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五氯苯酚对厌氧颗粒污泥微生物的毒性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间歇培养方式研究了五氯苯酚对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和厌氧膨胀颗粒床反应器厌氧颗粒污泥微生物的毒性作用.结果表明五氯苯酚对厌氧颗粒污泥中微生物有较强的毒性;低浓度PCP对厌氧颗粒污泥中微生物辅酶F420含量、磷酸酯酶活性以及胞外多聚物的分泌都有抑制作用,高浓度PCP则直接杀死菌体;PCP对厌氧颗粒污泥中不同微生物活性有不同的抑制作用,对利用乙酸的甲烷菌和利用丙酸和丁酸的产氢产乙酸菌都有强烈的抑制作用;EGSB反应器厌氧颗粒污泥对PCP的抑制有更强的耐受能力.  相似文献   

2.
对厌氧反应器的研究进展和技术现状进行了全面总结,着重对比UASB反应器、EGSB反应器及微氧EGSB反应器的特点、结构特征及应用现状,结果表明:微氧EGSB反应器具有污泥产量少、出水COD低、高产甲烷活性及强抗冲击负荷能力的优点,是厌氧反应器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厌氧膨胀颗粒污泥床反应器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介绍厌氧膨胀颗粒污泥床(EGSB)的特点的基础上,分析EGSB反应器的应用进展.EGSB采用出水回流技术,反应器内的液体具有较高的上升流速,且出水回流可稀释硫酸盐及其它有毒有害物质的浓度,污水与微生物之间可充分接触,能承受较大的有机负荷,有效避免反应器内死角和短流的产生.应用EGSB反应器处理低温低浓度污水和高浓度或有毒、难降解工业废水,COD去除率较高,具有其它厌氧反应器不可比拟的优势,可广泛应用于多种污水处理工程.  相似文献   

4.
根据我国目前厌氧反应器处理污水研究情况,论述了近几年来我国厌氧反应器颗粒污泥研究发展的现状和厌氧颗粒污泥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实验考察了厌氧膨胀床反应器(EGSB)处理木薯酒精废水的启动、运行和基质产沼气转化特性.结果表明,高温EGSB反应器接种中温颗粒污泥,需20d即可完成启动,反应器故障停运54d后进行二次启动的时间仅需10d.EGSB适宜的有机负荷是10~14kg·m-3·d-1(以COD计),稳定运行期间对化学需氧量(COD)的去除率在80%~90%之间,在标准状态下的产沼气转化率(BCR)为0.315m3·kg-1.试验期间反应器内的污泥颗粒化程度良好,直径2mm以上的大颗粒污泥增长迅速.260d时污泥挥发性悬浮固体(VSS)与总固体(TSS)质量浓度之比ρVSS/ρTSS由接种时的0.51变为0.84.启动和运行期,出水pH值随着COD去除率的变化而波动,可以通过系统出水pH大小来初步判断EGSB的运行状况.  相似文献   

6.
采用葡萄糖自配水研究了厌氧膨胀颗粒污泥床(EGSB)反应器运行过程中颗粒污泥的形态,微生物相及优势菌群的分布状况.结果表明,随着运行时间和有机负荷的提高,反应器中颗粒污泥的粒径逐渐增大,污泥床底部颗粒污泥的粒径大干上部的污泥粒径,呈明显的分层现象.在扫描电镜下观察颗粒污泥的微生物相,运行初期甲烷丝菌属为优势菌群;随着有机负荷的提高,甲烷丝菌逐渐减少,甲烷杆菌占优势;待反应器稳定运行后,菌群类型更加丰富多样,在甲烷杆菌和甲烷丝菌上附着有部分球菌,反刍产甲烷球菌等多种产甲烷菌混栖.不同高度颗粒污泥的形态和微生物相分布也表现出特有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7.
厌氧EGSB由于采用了处理水回流技术来增加反应器的水力负荷,较好地改善了污水与污泥的接触状态,对于中温和低负荷有机废水,保证了处理效果,因此更有利于处理浓度较低的污水。本研究通过实验使用EGSB反应器对于大豆废水处理的过程,研究中温温度对启动、运行该反应器的影响,为这种改进型EGSB反应器工艺设计及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
颗粒污泥因具有良好的沉降性能及生物活性而广泛应用于厌氧生物处理中.构建颗粒污泥模型对于模拟反应器的运行性能、预测反应器的处理效果、优化反应器的设计及调控过程的运行具有重要作用.综述了厌氧颗粒的多层模型、互养的微生物模型、非层结构模型、颗粒群模型以及颗粒堆积模型等多种结构模型,为高效厌氧反应器的设计和优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系统考察接种市政污泥EGSB反应器的初次启动,以确定EGSB在常温低浓度情况下接种市政污泥时快速形成高活性、稳定颗粒污泥的可行性。接种市政污泥的EGSB反应器在常温条件下能够在42d内快速启动,所产生的颗粒污泥沉淀性良好、产甲烷活性高且菌群丰富,出水COD稳定在60mg/L以下,其他指标均达到相应国家标准。在常温下启动EGSB宜采用低进水浓度、较高的有机负荷、较大的上流速度的方式。  相似文献   

