL/1 000 mL三角瓶,发酵时间84 h.在此条件下,红曲霉液态发酵的多糖质量浓度达999.8 mg/L,比优化前的684.2 mg/L提高46.1%。  相似文献   

20.
为了分析不同营养成分及培养条件对金针菇菌丝体生物量的影响及为金针菇液体发酵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依据,采用单因子及正交试验,分别测定不同培养基组合及培养条件下的金针菇菌丝体生物量.研究结果表明,金针菇液体发酵培养基的最优组合为:40g/L黄豆粉、20g/L可溶性淀粉、2g/L KH2PO4和1g/L MgSO4·7H2O.最优培养条件是:起始pH值6.0、接种量200mL/L、装液量400mL/L、摇床转速160r/min、培养温度25℃和恒温培养8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