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王辉  秦华  王玥  陈宁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3,23(11):4818-4825
为加大盲人自主出行乘坐地铁的能力,对北京地铁盲人导向标识做出相关研究。采用用户实地测试的方法,选取了影响寻路绩效的路线复杂度和标识的可用性程度作为自变量,寻路中的用时、迷茫出错次数作为因变量,通过AHP层次分析法和定量分析选择实验路线,招募参试者实地测试盲人出行寻路的效率。结果表明,路线复杂度和标志可用性程度均对迷茫出错次数和寻路用时有显著影响。路线转弯次数是影响盲人寻路中安全感的重要因素之一,安检处前后是盲人用户出现安全问题最多的位置。可见减少路线转弯的次数即降低路线复杂度,提高安检处前后盲人导向标识的可用性,均能提高盲人用户的寻路绩效。根据实验结果,得到了一般致盲者达到较高寻路效率的数据范围,今后可以主要针对这几方面做出改进以及新的设计,使得盲人在寻路时可以顺利通行,增强其寻路的安全感,为盲人独立出行增加保障。  相似文献   

2.
公共自行车出行质量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上海闵行区公共自行车系统为例,调查获得人们在公共自行车系统实施之后出行方式的转换,采用离散选择模型解释这种转换下的决策机制.发现公共自行车特征、出行时耗以及服务点可达性是出行方式转换的重要影响要素.应用模型发现公共自行车使用者的出行质量显著提升,而出行总质量提升最多的集中于较为功利性的出行目的.转换自公交方式的出行获得质量提升最多,转换自小汽车的出行质量提升最少.预估并比较服务站点密度增加和公共电动自行车两种服务方式的竞争力发现,后者对出行质量提升的效果明显高于前者.  相似文献   

3.
轮椅不仅是行动不便人士的代步工具,也是他们进行身体锻炼和参与社会活动的重要工具.但靠人力驱动的轮椅与普通电动轮椅在生活中仍有较多的局限,且操作不便,极易发生意外.因此,本次研究一种新型的轮椅,旨在保障使用者的出行安全,并在其基础上运用新型设计保证其功能运行的稳定性,满足使用者的出行需求.本研究设计的适用人群是年老、身残...  相似文献   

4.
指路标志对人们的出行有着非常良好的指引作用,良好的指路标志设计可提高驾驶人的通行效率。路网中节点处标志信息量的多少会影响驾驶员对标志信息的识读,进而影响到整个路网的通行效率。因此,通过引入节点的指路标志信息量作为惩罚系数,计算得出路段成本,建立OD间指引路径规划模型,结合A*算法,遍历整个路网,最后得出OD间的最优指引路径,通过在指引路径上增设指路信息,从而完善OD间指路标志信息的连贯性,更好的引导驾驶员做路径选择,降低路网中的交通压力。并选取甘肃省庆阳市的火车站(O点)到人民医院(D点)的区域进行实际应用与分析。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北京地铁导向标志的可用性,对其进行可用性评测。本文选取北京地铁站内25个导向标志,从区分性、可读性、兼容性三个因素出发,应用问卷调查法对120名被试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①售票标志、网络取票标志、自助售票标志的区分性更差;在北京居住不同时长的人群对于标志区分性判断的正确率上具有显著差异;②折叠箭头状的导向标志相比单向箭头标志的可读性更差;③出口标志最能引起人们的重视,其次为功能区文字描述标志,功能区图片描述最不能引起重视。得出:售票、网络取票、自助售票标志需要提高区分性;折叠箭头状导向标志容易引起误解,应使用单向箭头导向标志;导向标志的兼容性按照出口→功能区的文字→箭头→功能区的图片依次降低。  相似文献   

