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采用改进的线性组合算符和幺正变换方法研究极化子的速率对非对称量子点中弱耦合极化子性质的影响.导出了极化子速率对非对称量子点中弱耦合极化子声子平均数的影响.数值计算结果表明:非对称量子点中弱耦合极化子的振动频率随量子点的横向和纵向受限长度的增大而增大.非对称量子点弱耦合极化子的声子平均数随极化子速率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2.
在磁场和库仑场作用下,采用线性组合算符法计算了非对称量子点中极化子的跃迁频率.计算结论:跃迁频率不仅与磁场回旋频率有关,还与横向和纵向有效受限长度、极化子的振动频率、库仑束缚势、电子-声子耦合强度有关.研究结果表明:极化子的跃迁频率分别是磁场回旋频率、库仑束缚势、极化子的振动频率、电子-声子耦合强度的增函数;是横向和纵向有效受限长度的减函数,说明量子尺寸效应较显著.  相似文献   

3.
采用改进的线性组合算符和幺正变换方法研究了库仑场对抛物量子线中弱耦合极化子性质的影响.计算了抛物量子线中弱耦合束缚极化子的基态能量、振动频率和声子平均数.讨论了这些量对库仑束缚势和约束强度的依赖关系.数值结果表明:量子线中弱耦合极化子的基态能量随库仑束缚势的增加而减少,随约束强度的增加而增大;振动频率随库仑束缚势的增加而增加,随约束强度的增加而增大;声子平均数随着约束强度的增加而增加,随库仑束缚势的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4.
盘型量子点中弱耦合极化子的声子平均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修改的线性组合算符和幺正变换的方法研究了在抛物限制势下量子盘中弱耦合极化子的声子平均数.讨论了在弱耦合情况下,电子周围的平均声子数与电子-体纵光学声子耦合强度以及极化子速度的关系.数值计算结果表明:盘型量子点中弱耦合极化子的声子平均数随电子-体纵光学声子耦合强度和极化子速度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5.
费曼路径积分的变分方法是计算束缚极化子基态能的最有效方法。文章给出了抛物线型量子线中束缚极化子的哈密顿量 ,运用费曼路径积分的变分方法统一推导出抛物线型量子线约束势中杂质库仑束缚势下极化子的基态能 ,讨论了量子阱的一些特殊情况 :有、无杂质库仑束缚势的量子点和有、无杂质库仑束缚势的量子阱束缚势的量子阱 ,以及自由极化子  相似文献   

6.
采用改进的线性组合算符和幺正变换方法研究半导体量子点中强、弱耦合极化子的振动频率和声子平均数的性质.导出了电子速度对半导体量子点中强、弱耦合极化子的声子平均数的影响.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半导体量子点中强耦合极化子的振动频率随量子点的受限强度的增加而增大,半导体量子点中强、弱耦合极化子的声子平均数随电子速度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7.
量子点中三个方向存在不同的抛物限制势,采用线性组合算符和幺正变换方法研究了各向异性抛物势对量子点中强耦合极化子的振动频率和基态结合能的影响.导出了振动频率和基态结合能随电子-声子耦合强度和量子点中的有效受限长度的变化关系.数值结果表明:振动频率和基态结合能是电子-声子耦合强度的增函数.它们随三个不同的有效受限长度的增加而迅速减少.表现出量子点在三个不同方向的新奇的量子尺寸限制效应.  相似文献   

8.
采用线形组合算符和么正变换方法研究了磁场对半导体量子点中强耦合磁极化子的影响.通过对晶体CdF2作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声子平均数n→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以及在温度不变时,量子点中强耦合束缚极化子的平均数随极化子的振动频率的增大而变小.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量子点中极化子的性质.采用Tokuda改进的线性组合算符法、拉格朗日乘子法和变分法,导出了量子点中极化子的振动频率和声子平均数,讨论了在强弱耦合情况下极化子的速率对光学声子平均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光学声子平均数随极化子的速率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10.
在各向异性抛物势限制下,采用Huybrechts线性组合算符和Lee-Low-Pines(LLP)幺正变换方法研究了量子点中强耦合极化子激发态的性质.导出了极化子第一激发态振动频率和第一激发态能量随电子-声子耦合强度和各向异性抛物势在量子点三个方向上的有效受限长度的变化关系.数值结果表明:第一激发态振动频率和第一激发态能量是电子-声子耦合强度的增函数且它们均随有效受限长度的增加而迅速减少,表现出量子点新奇的量子尺寸限制效应.  相似文献   

11.
对于民航机场这样的高边坡填方体无论是地基建设常用的粗颗粒土还是细颗粒土,其强度参数和填方体的围压都有着明显的非线性关系.本文分析了高填方边坡的各区域的围压大小,按照围压大小区域的划分得出了各区域的非线性强度参数,计算出在满足安全系数前提下的最佳坡比,发现按照非线性强度参数得到的坡比明显小于常规计算得到的坡比,地基建设所用的填方料有显著的减少。另一方面对于机场高填方地基的道槽区和土面区常用的碎石土和黏性土的渗透率等各方面性质有着很大的差别,会给边坡的稳定性带来影响.本文分析了在不同坡比、气候条件、地下水位线高度下的边坡潜在的滑动面和碎石土和黏性土接触面之间的关系后发现,高边坡潜在的破坏面总是倾向于在碎石土和黏性土的接触面上,所以在进行高边坡的稳定性防护工作时应尤其注意两种土体接触面之间的防护工作。  相似文献   

