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井间同位素示踪监测技术是解决井间地层连通、认识注入流体流向、流速等信息的重要手段.通过对同位素示踪剂产出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应用数值模拟方法,可以评价各方向流体的波及状况,认识油层非均质性,确定井间剩余油分布情况以及高渗层的渗透率、厚度及喉道半径等.文中详细介绍了在胜坨复杂断块油田应用单种或多种同位素示踪剂,采用笼统注入和分层注入方式进行井间示踪监测的情况.  相似文献   

2.
井间示踪测试是为了跟踪已注入的流体,向注入井中注入能够与注入的流体相溶且溶解了示踪剂的携带流体,然后再用流体躯替这个示踪剂段塞,从而标记已注入流体的运动规律,同时在生产井检测示踪剂的开采动态.通过示踪剂在生产井中的浓度突破曲线、峰值大小、个数、相应注入流体的总量等参数,反映采油井的开采动态、地层流体分布及运动规律和油藏的非均质特性.从而预先认识油藏在平面和纵向上的非均质特征,对提高油田管理水平和调整挖潜措施提供依据.本文通过对井间示踪剂的选择、参数确定及施工工艺的探讨,着重介绍了井间示踪技术在下寺湾油田的应用与实践.结果发现两注水井组油水井间连通性较好,油水井间已出现高渗透条带,需改进注水方案.  相似文献   

3.
利用井间示踪剂监测技术研究储层注水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井间示踪剂测试是从注水井注入示踪剂段塞,然后从周围生产井中监测其产出情况,并绘出示踪剂产出曲线,通过对示踪剂产出曲线的分析来判断地层参数.这一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对油藏进行精细描述的一种重要手段.我国从80年代至今,示踪剂技术已在胜利、大港、中原、辽河、大庆等油田进行了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井间示踪剂测试是从注水井注入示踪剂段塞,然后从周围生产井中监测其产出情况,并绘出示踪剂产出曲线,通过对示踪剂产出曲线的分析来判断地层参数。这一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对油藏进行精细描述的一种重要手段。我国从80年代至今,示踪剂技术已在胜利、大港、中原、辽河、大庆等油田进行了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井间示踪剂监测技术是从注入井中注入示踪剂段塞,在周围观测井中监测示踪剂产出情况,得到示踪剂产出曲线,通过数值分析,求出油层特性参数。本文介绍了三种不同示踪剂同时在柳10断块沙三5油藏应用的井间监测技术,得到了注入流体的突进速度,监测了油水井井间的连通状况,以及高渗层渗透率分布等,为柳10断块下一步调整方案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示踪剂井间监测技术是从注入井中注入示踪剂段塞,在周围生产井中监测示踪剂产出情况,得到示踪剂产出曲线,通过示踪剂解释软件进行数值分析,求出油层物性参数。本文介绍了三种不同示踪剂同时在柳90断块沙三2+3油藏应用的井间监测技术,得到了注入流体的突进速度、高渗通道有效厚度以及相关物性参数,监测确定了油水井井间的连通状况等,为柳90断块下一步调整方案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氟苯甲酸类物质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示踪剂在井间示踪测试中得到广泛的关注,其高灵敏度检测方法的开发是其大规模推广应用的关键因素,该文主要就包括基于液相色谱和气相色谱分离技术的氟苯甲酸检测方法进行了总结,并对各种检测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8.
针对目前孔隙型油藏井间示踪剂解释模型难以有效定量表征缝洞型油藏井间缝洞参数的问题,基于塔河缝洞型油藏井间缝洞组合结构与示踪剂曲线形态匹配关系,将井间缝洞组合结构等效为一系列的缝洞条带(流道),利用对流扩散理论及井间示踪基本思路,分别推导了缝洞型油藏单峰型、独立多峰型及连续多峰型井间示踪剂等效解释模型,并对塔河油田四区S...  相似文献   

9.
井间示踪剂监测技术在油藏非均质性描述中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从注水井注入示踪剂段塞,在周围生产井监测示踪剂的产出情况,可用示踪剂浓度随时间变化来表示,称为示踪剂产出曲线。通过对示踪剂产出曲线进行拟合分析,可以对油藏的非均质性进行描述,本文论述了井间示踪剂测试的基本理论、物理模型和计算方法,并进行了实例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所述的物理模型和计算方法可用于示踪剂产出曲线的定量计算,其计算结果可用来分析油藏平面上和纵向上的非均质,为确定调剖剂的类型和用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低渗透油藏CO2驱SF6微量气体示踪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O2驱油技术是提高低渗透油藏采收率的有效方法,而井间示踪监测是深入理解实际油田注CO2驱替特征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天然低渗透岩芯CO2驱SF6气体示踪室内实验研究,独创性地设计了"常压加剂高压注入"的微体积量气体示踪剂的投放方法,建立了基于高灵敏度热导检测器的SF6示踪剂气相色谱检测方法。实验结果表明:SF6气体示踪剂的投放工艺具有简便、加剂量可控的优点,示踪剂检测方法具有简单、速度快(2 min/样)、灵敏度高(检测极限10–7)和精密度好(相对标准偏差为0.6%)的优点。  相似文献   

