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卢卡奇肇始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批判自然辩证法脱离主客体相互作用而倒向形而上学和实证主义,磨灭了辩证法的革命性。这种批判一方面遮蔽了自然辩证法的本来面目,并直接导致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被肢解;但另一方面也为重新理解自然辩证法提供了思路,即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下定位自然辩证法的理论经纬,再剖析自然辩证法的方法论基础,界定其理论性质并重释马克思恩格斯对自然辩证法理论革命性的建构逻辑。  相似文献   

2.
人们通常所理解的自然辩证法作为"自然界的辩证法",在颠倒黑格尔唯心主义辩证法的角度上说,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作为一种理论哲学框架中的自然辩证法观念,它也具有经验科学式的思维方式和传统哲学主客体对立"哲学图式"的片面性。事实上,存在着由马克思所开启的颠倒黑格尔唯心主义辩证法的第二条路径,即人化自然的自然辩证法。人化自然的自然辩证法是一种作为实践智慧的自然辩证法,也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的本真含义。  相似文献   

3.
1920年B.罗素来华讲演,科技哲学在中国已近百年。科技哲学在中国与马克思主义交融涤荡,是非功过,何去何从,是一件值得关注的学术事件。本文以史为鉴,述说一段科技哲学在中国的百年故事,或同盟,或批判,或包容,或并行。按哲学即哲学史或论从史出的古训,本文或爬梳出马克思主义科技哲学在思想史或逻辑上的可能性: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哲学在学理上是可能的,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命题需要重新论证;"回到马克思"可能是中国科技哲学研究的可能路径;"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可能是我们科技哲学/自然辩证法研究与马克思主义研究乃至中国哲学研究最有价值的选题。  相似文献   

4.
本文提出,重视自然辩证法研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时代化的必然要求。文章第一部分,从理论逻辑和历史发展两方面阐明了自然辩证法研究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时代化的关系,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与时俱进离不开自然辩证法研究。文章第二部分,分析和阐述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自然辩证法研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历史观和实践观等五方面作出的新发展新贡献,指出自然辩证法研究极大增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解释能力,赋予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强大的现实生命力。  相似文献   

5.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20(2):3-3,24
我把自然辩证法看作哲学领域中的一个部门。我说过自然辩证法是一个科学群。当然自然辩证法也是恩格斯的一本著作的名称。因此自然辩证法这一个科学群,也就带有马克思主义的印记。西方的学者,一般不接受自然辩证法这一学科名称,而使用“科学技术哲学”或者类似的名称。  相似文献   

6.
对恩格斯的著作《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在中国发展成为一个哲学学科称之谓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就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哲学,它是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的开放的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7.
基于《马克思恩格斯全集》文献再挖掘,可见具有19世纪哲学视域的马克思,是要从伊壁鸠鲁自然哲学研究去解决被当时流行哲学所遮蔽的问题,去挖掘黑格尔哲学的根性"问题"。马克思由此看清:希腊哲学精神及其生命力、神学化的理智对哲学的态度、哲学的实践转向、人类知识的真理性和可靠性问题、科学的可靠性和科学对象的真实性问题、自然哲学中辩证法问题。面对马克思的收获,不仅可看见马克思"新自然哲学"的缘起,看到其中包含SSK等现代哲学"特色"思想,还可见有许多"仍被埋没"的启示:如对理解"知识发展的人性标准,运动的两种本质与对象,时间走不出意识世界,马克思与自然辩证法关系"等。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以"实践"为中介将主客体统一了起来,但同时却造成了实践概念内部客观制约性和人的主体能动性的逻辑张力.西方马克思主义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继承了马克思的"实践"理论,却由于时代的限制片面地强调了主体能动性的作用,形成了所谓的人本主义马克思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关于马克思"实践"概念的理解,在理论批判的指向、理论预设以及对于主客体关系的理解方面在不同的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与马克思主义人文主义解读相比,马克思传统的科学性解读在国内的处境及研究与它的应有的地位极不相称。那么作为一种科学哲学的马克思主义在国外的研究处境如何呢?笔者所在的研究团队在国外访学期间,通过对大量文献的收集与整理,发现对马克思主义科学哲学的研究在国外已经形成了如下共识:将实践范畴作为严整的(社会)科学探索;马克思传统中的科学研究与哲学升华的相互依赖;辩证唯物主义本体论及辩证法对于唯物史观的逻辑优先性;严整的(社会)科学探索作为哲学理解的基础性地位等。在此基础上,国外形成了几种代表性的研究领域:对马克思恩格斯经典著作中的科学哲学思想的深入挖掘;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哲学在前苏联的传播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国际和共产国际之间的理论与实践;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科学哲学中的延续;西方马克思主义科学哲学的初步探索等。  相似文献   

10.
今天我们举行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成立 2 5周年的庆典活动 ,我表示热烈的祝贺。自然辩证法本来是马克思的亲密战友恩格斯一本未发表著作的书名 ,是我们中国把它看作一个学科名称。同时把它看作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是辩证唯物主义。作为它的基础和应用 ,就是历史唯物主义和自然辩证法。毛泽东虽然没有使用自然辩证法的名称 ,但是在 194 0年 2月 5日 ,陕甘宁边区自然科学研究会成立大会上 ,他说 :“非常赞成成立自然科学研究会 ,自然科学是很好的东西 ,它能解决衣食住行的问题。我们要研究自然…  相似文献   