10.
常温处理生活污水微氧EGSB反应器启动运行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微氧膨胀颗粒污泥床(EGSB)去除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和氮、磷(N,P)营养物的快速启动和稳动运行特性,在15~26℃常温下运行EGSB反应器9个多月,对微氧EGSB反应器内颗粒污泥的培养过程以及稳定运行阶段化学需氧量(COD)、N、P的去除规律进行了研究.通过给EGSB反应器内适量曝气,为EGSB反应器内的颗粒污泥提供溶解氧以产生微氧环境,以曝气柱内的曝气速率来控制回流水中的溶解氧量.研究结果表明,在15~26℃时微氧颗粒污泥的成功培养需要近4个月.当水力停留时间(HRT)为3.9~4.8 h,进水流量为2.5~3.1 L/h,进水COD、NH3-N、总氮(TN)和总磷(TP)的质量浓度分别在213~867,26.5~72.1,31.7~81.7和3.8~17.3 mg/L范围内波动,稳定运行微氧EGSB反应器时,COD、NH3-N、TN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了93.4%,83.8%,74.7%和44.0%;出水平均浓度分别为29,10.0,14.0和4.7 mg/L,水质分别达到ⅠA、ⅠB、ⅠA和Ⅲ级标准;出水浊度在6 NTU左右.微氧EGSB反应器进口处氧化还原电位宜控制在+15 mV左右.微氧使得颗粒污泥沉速降低,最小颗粒污泥沉速低至11 m/h,没有出现污泥流失.稳定运行阶段污泥中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达到28g/L左右,混合液中可挥发性悬浮固体与悬浮固体的质量比为0.74~0.77,说明微氧EGSB反应器已成功启动并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1.
An expanded granular sludge bed (EGSB) reactor was adopted to study the influence factors and rule of enhancing granular sludge concentration and performance. The experiment was performed at 33 ℃, pH 6.0-8.0 with continuous flow by adding proper quantity of nutritional trace elemen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SLR was the key of steady operation of EGSB reactor. The increment of the granular sludge was influenced by volume loading rate (VLR), liquid up-flow velocity and sludge loading rate (SLR). Concentration of granular sludge increased rapidly when liquid up-flow velocity was over 0.94 m · h^-1 with SLR being at 1.0-2.0 d ^-1. With the propriety parameters: liquid up-flow velocity 2.52 m · h^-1, SLR 1.0-2.2 d^-1 and VLR 8.2-13.1 kg · m ^3 · d^-1, 23 days' continuous operation resulted in an increment by over 80% of granular sludge concentration in the EGSB reactor, plus good granular sludge property.  相似文献   

12.
两相厌氧生物技术处理环氧树脂生产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采用两相厌氧生物技术处理环氧树脂生产废水。试验结果表明:经过AMBR和EGSB反应器处理后,COD去除率达到91%,SS去除率达到67%;进水在产酸器AMBR反应后,pH值由6.8降至5.86,VFA由1265 mg/L升至3862 mg/L,酸化效果较好;经产甲烷器EGSB反应后,pH值和VFA分别为7.61和206 mg/L,产甲烷效果良好;经过后续工艺SBR处理后,出水符合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3.
ABR处理低浓度废水的启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两个小试规模的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HR,Anaerobic Baffled Reactor)处理低浓度人工合成废水,分别接种厌氧消化池泥和好氧活性污泥,考察了反应器启动的情况,结果表明:好氧活性污泥能启动处理低浓度废水的ABR,但必须经过一段较长时间的培养驯化过程,启动较慢;接种厌氧消化池泥的反应器34d完成启动,化学需氧:N(COD,Chemical Oxygen Demand)去除率稳定在60%以上;与厌氧膨胀颗粒污泥床反应器(EGSB,Expanded Granular SludgeBed)试验的对比表明,ABR是一种适合处理低浓度废水的高效厌氧反应器.  相似文献   

