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通过对白俄罗斯别列金自然保护区与中国东北长白山地区典型泥炭沼泽的考察研究,从泥炭沼泽形成环境和泥炭层特征方面,详细地分析了道莫日里契科,萨弗斯克-莫赫和金川,哈尼四处泥炭沼泽的地形形态,植被类型以及泥炭剖面结构,泥炭类型等的异同性,提出泥炭沼泽形成实质是自然界中物质能量转化过程中的必然产物,也是生物循环与地质循环过程中生物化学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辽河三角洲沼泽湿地时空变化及其生态效应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应用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分析景观类型的斑块和面积大小、形状特征、主要景观及其相关土地覆盖类型间的转化关系,定量分析和研究了1986—2000年辽河三角洲沼泽湿地景观的动态变化.研究表明,15年来,辽河三角洲沼泽湿地变化的总趋势是沼泽面积变小,部分小面积的沼泽转化为水田或退化成草地等土地覆盖类型.本区沼泽景观发生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人类对沼泽的开垦.分析了沼泽湿地的动态变化引起的生态效应.  相似文献   

3.
三江平原沼泽湿地开垦后的热量平衡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三江平原沼泽湿地分布广泛且集中,沼泽湿地局地冷湿效应显著,但随着沼泽湿地开垦面积的增加,导致区域热平衡发生一系列的变化,最终会影响整个区域的生态环境。1997-1999年间、以三江平原沼泽湿地生态试验站为研究基地,从热平衡的角度出发,采用小气候自动观测仪器采集数据,研究区域沼泽湿地的热平衡状况。主要观测要素有:总辐射、净辐射、反射率等,并与开垦后的农田进行对比,探讨沼泽湿地生态系统演化的热平衡结构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沼泽湿地开垦后,地表反射率减少了16%左右,地表接受的太阳辐射增加了8%-10%,地表显热交换活跃,虽然这大大改善了土壤的热状况,有利于农田作物的生长,但明显改变了沼泽湿地原有的冷湿效应,减弱沼泽湿地特有的环境效应,随着湿地开垦面积的增加,必然导致区域生态平衡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人工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与生产力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物多样性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是生态学界近来争论的热点之一。笔者简要介绍了现有关于生物多样性影响生态系统功能有关抽样效应、生态位互补、保险效应、冗余机制、基因-环境互作、边际效应及中性理论等作用机制,以及现有的关于生产力和多样性之间关系的主要观点。在此基础上,阐述了人工林生物多样性的研究现状和人工林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功能的关系,重点讨论了造林树种选择、造林地清理、造林密度、间伐、林农复合经营、轮伐期长短等经营措施对人工林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人工林生物多样性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林分结构的构建和调控,任何左右林分结构的经营措施都有可能对人工林生物多样性产生影响。因此,从生物多样性维护及生态功能发挥的角度看,决定应该营造什么样的人工林以及该采取怎样的经营措施是人工林可持续经营和长期立地生产力维持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银纳米颗粒(silver nanoparticles,AgNPs)由于其优越的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医学制药、化学催化、个人护理等各个领域.在大规模的生产、消费和废弃过程中,大量AgNPs进入环境.研究表明,AgNPs在环境中会发生迁移转化,同时有可能在生物体内蓄积,并产生多种毒性效应,其生态风险不容忽视.作为毒理学研究中广泛使用的模式生物,秀丽隐杆线虫在纳米颗粒生态风险评估中具有独特优势.由此,对环境中AgNPs的来源和转化进行了阐述,同时总结了AgNPs在秀丽隐杆线虫中的累积、分布和毒性效应及内在作用机制,并进一步探讨了影响AgNPs生物累积与毒性效应的主要因素(如AgNPs的大小以及表面修饰、离子强度、天然有机质等),旨在为AgNPs生态风险评估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6.
生态适应与生存策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生物适应入手,以生态适应为视角,讨论生物的适应意义及生存策略的选择.生态适应总是指对某组环境条件的适应组合,即生物个体在与已变化的环境因子相互作用情况下获得的对该物种的有益结果.如果物种对其环境适应得好,它就能在该环境中生存,而且能有效繁殖;就进化而言,繁殖上的成功才是衡量生物适应好坏的主要标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并非完美无缺,存在适应代价;由于物理环境和生物环境从来就是变化不定的,所以适应也不断地受制于自然选择的精细调节.在自然界,生物的适应变化主要为量变;在改变的环境条件下,往往表现为生理学过程的强度和速度及个体形态学数量、性状方面的指标发生变化.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是物种内部变异的基础,在新的环境因子参与新陈代谢和环境因子半致死的选择条件下,生物适应的量变才能发展为质变,才能改变物种的属性并产生在性质上完全不同的新适应.生物进化必然沿着生态适应的线索前进;生物的适应意义就是最大限度地有利于生物的生存和繁殖.  相似文献   