11.
井间示踪剂监测技术在油藏非均质性描述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注水井注入示踪剂段塞,在周围生产井监测示踪剂的产出情况,可用示踪剂浓度随时间变化来表示,称为示踪剂产出曲线,通过对示踪剂产出曲线进行拟合分析,可以对油藏的非均质性进行描述,本文论述了井间示踪剂测试的基本理论,物理模型和计算方法,并进行了实验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所述的物理模型和计算方法可用于踪剂产出曲线的定量计算,其计算结果可用来分析油藏平面上和纵向上的非均质,为确定调剖剂的类型和用量的定量计算,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一种油田用新型同位素示踪剂,并与以活性炭为载体的同位素示踪剂进行了对比研究,应用表明使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针对井间示踪剂产出曲线解释方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井组示踪剂产出曲线的解释方法.建立了以一口注入井对应的多条产出曲线总体拟合最优为目标函数、以相应的注水量和井组面积等静、动态参数为约束条件的解释模型.利用遗传算法实现了产出曲线的自动拟合,避免了最小二乘法中求偏导数困难的问题,提高了求解的速度和精度.实例应用表明,提出的解释方法具有较强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4.
针对常规砂岩油藏注气体示踪剂解释方法基于储层连续介质假设,不适用于大尺度缝洞离散组合的缝洞型油藏问题,考虑了气体示踪剂在大尺度溶洞区中径向迁移扩散及裂缝中一维迁移二维扩散的传输方式,引入了井间分配系数、相间分配系数及裂缝分配系数,建立起缝洞型油藏注采井间气体示踪剂解释物理和数学模型,求解模型并绘制了气体示踪剂浓度理论采出曲线。对该模型进行了参数敏感性分析,探索了溶洞大小、裂缝条数与长度、扩散系数、注气速度及示踪剂注入量对产出曲线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溶洞越大,浓度曲线峰值出现时间越迟;裂缝长度增加,峰值滞后,条数增多,峰值越多。对塔河油田TK425井组注气体示踪剂实测响应曲线进行了拟合解释,计算了溶洞区体积及注采井间裂缝流道。缝洞型油藏注气体示踪剂解释模型能够有效判断井间连通性,计算地层参数,认识储集体分布情况,为井组注气提高采收率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5.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的储集体以分布非常复杂的缝、洞、孔为主,连续性差,非均质性强,这类油藏裂缝-溶洞复合存在,底水十分发育,没有统一的油水界面,井间连通性极大地影响注水、注气措施的有效性。对此,探究了示踪剂监测确定缝洞型油藏井间连通性的原理、方法,以及参数优选等问题,计算了水线推进速度和注入水分配系数。通过对塔河油田T402注采井组连通性评价分析表明,应用示踪剂监测确定缝洞油藏的井间连通性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针对井间示踪剂产出曲线解释方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井组示踪剂产出曲线的解释方法。建立了以一口注入井对应的多条产出曲线总体拟合最优为目标函数、以相应的注水量和井组面积等静、动态参数为约束条件的解释模型。利用遗传算法实现了产出曲线的自动拟合,避免了最小二乘法中求偏导数困难的问题,提高了求解的速度和精度。实例应用表明,提出的解释方法具有较强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
多孔介质中示踪剂渗流的油藏特征色谱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外矿场实践证明,目前油田井间示踪监测解释中存在解释模型部分明显偏离了合理的范畴,存在考虑因素过于单一、片面的问题,不能很好适应多孔介质复杂渗流的定量化描述,为此设计完成了示踪剂微观可视化实验和天然长岩心驱替实验,定性、定量的分析多孔介质示踪剂渗流特征,并提出了示踪剂渗流具有的油藏特征色谱效应。示踪剂微观可视化实验显示:油藏特征色谱效应的基础是存在的,即小分子示踪剂可以进入束缚水、不连通孔隙及低渗团块。天然长岩心驱替实验显示:小尺寸非均质强的天然长岩心,水的突进和绕流明显,油藏特征色谱效应明显,水的运移速度和示踪剂孔隙运移速度差距大。对井间示踪剂监测的量化解释和定性认识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混相驱中的气体示踪剂监测技术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气体示踪剂可分为放射性示踪剂和化学踪剂。化学示踪剂已取代放射性示踪剂在混相驱中的主导地位,其中,全氟环烷烃和六氟化硫是目前现场广泛试验和应用的化学气体示踪剂。对气体示踪剂的性质,等进行了综合论述,介绍了相驱的气体示踪剂监测技术这项技术用于水气交替注入混相驱油田示踪剂监测,已经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混相驱中的气体示踪剂监测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体示踪剂可分为放射性示踪剂和化学示踪剂。化学示踪剂已取代放射性示踪剂在混相驱中的主导地位,其中,全氟环烷烃和六氟化硫是目前现场广泛试验和应用的化学气体示踪剂。对气体示踪剂的性质、选择条件、分析方法、用量计算公式、投放工艺和取样要求等进行了综合论述,介绍了混相驱的气体示踪剂监测技术。这项技术用于水气交替注入混相驱油田示踪剂监测,已经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20.
井间微量物质示踪剂技术属于最新型的一类示踪剂技术,它具有用量少、可选种类多、无污染、无放射性等技术优点,是目前示踪剂技术的发展方向。利用三维流线解释技术对油田产出曲线进行数值模拟。对注采井组的非均质性进行精细描述,为油田后期有效开发提供定量的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