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9 毫秒
1.
为了探究高铁提速情况下用户出行选择高铁和民航动态适应过程,基于效用理论构建出行方式博弈收益矩阵,建立基于Logit动态的交通方式选择演化博弈模型,并对模型的平衡点和演化稳定性以及参数取值进行分析.以京沪起讫点(cori-gin-destination,OD)点对间的高铁、民航行程时耗与票价作为参照基准,将收益函数进行时间均一化转换,设定两种高铁提速情形,并对其价值收益进行对比分析.基于数值仿真探讨出行者"空铁抉择"的动态演化过程以及提速背景下竞争区间的变化.结果表明:高铁提速会吸引更多出行者,在400 km/h和600 km/h两种提速情形下其分担率上升至58.31%和72.73%,同时高铁运行速度提高会使空铁激烈竞争区间向更远的出行距离扩展.  相似文献   

2.
针对高铁和民航在中长途高速客运中的方式分担率变化问题,考虑到不同旅客群体间的异质性及旅客在不同情景下选择的相关性,以旅客性别、年龄、月收入等为基本属性,程前程后费用和时间、旅程费用和时间作为特性变量,建立了面板混合Logit模型。利用NLOGIT软件,基于北京—南京客运通道旅客出行意向调查数据,分别对传统Logit模型、横截面混合Logit模型和面板混合Logit模型进行参数估计。模型估计结果表明,面板混合Logit模型具有更好的行为解释能力和预测精度。基于面板混合Logit模型,使用仿真方法预测了高铁和民航的方式分担率随旅程费用和时间的变化趋势,得到高铁分担率随旅程费用差的增大而增加、随旅程时间差的增大而减小,民航则相反,并且旅程费用差对方式分担率的影响比旅程时间差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3.
基于高铁竞争的机场选址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静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9):2096-2099
机场选址问题是一个复杂的多属性决策问题.在综合考虑机场建设成本、运营成本、旅客成本的基础上,同时考虑了高铁的高速发展给民航带来的巨大竞争和压力,对以往机场选址模型进行改进,引入单位客公里成本计算运营成本,创新性的提出了应对高铁竞争的机场选址优化问题.同时,分别从决策者和旅客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出发,提出了兼顾不同利益 主体利益的双层离散模型.为了描述该问题,建立了高铁竞争下的机场选址双层离散优化模型,最后并进行了算例验证.  相似文献   

4.
为了确定中国高铁客运需求的发展规模和规律,通过分析与高铁客运需求相关的经济、人口、设施供给及民航竞争的影响因素,建立了高铁客运需求的系统动力学模型.经过对既有历史数据的验证分析,证明系统动力学模型的有效性,且预测精度优于传统方法.根据经济人口及出行要素设定了三种增长情景,预测发现,中国未来不同情境发展下的高铁客运需求将持续上升,高铁客运周转量2024年突破1万亿人公里,高铁出行量2026年突破30亿人次.基于以上结论,提出了中国高铁建设、票价及服务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高铁快速建设与普及,人们在注重高铁缩短出行时间带来便利的同时对出行费用及其性价比也较为重视.以加权平均旅行时间、加权平均旅行费用、单位时间费用、边际费用效益为指标,采用GIS空间分析法、等值圈法,对2008、2013、2018年高铁建设背景下的关中平原城市群从时间和费用可达性两个角度来研究其对市民出行的影响,研究表明:①时间可达性呈现出以西安市及高铁线路为中心向周围逐渐减弱的"核心-边缘"趋势;等值线呈不规则圈层分布,可达性改善的影响范围较大.②随着高铁的普及,高铁费用的提高使得加权平均旅行费用以及单位时间费用大幅度上升.加权平均旅行费用、单位时间费用及其增加率均呈现出以西安市为中心随高铁密集度的下降逐渐减少的趋势.③边际费用效益呈现出以西安市为中心逐渐增大及逐渐转变为关中平原城市群各市边际费用效益均为良的节点城市数目最多的趋势.研究以期能为铁路部门推动出行性价比最大化并带动高铁效益最大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长三角快速客运网城际公共交通分担率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快速客运线投入运营后长江三角洲城际公共交通类型,设计了确定城际间合理公共交通选择枝的方法;根据影响中短途旅客出行的因素,构造了城际公共交通选择枝的广义成本函数;通过对该地区不同出行距离上的旅客进行RP(基于观察到的并已发生的行为选择)及SP(在预设的假定条件下获得的被调查者的行为选择)调查,标定了出行距离别的出发地到车站、候车、在车、车站到目的地四种行为时间价值.在此基础上,运用kogit模型,预测各类城际公共交通的客流分担率.最后,分析了上海到嘉兴、杭州、宁波、南京、扬州等城市的各类城际公共交通客流分担率,验证了本模型的合理性,得出了不同出行条件下城际公共交通客流分担率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孙博  徐泽惠  魏明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3,23(33):14357-14363
从出行时间和费用角度,利用Logit模型刻画民航与高铁的客流分担率以及它们的收益和损失,据此建立基于票价策略的民航和高铁动态竞争和合作演化博弈模型,根据双方特征,求解双方4种博弈策略的5个均衡点,并进行了稳定性分析。最后,以京哈通路为例,探讨不同博弈选择策略初始概率的动态演化结果差异。研究表明:当民航和高铁的双方收益没有达到期望时,它们初始合作概率的增加越快,则其最终策略演化为合作的速度越快;民航和高铁双方改变策略的关键因素在于超额收益,当它们的收益及分配比例增加促使双方选择合作策略时,其保持长期稳定合作有助于客运市场的发展平衡。  相似文献   

