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33年来,彼得·A·罗纳(Peter A.Rona)一直在寻找一种难以捕捉的古老生物。并一次次潜入距北大西洋海底两英里多的深海中寻找这种生物。就像亚哈船长(美国作家麦尔维尔长篇小说《白鲸》中的悲剧性主人公,最后船覆人亡——译者注)一样,他一次次的失败。尽管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深海探险设备,他却总是空手而归,这种生物一再逃出他的手心。  相似文献   

2.
正有人说,深海里生物的长相跟水深有关,距离海面越深,相貌越丑陋,因为太黑所以不用看长相。这种说法可靠吗?对于深海生物,其实有许多你不知道的秘密,下面小编带你来揭晓。身怀绝技才能获得食物深海中大多数是海盆、海山环境,而这样的环境中生物相对稀少,因此有人将深海称为"海洋中的沙漠",这里的动物虽然个体比较少,但种类却不少。由于可获取的食物来源有限,所以能够在深海生活的动物大都身怀绝技,在寻找食物时各显神  相似文献   

3.
最近一些深海潜水爱好者在南非东北附近的大海里亲眼看见了古老的腔棘鱼,在潜水界引起了极大的兴奋。为了进一步跟踪探索腔棘鱼,并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这种稀有生物,一批勇敢的南非深海潜水爱好者决定在最近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深海探险活动,并通过因特网“世界流“网站(www.world-stream.com)直播潜水实况,让尽可能多的人能够分享海底生物的神秘生态,也以此记录腔棘鱼的海底生活。 腔棘鱼早在4亿年前就生活在地球上了,长久以来一直被生物学家认为在7000万年前就已经灭绝。然而1938年一个在南非外海捕鱼的…  相似文献   

4.
正1进入国际深海基础研究前沿1968年美国"格罗码·挑战者"深海钻探船首航墨西哥湾,开启了划时代的深海钻探计划(DSDP,1968~1983年).50年来,深海钻探计划历经国际大洋钻探计划(ODP,1985~2003年)、综合大洋钻探计划(IODP,2003~2013年)和当前的国际大洋发现计划(IODP,2013~2023年),成为地球科学领域迄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国际大科学计划,导致了地球科学一次又一次的重大突破,始终站在国际学术前沿.由于"文革"和科技投入不足的原因,我国迟至1998年才以参与成员身份(年付50万美元)加入ODP,开启了中  相似文献   

5.
《大自然探索》2006,(3):8-8
2005年9月,一组科学家在墨西哥湾深海540米处发现了大量会发荧光的生物,这些美丽而奇怪的生物在没有阳光的海底能够接收探测头所发射出的紫外线,并在眼睛和身体其他部位闪烁荧荧光芒。在如此深海发现了大量会产生荧光的生物,真可谓是一个奇迹。科学家对这种现象感到十分惊讶,因为海底540米处不可能有紫外线的。如果这些生物可以产  相似文献   

6.
<正>探索未知的深海世界,科学家需要边做边找答案。有时候水手们的神话并不遥远:深海里真的充满了宝藏和最奇怪的生物。几十年来,一种富含贵重金属、土豆般大小的结核沉积在黑暗的深海海底,吸引着颇有远见的企业家们,同时又使工程师们面临着挑战。但不久,这种情况可能会发生改  相似文献   

7.
据估计,有大约90%的深海生物具有生物性发光能力.不过在大多数情况下,科学家们并不知道这些生物是怎样得益于自身的生物光能的.例如,一些深海鱼类和乌贼的发光器官类似诱饵,然而人们极少观察到它们在捕食过程中是怎样运用这类器官的.  相似文献   

8.
Alder  J 田伟芳 《世界科学》1991,13(4):53-54
随着对传导聚合物研究的深入,人们已将它广泛应用于药物输送、保暖窗及光计算机等领域. 几年前,在纽约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无机化学家A.G.麦克狄米德(AlomG.Mac-Diamid)用两根金黄色塑料带连接灯泡,灯泡居然亮了.他声称:“不超过十年,用这种传导聚合物做成的塑料电池将会有许多用途.例如:作钟表动力源;代替飞机中的铜线;取代普通电池,甚至能用这种电池驱动电车.  相似文献   

9.
正最新研究可能揭示了板块构造孕育生命的秘密,也启发人类在宇宙中寻找生命。2012年3月26日,电影导演詹姆斯·卡梅隆乘坐"深海挑战者号"潜水器,经过2小时36分下潜,到达约11千米深的"挑战者海渊"。这让他成为第一个独自下潜到马里亚纳海沟底部的人。卡梅隆原本打算在海沟底部停留6小时,最后实际只停留了3小时。在此过程中,他发现了包括一种最大的单细胞生物在内的68个新物种,并带回了一些海沟底部的微生  相似文献   

