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鱼趣     
在浩瀚无垠、深不可测的海洋里,波浪凶涌的江湖中,甚至平静如镜的池塘内或淙淙潺流的溪水中,都生长着人们熟知的无数种鱼类。海鱼、湖鱼、塘鱼,大鱼、小鱼,大多数是供人们食用的美味佳肴,且营养丰富,药用价值很高。不过也有少数鱼会使人闻而心惊,如凶猛噬人的鳄鱼、鲨鱼。鱼类作为一种动物,生存于这个大千世界,也是千奇百怪,无所不有,说来十分有趣。  相似文献   

2.
当现代人频频呼唤人类要“返朴自然,重回大自然”的时候,不妨多注意一下眼前这片广阔的海洋。难道你不曾发现:我们的血液像海水般微咸;我们的身体,一半以上由水组成;我们的胚胎期,有像鱼一样的鳃裂……人身上有如此之多的海洋印记,是否说明生命就起源于海洋呢?人类是由猿变来的,这一点早已编入了教科书。那么猿又是由什么演变而来的?如果说它是由鱼类演变而来的,你会感到吃惊吗?然而这却有几分科学的依据。鱼类之所以能在水中生活,是因为它们具有能在水中呼吸的鳃,这也是鱼类的一个重要特征。现代人不能在水中生活,是因为没…  相似文献   

3.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全世界约有4万多种鱼类,它们的捕食方法多种多样,说起来真是妙趣横生。 海底“渔翁” 在海洋底处,栖息着一些会钓鱼的鱼,人们将它们称之为“渔翁鱼”。其中最有名的要算鮟鱇鱼了。鮟鱇鱼头大而扁平,阔口横生,身体无鳞,相貌丑陋。在鮟鱇鱼的背鳍上生有一条长长的骨线,好似一根柔软而又能活动的“渔竿”,“渔竿”的顶端有一个穗  相似文献   

4.
鱼鳞的功能     
形容某人伤势极重,人们常用“遍体鳞伤”这个成语,指浑身的伤痕像鱼鳞一样密,这是十分恰当的。如《野叟曝言》第一○二回:“小尼撞头撒泼,抵死要来,被父亲打得遍体鳞伤。”可是,人们对于鱼鳞又知道多少呢?仔细观察一下就可以发现,绝大多数鱼除了头和鳍,全身都长满了鳞。箱用一片片六角形的鳞,把整个身体包起来;棘的鳞更特别,它像一根根针刺插在皮肤上。鱼类的鳞片不仅形状不同,大小相差也极悬殊。大海鲢的鳞片直径超过了5厘米,印度河中的鱼更大,其鳞宛如人的手掌。相反,像马鲛鱼、金枪鱼等大型鱼类的鳞却很小,与它们的体形…  相似文献   

5.
蚊子是传播疟疾的主要媒介。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世界每年约有两亿一千万人染上恶性疟疾。近年来,世界各地由于主要疟疾媒介蚊种产生抗药性的速度很快,人们探索生物灭蚊方法越加迫切。蚊子的生长可分为卵——孑孓——蛹——成蚊四个阶段,前面三个阶段都在水中生活,且生活比较集中。鱼类灭蚊大有作为,其中柳条鱼被公认为是灭蚊冠军。柳条鱼原产美国德克萨斯州圣·安东尼奥——瓜达  相似文献   

6.
浩瀚的大海对人类充满了无穷的诱惑。从古至今,人们就幻想着有朝一日,人类也能像鱼一样,在水中自由呼吸,尽情遨游。从童话故事《海的女儿》中的小美人鱼,到电视剧《大西洋底来的人》中的麦克,再到当今好莱坞大片《未来水世界》中的马里纳,许多文学、影视作品都反映了人们的这种美好愿望。其实,江河湖海中并不缺乏空气。在自然条件下,水中含有大约1.5%~2%的空气。问题是人类的肺不能像鱼类的鳃那样,过滤出水中的氧气。为了帮助人类实现回归大海,移居海洋的梦想,科学家们开始尝试发明一种可以帮助人类在水中呼吸的人造鳃。法国著名水下探险家…  相似文献   

