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日前 ,《乐昌县的传统经济、宗族与宗教文化》由国际客家学会、法国远东学院、海外华人资料研究中心联合出版 ,该书是国际汉学家劳格文先生主编的《客家传统社会丛书》之十二本 ,由香港中文大学谭伟伦先生任本书主编 ,韶关学院曾汉祥先生作序 ,韶关学院林立芳、庄初升先生及乐昌县文化人士撰稿 ,具体记述了乐昌民众的“口述历史”。本书是广东省高教厅资助课题《韶关地区客家民俗的调查与研究》及香港特别行政区研究资助局之角逐研究用途补助金支持计划的部分成果《乐昌县的传统经济、宗族与宗教文化》出版@干一  相似文献   

2.
粤北是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之一 ,直至现在 ,仍有 80 %左右的人的母语是客家话 ,大多数人也认同客家文化。 2 0世纪 90年代初期以来 ,广东梅州、福建闽西、江西赣南地区的文化人对客家文化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硕果累累。相比之下 ,韶关地区的客家文化却沉寂多了。 1 994年暑假 ,应韶关大学原中文系主任、现校长林立芳教授的邀请 ,法国远东学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客座教授劳格文博士 ,来到韶关进行客家民俗田野调查 ,并与韶关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曾汉祥副教授等商讨合作研究韶关客家民俗的有关事宜。经过 4年的深入调查和组织稿件 ,1 998…  相似文献   

3.
学报编辑部曾汉祥主任一直致力于移民文化研究 ,关心粤北学术文化发展 ,1 994年参加过南雄珠玑移民的历史与文化研究 ,并参与《珠玑巷丛书》的编著工作 ;1 996年开始与法国远东学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客座教授劳格文博士合作 ,进行韶关客家民俗的调查与研究 ,于 2 0 0 0年出版了《韶州府的宗教、社会与经济 (上、下 )》 ,2 0 0 1年 6月应邀参展“百年撷英、传世藏典——— 2 0世纪广东学术文化图书展览” ,并被收入“聚万千粤人才气 ,展百年岭南风华”的“粤人文库” ,永久珍藏曾汉祥主编《韶州府的宗教、社会与经济》被收入“粤人文库”@隋…  相似文献   

4.
运用现代教育理论,以客家教育的文化生态作为研究对象,考察客家文化与客家教育的互动关系,以进一步深化客家教育问题研究,寻求一种教育与具体亚文化生态关系的解读。认为客家文化是客家教育生存与发展必须适应的文化模式,客家精神是构建客家区域办学特色的基础与内核,客家文化是学校非理性管理和环境建设天然的观念生态资源。  相似文献   

5.
运用现代教育理论,以客家教育的文化生态作为研究对象,考察客家文化与客家教育的互动关系,以进一步深化客家教育问题研究,寻求一种教育与具体亚文化生态关系的解读。认为客家文化是客家教育生存与发展必须适应的文化模式,客家精神是构建客家区域办学特色的基础与内核,客家文化是学校非理性管理和环境建设天然的观念生态资源。  相似文献   

6.
族群认同、文化自觉与客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简要回顾了客家的族群认同的形成与发展,然后借鉴费孝通先生提出的“文化自觉”理念对客家研究进行了理性反思,并提出了一些应对策略,还探讨了全球化与客家文化之间的关系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7.
客家谚语是客家人在长期的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是客家人对社会现象、自然现象、人生哲理的经验性总结和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客家文化的有力表现。本文试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根据客家谚语意义构建来探讨客家人文特征。  相似文献   

8.
谢重光先生是国内外知名的客家研究专家,从事客家研究十余年,提出了许多著名论断,从各个层面推进了客家学研究.他最近出版的新著<客家文化述论>,秉承自身一贯的学术风格和科学理念,对自己十余年的客家学研究作了系统的总结和升华,在客家源流问题上,既坚持了自己的基本观点,又有进一步的发挥和完善;而对于客家文化的许多重大事象,一一提出了创见,取得了许多突破性的成就,该书对于客家学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赣南客家传统民居的建筑民俗既受到其他地区的影响,又有当地的鲜明特色,从而反映出赣南客家民间信仰的开放性与地域性。以民俗志的方式描述赣南客家的建筑民俗,以知识考古学的视角考察蕴含于客家建筑民俗中的民间信仰,一定程度上可以发现赣南客家乡土文化和生活的逻辑。  相似文献   

10.
广西客家文化国际通道,形成于秦代开凿灵渠,连通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而出南海。历经秦汉至唐宋元明清,由中原南迁的客家人,逐渐聚居南海北部湾地区而又移居海外。孙中山先生高度重视广西客家文化国际通道,至今通道崭新宽广开新篇。中国南海周边的客家人,形成了客家经济文化圈,发挥着内联外引的重要作用。广西客家文化国际通道在延伸,特色鲜明,富有哲理。随着广西北部湾深度融入经济全球化,广西客家人正影响全球,促进全球和平发展。  相似文献   

