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尼龙(PA)为基体树脂,通过不同黏度的PA复合,优化选择了具有较好加工性能和机械强度的基体材料。同时,选择不同直径的玻璃纤维,研究玻璃纤维种类和含量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对比普通玻璃纤维和无碱玻璃纤维对复合材料的耐醇解性能影响,使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耐高温性能和较好的耐醇解性能。为了提高抗氧剂的物理损耗性能,制备了纳米二氧化硅表面负载抗氧剂,并采用红外光谱法研究了接枝结构。  相似文献   

2.
耐热 高强度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改性酚醛树脂为基体,经过表面处理的玻璃纤维布为增强材料,研制了一种耐高温、强度性能优异的新型复合板材.研究了改性酚醛树脂作为复合材料基体的工艺性和耐热性,及玻璃纤维布层压板的力学性能和耐热性.结果表明,玻璃纤维布层压板的力学性能比普通酚醛树脂层压板有明显提高,在大于150℃高温下其性能仍能较好保持.  相似文献   

3.
玻璃纤维增强酚醛基摩擦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丁氰橡胶改性酚醛树脂为基体,以经过表面处理的玻璃纤维的增强材料,研制出新型无石棉摩擦材料,其各项性能均达到汽车制动器衬片GB5763-86的规定,可作为目前常用石棉摩擦材料的更新换代产品。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表面缠绕方式对GFRP筋力学性能的影响,制备了直径分别为6,8,10,12,14和16mm,肋间距分别为10,20和30 mm,表面缠绕物分别为尼龙绳、1层玻璃纤维束和2层玻璃纤维束的GFRP筋材,并对GFRP筋进行拉伸性能、压缩性能和剪切性能测试试验.通过对试验现象的观察和试验数据的分析,研究不同表面缠绕方式对GFRP筋抗拉强度、抗压强度和剪切强度的影响及产生这些影响的原因和作用机理.试验结果表明:GFRP筋材肋间距较小时,表面缠绕方式对拉伸性能的影响较大;GFRP筋直径较小时,表面缠绕玻璃纤维带对抗剪性能和抗压性能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
借助纳米颗粒的高比表面积特性,将纳米二氧化硅通过化学接枝方法修饰玻璃纤维表面,制备玻璃纤维/聚丙烯(PP)热塑复合材料。通过SEM表征纳米二氧化硅在玻璃纤维表面的分布形态,结果表明纳米颗粒在纤维表面分散良好;通过界面剪切强度测试(IFSS)和界面断裂韧性测试(GⅡC)表征复合材料界面的静态力学性能,结果显示材料的界面剪切强度与界面断裂韧性同时获得了较大的提升;动态热机械分析测试(DMA)的结果表明复合材料在动态测试下的综合界面结合性能均得到较大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经较详尽的试验对比,钢纤维增强的摩阻材料的摩擦学性能和机械性能,都优于硅酸铝纤维和无碱玻璃纤维增强的材料。提供了利用正交设计法筛选配方的方法,得到优化的半金属摩阻材料的配方。利用近代表面分析工具对半金属摩阻材料的表面和磨屑进行观察分析,并探讨了磨屑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以活性碳纤维为吸收剂,玻璃纤维增强环氧树脂为基体的结构吸波材料(ACF/FRP)的弯曲性能、吸波性能与电导率进行了研究。在未加入玻璃纤维布时,材料的弯曲强度只有32.38 MPa,而在加入玻璃纤维布后,材料的弯曲性能达到了357.8MPa;随着偶联剂含量的增加,材料的弯曲强度先增后减,在含量为10%时,材料的弯曲性能达到最佳。通过研究吸波材料的吸波性能和电导率发现,材料的吸波性能与电导率的变化规律存在一致关系,这为预测此类复合材料的吸波性能提供了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宁波玻璃纤维厂生产的彩色玻璃纤维布是80年代新型墙体装饰材料。它是以玻璃纤维布为基布,经过染色挺括处理后,再进行树脂涂料印花而成,表面印有各种色彩绚丽、图案清晰、美观大方的花纹,并具有抗拉强度强,耐高温,耐腐蚀,绝缘,隔音,隔热,保温性能好,室内不易褪色,日晒不易变质,不易老化,不产生异味,污染后可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玻璃纤维网对热固性、热塑性外墙保温材料燃烧性能的影响,采用锥型量热仪进行燃烧实验研究,并对燃烧产生的各项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玻璃纤维网会增大保温板材的点燃时间、热释放速率、生烟速率等相关参数。热固性材料的部分火灾行为受玻璃纤维网的影响较为明显,但在引燃性和火灾传播性能方面所受影响较小。热塑性材料中,玻璃纤维网对于XPS的引燃性、释热性、火灾传播性能及EPS的生烟性影响较大。玻璃纤维网使PUF,EPS的火灾增长指数小幅度降低,有抑制火焰蔓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玻璃纤维对聚乙二醇(PEG)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增强效果,探究玻璃纤维掺量对其性能的影响规律,通过车辙试验、半圆弯拉试验、冻融劈裂试验研究了玻璃纤维PEG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和水稳定性,并利用室外调温试验研究掺加玻璃纤维前后PEG在沥青混合料中的降温效果。结果表明:玻璃纤维掺量为0.2%时,PEG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较好,动稳定度比未掺时高51%;玻璃纤维对混合料低温性能、水稳定性有影响,但效果不明显;玻璃纤维几乎不会影响PEG对沥青混合料的降温效果。可见玻璃纤维能显著提高PEG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且不会破坏PEG材料的调温性能。  相似文献   

