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9 毫秒
1.
现今,电视媒介已彻底完成了从传者为中心到以受众为中心的过渡,《百家讲坛》传统文化主题的热播让我们对这些转变有了更新的认识和更深的思考.业界人士的评论多种多样,要么把其捧上天,要么全盘否定.然而,任何事物我们都应该一分为二地看待.《百家讲坛》巧妙地把握住受众的收视心理并运用电视媒介特有的优势将其与受众的沟通扩大到最大化.该文对《百家讲坛》这一成功经验进行了理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CCTV10的《百家讲坛》是央视最具文化品位的栏目,在其发展历程中不断调整栏目运作机制,逐渐成为高雅文化走向大众,提高大众文化品位与文化素养的大众传媒平台。通过对《百家讲坛》的发展历程的考察,明确高雅文化在大众传媒时代遭遇了边缘化困境,但在市场文化占据主导的消费社会,以学术为代表的高雅文化可以投入到市场的商业化运作之中,为大众提高与普及文化显现独特的价值,在当代中国文化构建中找到话语平台,拓展话语空间,以此寻求突围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浅谈受众与大众媒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卫路兵 《甘肃科技》2003,19(3):37-39
文章对受众概念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并通过对错误受众观的批驳,详细论述了受众与大众媒介之间的关系,摆明了作者的观点:“受从介大众媒介生存和发展的根基,而媒介对引导受众前进也起到必不可少的作用,它们二者是相互作用,互为促进的”。另外还对受众需要进行了重点论述,对媒介如何满足受众需要提出了一些观点和看法。  相似文献   

4.
首先提出了宏观、中观和微观视角的媒介生态观层级说,指出城市在微观层面是作为媒介的环境而存在的;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东莞大众媒介受众的结构特点、媒介接触情况和媒介期待等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了新兴城市的受众特点及由此衍生的媒介环境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大数据时代,能否创新媒介传播形式,做到"精准服务"成为媒体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大数据为分析受众的精准需求、个性化精准的传播内容提供支持。通过社会化媒体和社会网络平台吸引受众参与信息的制作与传播,分析受众需求的"相关性",从而对受众需求进行精准研究;通过多元化经营与合作等互动形式,重视基于互联网的数据库的建设,实现"精准服务"。  相似文献   

6.
王楠 《奇闻怪事》2011,(9):46-60,24
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迅速,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消费已成为生活的必须,中国社会已经呈现出“消费社会”的发展特征,深受消费文化的影响。电视媒介在消费社会的背景下,在传播立场、内容、对受众的影响上都发生转变,与消费社会共谋,深刻影响着大众的生活。本文以消费、消费社会、消费文化、消费主义、符号学等理论为指导,采用内容分析法、个案研究法、文献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消费社会背景下的电视媒介传播进行现状分析,揭示出消费社会与电视媒介是^何共谋的。进而从电视媒介传播内容、对受众价值观的影响及电视媒介作为传者的偏向3个方面分析二者共谋带来的消极影响:视觉表达肤浅、内容表达趋同、意义表达虚无;对受众价值观产生了自我实现功利化、对幸福的追求物质化、人性结构单一化的影响;电视媒介作为传者传播注重电视的商品主导、受众主导、技术主导。  相似文献   

7.
《百家讲坛》的学术品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图通过对央视科教类电视节目《百家讲坛》的学术性分析,指出其学术品位某种意义上存在的虚假性与欺骗性,《百家讲坛》所传播的学术已经比较异化,并成为商业逻辑下的幻象,但作为国家级的央视不应该盲目掉进媒体的幻象中而自甘堕落,唯收视率马首是瞻,而是应该坚守自己的文化品格,为民族的文化建构而努力。  相似文献   

