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李海渤 《韶关学院学报》2002,23(12):100-106
分子标记是随着遗传学的发展而诞生的一种基于DNA多态性的遗传标记.主要综述了几种分子标记的基本原理及其在作物育种上的应用,实践证明,分子标记技术为作物育种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手段,必将在作物育种领域开拓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SSR分子标记是一种基于DNA重复序列长度多态性的分子标记技术,是进行群体遗传学结构分析、构建遗传连锁图谱非常有力的工具,应用该技术的前提条件是要有相应的SSR引物.综述了几种有代表性的SSR引物开发策略,旨在为各物种SSR标记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试论DNA分子标记技术在植物学科上的研究进展与应用前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分子标记是继形态标记、细胞标记和生化标记之后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较为理想的遗传标记。本对其发展历程、研究现状及其应用前景进行了综述。从方法、原理、应用技术及优缺点等方面对几种新发展起来的分子标记技术,如RFLP、RAPD、AFLP和SSR等进行了综合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4.
郑寅  徐裂 《今日科技》2009,(9):55-55
浙江省医学遗传学重点实验室 浙江省医学遗传学重点实验室依托温州医学院建设,实验室主任由温州医学院副院长吕建新教授担任。主要研究领域:开展医学遗传学的基础及应用基础研究;采用现代细胞遗传学、分子细胞遗传学、分子遗传学与临床医学相结合的手段,研究某些遗传病,特别是与线粒体基因组相关的遗传病的遗传基础及其发病机制,达到诊断、预防和治疗某些遗传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SSR标记技术及其在植物遗传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SSR是建立在PCR技术上的新型分子标记 ,与RFLP、RAPD、AFLP相比 ,SSR具有多态性高 ,结果稳定可靠 ,重复性好 ,操作简便等特点 .阐述了SSR的原理和方法 ,概括介绍了其在遗传学和遗传育种研究领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生物化学是一门迅速发展的现代自然科学,随着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它们相应的技术渗透于植物学中,促使植物学在植物遗传标记等方面得到了很好的应用。通过对形态标记、细胞学标记、生化标记和DNA分子标记之间差异,可知分子标记是一种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对我国中华稻蝗若干种群进行了基于形态分类学重要特征、染色体C带核型和RAPD分子标记的种群遗传学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中华稻蝗从形态上来看东部沿海种群体型较大,前翅较长,尾须较钝,而内陆及东北种群则体型较小,前翅较短,尾须较尖;但从外生殖器基本结构来看,不同种群具有相似的形态特征.其次,不同种群在染色体数目、着丝粒位置以及C带带型等方面具有明显恒定的结构特点.从RAPD分子标记研究结果来看,不同种群拥有明显一致的分子标记数据.由此可见,我国中华稻蝗是稻蝗属中一个广布物种,其外部形态结构的差异可能与其分布地环境条件相适应,然而其外生殖器结构能够反映物种的基本特征.从种群遗传学角度来看,染色体带型结构和分子标记结果的稳定性更能体现物种遗传结构的本质,因此,文章支持Ho llis将无齿稻蝗等合并入中华稻蝗的主张.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形态标记、细胞标记、生化标记、分子标记等技术的研究状况方面;概述了菟丝子属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分析比较了各鉴定技术的特点;探讨了分子标记在菟丝子近缘种鉴定中的应用前景,并对菟丝子快速检疫鉴定技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本文讨论了生物进化论的发生及其随着细胞遗传学、群体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相继兴起而在细胞水平、群体的基因水平及分子水平上得到迅速发展的历程。并提及在分子水平上出现的“中性突变漂变学说”和化石真正应用于进化研究后提出的“间断平衡学说”对达尔文式进化所构成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
分子标记在花卉研究中的应用现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生物技术的发展给植物遗传育种研究带来了 巨大的变化,DNA分子标记技术的应用是其中最显的变化之一。遗传育种中是花卉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技术创新最活跃的分支。笔从分子遗传图谱的构建、亲缘关系分析、农艺性状定位、标记辅助选择等4个方面阐述了分子标记在花卉育种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F H Ruddle 《Nature》1981,294(5837):115-120
Mammalian gene mapping techniques are now sufficiently advanced to contribute significantly to prenatal diagnosis and to human molecular genetics. Restriction fragment mapping can be used to place polymorphic genetic markers at random sites within the genome, and these sites used to assign genes responsible for disease conditions to a chromosomal region. Somatic cell genetic techniques can then be applied to saturate that region with additional restriction fragment markers, some of which will be closely linked to the disease gene. Closely linked restriction fragment markers, especially flanking pairs of markers, can act as predictors for the transmission of defective genes to offspring. A series of tightly linked flanking restriction markers might in addition contribute to the eventual isolation and cloning of the disease gene itself.  相似文献   