11.
采用压延成张工艺制备碳纤维和玻璃纤维混杂增强非石棉橡胶基密封复合材料(NAFC),以横向抗拉强度作为表征混杂增强橡胶基密封材料中纤维与橡胶界面粘结性能的指标.通过扫描电镜(SEM)对材料横向拉伸试样断口进行形貌分析,及对材料的耐油、耐酸、耐碱性能进行测试,探讨了不同表面处理工艺对纤维与基体界面粘结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玻璃纤维采用偶联剂KH550浸渍后涂覆环氧树脂涂层,对碳纤维在空气氧化后涂覆环氧树脂涂层,可有效增强纤维、基体的界面粘结,所制得的混杂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机械性能和耐介质性能.  相似文献   

12.
玻璃纤维表面光滑且呈化学惰性,聚丙烯缺少极性官能团,导致玻璃纤维与聚丙烯之间的界面润湿性能较差。为了提升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GFRP)复合材料的界面结合性能,设计并搭建了空气等离子体炬处理装置,通过该装置在连续玻璃纤维束表面沉积SiOx纳米颗粒,并测定了改性玻璃纤维的润湿性能和GFRP复合材料的界面剪切强度;采用响应曲面法(RSM)分析了喷嘴与纤维间的距离、载气流量、处理时间对玻璃纤维润湿性能的影响,并对这些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当处理距离为20 mm、载气流量为1.5 L/min、处理时间为6 s时,与对照组相比,改性后的玻璃纤维与聚丙烯的接触角降低了49.8%,GFRP复合材料的界面剪切强度提高了94.7%;载气流量对玻璃纤维润湿性能的影响程度最大,处理时间次之,处理距离的影响最小。优化后的工艺参数为:喷嘴与纤维间的距离为18 mm,载气流量为1.7 L/min,处理时间为7 s。在此工艺条件下制备了空气等离子体炬改性的玻璃纤维,实测的接触角(24.6°)与预测值(25.0°)之间的偏差仅为1.6%。  相似文献   

13.
玻璃纤维表面光滑且呈化学惰性,聚丙烯缺少极性官能团,导致玻璃纤维与聚丙烯之间的界面润湿性能较差。为了提升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GFRP)复合材料的界面结合性能,设计并搭建了空气等离子体炬处理装置,通过该装置在连续玻璃纤维束表面沉积SiOx纳米颗粒,并测定了改性玻璃纤维的润湿性能和GFRP复合材料的界面剪切强度;采用响应曲面法(RSM)分析了喷嘴与纤维间的距离、载气流量、处理时间对玻璃纤维润湿性能的影响,并对这些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当处理距离为20 mm、载气流量为1.5 L/min、处理时间为6 s时,与对照组相比,改性后的玻璃纤维与聚丙烯的接触角降低了49.8%,GFRP复合材料的界面剪切强度提高了94.7%;载气流量对玻璃纤维润湿性能的影响程度最大,处理时间次之,处理距离的影响最小。优化后的工艺参数为:喷嘴与纤维间的距离为18 mm,载气流量为1.7 L/min,处理时间为7 s。在此工艺条件下制备了空气等离子体炬改性的玻璃纤维,实测的接触角(24.6°)与预测值(25.0°)之间的偏差仅为1.6%。  相似文献   

