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野外剖面详细描述及测量的基础之上,湘北九溪下奥陶统盘家咀组主要发育有灰色-深灰色泥屑(晶)灰岩、粉屑灰岩、生物屑灰岩,以及少量的砾屑灰岩、砂屑灰岩、灰质云岩、含灰云岩。通过对岩性特征、沉积构造、生物遗迹、垂向组合等综合分析,认为盘家咀组沉积环境主要为大陆斜坡—深水盆地。大陆斜坡相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上斜坡和下斜坡两个亚相,包含等深流沉积、重力流沉积、原地深水沉积3个微相;深水盆地相以盆地边缘亚相为主,包含等深流沉积和原地深水沉积两个微相。其中等深流沉积发育砂屑等深岩、粉屑等深岩、泥屑等深岩、生物屑等深岩4种等深岩,在垂向上发育单一岩性的、不完整的、完整的3种等深岩层序。剖面相分析表明,盘家咀组为一个低海平面-海平面上升-高海平面的海进过程。 相似文献
2.
南海北部大陆边缘深水环境的沉积物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南海北部数万公里的多道地震剖面、3.5kHz单道地震剖面、重力活塞柱状样以及精细地形地貌,发现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的深水环境发育有浊流、等深流(底流)、沉积变形等三种单一成因的沉积物波波域,以及复合成因的沉积物波波域,且勾勒了各沉积物波波域的空间分布.并发现,不同类型或同一类型但不同位置的波域其规模差异悬殊、波形特征也千差万别.这种差异背后隐藏着各自独特的成因机制和地理背景,也蕴涵了南海封闭性较强的这一特点所致的等深流循环的、不同于开阔大洋环境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3.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深水沉积砂体的成因类型及沉积模式研究具有较大的争议,而且只用一种成因模式去解释深水沉积系统有一定的局限性。依据对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长7段的野外剖面的观测及部分岩芯观察,基于沉积学相标志分析,对盆地延长组长7段深水沉积砂体特征及沉积模式进行了详细研究,取得了以下认识:首先,划分了研究区深水沉积砂体成因类型,包括风暴岩、滑动岩、滑塌岩、砂质碎屑流沉积及浊流沉积,总结了各类型深水沉积体的识别标志;其次,将研究区深水沉积体系划分为水道化的风暴沉积体系和无水道发育的滑移-滑塌沉积体系;风暴沉积体系划分为水道化风暴岩、水道侧缘及风暴浊积岩朵叶体,为风暴侵蚀成因;滑移-滑塌体系可以分为滑动岩、滑塌岩、碎屑流舌状体、远源浊流沉积,为地震、火山或风暴活动触发三角洲前缘坡折带沉积物失稳滑塌形成。综合砂体成因类型和沉积模式,可以更加直观地研究湖盆深水区沉积物组合及分布规律,为湖盆深水区油气勘探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4.
莱州湾凹陷沙三段低位域发育断裂斜坡背景下的湖底扇,具有明显地震反射外形,但湖底扇内部结构杂乱,砂体垂向叠置关系及平面富集位置在勘探及早期评价阶段难以预测,基于钻井、测井、分析化验及三维地震资料,依据湖底扇重力流水道流变学性质及流体浓度分类的原则,将湖底扇水道砂体成因搬运机制分为滑动、滑塌、碎屑流、浊流,其中碎屑流分为泥质碎屑流和砂质碎屑流,结合不同成因搬运机制的水道砂体地震反射特征,在湖底扇不同相带识别刻画5种沉积结构单元,分别是叠覆型水道、复合型水道、水道侧翼、单一型水道及水道间,并通过模型正演验证不同单元分类可靠性及富砂差异。结果表明,内扇叠覆型水道发育多期滑动-滑塌沉积,储层总体厚度大,中扇低部位复合型水道发育砂质碎屑流储层物性好,二者均为油气勘探实施钻探的有利部位,外扇储层发育程度较低。来自肯东凸起物源的高建设性辫状河三角洲为湖底扇提供大量砂质基础,坡折带与古地貌共同控制湖底扇沉积搬运机制和水道走向及水道类型。 相似文献
5.
