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尿素-三聚氰胺-甲醛树脂(UMF)为壁材,石蜡为芯材,通过原位聚合法制备了相变微胶囊,并探讨了尿素含量对相变微胶囊性能的影响。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热重分析(TG)及渗漏率对相变微胶囊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与三聚氰胺-甲醛树脂(MF)相变微胶囊相比,UMF相变微胶囊的表面更光滑,破损率更低,热稳定性能更高。当尿素与三聚氰胺质量比为10%时,相变微胶囊的渗漏率最低。  相似文献   

2.
原位聚合法制备环氧树脂微胶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尿素、三聚氰胺和甲醛为壁材,E-51环氧树脂为囊芯制备了环氧树脂微胶囊.用TEM、SEM和Zeta激光粒度测定仪观察分析微胶囊的粒径分布,讨论了反应条件对微胶囊粒径分布的影响.通过实验,提出制备该环氧树脂微胶囊的最佳反应条件为:尿素、三聚氰胺和甲醛的物质的量之比n(尿素)∶n(三聚氰胺)∶n(甲醛)=2∶1∶4,NH4C l为酸性催化剂,在pH=2.5,65℃和搅拌速率为600 r/m in的体系中反应4 h.  相似文献   

3.
以正十八烷为芯材、三聚氰胺-甲醛树脂为壁材,采用原位聚合法合成了相变储热微胶囊.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差示扫描量热仪等对样品性能进行了分析和表征,并讨论了乳化剂种类和用量、助剂异氰酸酯等对微胶囊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阴离子与非离子混合乳化剂制备的微胶囊的各项性能均优于采用单一阴离子乳化剂所制得的微胶囊;助剂异氰酸酯的加入可大大提高微胶囊的相变潜热;所制备的相变储热微胶囊包裹完全,表面光洁,粒度均匀,平均粒径为4μm,相变潜热达176.5 J/g.  相似文献   

4.
白捷  李帅  刘昕烨  肖楼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1,21(18):7752-7761
以三聚氰胺-尿素-甲醛树脂为壁材,十四烷为芯材,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出可以在低温条件下进行储能和放热的相变微胶囊,并以其为改性剂制备相变沥青新材料.采用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激光粒度分析仪(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差示扫描量热计(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研究了不同芯壁比、合成温度以及乳化转速对微胶囊形貌、粒径、热稳定性的潜热的影响.通过DSC和动态剪切流变试验仪(dynamic shear rheometer,DSR)研究了相变沥青性能.结果 表明芯壁比为1∶1,搅拌温度75℃,乳化搅拌速率为3000 r/min时,微胶囊性能最佳,相变潜热达119 J/g.相变微胶囊在相变沥青中能够保持结构完整,不会对沥青的路用性能造成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5.
以甲基丙烯酸正丁酯(BMA)为囊芯,密胺树脂为高分子囊壁材料,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具有自修复功能的微胶囊.利用激光粒径分布仪、光学显微镜、微机差热天平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分别研究了微胶囊的粒径分布、表面形态、热性能和化学结构.讨论了乳化剂用量、搅拌速度以及芯材与壁材的投料质量比对微胶囊制备工艺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得微胶...  相似文献   

6.
生物农药微胶囊制备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报道以蜜胺树脂作为囊壁材料,使用原位聚合法对生物农药阿维菌素进行包囊,制备微胶囊制剂.结果表明蜜胺树脂是较好的生物农药用微胶囊缓释剂型的囊壁材料,其制备工艺简单,具有良好的的外观形貌、粒径大小分布、稳定性、悬浮性等,包封率为83.24%.  相似文献   

7.
硬脂酸/二氧化硅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硬脂酸/SiO2复合相变材料.分别应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红外光谱仪(IR)和扫描电镜(sEM)测试了所制备复合材料的相变温度、相变焓、相变可逆性和微观结构.DSC测试结果表明该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相变可逆性,相变焓和相变温度与纯硬脂酸相比均有降低.IR分析表明硬脂酸与二氧化硅之间是简单的嵌合关系.SEM表明复合材料表面具有多孔结构,改善了复合材料的相变可逆性。  相似文献   

8.
针对高分子材料的自修复,选取双环戊二烯(DCPD)作为芯材,采用三聚氰胺-尿素-甲醛树脂为壁材,对其进行微胶囊化包裹。通过激光粒度分析仪、光学一摄影显微镜、微机差热天平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微胶囊的粒径分布、表面形貌、热性能和化学结构等进行了表征。讨论了芯材投料量、乳化剂用量以及乳化速率对微胶囊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得微胶囊的平均粒径和囊芯含量可以通过选择不同工艺参数得到控制,其囊芯含量最高约90wt.%,体积平均粒径为50~70μm。  相似文献   

9.
双氯芬酸钠缓释微胶囊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乙基纤维素为壁材,采用乳化-溶剂扩散技术制备双氯芬酸钠缓释徽胶囊,通过考察包封率和载药量确定其制备工艺,并对微胶囊的形态和释放度等理化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有机相中乙基纤维素的质量浓度为3×10-2g/mL,水相中乳化剂十二烷基硫酸钠的质量浓度为3×10-3 g/mL,双氯芬酸钠与乙基纤维素的投料比mEC:mDS为1:1,搅拌速度900 r/min时制备出的微胶囊形态圆整,粒径范围6~24μm,药物包封率达25.12%,在人工肠液中可平稳缓释达8 h.  相似文献   