8.
北京-郑州运输通道内旅客出行的特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为研究运输通道内客流变化规律,结合北京郑州铁路客运专线建设,运用简单抽样方法确定样本抽样率和样本容量,对通道内不同运输方式旅客出行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出行旅客中企管人员最多;月收入小于1 000元的旅客主要选择公路出行,高于2 000元的旅客主要选择民航出行,介于二者之间的旅客多选择铁路出行;旅客多以出差、经商和探亲为出行目的;在小于300 km的出行距离内,公路占绝对优势;在300~1 500 km内,铁路优势明显;服务属性中,旅客最为关心的是安全,最不满意的是运行速度。  相似文献   

9.
针对民航旅客安保的严峻形势,在民航公安机关与民航风险旅客有限理性的前提下建立了民航旅客安保的演化博弈模型,研究双方策略选择的影响因素和相互作用机制,并在此基础上使用系统动力学分析工具对不同参数进行模拟仿真.仿真结果表明,通过加大对旅客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提升安全投入、提高情报研判水平、加强对公安机关的绩效考核有助于降低...  相似文献   

10.
基于仿真思想,利用数学模型描述交通方式特性和旅客自身特性对城际旅客出行方式选择行为的动态交互影响.综合应用生产法与收入法,根据旅客有无小轿车的属性,引入比例系数,改进了出行时间价值的计算模型;在研究等待时间参数和不能精确定量描述元素参数的分布表达函数的基础上,设计了城际旅客出行方式选择行为仿真方法;通过分析沪杭城际运输通道的调查数据,对旅客的出行方式选择行为进行了仿真,并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了灵敏度分析,论证了仿真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为了指导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规划及管理,在考虑轨道车厢内拥挤和早到与晚到成本的情况下,通过建立轨道交通廊道中的出行动态均衡模型,研究了模型算法以及出行时间价值对乘客出行分布的影响.如果乘客通过权衡拥挤成本与延误成本,选择最佳轨道班次使得个人出行总成本最小,那么会达到出行成本的用户均衡状态.基于Frank-Wolfe算法迭代计算轨道交通廊道中用户出行时间分布均衡解.结果 表明,均衡状态时,不同讫点的乘客连续分布在不同班次之间,人数分别在各自误时成本最小的车次上达到峰值;晚到成本增大到一定程度时,没有乘客选择晚到的班次;减少单位早到误时成本时,乘客只权衡拥挤成本来选择班次.研究结果不仅对轨道交通管理有一定理论意义,也对个人出行选择行为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铁的快速发展,给公路客运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为了提高公路客运企业竞争力,结合中长旅客出行需求和发展态势,笔者从旅客特性、出行特征、运输方式特性等角度,分析了旅客出行行为偏好影响因素,构建了基于非集计的多元Logistic旅客选择方式回归模型。论文依据北京公路客运数据,对0~400km和400~800km的中短途和中长途旅客出行选择行为进行了敏感度分析实验。实验表明,0~400km中短途出行的旅客对便捷性和准时性的敏感度高,而400~800km中长途出行的旅客对出行费用、出行时间、舒适性和安全性的敏感度高。  相似文献   