7.
海马又称木马、龙落子,《动物大辞典》称它为马头鱼,为海龙科海马属海栖动物。 海马非马,也非庞然大物,它比人们所想象的要小得多。海马在动物学分类上属于鱼类,之所以叫海马,是因为它有一个与马相似的头,又生活在海里的缘故。《本草纲目》中说:“海中有鱼,状如马头,其喙垂下,或黄或黑,海人捕得,不以啖食,暴干煸之,以备产患。”这说明古人对海马早有研究了。  相似文献   

8.
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早在公元前就被人们认识了。但海洋中有没有声音,很长时间人们都弄不清。不少人认为水下是无声的世界,鱼是哑的。但是渔民们很早就知道,如果把耳朵贴在船板上,就可以听到水下鱼的叫声。 海洋声学作为近代科学,一般认为是从1826年在日内瓦湖测量出水中的声速开始,当时用的方法很简单。对海洋声应用的第一次大的推动是“冰海沉船”。面对豪华客轮泰坦尼克号触冰山而沉没,科学家提出用声学方法探测水下的冰山。不过最大的推动还是第一次世  相似文献   

9.
蛙类奇葩     
<正>玻璃蛙毫无隐私世界上有不少动物是透明的,但以生活在水中的居多,如一些鱼、虾、水母、蠕虫。但在中美洲和南美洲的热带雨林中,生活着一种能够控制自己身体使之透明的树蛙,被称为“玻璃蛙”,共计有60多种。在繁殖季节,它们会在悬于雨林小溪上方的树叶上产卵,雌雄玻璃蛙会安静地守护在卵的旁边,以确保所产的卵不会变干,同时保护这些卵免遭寄生虫和小型捕食昆虫的伤害。蝌蚪孵化出来后,就会掉入树叶下方的水中,直到在水中长出了四肢,再跳回树上。  相似文献   

10.
浩瀚的大海对人类充满了无穷的诱惑。从古至今,人类就幻想着有朝一日也能像鱼一样,在水中自由地呼吸,尽情地遨游。从童话故事《海的女儿》中的小美人鱼,到电视剧《大西洋底来的人》中的麦克,再到当今好莱坞大片《未来水世界》中的马里纳,许多文学、影视作品都反映了人们的这种美好愿望。其实,江河湖海中并不缺乏空气。在自然条件下,水中含有1.5~2%的空气。问题是人类的肺不能像鱼类的鳃那样,过滤出水中的氧气。为了帮助人类实现回归大海,移居海洋的梦想,科学家们开始尝试发明一种可以帮助人类在水中呼吸的人造鳃。法国著名水下探验家雅克·…  相似文献   

11.
鱼类的美味及营养价值实非其它食物可与比拟。可是,正当鱼儿"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废弃物,如鱼鳞、鱼头、鱼鳍、鱼液等等。殊不知,这些被人们"弃之如粪土"的鱼类废物,其实正是不可多得的"鱼宝"。在日常生活中,鱼鳞、鱼鳍总是被人们作为废物弃之,这是很可惜的。最近,美国的柯尔曼博士研究发现,鱼鳞含有20—25%的卵磷脂,能增强记忆力,抑制脑细胞退化,有一定的防衰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姥鲨是世界上第二种庞大的 鱼,同时也是英国所属的海域中体积最大的鱼 类。英国科学家通过卫星发射器对大西洋东北部的鱼类活动进行了为期3年的跟踪后发现,姥鲨并不冬眠。这可能表明人们近50年来对姥鲨看法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3.
唱着情歌求爱 各种鱼类都有自己的语言,它们能说也能听.一般来说,鱼类在产卵求偶时期,随着发音增多,音调也会变得兴奋和亲切.如黄鱼平时唱歌只发出“沙沙啦啦”的声音,而排卵时歌声的音调则丰富起来,如“呜呜”、“咕咕”、“咯咯”,接着又变为“咕咕咕”、”咯咯咯”,好像办喜事时的锣鼓声或抱窝母鸡的叫声.又如雄性黑线鳕鱼在春天的产卵季节会发出一种活泼轻快的、有军乐效果的气泡声,用以诱惑雌性.如果有几条雄性鱼同时竞争,那么发出气泡声最响、发声时间最长的“鼓手”为胜者.然后,当雌性被“鼓声”渐渐吸引过来时,雄性便使出全身解数加速发声,直到这种气泡声变成“嗡嗡”声为止.  相似文献   