西准噶尔白碱淮北部太勒古拉给深水沉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西准噶尔札依尔山南缘下石炭统太勒古拉组中发现的沉水火山碎屑岩沉积特征;根据粒序、沉积结构和构造、横向与垂向上的特点,将深水火山碎屑岩划分为6种岩组,并建立了4种岩相组合;剖面垂向层序表明:从底向上,粒序由粗变细,层厚由厚变薄,“近基”火山碎屑浊积岩逐渐被“远基”浊积岩代替,表明研究区泥盆纪至早石炭世,洋盆扩张,火山喷发由强变燕、沉积环境由深海浊积中扇向外扇演化。 相似文献
6.
南海珠江深水扇系统的沉积构造背景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深水扇系统的观点出发,主要基于对最近所采集的穿越整个白云凹陷的700余公里长电缆深反射(深达14 s)地震资料综合解释,结合南海大洋钻探的成果,对南海珠江深水扇系统沉积的构造背景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发现:白云主凹在早中新世-中中新世期间(即大约距今25~10 Ma)是一个因坳陷期盆地基底的持续沉降及其相关断裂活动而形成的南海北部陆缘上的斜坡内盆地;白云主凹这个"斜坡内盆地"有别于世界上其它位于被动大陆边缘背景中(如西非近海、巴西近海、墨西哥湾)的斜坡内盆地;海平面变化、沉积物通量变化、构造活动等地质营力都在斜坡内盆地的构造背景上对南海珠江深水扇系统在不同时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重要影响.简言之,斜坡内盆地成就了南海珠江深水扇系统.这为以后进一步全面深入研究南海珠江深水扇系统的形成机制、演化过程、结构特征等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水道堤岸复合体是深海区域重要的沉积单元,同时也是深水油气勘探的重要储层类型。水道堤岸复合体的研究有利于揭示该深水沉积单元的沉积构型特征。本文利用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和测井资料,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和地震正演模拟技术,对水道堤岸的复合体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物理属性及其演化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1)水道堤岸复合体外部形态呈"海鸥"翼状,由"U"形或"V"形水道和楔形堤岸组成,其堤岸又可以分为内堤岸和外堤岸两部分;2)堤岸沉积的岩性主要受重力流的岩性影响,堤岸岩性由内向外逐渐变细。而相应的水道充填沉积物的岩性则比较复杂,可能与重力流的岩性、持续时间以及海平面升降等因素有关。水道堤岸复合体沉积构型的研究为深水储层预测及评价提供理论依据,可以提高储层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8.
南海深水块体搬运沉积体系及其油气勘探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块体搬运沉积体系的地球物理识别特征,利用最新采集的二维和三维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在南海深水区域的琼东南盆地、白云凹陷和文莱深水地层中发现了块体搬运沉积体系(MTDs);建立典型MTDs的沉积模式,探讨MTDs的深水油气勘探意义.结果表明:MTDs表现为弱振幅和反射杂乱的特点,发育正断层、逆冲断层、挤压脊和褶皱等沉积构造;典型的MTDs可以划分为头部拉张区域、体部滑移—挤压区域和趾部挤压区域3个结构单元;MTDs主要是富泥沉积物,在深水油气勘探中往往充当良好盖层,容易与浊流沉积体系一起形成深水地层圈闭,也有部分MTDs是富砂沉积物,可以成为潜在油气储层. 相似文献
9.
