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党中央和国务院为了减轻农民负担,减免了农业税等各项税费,实现了农民的零负担,受到广大农民的普遍欢迎。但是农民实现零负担,并不意味着村级负担减轻和消失,相反还有增加。农民负担减轻了,村级负担怎么办?实际情况表明随着乡镇企业产权制度和农村税费制度改革后,如何发展村级经济增加可支配收入,已成为各级领导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为此我们会同吴江市委农村工作办公室,对发展村级经济,增加可支配收入的问题进行了专题调查。  相似文献   

2.
取消农业税政策,是党和国家为减轻农民负担,加快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政策举措。2008年7月下旬,东北大学文法学院暑期调查组立足后农业税时代欠发达地区涉农配套政策问题,对辽宁锦州、葫芦岛和朝阳三地进行问卷和访谈形式的实地调研。  相似文献   

3.
提高农民生活质量问题在社会的现代化变革中开始进入实际操作阶段,受到高度重视。当前农民生活质量不高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现象,它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有效途径包括:减免农业税降低农民负担;增加农业补贴提高农民收入;发展文教事业提高农民素质;完善医疗服务推动农村社会保障;保护生态系统优化农村环境;弘扬现代风尚丰富农民精神生活。  相似文献   

4.
推进以免征农村税为主体的农村税费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决策,对于进一步理顺国家、集体与农民的利益分配关系,切实减轻农民负担、调动和保护农民发展经济的积极性、改善党群干群关系、确保农村社会稳定、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持续、健康、全面发展具有深远意义,深受广大农民群众的拥护。目前,全国已全面免征农业税,取消了实行2000多年的“皇粮国税”。免征农业税,着眼点和立足点在于解决带有全局性意义的三农问题。但由于“三农”问题的复杂性和经济社会多方面原因,取消农业税后一些新的问题逐渐显露出来,需要全社会引起高度关注,并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5.
现阶段我国进行的农村税费改革大大减轻了农民负担,但同时也影响到了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这给农村社会治理造成了一定的困境。只有继续做大经济发展"蛋糕"、进一步破除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并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才能最终解决好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6.
农业税全面免征后,农民负担减轻了,但村级政府正常运转所需资金出现短缺。本文对此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记者近日在贵州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采访时发现,随着农村税费改革不断深入,两省区长期积累而未妥善解决的乡村债务如同“紧箍咒”一般,束缚乡村干部手脚,制约乡村两级发展,乡村两级干部萌生不作为思想。一本艰难的收支账贵州省独山县羊凤乡是一个典型的西部贫困农业乡镇,经济基础薄弱,产业结构单一,没有什么像样的企业,乡财政收入构成主要以农业税为主,工商税收比重很小。农业税减免后,乡财政深陷“断炊”窘境。乡党委书记杨兴明介绍说,全乡总共3500余户、1.4万农民,去年人均纯收入仅1400元。农民很穷,政府也不富裕。去年乡财政收入算大账18…  相似文献   

8.
切实加强农民负担的监督管理,减轻农民负担,是我党在农村的一项重要经济决策,是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进一步调动广大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重要一环,也是党和政府关心农民疾苦、保护农民利益的具体体现,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政治意义。本文联系苏州农村实际,试就农民负担的规范化管理问题作粗浅探讨。农民负担的现状和原因从经济比较发达的苏州农村来看,农民负担有三个特点:  相似文献   

9.
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继续深化,2006年全国绝大部分省市将全部免征农业税,而农业税占乡镇财政收入大约70%左右,是相当大的一部分。那么,取消农业税后,农村财政收入从何而来、怎样才能保证农村工作的有序开展,这些都将成为新时期乡镇财政建设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0.
农民负担问题是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各级领导关心和重视的问题,更是农村稳定,密切干群关系的重要问题。只有农民负担减轻了,收入增加了,才能启动农村市场,繁荣农村经济,对城市的发展起到基础和推动作用,农村和城市的改革才会进一步深化。一、减轻农民负担进展的现状目前,全国大部分地区建立并较好地落实了减轻农民负担工作责任制。在全国大力推行了三项制度,即农民负担预算决算制度、“农民负担卡”制度、农民负担专用审计制度。将农民承担的费用和劳务的预算、决算情况及时张榜公布,接受农民监督,并有效地防止个别领导向农民转嫁…  相似文献   

11.
神木县农业局是县政府的一个职能部门,主要从事全县农业行政执法、指导全县农业、农机、农村经营管理、减轻农民负担、农业环保、农村能源等项工作,农业局现有职工15名,下设减轻农民负担办公室和多种经营办公室两个内设机构。全  相似文献   