6.
针对"环形+放射"这一特定形态的路网,研究了其指路标志的布设模型及其指引评价方法。首先,分析了"环形+放射"路网的结构和功能特色,根据环形道路承担过境及区间交通、放射性道路承担内外出行的功能,分别构建了环形道路和放射性道路的指路标志布设模型。然后,结合"环形+放射"路网的指引需求,提出了环形和放射性道路的整体指引可达性评价方法。最后,以广州大学城为例进行了应用试验,并将现有方案和设计方案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的整体指引可达率明显高于指路标志现状,更具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基于指引可达性的指路标志布设优化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好地实现指路标志的指引可达性,结合已有研究对指路标志的布设优化进行了探讨。以指引可达性分析模型为基础,定义指路标志布设的连续路径(指引可达)与初级路径(指引不可达)。然后构建把初级路径扩展为连续路径的优化算法模型。模型中,定义衡量扩展指引路径选取的两大优化指标即指引距离和需增设的指引信息数量,基于网络分析算法,在路网中搜索指引路径,动态更新优化指标,并在最优扩展指引路径中增设指引信息,实现指路标志的指引可达。把算法模型应用广州大学城指路标志诱导系统中,对指定的道路进行优化,使所有指引信息构成路径都是可达的。实例表明:该优化算法模型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城市交通规划中交通可达性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解决城市交通规划问题,从定义、内涵和评价模型3方面对现有5种交通可达性模型进行了比较研究。以大连市中心城区早高峰时段公共交通出行的可达性为例进行了应用研究。辨析了交通可达性与机动性在城市交通发展中的关系,提出了可达性导向的交通规划思路。与传统规划不同,该可达性导向的交通规划更加以人为本,更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城市交通问题。  相似文献   

9.
轨道站点影响区自行车出行环境评价对于促进自行车接驳出行效率和服务品质提升具有重要意义。采集百度街景、路网、轨道站点等多源数据,选取自行车出行环境的舒适性、安全性、便捷性和可达性评价指标,运用DeepLabV3+模型和sDNA分析法对轨道站点1 500 m范围影响区内不同类型道路的自行车出行环境进行评价,并以南京市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站点影响区自行车出行环境存在空间差异性;交通型道路的自行车出行中间性、天空可视度高,但自行车存取方便程度低;生活型道路的自行车存取方便程度、绿视率高,但自行车出行中间性、安全性低;综合型道路各指标相对协调。  相似文献   

10.
模糊神经网络在智能轮椅避障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传统的基于模糊逻辑的智能轮椅避障方法参数选取依赖设计者经验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能够自主学习的模糊神经网络智能轮椅避障控制算法.该算法结合模糊逻辑和神经网络各自的优点,并采用状态控制变量记录全向轮椅的运动状态,解决使用者期望目标方向和轮椅避障方向的选择问题,优化了避障路径,更好地满足用户对智能轮椅的舒适性需求.仿真和实物实验证明:该算法提高了避障的智能性和使用者的乘用舒适性,适用于智能轮椅的避障控制.  相似文献   

11.
在人口密度等级区划的基础上对研究区进行网格划分,运用搜狗地图API计算出武汉市内任一社区距离任一公共文化服务设施间的最短公共交通出行时间(包括从出发地到起始公交/地铁站点、抵达站的公交/地铁站点到目标地的时间、乘坐公交/地铁的时间),结果显示:1)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可达性最优的地区集中在硚口区,江汉区和江岸区的沿江地带,这些地区的公共交通出行时间均在1 h之内,甚至是一刻钟.2)汉阳区、洪山区西部以及江岸区北部的后湖街道等区域的可达性较好,公共交通出行时间在1.5 h左右.3)东西湖区、汉南区2个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可达性欠佳,公共交通出行时间在2 h左右.4)蔡甸区、江夏区、黄陂区、新洲区4个远郊区的绝大部分区域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可达性极差,公共交通出行的时间甚至高达5 h左右.针对武汉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可达性“中心优外围差”的空间分异格局,提出合理布局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打造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转变政府职能,打造服务型政府;改善公共交通的结构,交通管理精准化;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改革,改变发展模式四项基本措施,优化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空间格局,以达到一城之内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In the connected vehicle environment, real-time vehicle-state data can be obtained through vehicle-toinfrastructure communication, and the prediction accuracy of urban traffic conditions can significantly increase.This study uses the C++/Qt programming language and framework to build a simulation platform. A two-way six-lane intersection is set up on the simulation platform. In addition, two speed guidance algorithms based on optimizing the travel time of a single vehicle or multiple vehicles are proposed. The goal of optimization is to minimize the travel time, with common indicators such as average delay of vehicles, average number of stops, and average stop time chosen as indexes of traffic efficiency. When the traffic flow is not saturated, compared with the case of no speed guidance, single-vehicle speed guidance can improve the traffic efficiency by 20%, whereas multi-vehicle speed guidance can improve the traffic efficiency by 50%. When the traffic flow is saturated, the speed guidance algorithms show outstanding performance. The effect of speed guidance gradually enhances with increasing penetration rate, and the most obvious gains are obtained when the penetration rate increases from 10% to 40%. Thus, this study has shown that speed guidance in the connected vehicle environment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traffic efficiency of intersections, and the multi-vehicle speed guidance strategy is more effective than the single-vehicle speed guidance strategy.  相似文献   