12.
采用半经验的Austin Model1(AM1)方法,计算了齐分子噻吩聚合物的中性态和带电态的几何结构性质,与中性态相比,带电态下其分子结构表现在C-C键键长发生显著改变,单电荷掺杂导致化子元激发;双电荷掺杂产生双极化子,即使增加链长至16PT,仍在键中产生双极化子而不是两个分立的单极化子;掺杂4个电荷时,会在聚合物中产生两个分离的双极化子。  相似文献   

13.
采用半经验的Austin Model 1(AM1)方法,计算了齐分子Poly(Thienylene Vinylene)(PTV)的中性态和掺杂态的几何结构特性.与中性态相比,带电态下齐分子PTV的几何结构表现在C-C键键长发生显著的变化,单电荷掺杂导致极化子元激发;双电荷掺杂产生双极化子元激发,即使增加链长,仍在链中产生双极化子而不是两个分立的单极化子;掺杂4个电荷时,在齐分子PTV链中产生两个分立的双极化子.  相似文献   

14.
利用微机控制多通道轴压水压联合作用岩石-混凝土流变试验系统对真实水环境中混凝土试样进行不同水压轴压下的压缩试验,研究不同水压轴压条件下混凝土试样变形及破坏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真实水环境中,水围压增大混凝土试样轴向应变增加,即高水压不利于混凝土结构随时间的应变稳定;水围压能使混凝土试样体现一定的塑性,同时又在混凝土出现微裂纹时加速试样破坏进程。由于压力水具有流动性和劈裂作用,真实水环境中的水压力将在混凝土微结构中产生膨胀力,破坏混凝土结构稳定。水围压使混凝土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增强,但抵抗整体变形的能力减弱。  相似文献   

15.
利用记忆函数方法研究了抛物量子点中的光电导,并导出了光电导的解析表达式.以典型的GaAs/Ga1-xAlxAs抛物量子点为例作了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在弱耦合区域,随着抛物势频率的增加,光电导会随之增强,而在强耦合区域,光电导会随之减弱;在弱耦合区域,随着抛物势频率的增加,光电导峰会向左漂移,而且抛物势频率越大,光电导曲线越不对称;考虑了激子效应后的光电导比未考虑激子效应的光电导大了10%以上.  相似文献   

16.
为分析常三轴压缩条件下不同饱和度天然气水合物在不同围压下强度破坏准则的适用性,基于Mohr-Coulomb、Mogi-Coulomb、Hoek-Brown、广义Hoek-Brown和Drucker-Prager准则,结合天然气水合物的应力-应变曲线,进行天然气水合物强度拟合。结果表明,Mogi-Coulomb准则和Drucker-Prager强度准则计算值与实验值平均误差率小于2%,拟合曲线相关系数大于0.99,表明这两种强度准则与实验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而Hoek-Brown准则拟合曲线相关系数小于0.95,在天然气水合物低围压下并不适用。研究结果可为天然气水合物井壁稳定研究,保障水合物开采安全进行,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用无限深势阱和有限深势阱2种模型,计算了激子束缚能与球形量子点半径的关系.计算结果表明:对于无限深势阱模型,量子点中激子束缚能随着量子点的半径增加而减小;对于有限深势阱模型,当量子点半径较小时,束缚能随着量子点的半径增加而增加;当量子点半径增加到一定值时,它的束缚能达到最大值,继续增加量子点半径,束缚能反而减少.这些计算结果对深入理解半导体量子点中激子的物理本质具有一定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8.
根据共聚物掺后电导及光学性质的改变,提出了基态非简并的共聚物的掺杂机制。沿链是极化子和双极化子态,而链间是由于双极化子的跳跃;较好地解释了有关实验事实。  相似文献   

19.
方钢管混凝土柱的抗震性能与钢管的局部屈曲有关,柱端设置约束拉杆可以提高钢管的局部稳定,从而增强方形钢管混凝土柱抗震性能.采用三维有限元法,分析方钢管混凝土柱在竖向及水平荷载联合作用下的抗侧力一位移关系,有限元分析的结果得到试验结果验证.利用有限元模型分析轴压比、钢板宽厚比,以及内填混凝土抗压强度对方钢管混凝土柱抗震性能的影响.完成柱端设置约束拉杆的方形钢管混凝土柱在竖向及水平荷载联合作用下三维有限元分析,与试验结果相比较并作分析.  相似文献   

20.
在考虑了孔隙压力与静水压力的前提下,经适当优化提出了三个典型粘性河岸稳定性计算模型,并用这三个计算模型对一实测河岸稳定性进行了计算对比.结果表明,对天然河岸而言,简化模型比较简单、实用,但精度稍差;采用概率模型可较好地预测河岸崩塌后的形态;采用分层模型计算精度更高,但计算量相对较大。三模型均适用于以类似于平面崩塌方式发生崩塌的粘性河岸的稳定性计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