10.
<正>海水覆盖了地球约71%的表面积,并孕育了独特的生物,而海底拥有多样的地质特征和丰富的矿产资源.一直以来,人类在不停追求对深海的探索.深海通常按照深度不同可划分为中层带(200~1000 m)、深层带(1000~4000 m)、深渊带(4000~6000 m)与超深渊带(6000 m以上).随着深度的增加,环境压力也以1 atm/10 m的速度增加.特别是在深渊带与超深渊带,这里水压高、完全黑暗、温度低,生物分布也极其稀少.  相似文献   

11.
在深海生态系统中,最令科学家们着迷的恐怕要数热液和冷泉.所谓热液,是指从火山活动频繁的洋中脊山顶喷涌而出的高温液体,这种液体中含有大量的丰富的化学物质,可以为其他生物提供养料.所谓冷泉,是指从洋底缓缓渗出的冰凉液体,这种液体当中也含有各种各样的化学物质.  相似文献   

12.
多数人对海绵的印象是在日常生活中清洁用的人造物品,但在海里有不折不扣的活海绵.不论是在色彩缤纷的珊瑚礁缝隙中,或是在巨大礁石的阴影覆盖下,都居住着这种族群庞大、从深海到淡水的远古生物.  相似文献   

13.
正保罗·博耶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生物化学家,他运用化学方法提出了三磷酸腺苷合成酶的功能机制,并获得了1997年诺贝尔化学奖。保罗·博耶(Paul D. Boyer)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一名生物化学家,他凭借"美丽的小分子机器"这一发现而荣获1997年诺贝尔化学奖。这种分子机器可以帮助产生在所有活细胞中的化学能量转移。2018年6月2日,博耶  相似文献   

14.
大乌贼之谜     
"这是海洋动物最后的秘密之一。"罗伯侃侃而谈,58岁的罗伯是美国国立自然历史博物馆的海洋生物学家,现在,他正在那儿举办一个名为"寻找大乌贼"的公开展览。多少年来,罗伯一直迷恋于这种海洋生物,甚至于有人称他为"大乌贼狂"。他渴望寻找大乌贼,不是用钩子或单网,而是乘着深水潜艇接近它们,去观察研究它们。从来没有人能在大乌贼的自然栖息地见到它,罗伯认为它们生活在200米~1000米的深海里,当然它们也有浮出海面的时候。许多年过去了,在  相似文献   

15.
病毒是自然环境中丰度最高的生物类群,对海洋生态系统中的物质能量循环和种群平衡调节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深海是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深海微生物面临多重极端环境压力.近年来,深海病毒相关的研究揭示了其在深海环境中的高丰度和多样性,以及其重要的生态学功能.本文从深海病毒的主要特征、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深海病毒的分离与鉴定及其生理及生态功能这4个方面进行了概述,并对未来研究的潜在方向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工程师在寻找设计问题的解决方案时,越来越多地从大自然中汲取灵感——上世纪40年代初的一天,瑞士发明家乔治·德梅斯特拉尔(GeorgedeMestral)一次带小狗散步回来,发现自己衣服上以及小狗身上都粘上了牛蒡草的种子,除去这些种子很费事,这引起了他的兴趣。于是,他在显微镜下仔细地观察了这种植物的“钩环系统”,发现经过多年的自然演化,牛蒡可以通过“钩住并缠  相似文献   

17.
钟扬 《科学》2010,62(4)
2010年是联合国国际生物多样性年."生物多样性"(biological diversity)一词据考证是美国生物学家达斯曼(R.F.Dasmann)于1968年在其通俗读物<一个不同类型的国度>(A Different Kind of Country)中最早使用的.  相似文献   

18.
深海的水压很强,人如果不加任何保护措施潜入里面就会立刻被它压死。那么,为什么在那里还会有生物生存? 所谓深浅是相对而言的,一般以水深200米为界,超过200米就叫做深海。而以那里作为主要生活区域的生物就是深海生物。 深海的水压究竟有多大呢?笼统地说,水深每增加  相似文献   

19.
正汪品先院士出生于1936年,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同济大学教授.近年来,汪品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南海深部计划",并大力推广"地球系统"概念.2018年,82岁高龄的汪品先院士还3次随"深海勇士"号深潜器潜入深海,圆梦大洋探索.在2020年"两刊"(《中国科学》《科学通报》)创刊70周年之际,《中国科学》杂志社专访汪品先院士,回顾他与"两刊"20多年的情谊,也探讨中国学术期刊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深海吸收了大量的热量和二氧化碳,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缓冲,但在水温升高、海洋酸化、脱氧作用和粮食投入改变的联合压力下,海洋的生态系统十分脆弱。由此引起的变化可能会威胁到海洋的生物多样性,危害海洋的关键功能,不利于保持健康的地球生态和人类生活。目前,针对将发生的深海物理和生态反馈的理解还远远不够。明确承认深海能减缓气候变化并将其纳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的规划,有助于发展深海研究和观测,保护深海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