10.
采用原位聚合法,结合超声乳化工艺,制备以薄荷脑为囊芯的微胶囊,并研究了反应条件对微胶囊形貌和粒径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SEM)、光学显微镜(OM)、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热重分析(TGA)、激光粒度测试等手段对薄荷脑微胶囊进行了结构和性能的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得的薄荷脑微胶囊包覆良好,能够有效延缓薄荷脑的挥发和逸散;通过调节缩聚反应时间、薄荷脑添加量、反应温度可以得到粒径较为均一、分散性良好的微胶囊;在一定范围内,可以通过提高乳化剂质量浓度和超声功率来减小微胶囊粒径及其分布区间.  相似文献   

11.
相变蓄冷材料的选择与相变潜热的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物质的热物性、化学性质、相变动力学和经济性四个方面详细阐述了理想相变蓄冷材料的选择依据.建立了简便、实用测量固液相变潜热的装置,同时利用该装置测量出豆蔻酸、羊蜡酸等物料的热力学参数.通过测量,可选择出接近于理想的蓄冷物质,为小型制冷装置提供可靠、经济的冷源.  相似文献   

12.
以酸化的732型阳离子交换树脂为催化剂,醇酸直接酯化合成没食子酸正丁酯.对醇酸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和反应时间进行了正交试验,得出最佳工艺条件为:醇酸摩尔比为15:1,催化剂用量为没食子酸质量的50%,反应时间10h.  相似文献   

13.
MA-SA/蒙脱土复合相变贮能材料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用DSC法研究了豆蔻酸(MA)和硬脂酸(SA)二元混合物的热性能,确定了MA-SA二元低共熔物的组成为67.00:33.00,相变温度为43.13℃;在此基础上,研究了MA-SA二元低共熔物/蒙脱土复合贮能材料的制备方法,并用XRD、IR和DSC等方法对复合材料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与测试。研究结果表明:MA-SA被有效地包封在蒙脱土层间,制得复合材料的相变温度为41.86℃,相变焓为130.32J/g,贮能性能满足调温纺织品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以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和硝酸钴为前驱体,在Ar保护下采用高温碳化方法制备用于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阴极的含氮碳载钴(Co-N-C)氧还原电催化剂.利用热重与红外光谱联用、X射线衍射分析、元素分析等方法表征了催化剂的制备过程和结构,采用旋转圆盘电极测试考察了不同碳化温度对Co-N-C电催化剂氧还原催化活性的影响及电催化剂的耐醇性能,并采用该催化剂为阴极催化剂进行DMFC单电池测试.结果表明:Co-N-C电催化剂具有较高的电催化活性和较好的耐醇性能;其氧还原起始电位在0.5V(vs.SCE)左右;700℃碳化温度下制备的Co-N-C电催化剂具有最高的氧还原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5.
环保型脲醛树脂的研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控制脲醛树脂生产过程中尿素与甲醛的摩尔比,加入聚乙烯醇改进其初粘性,加入三聚氰胺改进其耐水性并降低产品中游离甲醛的含量,并加入自制的稳定剂,在3ms工业反应釜上成功生产出无毒脲醛树脂,其质量指标达到GB/T14732—93标准,板材甲醛释放量达到E1标准,从而有利于降低所生产板材的甲醛含量。  相似文献   

16.
硫酸钛经 4 5 0℃焙烧制得一种新型固体酸 ,其表面存在Bronsted酸性中心。考察了该催化剂在硬脂酸丁酯合成反应中的催化性能 ,对影响酯化的条件进行了优化 ,优化条件如下 :硬脂酸 0 1mol,丁醇 0 2mol,催化剂用量 2 8% (基于硬脂酸的质量百分比 ) ,反应温度 14 0℃ ,反应时间 6 0min。优化条件下 ,硬脂酸丁酯的产率97%以上。催化剂可重复使用多次。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用加入聚乙烯醇和三聚氰胺的方法来改善脲醛树脂胶粘剂的耐热耐水性,采用甲醛与尿素低摩尔比的三次缩聚反应使树脂中游离甲醛含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8.
对球形酚醛树脂制备活性炭的方法进行了优化并探讨了其吸附性能.分别对合成球形酚醛树脂过程中所用原料、转速进行了筛选,优化了由酚醛树脂制备活性炭的炭化和水蒸气活化过程,并考察了活性炭的吸附性能.对吸附性能优异的活性炭进行了氮气吸附-脱附等温线、比表面积及微孔体积的测定.结果表明:苯酚、甲醛和三乙烯四胺为合成球形酚醛树脂的最佳原料,三者的物质的量比为1∶1.13∶0.04.在转速为600 r/min时可获得粒径为0.35~0.50 mm的球形酚醛树脂.酚醛树脂经过600 ℃炭化和800 ℃活化过程制得球形活性炭.活性炭符合IUPAC定义的I型吸附曲线,孔径分布以微孔(0.5~2 nm)为主,比表面积可达1 431.89 m2/g,对DL-β氨基异丁酸和α-淀粉酶的吸附效率分别为63.41%和19.77%.  相似文献   

19.
以葡萄糖和正丁醇为原料合成了丁基糖苷表面活性剂.研究了催化剂、剂糖比、醇糖比和反应温度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对甲苯磺酸与硫酸的摩尔比为3∶1的混酸作催化剂时,最佳反应条件是剂糖摩尔比为0.008∶1,醇糖摩尔比为6∶1,反应温度为110℃.  相似文献   

20.
罩光清漆的色谱质谱(GC/MS),13C,1H液体高分辨核磁共振(NMR)和红外光谱(IR)等多种方法的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新型汽车涂料主要是由丙烯酸丁酯,丙烯酸1,2-丙二醇酯等形成的丙烯酸酯共聚物和部分丁氧基化的三聚氰胺甲醛树酯交联剂所组成,它们溶解在由多种有机溶剂组成的混合溶剂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