基于地震、测井、岩心及露头等资料,研究了深水朵体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物理性质及成因。取得3个方面的认识:①深水朵体受陆坡地形及物源供给的影响,发育单一朵体和多级朵体。受沉积厚度、岩性及地震分辨率的影响,孟加拉湾和尼日尔三角洲发育的朵体在地震上呈强振幅丘状反射,内部见分支水道或底超现象;白云凹陷发育的朵体在地震上呈强振幅平行亚平行反射。②深水朵体可划分为小层和层组、朵体单元、朵体以及朵体复合体4个级次。③深水朵体可进一步划分为近端朵体和远端朵体,近端朵体由分支水道复合席状砂组成,叠置的朵体单元构成的远端朵体主要由层状席状砂组成。 相似文献
10.
深水气田开发过程中,海底附近井筒内具有水合物形成和堵塞的风险。基于井筒气液两相环雾流流动模式,根据气芯和液膜内水合物颗粒不同动力学特征,在液膜内考虑水合物颗粒的形成、运移和管壁黏附过程,同时在气芯内考虑水合物颗粒的形成、聚并、破碎和沉降行为,建立了井筒水合物动态沉积和堵塞的动力学模型,可以用于模拟和预测不同工况下井筒内水合物堵塞时间和堵塞位置。模型预测结果与水合物环路实验堵塞压降的相对误差小于10%。针对典型深水气田开发井案例,进行了井筒水合物形成和堵塞风险分析,得到了不同工况下井筒水合物层增长速率、沉积厚度分布和完全堵塞时间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1.
在模拟平流式沉淀池、竖流式沉淀池及SBR反应器中,通过放置短管填料可以使浊度去除率提高20%~30%,减少泥水分离的时间,浊度去除率随着放置填料的增加和反应器内水流水平流速的减少而增加,在反应器中放置短管填料可以促进混凝效果,投加混凝剂后可以使浊度去除率提高20%左右,短管填料在反应器中自然放置与固定放置相比,浊度去除率可以提高10%左右。 相似文献
12.
针对传统煤泥水处理方法存在成本高、对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采用磁场与絮凝剂相结合的方法对煤泥水进行絮凝沉降,分析磁感应强度和磁化时间对煤泥水絮凝沉降速度、沉积物厚度和上清液浊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煤泥水絮凝沉降速度随磁感应强度的增大、磁化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底层沉积物厚度和浊度随磁感应强度的增大、磁化时间的延长而减小.在磁感应强度为0.25 T、磁化时间为15 min时,煤泥水的处理效果最佳.该研究为煤泥水处理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砂仓中尾砂浓密效率,实现高浓度的放砂,引入声场作为研究手段,创新性的利用声场辐射方式传播的特性,将声场非接触性地作用于尾砂浆介质中.通过设计试验,配制质量分数为40%的尾砂砂浆,在尾砂浆分别沉降15,20,25,30,35和40 min后,施加频率20 kHz,功率50 W的超声波,探究不同沉降时间后施加超声波作用对最终沉降时间和浓度的影响,同时将超声波作用在砂仓放砂阶段,并对超声波作用后不同浓度的砂浆进行流变参数测定.试验结果表明:在沉降20 min后施加超声波,砂浆沉降浓密时间最短为80 min,尾砂浆最终质量分数可达77.5%,与此同时超声波作用下可以实现砂仓稳定高浓度的放砂,放出砂浆质量分数为74.04%.对比超声波处理前后砂浆黏度与屈服应力可知,超声波可有效降低砂浆黏度22.3%,具有良好的降黏效果.超声波的振动作用,空化作用以及声流效应是使得砂浆快速浓密沉降以及放出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简单介绍了费尔哈斯特模型的基本原理和建模步骤,结合工程实际观测沉降数据来建模分析CFG短桩复合地基的沉降规律,并对比实际沉降观测结果来验证得到曲线公式的可靠性.对CFG短桩复合地基的理论发展和工程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科学通报(英文版)》1999,44(7):582-582
Internal-tide and internal-wave deposits are a new and important type of deep-water traction-current deposits. Based on an analysis of documented internal-tide and internal-wave deposits, five facies types can be recognized: ( i ) bidirectional cross-laminated sandstone fades, ( ii ) unidirectional cross-bedded and cross-laminated sandstone facies, ( Ⅲ ) rhythmic alternating sandstone facies and mudstone, (iv ) flaser, wavy and lenticular bedded foraminiferal limestone facies, (v ) sandy oolitic limestone facies with flaser, wavy and lenticular bedding and epsilon cross bedding, which formed in submarine channel, unchannelized continental slope and plateau environments respectively. Accoding to the available data and knowledge, three sedimentation models are built; some discriminating characteristics of internal-tide and internal-wave deposits, and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them and contourites and turbidites are summed up. 相似文献
16.