13.
以2008—2019年京津冀区域的9个机场为例,探索基于三阶段数据包网络分析法(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DEA)和TOBIT模型的高铁影响下机场客运效率修正评估方法,采用Banker-Charnes-Cooper(BCC)模型在第一阶段直接评估城市经济结构输入变量对机场客运综合技术、纯技术和规模3个效率的影响,采用随机前沿法(stochastic frontier approach, SFA)回归分析模型在第二阶段剔除高铁环境变量对输入变量的影响,再次运用BCC模型在第三阶段根据调整后的输入变量重新修正机场客运效率,运用TOBIT模型回归分析输入变量与修正后机场客运效率间的关系。研究表明:除了首都机场之外,大部分机场在多数年份的机场客运效率不足;各个机场在不同年度的客运效率变化趋势各具特色,如滨海机场总体趋势上升,首都机场反复波动趋于效率均衡;考虑高铁对民航影响后,各个机场在不同年度的第一和第3阶段客运3个效率之间呈现相同、增加、减少或保持微变,如2009—2011年首都机场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14.
构建的客流分析模型由三部分组成,首先在随机用户均衡分配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乘客路径选择模型,确定乘客选择路径的原则和客流分配的基本依据;其次,以轨道行程时间、车内拥挤度及平均候车时间作为影响乘客出行成本的主要因素建立乘客出行成本模型;再次,通过建立弹性需求模型,考虑乘客出行意愿与服务水平的相互影响.最后运用案例,对客流分析模型进行验证,并得出快慢线组合运营对轨道交通走廊运营效率的影响效用及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15.
张阳  靳雪  龚先洁  卢娜 《山东科学》2020,33(1):75-82
针对少数民族边疆地区发展国际旅游对民航客运的需求,以云南省为例,建立了入境旅游和民航客运之间的VAR模型,通过Johansen协整检验与Granger因果检验分析两者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并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的方法探究少数民族边疆地区民航客运与国际旅游的动态相关性。结果表明,云南国际旅游与民航客运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并具有双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即二者相辅相成且相互促进,并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同时发现,国际旅游收入和人次对民航指标的冲击响应累计值为正值,且民航客运对国际旅游发展的贡献率基本在50%以上,说明民航客运对少数民族边疆地区的国际旅游发展有着重要且持续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了满足旅客多样化的出行需求,规划旅游交通网络,本文基于旅客联运出行视角,提出一种新的公路-通用航空短途运输联运(公航联运)方式,构建了公航联运旅游交通网络双层规划模型。上层以旅客出行总时间最短和交通网络线路运营总成本最小为目标,设计交通线路方案,下层模型以单个旅客出行时间最小为目标,对线路进行客流量分配。采用遗传算法求解模型,通过实例分析表明,构建的公航联运交通网络模型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考虑不同出行方式的费用差异,通过分析轨道交通不同接驳方式,对基于出行时间表述可达性的开发利益影响范围理论计算模型进行改进,并以南昌地铁一号线为分析对象,计算轨道交通开发利益影响范围。同时,利用搜集的站点周围房价数据,得出各站点的实际影响范围。结果表明:轨道交通开发利益的影响范围与接驳方式的速度成正相关,但同时会受到接驳方式费用的制约;另外,各站点影响范围并不相同,理论影响范围表现为距市中心距离越远,影响范围越大,单位距离的影响范围增加值越小,且单位距离的步行接驳范围的增加值均小于单车接驳范围的增加值,这说明在对站点进行增值效益分析时,不能将各个站点的影响范围设定成统一值,而要考虑不同接驳方式的影响范围的差异性。此外,由于长江路站和珠江路站紧邻赣江,导致实际影响范围缩小,这说明实际影响范围与每个城市的结构和规划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