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望江亭》中谭记儿的形象韩凌关汉卿的杂剧,以塑造封建社会各阶层的妇女形象见长。在封建势力的重重压迫下,这些妇女的命运是悲惨痛苦的,但她们决非逆来顺受,而是奋起反抗。喜剧《望江亭》中的谭记儿就是一个典型的叛逆者形象。一谭记儿形象的核心是为追求和维护美满...  相似文献   

2.
杨旗琦 《科技信息》2009,(15):182-183
鲁迅小说《祝福》中的主人公祥林嫂,是一个典型的悲剧形象。其悲剧根源是封建宗法思想和制度,主要根源是封建夫权。它在政治上剥夺了妇女的一切权利,使妇女在婚姻上毫无自主权可言,尤其在精神、心灵上遭受了严重损害;此外,她自身及周围人的落后愚昧、麻木不仁也是造成这一悲剧的原因。这一悲剧的意义非常深刻,对过去和现在妇女解放事业的发展都有启迪和推动意义。  相似文献   

3.
谈《井》     
(一)多少年来,在中国这块封建意识浓重的古老土地上,女人迈着艰难的步子,演出过无数的悲剧。《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祝英台,鲁迅笔下的祥林嫂,《家》中的鸣凤,都惨死在封建礼教的屠刀之下,她们的死是在旧社会。而《井》中的主人公徐丽莎却在社会主义的新中国含恨而死。杀死她的似乎找不到手持屠刀的刽子手,然而在她的周围却有无数只沾满污垢、带着霉菌的封建世俗的手,组成巨大的“向心力”,把她推向一口幽深黑暗的“井”,使她无法挣脱,无力反抗,最终落“井”窒息而死。  相似文献   

4.
文学作品在刻画人物形象时往往要赋予其一定的精神负荷和生存交战,以鲁迅笔下的祥林嫂为例,本文分析祥林嫂内心深处的求生存意识在与封建传统观念的冲突中被毁灭,其原因在于作为一种文化积淀的潜意识而存在其内心深处的封建传统观念,并从她身上可见民族劣根性。  相似文献   

5.
教会和劳工     
在工人们反抗压迫的伟大运动中,教会在事实上所表现的总是利用它的势力和种种方法拥护权力在手的反动的统治阶层.在欧洲中世纪时,反抗封建亲王的农民革命蠭起,当时统治阶层用大残杀来压制农民革命的狂潮,就得到天主教和新教徒的领袖们积极的协助.在欧洲十八世纪和十九世纪时,逐渐抬头的布尔乔亚反抗地主贵族和专制政体的革命爆发,教会又和反动的势力携手,压迫新兴的运动.但是到了布尔乔亚成为统治阶层的时候,这阶层又  相似文献   

6.
小说是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塑造人物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鲁迅小说《祝福》中的祥林嫂,是一个深受旧社会封建宗法思想的精神迫害,挣扎反抗,求生不得,最后悲惨死去的普通劳动妇女的形象。茅盾的小说《春蚕》着力塑造了老通宝这一人物形象。他是一个勤劳、善良、俭朴、忠厚、而又尚未觉悟的旧社会的老一代农民  相似文献   

7.
鲁迅的小说<祝福>塑造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成功的农村劳动妇女其型--祥林嫂.祥林嫂是辛亥革命后贫穷落后的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她勤劳、善良、质朴、顽强,但在旧社会,她不但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反而成了一个被践踏、被迫害、被愚弄、被鄙视的人物,以至最后被旧社会所吞噬.今天读<祝福>,读"祥林嫂",仍有着它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提出:鲁迅的小说《祝福》,除表现了揭露抨击封建礼教对祥林嫂从肉体到精神的(?)害吞噬的主题,还有一点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即:作者对祥林嫂并非只有一味的、无条件的同情,在祥林嫂反抗再嫁的举动和处世哲学上,他表现出的是对其精神愚昧的批评态度。这种批评虽未直接呈现于作品情节表面,但详加分析,仍可得到鲜明感受。  相似文献   

9.
谭淑红 《科技信息》2008,(5):197-197
蘩漪是曹禺先生《雷雨》剧作中最具“雷雨”性格、最丰满的角色。她是一个性格复杂、内涵丰富并受过新式教育的女性,她渴望自由的爱情,但又摆脱不了家庭的牢笼,她既具有旧式女性柔弱的性格,同时又有着现代女性的抗争精神,她紧紧抓住与周萍一种阴鸷的爱,却又被无情的抛弃,最终导致了她对一切的报复。文章充分揭示了在当时中国特定的社会条件下,作为一个女人,无力与强大的封建势力相抗衡而实现自我理想,即使反抗,也将以悲剧告终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10.
祥林嫂,中国封建社会千千万万受压迫,被残害劳动妇女的集中代表,鲁迅先生短篇小说《祝福》中的典型悲剧人物。她一生命运不公,尽管人很勤劳、安分、善良,但她生活的社会、环境却容不下她,周围的人们也很冷淡她。她试图与命运抗争,却一次次失败了,终于是“想做奴隶而不得”,穷愁潦倒,惊恐不安,悲凉地死去。  相似文献   