8.
谷葳 《天津科技》2007,34(5):95-96
阐述了“以人为本“的概念,从以“受众为本“和“配合知识拥有人来传播“两方面提出电视科教节目制作的关键点,剖析了《百家讲坛》栏目几次改版的发展历程,最后指出加强专家和百姓沟通的是从事电视科教节目制作、传播工作的编辑记者应努力思考和实践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王楠 《奇闻怪事》2011,(10):39-45
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迅速,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消费已成为生活的必须,中国社会已经呈现出“消费社会”的发展特征,深受消费文化的影响。电视媒介在消费社会的背景下,在传播立场、内容、对受众的影响上都发生转变,与消费社会共谋,深刻影响着大众的生活。本文以消费、消费社会、消费文化、消费主义、符号学等理论为指导,采用内容分析法、个案研究法、文献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消费社会背景下的电视媒介传播进行现状分析,揭示出消费社会与电视媒介是如何共谋的。进而从电视媒介传播内容、对受众价值观的影响及电视媒介作为传者的偏向三个方面分析二者共谋带来的消极影响:视觉表达肤浅、内容表达趋同、意义表达虚无;对受众价值观产生了自我实现功利化、对幸福的追求物质化、人性结构单一化的影响;电视媒介作为传者传播注重电视的商品主导、受众主导、技术主导。笔者最后针对不良影响从电视媒介传播内容、对受众影响、对传者的要求三个方面提出了积极对策。希望本文能够对消费社会中电视媒介的良性发展带来些许启示。  相似文献   

10.
试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大众媒介角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社会已经成为大众化社会,与大众媒介关系密切,媒介凸现多样性功能:耳目喉舌性与社会公器性,社会联系的参考架构;大众媒介在社会价值体系建构中扮演着引导角色、在社会利益群体纷争中扮演着整合角色、在社会极端细分中扮演着中介角色,因此,在和谐社会构建中大众媒介责任与自律显得尤为重要,应该重塑媒介的社会责任观、媒介的大众观、媒介的传播效果观、媒介的社会和谐观。  相似文献   

11.
从传播学视野看高校学报的困境与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学报作为传播知识、交流学术信息的媒介 ,必须遵循传播规律 ,向受众开放 ,促进广泛的学术信息共享。但目前许多学报在编辑过程中忽视了学报的传播本质 ,与受众隔绝 ,与社会脱离 ;同时学报体系在定位上的组织传播特性也妨碍了学报的正常发展。在知识经济环境下 ,学报必须进行改革 ,分化重组 ,并应用多种现代化媒介手段 ,提升学术传播的质量和学报自身的活力 ,为信息时代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2.
运用实证研究方法考察农村受众对媒介信息的思辨、运用能力及媒介参与能力,进而对农民的媒介素养现状进行分析,认为农村受众接触媒介的模式欠理想;农村受众对媒介信息的思辩能力有待增强;农村受众获取信患的首选是人际传播渠道;新的认知需求未能在农村受众中有效产生;媒介传递的各种信息在农村受众的日常生活中能发挥作用的较多,在经济生产活动中较少。  相似文献   