14.
钓鳙(大头)、鲢(扁)鱼时,有个怪现象,那就是钓鱼成了钩鱼。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把鱼钓上来的时候,鱼钩都是钩在鱼身或鱼尾巴上。鳙、鲢鱼钩吞进嘴巴里而被钓上来的可以说非常少见。 既然鳙、鲢鱼是在咬钩的情况下被钓上来的,为什么不钩到它的嘴巴而是钩到它的身子或尾巴呢?原因是由于这些鱼类生活在水中都是以鳃滤食水中的浮游生物,进食的动作一般都是慢条斯理地一口一口地吮吸,而不是像鲤鱼、鲶鱼那样,张大嘴巴一口一口地吞食饵料,当鳙、鲢吮吸饵料时,鱼嘴一张一闭,水就来回冲击鱼钩和钓线,鳙、鲢鱼在鱼钩和钓线周围游动摄食,鱼身摆动时拨水也  相似文献   

15.
海马是鱼 海马之所以叫“海马”,是因为它的脑袋酷似马头,其实它只是一种浅海鱼类,属于海龙目海马属。 同普通的鱼一样,海马用鳃呼吸,靠背鳍的摆动来游泳。海马是个大家族,在全球都有分布,尤以热带居多。它通常附着在漂浮物上随波逐流,出没于沿海海藻丛生或岸礁多的海域。海马主要以小型甲壳类动物为食,通过吸管状的嘴将  相似文献   

16.
夜光鱼     
红海里千奇百怪的海洋生物中,有一种十分奇特的闪光鱼类———光脸鲷。这种小鱼体长只有7cm~10cm,生活在距海面不到10m深的海里,能发出十分明亮的光线。在水下活动的人,距离它18m处就能发现它;黑夜里,距离它2m远能看清手表上的时间。潜水员常常把它们放进透明的塑料袋中,作为水中照明之用。到目前为止,光脸鲷的发光亮度是所有发光动物中最亮的,故有“壮观的夜鱼”的美称。为什么光脸鲷能发出如此强烈的光?原来在它的眼睛下缘,不仅有一个相当大的新月形发光器官,还长有一层暗色的皮膜附在发光器官下面。当皮膜上下翻动时,便会像电灯的开关一…  相似文献   

17.
海洋中的动物大约有20万种,这里介绍的长有8条长臂的怪物是一种海洋软体动物,它叫章鱼。章鱼和人们熟悉的墨鱼一样,并不是鱼类。它有8条像带子一样长的脚,平时弯弯曲曲地飘浮在水中,所以渔民又把章鱼叫做“八带鱼”。  相似文献   

18.
水中爱情     
鱼与其他动物一样,一到“青春期”就有了明显的求爱行动。他们会换上美丽的“服装”,有的体色变浓加深,有的则显现出非常鲜艳的色彩。多彩的“婚装”在生物学上称为“婚姻色”,鲜艳的体色会格外受雌鱼的注目和喜爱,这可是雄鱼“求爱”的法宝。鱼类学家通过研究发现,鱼类在生殖季节之所以会出现“婚装”现象,是由于性腺分泌性激素作用的结果。他们曾做过这样的实验,对雄鱼进行一次性腺切除手术,结果雄鱼就不会出现“婚装”现象了。有趣的是,一些种类的雄鱼,除了身着“婚装”外,还佩带“首饰”。如鳊鱼、鲫鱼等,它们分别在吻部、鳃部或胸鳍上,生出一些突起物,犹如“耳环”、“胸花”和“胸针”,科学家称之为“追星”。  相似文献   

19.
对世界渔业资源的严峻形势,世界上许多国家早在多年前就有了清醒的认识,并采取了相应措施。 美国:建世界最大保护区 2001年,150名海洋科学家在美国先进科学联会的年度会议上提出了设立鱼类海洋公园的倡议,目的在于保护世界上濒临绝种的珍贵鱼类。“鱼类海洋公园”的面积至少要覆盖地球海洋的20%才能有效保护鱼类。  相似文献   

20.
在英国最近出版的《自然》杂志上.澳大利亚科学家宣称他们发现了一具3.8亿年前的海洋鱼类化石。令人惊奇的是,科学家发现它生前是条母鱼,因为这具化石完整再现了“鱼妈妈”正在分娩的情景,它的脐带上还连着刚生下的“鱼宝宝”。相关专家表示,这条母鱼是迄今为止最古老的“鱼妈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