11.
对于鲁迅先生的小说《祝福》,前人更多注重对祥林嫂形象的分析,该文则侧重对"我"的形象分析,文章认为鲁迅小说《祝福》中的"我"不只是祥林嫂故事的讲述者,也是一个对自己在祥林嫂面前敷衍塞责后深感内疚与不安的自我解剖者。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有许多典型的妇女形象。鲁迅笔下的祥林嫂、老舍笔下的虎妞、杨沫笔下的林道静和李凖笔下的李双双都是中国现当代小说中典型的妇女形象,她们不同于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妇女形象,具有重要的文学史意义。祥林嫂是中国文学史上封建妇女的终结性典型形象;虎妞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作为小市民出现的妇女形象,是反映中国妇女现代性萌芽的标志性人物;林道静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作为成长中的知识分子出现的无产阶级革命妇女形象;李双双是中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第一个妇女主人翁的典型形象。从祥林嫂到虎妞,到林道静,再到李双双,中国现当代小说中妇女典型形象的演变过程,概括了中国从封建社会到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再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展示了中国妇女的政治意识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这些妇女形象还留给我们另外一些思考,即我们的文学创作者必须具有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观意图,而且在塑造人物形象时,要树立“写时代、写历史”的创作理念,这可以说是文学创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环境是人物活动的场所,是人物性格特征形成和发展的客观依据。鲁迅悲剧小说的环境描写是出色的,阴冷的自然景象、麻木愚昧的周围人群和凶残酷烈的封建势力所形成的典型环境为悲剧人物活动设置了特定的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14.
从小说本身出发,透过文化视角重新审视祥林嫂之死,本文作者发现流布甚广的“矛盾致死说”和“甘心就死说”实厲谬误,从而提出了祥林嫂之死的第三种可能性——“恐惧致死说”。祥林嫂之死是一幕“几乎无事的悲剧”,鲁迅用以表现封建文化杀人的主题,使小说达到了悲剧艺术的至境。  相似文献   

15.
鲁迅与张爱玲的人生方式迥异的:鲁迅是主动肩住了黑暗的闸门,让自己沉进无边的冷酷和虚无中去;反抗和背负是他作为一个战士,一个救赎与生俱来的使命。而张爱玲的精神世界是超然的,她以超脱与冷静审视人性闹剧的轮流上演,一个孤单的灵魂从人生牢狱中越狱而去,留下的是与鲁迅同样的对生与死的指斥与追问。  相似文献   

16.
辛亥革命已经八十周年了。孙中山领导的这次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长达两千多年封建帝制,建立了民主共和政体。其伟大功绩,永留青史,它留下的宝贵财富,永远启示着后人。 一 辛亥革命的历史事实告诉我们: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在强大的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双重压迫下,软弱的民族资产阶级不可能领导革命取得成功”。究其原因有三:  相似文献   

17.
在鲁迅所塑造的人物画廊里,除农民形象、知识分子形象外,妇女形象也占有重要的位置。其中的祥林嫂,是一个家喻户晓、童叟皆知的典型形象。关于祥林嫂,评论文章已经发表了不少。几乎所有的评论文章都认为:一、祥林嫂是一个具有强烈反抗性的妇女;二、作者在《祝福》中描写了祥林嫂怎样受四条绳索的束缚;  相似文献   

18.
<正> 祥林嫂与子君是鲁迅于“五·四”运动后创作的两篇短篇小说《祝福》、《伤逝》中的女主人公。这两篇小说均收在小说集《彷徨》中。通过对祥林嫂与子君这两个典型形象共同的反抗性和悲剧性以及不同的个性特征进行分析比较,我们不仅能从她们身上触到时代脉搏的律动,更可以领略女性不断挣脱身外的枷锁和心内的桎梏的悲壮历程。  相似文献   

19.
汪怡 《咸宁学院学报》2007,27(5):128-129
本文主要叙述简.爱的女性意识发展的三个阶段。童年时的简.爱因不堪忍受压迫,以她的勇敢行为反抗了欺侮她的表哥。那时,她的反抗意识就初步形成并表现出来了。离开舅妈家后,简的生活经历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劳渥德,简的反抗意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第二阶段,在桑菲尔德,简的追求是独立、自由,而离开桑菲尔德的行动导致她的反抗意识达到顶峰;第三阶段,拒绝圣约翰的求婚,也为她的反抗色彩增添了光辉的一笔。简是19世纪文学作品中的一位新女性,直到今天,我们都不得不为她的女性意识喝彩!  相似文献   

20.
鲁迅《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一文后的第二条注释给读者三点印象:一、林语堂是“费厄泼赖”的倡导者;二、鲁迅写作此文是专门批判林语堂的;三、二三十年代林语堂始终站在进步文学的对立面。事实并非如此。“费厄泼赖”的始作俑者是周作人,而不是林语堂。鲁迅对“费厄泼赖”的批评,表面上对着林语堂.其实瞄准的是周作人。准确地讲,是针对当时一些善良人们姑息养奸的错误倾向而言的。二十年代的林语堂作为语丝派叱咤风云的一员战将,伴随着鲁迅的步伐,在反抗封建势力和现代评论派的攻城劫寨中立下了汗马功劳。林语堂是代人受过的。这场围绕“费厄泼赖”问题的讨论,是语丝派内部人之间不同意见的磋商,长期以来人们把它定格在“两个阶级”、“两条路线”斗争的档次上是不科学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