11.
《广东科技》2007,(12):78
东源县客家民俗博物馆主要以开发客家民居、客家小食、客家歌舞为主题,大力开发东江客家文化,从收集、整理、研究河源的东江客家文化的丰富资源入手,通过传承、扬弃和开发,重建河源新的东江客家文化,确立了河源本土文化在客家文化圈中的地位,并带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对客家文化资源进行符号学分析,文化资源可按符号形式、符号功能、符号特性进行分类;依据文化圈理论,客家文化符号资源的各部分发挥着自己的作用,又有不同的地位,构成了丰富的客家文化圈。对客家文化资源进行符号学分析,有助于了解客家文化圈的特点,提高对客家文化的认同感,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客家文化资源,有利于探索客家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业的有效模式,突显客家文化产业的差异性,提高客家文化产业的创新力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浅谈对客家后代进行客家传统文化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客家文化源远流长,客家先民吸收了各种文化的精华,并形成了在语言、民俗、精神特质等方面有显著特点的客家文化。论述了客家后代学习和了解客家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提出了进行客家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第七届客家文化高级论坛暨首届客家文化创新论坛以"传承与创新:深圳滨海客家与文化产业发展"为主题,设立了"深圳客家历史与文化研究""台湾客家文化产业研究""大陆客家文化产业研究""客家文化与企业创新发展"论坛和青年论坛等环节,旨在拓展客家文化研究的新阵地,明确深圳滨海客家的地位与特色,使深圳成为国内客家文化研究的重镇之一,为创新客家文化研究的新方向和新思路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5.
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广西玉林一黄氏客家家族村落家族传说的剖析,考察家族传说背后的文化意义。分析表明:客家家族传说在日常民俗生活中发挥着强化家族内部的血缘观念和集体记忆的作用;家族传说折射出中国上下层文化千丝万缕的联系;通过对家族传说的传承,家族精英发挥了传承、阐释家族历史和文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客家是中国汉民族特色鲜明的一个支系,客家文化博大精深、多姿多彩。在现代社会,客家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离不开媒介的传播,互联网已逐渐成为传播客家文化的重要媒介。基于百度指数,以“客家人”、“客家山歌”、“客家话”、“客家菜”、“客家围屋”为检索关键词,对客家文化网络关注度时空特征进行了研究,发现:客家文化网络关注度总体较高,“客家菜”与“客家围屋”网络关注度年度的增长过程变化幅度较大,“客家话”与“客家人”网络关注度的增长过程较平缓,“客家山歌”网络关注度则呈缓慢下降的趋势。客家文化网络关注度较高的区域主要是客家人聚居的省(自治区)和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特别是客家人聚居的经济发达地区。在未来的客家文化传播中,应充分重视互联网的作用,开发有利于客家文化传播的网络应用新策略。  相似文献   

17.
客家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客家民俗体育是客家文化的重要体现,是客家文化重要的传承载体。闽西客家民俗体育是客家先民长时期以来在谋生存和求发展的过程中创造的具有普遍模式的生活化、仪式化的文化集合体。以闽西客家民俗体育为研究对象,应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法、实地调查法、访谈法,结合闽西客家地区民俗体育的实际情况,探讨闽西客家民俗体育在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的发展路径,以促进客家民俗体育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房敏 《科技信息》2007,(35):136
赣州、龙岩、梅州、河源、惠州等地达成共识携手共建"千里客家文化长廊"是客家地区旅游合作的重要举措。在旅游业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这一合作有其必要性,共同的客家文化、便利的交通、政府的重视为合作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围绕客家文化打造千里客家文化长廊,将促进客家地区的旅游业发展并推动客家地区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9.
文章对已有相关客家人文特质与客家精神的论述进行了梳理并作了简要评述,指出迄今为止关于客家文化特质与精神的研究和论述,几乎没有跳出传统文化的视野且众说纷纭。客家文化特质与精神的研究是客家研究领域中的一个深层次课题;也是一个随着客家研究的深入和客家文化影响力的不断扩大,挥之不去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所以,深入发掘客家文化内涵,对客家文化特质与精神作出系统的、科学的概括,是客家学界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20.
客家历史源流是客家文化研究的核心问题,包括客家称谓、客家历史渊源、客家民系形成、客家人的界定、客家文化认同等相关问题。客家研究历经百余年,取得了丰硕成果,"客家中原迁徙说"成为学界政界的主流认识,但目前还有不少问题难于达成共识,客家"中原说""土著说"时有分歧,客家民系的认同标准多样难于达成一致,客家民系的形成时间也跨度很大。新时代的客家研究应在梳理客家研究史及成果基础上,针对核心问题,展开多学科整合研究,开拓视野,将海内外客家进行比较研究,客家研究与地方社会文化建设相结合,回应现实关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