14.
玻纤增强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界面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及其界面优化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当前改进界面相容性的方法,主要包括树脂基体的改性,如等离子体、表面接枝、玻璃纤维偶联剂涂覆、浸润剂浸润等表面处理.在改善界面性能的诸多方法中,对玻璃纤维进行表面处理工艺比较简单,且随时可调整浸润剂配方和加入其他助剂,如改性聚烯烃,可满足生产的需要.此种方法较适合大规模工业生产,是最具有发展前景的改性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用热致液晶检测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裂纹扩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告了用热致液晶对玻璃纤维增强环氧树脂材料表面裂纹疲劳过程进行的检测,成功地给出了裂纹周围的温度场分布.  相似文献   

16.
玻璃纤维/聚丙烯长丝喷气混纤纱力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电镜观察玻璃纤维/聚丙烯长丝喷气混纤纱的结构,并通过对单纱热压,分析纱结中玻璃纤维的状态;在DCS500岛津试验机上测试了喷气混纤纱的性能。通过研究得到:喷气混纤纱的拉什强度和模量、纱线断裂伸长率受玻璃纤维/聚丙烯丝的混合程度、玻璃纤维在纱线中的状态、纱干表面聚丙烯纤维丝圈状态影响。  相似文献   

17.
空气过滤技术的核心是过滤材料的进步与创新.以民用空调织造过滤材料、芳纶滤料和玻璃纤维作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空气过滤材料实验装置,对其空气过滤材料的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芳纶滤料过滤性能最好,能够将空气中的粉尘浓度控制在28μg/m3以下;玻璃纤维与民用空调过滤材料粉尘浓度最高,分别为175,150μg/m3;但芳纶滤料压差阻力居中,最高达242Pa.  相似文献   

18.
为改善泡沫混凝土的抗裂性能和热工性能,利用双氧水、陶粒、玻化微珠、玻璃纤维、水泥等材料,通过化学发泡法制备玻璃纤维增强型陶粒泡沫混凝土砌块,并采用单因素控制变量法进行顺序试验,分析了各因素对材料力学性能和热工性能的影响,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得出满足劈拉强度在0.80~0.90 MPa、抗压强度在7.0~8.0 MPa的泡沫混凝土砌块最优配合比。结果表明:泡沫混凝土脆性随双氧水、玻化微珠和陶粒用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大;玻璃纤维既可提高泡沫混凝土强度,又可改善其热工性能。当双氧水、玻璃纤维、玻化微珠和陶粒掺量分别为水泥质量的7.5%、1.0%、8.5%和8.5%时,泡沫混凝土导热系数为0.203 W/(m·k),劈裂抗拉强度达到0.81 MPa,抗压强度达到7.3 MPa。化学发泡法制备的玻璃纤维增强型陶粒泡沫混凝土拉压比高,保温性能好。  相似文献   

19.
针对水泥-粉煤灰稳定土受力性能较弱等问题,采用在水泥-粉煤灰稳定土中掺加玻璃纤维的方法,以改善水泥-粉煤灰稳定土的受力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通过掺加玻璃纤维增强材料,可以获得强度和韧性更高的纤维水泥-粉煤灰稳定土,其强度随玻璃纤维掺量和长度的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20.
采用稀HCl和硅烷偶联剂KH-570先后处理E-玻璃纤维并用于团状模塑料(BMC)的增强。结果表明:经过1 mol/L稀HCl和质量分数为1.0%硅烷偶联剂KH-570先后处理的玻璃纤维,所制得的BMC抗弯强度为65.87MPa,高于单一改性玻璃纤维制得的BMC的强度。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和力学性能的分析表明:随着稀HCl浓度的增加,玻璃纤维的表面受刻蚀程度增加,表面积增大,—OH基团数量增多,有利于硅烷偶联剂KH-570与玻璃纤维表面结合产生更多的R—Si—O—基团,进而改善玻璃纤维与树脂的结合,提高BMC材料的抗弯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