12.
随着生物医学的发展 ,实验动物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实验动物的标准化问题已成为当今实验动物科学发展的主题。实验动物遗传背景分析、品种或品系的鉴定、引种和繁育均需要一定的遗传标记辅助完成 ,分子遗传标记作为一种有效精确的监测手段 ,突破了形态学标记、细胞学标记和同功酶标记等表达型标记的局限性 ,可以从分子水平揭示物种的遗传变异 ,在许多领域发挥着独特的作用。RAPD技术是 1990年被首次提出 ,由于该方法具有简便、快速、成本低、信息含量丰富等特点 ,在生物类群种属分类鉴定、遗传图谱构建、物种亲缘关系的确定以及种群遗…  相似文献   

13.
DNA分子标记与动物杂种优势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述了DNA分子标记的发展概况、原理和特点,以及在动物杂种优势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Recurrent seizures, commonly known as epilepsies, occur in 1.7% of the general population by age 40. The factors that initiate or underlie seizures are not well understood, but trauma, infectious disease and genetics have been implicated.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molecular basis of seizures would shed light on the basic mechanisms of neuronal homeostasis and allow new therapeutic strategies to be explored. Here, we report the mapping of an epilepsy gene to a specific chromosomal region, on the basis of cosegregation of two closely-linked DNA markers with a form of epilepsy known as benign familial neonatal convulsions (BFNC2, 12120 in ref. 3). The linked markers confirm the genetic basis and autosomal dominant inheritance of this trait, and localize the gene causing BFNC in this family to the long arm of chromosome 20. This regional placement is the first step towards the isolation of a gene involved in neuronal activity in the human brain.  相似文献   

15.
回顾分子标记的发展,介绍了一些有代表性的分子标记在生态学,聚类分析,品种差异性分析以及分子育种中等多方面的应用,并总结了它们的优缺点.随着深度测序技术的发展和多种序列信息库的完善,预测了未来分子标记的发展方向——功能性分子标记(Functional molecular marker),这种新型的分子标记技术利用了基因中的一些功能元件或者重要的单碱基多态性(SNP)位点,提高了在应用中的分辨率和灵敏度.  相似文献   

16.
乳腺癌发病机制非常复杂,其中涉及多种基因异常,包括易感基因、癌基因、抑癌基因等,对乳腺癌发生发展中这些基因异常的认识,是乳腺癌防治的关键。我们对近年来乳腺癌发病过程中分子遗传学的研究进展及乳腺癌相关基因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分子标记在杨树遗传改良中的应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介绍了杨树遗传改良中常用的三种分子标记;RFLP、RAPD和AFLP,并回顾了分子标记在杨树遗传改良中的应用;构建无性系指纹图谱,构建遗传图谱,群体遗传变异和系统进化及分类,杂种鉴定,数量性状基因定位以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等。  相似文献   

18.
基因疗法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基因疗法是分子生物学与医用分子遗传学结合的产物,介绍了基因疗法临床应用研究进展,展望了基因疗法的前景,特别强调了上海复旦大学新近取得的基因研究重大突破在推动基因疗法快速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海水养殖鱼类抗病分子育种研究进展及前景展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病害是限制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而我国目前尚缺乏优良的抗病养殖鱼类品种。鱼类功能基因组和分子标记技术的发展为筛选鱼类抗病相关功能基因和分子标记提供了机遇。基因转移、分子标记和基因标记等分子育种技术是培育抗病优良鱼类新品种的很有潜力的技术手段,已成为国际上的发展趋势,也是我国今后应大力发展的研究领域。本文结合笔者实验室的工作,对某些海水养殖鱼类抗病相关功能基因及抗病分子育种研究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