11.
美国著名科学哲学家、《波士顿科学哲学研究》丛书主编、波士顿大学科学哲学与科学史中心主席、马克思主义者R.S.科恩教授应中国科学院《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和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的邀请,到北京作系列讲演。他讲演的主题是“马克思、马克思主义与科学”。报告的内容主要是介绍马克思对科学及其社会功能的理解,介绍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哲学思潮以及本世纪后期对科学的历史的理解之间的关系。报告于9月17、18、20、21、22日上午举行。听讲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五十多名学者或学生。  相似文献   

12.
自然辩证法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发展为一门自然科学和哲学之间的科学,进而跨入了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相交融的广阔领域。自然辩证法起初是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组成部份在中国得以传播的,其标志是在上一世纪  相似文献   

13.
正1956年,在于光远、许良英、龚育之组织领导制定《自然辩证法12年远景规划》时,提出把"数学和自然科学中的哲学问题"列为副标题,从而为"自然辩证法"的内涵作了相应的诠释,即其初衷是要用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来武装中国科学技术工作者的头脑,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成果来丰富自然辩证法,同时也强调了对各门科学中的"唯心主义"的批判,但其一大缺点是对当时西方学术界占统治地位的科学哲学——逻辑经验主义没有涉及。为了落实这一规划,同时在中国社会科学  相似文献   

14.
加强自然辩证法理论研究,更好地为四化服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辩证法理论研究工作的重大意义,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时代需要自然辩证法,自然科学需要自然辩证法,中国四个现代化需要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是时代的需要。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毛泽东同志,根据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要求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需要,历来重视自然科学中的哲学问题,创立和发展了自然辩证法。马克思长期研究数学,写下了内容十分丰富的《数学手稿》,揭示了微积分的辩证  相似文献   

15.
<正>孙慕天(1939.11.19—2019.4.5),辽宁开原人。哈尔滨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主任、远东科技与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历任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常务理事、荣誉理事,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STS专业委员会主任,黑龙江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黑龙江省科技经济顾问委员会委员等职,是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孙慕天先生是中国自然辩证法和科学技术哲学研究的著名学者,我国俄苏科技哲学研究的奠基人和比较科学哲学研究的开创者。  相似文献   

16.
作为分析马克思主义的代表,G.A.柯亨运用分析哲学的方法对马克思的历史理论作了精心辩护,其辩护的思想动力可以归结为历史、方法论和情感三个方面.柯亨为马克思所做的辩护,从整体上可以归纳为两个层面或两种策略,其一是生产力的首要性,即所谓的"技术决定论"辩护;其二是平等的价值追求,即规范的政治哲学辩护.所阐述的关键思想是:生产力的首要性与平等的价值追求具有内在的统一性.柯亨的辩护对于如何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贡献了比较独特的视角.  相似文献   

17.
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和学科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研究领域定名为“自然辩证法”是思格斯作出的。思格斯的来完成著作《自然辩证法》的书名不是恩格斯自己定的,但是他在逝世前不久把他有关这一著作的所有论文和札记分成四柬时,把他最接近完成的亢篇论文放在第三柬内并冠以“自然辩证法”这~标题。他在第一柬中将札记的十一张对折页上,每一张都写着标题“自然辩证法”。恩格斯这一著作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新领域,成为以后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分支学科的奠基性著作。  相似文献   

18.
吴晓江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22(11):103-107,110
当前在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中,需要澄清“西方马克思主义”学派曲解和贬低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理论的思想迷雾及其对国内理论界的影响,在把握恩格斯逝世后百余年来世界科技和哲学发展脉络的基础上,以时代精神重新解读恩格斯的理论遗产,可以发现恩格斯关于融入人类历史活动及其价值判断的辩证自然观、凸显主体能动性和反对狭隘经验主义的科学观和认识论、社会文化开阔视野中的科学技术观,依然是波澜壮阔的现代科技哲学潮流奔腾不息的活水源头。  相似文献   

19.
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描述了自然界无限发展的辩证图景。自手稿发表以来,对《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出现了前苏联构建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研究范式、日本具体化的研究范式,西方否定自然辩证法的研究范式。而我国学者在深受前苏联和西方学者的影响下,面临着一方面试图突破传统教科书框架的任务,另一方面力图回应西方学者所制造的马克思恩格斯辩证法的差异,以维护二者一致性为目标来寻找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解释研究范式,出现了不同于既有解释的范式解读:即从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问题意识与时代意义出发,力图恢复恩格斯自身的学术旨趣。对《自然辩证法》研究范式的总结与概括,能够更好地厘清国内外研究该文本的出发点,尤其是在面对新的科学技术发展所带来的挑战,明确自然辩证法的发展方向显得尤为紧迫与重要。  相似文献   

20.
1990年8月,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下属的“物理哲学委员会筹备组”召开一次“全国物理哲学学术讨论会”,主题是批判“物理学研究中的现代唯心主义”。这样主题的批判会,在50年代到70年代是很时髦的,80年代似乎未曾出现过,90年代居然由一向反对搞大批判的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的一个下属机构重新搞起来,自然十分显眼,引人瞩目,因为这直接影响到自然辩证法研究的命运。当年12月,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召开常务理事会,审议1990年度整个研究会的工作。作为一个科学史研究者,我从半个多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