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浅析文学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菲 《科技信息》2010,(26):I0164-I0164,I0166
归化和异化是翻译理论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是处理语言形式与文化因素的两种不同的翻译策略。本文从这两个术语的来源和概念入手,分析两者的对立矛盾及其辩证统一的关系。然后用实例阐述了它们在文学翻译过程中相辅相成、并用互补。从而得出译者应根据文学翻译的目的,在归化和异化策略中寻求最佳的结合点。  相似文献   

2.
针对国内研究"归化"和"异化"文章众多,但对这两个概念理解和运用有失准确的局面,文章追溯"归化"、"异化"的历史起源,从韦努蒂、鲁迅溯源至施莱尔马赫,通过分析施莱尔马赫翻译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和理论基础,为"归化"、"异化"正本清源,以期有益于我们正确理解这两个概念,并运用它们指导翻译实践、解释翻译现象。  相似文献   

3.
刘苹 《科技信息》2007,(24):477
翻译被称为"跨文化交际",文化因素在翻译中占有重要位置。本文分析了归化、异化的概念;从中国的翻译史出发,得出当代中国的翻译仍应以归化为主,异化为辅。  相似文献   

4.
翻译理论界普遍认为,翻译策略只有两个——美国人韦努蒂提出的"归化"和"异化"。研究发现,鲁迅1935年用"归化"二字描述自然流畅易懂的翻译,是"归化"翻译策略的首创者。60年之后,美国人韦鲁蒂用domest icat ion描述透明流畅易懂的翻译,中国人将domest icat ion翻译成"归化",并把"归化"翻译策略的专利转让给韦努蒂。鲁迅1935年在用"归化"二字描述自然流畅易懂的翻译的同时,提出"保存洋气"的翻译策略。60年之后,美国人韦努蒂提出forei gni zat i on翻译策略,中国人将意义为"洋化"的f or ei gni zat i on翻译成"异化",并将鲁迅的"保存洋气"掩盖在"异化"之下。真实情况是,鲁迅是"归化"和"保存洋气"两个翻译策略的首创者,"保存洋气"是一种独立于"异化"之外的翻译策略,韦努蒂只是foreignizat io("洋化",被误译成"异化")翻译策略的首创者。  相似文献   

5.
翻译中对文化的处理主要有两种方法:归化和异化。前者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而后者则以原语文化为归宿。随着后殖民研究的兴起,翻译研究也有了新的视角,国内也出现了一种"贬归化,扬异化"的势头。从后殖民文化语境下的文化身份研究入手,探讨归化和异化两种翻译策略的使用。  相似文献   

6.
归化和异化是翻译理论的热门话题,归化和异化之争大大推动了"归化"和"异化"的研究。该文是对归化和异化的一些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计算机网络词汇翻译中的懒惰现象,对计算机网络词汇翻译中采用的归化异化两种方法进行了论述,认为该懒惰现象具有相对的积极意义。同时,网络词汇既有一般科技术语翻译的特点,又有它独特的翻译方法。对网络词汇的翻译要根据其接受程度和读者的文化包容性,以归化、异化融合并存为主。  相似文献   

8.
于利波 《科技资讯》2010,(1):241-241,243
归化和异化一直以来是翻译界争论的问题,在翻译实践过程中如何对两种翻译策略的恰当选择将是本文讨论的重点。本文将从归化和异化的概念入手,通过对社会文化,语用环境等因素的分析,准确把握翻译策略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有关归化和异化的讨论在国内翻译界由来已久,从三个方面阐述分析这一焦点问题.首先,论述这两个概念产生的背景及其定义;其次,论述归化和异化与直译和意译之间的关系;最后,从文化和翻译学科建设角度,阐明异化翻译应当大力提倡.  相似文献   