通过有限单元法建立隔水管模型,分析了三级风、八级风——两种不同风力条件下,顶部张力比和船体偏移率对隔水管稳定性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隔水管底部横向载荷随张力比和偏移率呈线性变化。在张力比增加的过程中,船体的偏移率越大,横向载荷的增加幅度也越大。隔水管底部转角随偏移率的增加呈线性增长,但随着张力比的提高会迅速降低,然后趋于稳定。在保证张力比的前提下,风力的增加对底部转角和载荷影响极为有限。自然条件下,提高张力比是维持隔水管稳定性的有效手段。本研究对分析深水钻井平台的海底井口稳定性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根据岩心、地震、测/录井资料,在济阳坳陷车镇凹陷车15井区的沙三下砂砾体中识别出滑塌浊积扇和深水浊积扇.其中,车57井以粒度偏细且有根的深水浊积扇与深湖相互层为特色,车古25井以具水道补给的(有根的)滑塌浊积扇为特色.平面上,自北而南顺水道方向由陆向湖盆中心,依次分布着近岸水下扇、深水浊积扇或滑塌浊积扇、深湖亚相,两类扇体沿主构造线串珠状排列,包裹于大片的深湖相中,呈现"深湖包扇"的沉积格局.不同时期两类扇的演化不同:无根的滑塌浊积扇在第1期最为发育;第5期发生了湖平面上升,扇体范围明显缩小;第7期仅见有根的深水浊积扇与滑塌浊积扇,分布面积不大,但无根的滑塌浊积扇消失. 相似文献
18.
19.
Carbonate dissolution and deep-water paleoceanography of the South China Sea since the Middle Pleistocene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Based on the data of oxygen isotope, micropaleontology and paleomagnetism, we set up the detailed chronology of Core 17957-2
from the southern South China Sea and discuss the change of carbonate dissolution over the last 800 ka. Down-core variation
of carbonate content records the “Pacific-type” cycle of higher glacial values and lower interglacial values, though the core
lies above the modern lysocline. Carbonate dissolution indices indicate that several severe dissolution of CaCO3happened during the transition from interglacial to glacial stages. Spectral analyses of these indices show that the carbonate
dissolution periodicities are mainly made up of 500 ka and 100 ka. Compared with the cycles of carbonate dissolution of the
Indian Ocean, the long-term (500-ka) periodicity reflects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deep-water circulation of the oceans. 相似文献
20.
日喀则群沉积厚度、沉积速率及剥蚀速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日喀则弧前盆地日喀则群沉积的详细研究,对日喀则群的沉积厚度、沉积速率做了近似的计算.日喀则群现今保存下来的厚度平均为3 000 m,恢复其原始沉积厚度为4 800 m,从而计算得出沉积速率为34 cm/ka(未脱压校正值为22 cm/ka),主沉积期的沉积速率为308 cm/ka(未脱压校正);并且与其他几个白垩纪同类盆地进行对比,得出白垩纪此类盆地发育过程中,沉积速率的平均值为27.75 cm/ka.根据近似恢复的弧前盆地和剥蚀区的范围,计算得出沉积盆地沉积物充填总量最小90 750 km3,最大137 500 km3;物源区剥蚀速率最小0.1 mm/a,最大0.45 mm/a.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