14.
针对某制药厂所排放的废水有机污染物成分复杂、含盐量高等特点,在小试基础上设计了以膨胀颗粒污泥床(EGSB)为主体的"水解酸化+EGSB+A/O"作为废水处理的主体工艺,并运用于工厂运行。在调试过程中EGSB处理单元根据反应器中的挥发酸、碱度和颗粒污泥状态等主要参数调整进水量、循环水量。经调试后EGSB处理单元中COD去除率可达到60%~80%,硫酸根的去除效果明显,厌氧过程中氨氮无去除;A/O处理单元经16 d运行后,COD处理率趋于稳定,氨氮处理率为70%,有待进一步提高。在运行一段时间后,组合工艺COD去除率为90%,氨氮去除率达到70%。分析结果表明,该工艺运行效果稳定,对该类制药废水的处理是非常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高速厌氧反应器处理城市污水的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厌氧处理技术的发展 ,尤其是高速厌氧反应器的出现 ,使得城市污水的厌氧处理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文章主要介绍了 UASB反应器在城市污水处理中的研究与应用状况 ,并对其它高速厌氧反应器 ,如折流式厌氧反应器、内循环厌氧反应器、颗粒污泥膨胀床反应器等在城市污水处理领域的应用与发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Anaerobic granular sludge is of key importance for highly effective operation of hybrid anaerobic baffled reactor (HABR).An observation and analysis on the composition of anaerobic granular sludge in each separation compartment of HABR was conducted by using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and molecular biotechnology,and specific methanogenic activity(SMA) and coenzyme F420 content were determined. It was indicated that the disparity of microbial composition was significant among these separation compartments of HABR,and the HABR encouraged phase separation.The results show the understanding of micro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naerobic granular sludge in HABR is helpful for cultivating granular sludge, which ensures the effective operation of the reactor.  相似文献   

17.
利用高效厌氧环境(厌氧颗粒污泥)处理双酚A生产废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颗粒污泥和BPA废水的锥形瓶接触实验中,9 h的接触时间即可以使原水的COD去除率约51.2%,其中COD污泥负荷高达37.21 kg/(kg.d);反应器的实际运行实验表明,在低污泥质量浓度的反应器中,9 h的停留时间也可以使COD去除率达到50%.结果显示,颗粒污泥中的厌氧微生物能够较好地适应杂酚废水的毒害抑制,具有一定的降解作用.  相似文献   

18.
厌氧颗粒污泥是废水厌氧处理过程的决定性因素。本文对厌氧颗粒污泥中主要微生物菌群特别是产甲烷菌的结构进行了详细描述,并对FISH、实时荧光定量PCR、变性梯度凝胶电泳、16S rRNA、T-RFLP等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厌氧颗粒污泥微生物菌群结构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并对颗粒污泥的形成与生长过程以及调控颗粒污泥内部菌群结构等方面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采用升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反应器,以城市污水处理厂二沉池活性污泥为种泥,研究好氧絮状污泥的厌氧颗粒化过程及其机制.UASB在污泥负荷(SLR)0.25kg(COD)/(kg(VSS)·d)和水力负荷(HLR)0.1m3/(m2·h)的条件下启动后,通过分阶段缩短水力停留时间(HRT)的方式逐步将SLR和HLR提高到0.52kg(COD)/(kg(VSS)·d)和0.3m3/m2·h,经过150d的连续运行,成功培育出了厌氧颗粒污泥,系统对COD的去除率达到了95%以上.厌氧颗粒污泥的形成过程先后经历了污泥驯化期、微生物聚集体形成期、初生颗粒污泥形成期、次生颗粒污泥形成期、成熟颗粒污泥形成期5个时期.好氧絮状污泥的厌氧颗粒化机制整体上符合二次核学说,其中初生颗粒污泥的形成符合黏液学说,而次生颗粒污泥的形成机制与目前已报道的厌氧颗粒污泥形成机制不同,其内核是由初生颗粒污泥破碎后的碎片组成,产甲烷丝状菌和其他细菌通过插入碎片中或者附着于碎片表面的方式形成聚集体,并逐渐发展成为次生颗粒污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