10.
翻译过程中文化移植的模式或方法 ,大体可分为两类 ,即归化翻译和异化翻译。本文在树归化、异化翻译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 ,归化、异化各有其长处和不足 ,在具体翻译过程中 ,不能永远遵循一种原则或采用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1.
归化和异化是指导翻译活动的两种重要翻译方法,由美国翻译理论家劳伦斯˙韦努蒂概括提出。对于归化和异化孰轻孰重的问题,争议颇大。张谷若所译的《还乡》是最为经典著名的译作之一,值得研究。张谷若在翻译该著作的过程中合理、灵活地运用了归化和异化的方法,其译作易于受众读者理解和接受。因此,异化和归化在翻译过程中都起着不可或缺的指导作用,译者应灵活把握、合理运用。  相似文献   

12.
史传龙 《科技信息》2007,(33):126-127
归化与异化作为翻译活动中对立统一的两种操作手段历来为翻译家和翻译评论家争论的话题,焦点是翻译中谁为主导。本文从翻译的目的论入手用实例分析了归化、异化各自的使用场合,旨在说明在整个翻译活动中归化和异化是互补的,而在具体翻译实践中应以翻译目的为导向择其一为翻译服务。  相似文献   

13.
贺芳 《科技信息》2011,(6):172-173
在近年来的翻译论坛上,有关"归化"和"异化"的讨论一直是翻译学界的一大热门话题。异化的效果,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获得。杨宪益夫妇的力作—《红楼梦》的英译本,杨宪益凭借其高超的翻译技巧,成功地使用异化为主,归化为辅、归化与异化相结合的多种翻译手段对其所承载的丰富的文化信息作了娴熟的处理,最大程度地传递了原文所蕴含的文化信息。本文以韦努蒂提出的"异化翻译"理论为基础,以杨宪益《红楼梦》歇后语翻译为个案,证明异化翻译可以弥补文化缺失。  相似文献   

14.
归化与异化是一个矛盾统一体的两个方面,关于归化与异化的使用问题一直都是翻译界讨论的焦点。在翻译英语新闻时,经常会遇到一些带有典型的文化特性的表达法,这就涉及如何运用归化与异化的问题。本文讨论了运用归化法与异化法的原则,并举例说明这两种方法在英语新闻翻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文学翻译中的"异化"和"归化"摭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异化”与“归化”作为两种不同的翻译策略,历来是翻译界争论的焦点。在文学翻译中存在着异化和归化现象,而文学翻译又主要采用“异化”,“归化”是“异化”的必要补充。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近年来发表的有关"异化"和"归化"的成果进行了较系统的总结,指出其重要共同点是文本角度和源语中心.而以利弗维尔为代表的西方学派认为,翻译在本质上是社会的、历史的和文化的研究,应该把翻译当作是一种文化发展的策略来对待.本文以晚清文学翻译为例,探讨影响"异化"和"归化"策略的文化因素,说明无论从文本角度,还是从文化角度来看,"异化"与"归化"的选择都处于一个动态平衡中.  相似文献   

17.
异化与归化是翻译研究中非常重要的翻译策略,也是两种互为补充的翻译方法.异化有助于充分反映原语文化的特征,有助于充分传达原作的“异国风味”,也有助于丰富译入语的表达手段,而归化则有利于译入语读者对原文的理解.异化与归化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翻译态度,它们是矛盾的两个方面,但它们之间是辩证统一的.无论是异化多些还是归化多些,只要在翻译的过程中将二者很好地结合使用,将其辩证统一的关系充分体现出来,既再现了原作的风格,又结合了读者的文化及语言习惯,就是成功的翻译.  相似文献   

18.
归化和异化是翻译中的两个重要策略。本文针对英汉习语的不同特征,探讨了英汉习语翻译的策略,即归化法,异化法和归化异化相结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施波 《科技信息》2007,(28):116-117
在翻译实践中,异化和归化的矛盾一直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选择了《傲慢与偏见》具有代表性的两个中译本即以异化为主要翻译策略的孙致礼译本和以归化为主的张经浩译本,通过对这两种译本的分析比较,论证了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的文学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20.
杨薇 《科技信息》2010,(33):I0251-I0251
直译和意译是两种翻译方法,归化和异化是两种翻译策略。本文着重对这两对概念进行阐述及分析其异同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