13.
行程时间是车内路线诱导系统诱导策略的重要参数。根据车内路线诱导系统的检测和计算机行程时间的过程,分析了得程时间误差产生的三种主要原因:样本特征差异、时变特征以及时间滞后,并建立了时变特征误差、样本特征误差与车内单元比例、诱导系统方案更新时间之间的相互关系模型,对于城市道路还得出了信号交叉口延地行程时间误差的影响模型。  相似文献   

14.
为确定实时信息对于出行行为的影响,探索了手机APP提供多交通方式实时出行者信息下的通勤者交通方式选择行为。采用意向调查方法,获取了上海市居民在提供包含两条自驾路线(以高架为主和以地面为主)和一条停车换乘地铁路线的实时交通信息情况下的交通方式选择行为数据。运用描述性分析和多元logit模型,得到了交通方式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发现,通勤者的驾龄、家庭私家车数量、开车频率、获取交通信息频率、停车换乘设施使用经历等个体属性,行程时间和车厢拥挤程度等信息内容,会显著影响出行决策。此外,提出了对交通规划与管理和多交通方式出行者信息系统研发有指导意义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为了充分发挥"一路一线直行式"公交模式的优越性,在车站与路口协同设计与控制的基础上,在交叉口信号配时的约束下,提出一种公交车行车速度优化和诱导、公交车调度的集成方法.该方法根据公交线路各个站点之间的距离、公交车辆的平均行驶速度、各个站点的平均上下客时间,优化公交车辆的行驶速度和发车时间.通过该方法可确保公交车到达有站点的信号交叉口时,利用红灯等候时间上下客;到达无站点信号交叉口时,无需停车,顺利通行,从而避免信号交叉口信号控制对公交车辆通行造成的负面影响,减少公交车在信号交叉口的停车次数和延误.基于概率论分析了该方法的效益,并通过实例说明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交叉口饱和度变化对路段行程时间和交叉口延误时间产生影响的灵敏性 ,在实现SO/UE(系统最优 /用户均衡 )混合均衡模式的系统目标时 ,确立路网中交叉口饱和度为导行控制依据 .建立了以饱和度为导行依据的导行方法 ,给出了导行路线优化流程图 .在非拥挤状态下 ,建议实施多路线导行 ,以均衡路网交通需求 .在拥挤 /交通异常存在状态下则实施饱和度导行策略 ,并对饱和度导行方法中的控制变量进行了分析说明 .  相似文献   

17.
城市轨道交通乘客出行路径集是否正确,是乘客路径选择估计以及网络客流分布计算的前提和基础.从现有客流分布模型中有效路径选择集问题及OD实际旅行时间聚类特征出发,引入Rodriguez-Laio快速聚类算法,提出基于旅行时间聚类分析的城市轨道交通乘客路径集验证方法.以北京地铁网络为例进行算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在全网络范围内对路径选择集问题OD作出快速识别及滚动验证,并为以原因分析为导向的现场客流调查与模型修正工作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8.
建立合理的路径行程时间可靠性评价模型,对于准确评价路网运行状态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对数正态随机变量之和的概率分布特性,建立了路径的行程时间可靠性评价模型.首先,通过曲线拟合,建立了路段行程时间的概率分布模型,结果表明对数正态分布的拟合效果最佳;其次,利用统计学理论,分别考虑路段相关和路段独立两种情况,建立了基于对数正态和分布的路径行程时间可靠性评价模型;在此基础上,对北京市西三环路径进行了实例分析,以检验模型的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模型能够准确的评价路径的行程时间可靠性;且路段之间存在弱相关关系,最合理的路段相关系数取值为0.2-0.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