13.
拉斯韦尔在"五个W"模式中提出了受众研究问题,早期"枪弹论"的受众观以传者为中心,视受众为被动接受对象,认为精英可以通过大众媒介对大众进行操纵和控制。20世纪40年代,美国的一些学者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大众传播对受众的影响复杂而有限,提出以"受众的需要"为中心,把受众看做信息产品的"消费者",然而,在法兰克福学派看来,这种受众观具有虚假性,实际上仍是以"受众为中心"幌子下的"传者本位"。随着"使用与满足"理论的提出,在传者与受众这一矛盾体中,受众也被看做"具有特殊需求的主体",传播不再是"主体—客体"结构的思维。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文化研究"把受众研究的理念又向前推进了一步,认为不仅传播者在传播信息时遵循法则,受众的解读也遵循法则。认为受众是一群积极的"解读者",而这一解读并不总是朝向传播者的原意的。从"枪弹论"到"作为市场的受众"到"使用与满足"理论再到文化学派的"生产性受众",传播学受众研究的理念经历着受众从客体到主体,从被动到主动的一个渐进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在社会娱乐化大前提下,电视媒介也开始娱乐化,引导社会娱乐,从而双向影响。这种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使得"娱乐化"渗透到电视媒介的某些频道和栏目。将以《走近科学》为例阐述科教类严肃节目在"娱乐化"过程中怎样平衡教育的使命感与娱乐化大众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国家形象直接影响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和影响力,传播良好的国家形象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有着重要意义。信息时代,大众媒介在传播和塑造国家形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对灾难的报道。本文从大众媒介和国家形象传播之间关系的角度,分析了大众媒介在5月汶川地震的灾难报道中对中国国家政府形象、领导人形象和民众形象等的传播,进而深化大众媒介对于传播中国完整的国家形象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梨枣与牙签     
翻阅《中国电视报》,在“史海钩沉”栏目下有一篇《纪晓岚与(四库全书)》的文字,注明是根据《百家讲坛》提供的素材整理而成。如何评价《四库全书》和纪晓岚,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当由专家们去研究。这里想说的是:作为学术性的栏目,且以《百家讲坛》之名介绍“国学“知识,却出现常识性的错误,实属不解。  相似文献   

17.
廖冲 《科技信息》2013,(17):150-151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大众媒体已经成为人们获得信息和沟通思想最重要的渠道。媒体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人们对媒体也更为依赖,所以媒介素养自然而然就成为新闻传播者的重要素养之一。但是我国的新闻传播者在传播活动中还依旧存在着不少素养问题,同时专门分析传播者媒介素养的研究也很少。因此,本文选择在新闻传播者的传播活动和媒介素养上立论,从"神舟六号"升空这一媒介事件入手,研究新闻传播者在传播活动中的媒介素养状况及其影响要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新闻传播者媒介素养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李希园 《科技资讯》2012,(33):249-249
当下媒介对弱势群体的报道越来越重视,弱势群体在经济飞速发展、社会和谐的大背景下显得格格不入。传媒积极呼吁社会帮扶、大众关注。随着新兴媒体的出现,新闻竞争加大,信息传播为迎合受众的心理需要,对一些社会现象的报道,拿悲怆博取同情,极易蔓延成一种负面的社会情绪,造成社会大众的心理失衡,加剧社会矛盾。在此情况下,对新闻传媒如何客观报道、坚守社会责任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弱势群体有了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媒介地理论:多伦多城市媒介的地理印记与文化认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中的媒介与地理互动关系是媒介地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以多伦多为案例,特别考察了几类城市地理元素:标志性建筑、道路、街区,并对城市媒介的内容进行了检索和分析。根据论文作者构建的“城市、媒介、受众互动模型”的分析框架,在统计数据的基础上,研究发现媒介对于地理要素的新闻报道和信息发布的数量多少与该地理要素内在的某些城市功能密切相关;城市媒介在地理要素的信息传播、形象展示、历史记录以及唤起集体记忆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城市媒介在与城市地理要索的甄动中,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一些改变地理景观的建设项目的命运。媒介、受众、城市地理要素在造城过程巾互相作用,最终构成了城市的发展史,形成城市的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20.
在当今的信息社会,媒介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媒介素养成为当代人一种重要的素养.本文在媒介道德失范成为社会舆论以及新闻传播学界关注的焦点的当下,在传统的加强新闻工作者的道德修养、进行新闻自律的效果并不明显的情况下,换一种思维――从受众方面来考察这个问题,提出可以采取多种方式训练受众的内在素质、培养和提升受众的传媒素养来抵御媒介的负面影响.结合新闻职业道德建设的要求,提出媒介素养教育所包含的内容.以此来培养受众对传媒传递的信息的判断力、提高受众批判和监督媒介的能力,减少和避免媒介道德失范行为的发生,借助受众舆论监督抵制愈演愈烈的违背新闻职业道德的行为,以平衡整个媒介生态,优化媒介环境,营造出一个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媒介生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