12.
多年来,农民负担过重问题一直是困扰着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稳定的难题,它已目益成为政府部门、学术界和社会大众关注的焦点,成为当前"三农"问题的一个症结。从对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现状的分析可以看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上的缺陷是造成农民负担过重最根本的原因,因此,采取相应的改革减轻农民负担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3.
农业税费改革成功地推动了我国农村建设,而与此同时,改革也凸显和引发了一系列的矛盾和问题。农业税的取消形成了农村地区的纳税真空,有违于公民纳税义务的原则,因此应该积极探索新的税种,完善农村税制体系。对于农村义务教育和农村公益事业而言,基于其公共产品的特性,寻求财政支持是解决经费开支的必然途径。乡镇机构在取消农业税收后面临收不抵支的窘境,因此规范乡镇政府职能,精简乡镇机构对于巩固税费改革成果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乡镇政府是我国最基层的政权组织,乡镇政府改革的目标是从“汲取型”向“服务型”转变,即构建服务型乡镇政府,这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基层民主建设的现实要求。目前,乡镇政府与市场、社会之间关系尚未理顺,还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失衡状态。乡镇政府离服务型政府的行为要求还相距甚远,亟需通过乡镇政府职能的合理定位来加以改善。  相似文献   

15.
“三农”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解决“三农”问题,关键在于“三农”人才针对“三农”问题,政府正采取城镇化建设、劳动力转移、农村金融、减轻农民负担、新农村建设、直接补贴等有关的措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要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关键还在于“三农”人才。⒈减负和政府直接补贴对农民收入的增长贡献非常有限就减免农业税费来说,农民种一亩地减轻的负担也就20元左右,而且农业税费的减免抵不上农业成本的增加。国家给种粮农民直接补贴,摊到每亩地也是20元左右,根本起不了什么作用。所以,打工的农民并没有因此而回家种地,种地的农民也没有因此而多种地,粮田仍…  相似文献   

16.
农业税免除后,乡镇财政收入锐减,乡镇庞大的机构和财政供养人员依然存在,但乡镇政府原有的职能已发生了新的变化。如果乡镇机构工作机制不改革、不创新、即使免除农业税,恐怕也难以避免一些地方通过其他途径间接向农民收钱问题的发生。因此,通过县乡联动,从体制机制上进行理顺、搞活,努力探索和创新乡镇工作机制,应该是免征农业税后农村税费改革工作的后续环节和巩固改革成果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7.
孔媛 《科技信息》2009,(30):344-345
"三农"问题一直是关系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整体进程的重大问题。财政支农资金虽然每年都有所增加,但支农资金在当年的财政总支出中的比重却一直停滞不前,城乡公共产品的供给差距拉大、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社会保障等制度不完善、农民负担加重等问题急待解决。本文主要从宏观调控法的角度研究如何完善农村公共财政体制,加强配套法制度的制定,建立农村公共财政的法治基础。  相似文献   

18.
“入世”给我国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但短期内对农民收入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入世”有利于我国优势农产品的出口增收 ,有利于有效解决贸易争端。但同时也在农业经营和非农产业等方面给农民收入带来挑战。对此我们一方面应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规模经济、加快城镇化建设 ,另一方面要合理设置农业支持与保护体系 ,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以保证农民收入的增长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于松霞 《科技信息》2007,(18):6-6,7
农村税费改革以来,农民负担明显减轻,同时,乡镇财政收入明显减少。特别是对于我县这样一个山区农业大县来说,农业税收在大部分乡镇财政收入中占有相当比重,农业税的全面取消,转移支付数额的不足,给乡村两级政权的运转带来困难。本文就如何在坚决贯彻落实上级政策精神的同时,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增收节支,以弥补取消农业税造成的财政缺口,维持乡镇基层政权的正常运转并有效发挥作用谈一下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这是新形势下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如何切实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的管理,提高集体资产的营运效益,巩固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保护农民和集体经济的合法利益,促进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笔者认为,关键的一点是要确立农村集体资产所有者及其代表的主体地位。现就此谈些粗浅看法。(一)农村集体资产的所有者主体是谁?谁是这种所有者的代表?存在着颇多争议。许多乡镇党政领导都认为,乡镇企业从项目立项、论证到引进资金、项目进度都是乡镇政府一手创办起来的,理应属乡镇政府所有;财政、国资部门的一些同志认为,乡镇企业主要是国家给予优惠政策,减免了大量的税收而滚动发展起来的,因此,乡镇企业的大部分资产应属国有资产;还有一些乡镇企业的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