7.
论生态系统工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正>按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调整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空间位置、时间顺序、数量比例,进行仿真模拟、分析评价,提出结构优化、功能高效、生产力高的生态系统方案,这种方案的设计和实施,我们称之为生态系统工程。 生态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是外源的,而生理代谢活动则在生物体内进行,所耗的物质和能量是内源的。生物的生命活动就是把外源的物能转变为内源的物能,又把内源的物能转变为外源的物能。这种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我们称之为生态界面系统运动。生态界面可认为具有“过滤选择”作用的系统,它的运动受制于生物的适应活力和环境的适宜程度,表明了生物与环境的基本联系,反映了生态系统运动本质。所以不论是设计人工生态系统或改造自然生态系统,都必须了解生态界面系统的性质和功能及其与熵变和信息传递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榆阳区土地利用和生态效应变化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榆阳区1988—2003年土地数据为依据,在分析研究土地利用的数量和结构变化特点的基础上,运用国内外学者在生态价值估算的方法与模式,结合该区的实际情况对估算方法进行修正,并对所研究时段内各年度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经济价值进行了估算;以1988年土地数据为基准,测算了土地利用类型数量和结构变化所引起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经济价值变化情况,分析了其变化的时段特点及变化原因,定量地揭示了在生态脆弱区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表明,1988-2003年,榆阳区土地利用变化所产生的环境响应总体来说是积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经济价值年度总量在波动中提高;营造防护林、退耕还林及农用地内部结构调整政策的实施实现了经济和环境双赢的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9.
森林沼泽改造后泥炭土的速效养分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选择小兴安岭改造5年和29年的森林沼泽为试验材料,探讨泥炭土速效养分的变化。结果表明,森林治泽改造后较改造前,泥炭土中速效氮提高了25%035%,速效磷提高了15%-30%,速效钾提高了10%-20%,沼泽改造的时间越长,速效养分提高的幅度越大;  相似文献   

10.
转基因鱼的优良经济性状为水产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潜力,但转基因鱼释放到自然环境后的生态效应则引起了很多争议。文章分析了转基因鱼的生态风险,并讨论了特洛伊基因效应模型。考虑到环境中各个生态因子对生物体表型的影响,生态学家在对转基因鱼进行生态风险的评价时,不能仅仅依赖于实验室的研究和理论模型,而需要建立人工模拟生态系统,从而得到全面、可靠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高度地概括了白俄罗斯泥炭沼泽研究进展和主要研究成果,探讨了人类活动对泥炭沼泽的影响,亦研究了白俄罗斯泥炭沼泽的开发利用,从沼泽学到沼泽业所走过的漫长而复杂的道路  相似文献   

12.
以充分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征及运行机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状况,对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宏观生产力布局的几个主要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旨在探讨新形势下的生产力布局规律和促进我国地区生产力的合理布局。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沿海低丘陵"三生空间"时空演变与生态环境响应,以沿海低丘陵资源富集区招远市为例,利用2008—2018年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基于土地空间扩展强度、半变异函数、生态环境响应模型等方法,对区域土地利用主导功能转型与生态环境进行区域性分析.结果表明:①沿海低丘陵资源富集区土地利用主导功能用地空间扩展与收缩处于低速变化;②生活空间与生产空间功能增强,生态空间减弱是研究"三生空间"的转型的主基调,其转型由矿产资源的开发、土地管理政策等多因素造成;③服务及其他生产用地偏移最明显,农业生产用地、林地生态用地偏移较弱;④胶东半岛低丘陵沿海区域生态环境质量随着时间的变化呈下降的趋势,生产空间、生态空间转型为生活空间、生产空间相互转型是导致生态环境质量降低主导因素.研究土地利用功能转型与生态环境响应演变规律,可为招远市国土空间规划下"三生空间"和生态红线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如何优化乌鲁木齐市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资源配置方式,实现城市在“三生空间”视角下的可持续发展,本研究基于乌鲁木齐市1980—2020年(每10年一期,共5期)土地覆盖遥感影像数据,通过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土地利用转型生态贡献率和InVEST模型估算生境质量等方法,定量分析了乌鲁木齐市土地利用功能转型及生态环境效应。结果表明:(1)乌鲁木齐市生态空间被持续压缩,生活空间持续增加,而生产空间则经历了先增加后减少的倒“V”型变化趋势。(2)乌鲁木齐市土地利用功能转型主要表现为草地生态空间与生产、生活空间之间的相互转化。(3)乌鲁木齐市生态环境质量指数持续下降,草地转变为其他生态空间是使乌鲁木齐市生态环境质量恶化的主要原因。(4)乌鲁木齐市的生境质量水平持续下降,草地、水域生态空间转化为其他生态空间是生境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可见:土地利用转型会对生态环境质量产生巨大影响,研究结果可为乌鲁木齐市生态持续改善提供保障,同时还能为协调新疆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小兴安岭改造后的森林沼泽是兴安落叶松-泥炭藓沼泽经挖掘沟排水改造而成,测试分析表明该沼泽土壤与植物中含微量元素20余种,对植物生长发育最有影响的元素为锰,锌,硼铜,铜,钴五种,它们在土壤与植物中的含量有明显差异,但也有共性,即锰〉锌〉硼〉铜〉钴,土壤各层次与植物各器官中的微量元素含量亦有不同,时空和季节变化的规律明显,本项工作对兴安岭落叶松生产量的提高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粉煤灰是燃煤或煤泥发电厂电力生产过程中的排放物,其良好的结胶性使其可以作为井下防止煤碳自燃的注浆材料。本文对大型煤矿粉煤灰注浆站进行了设计,该设计与传统注浆方式相比,既节约了资金,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又保护了环境,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7.
河岸带的边缘结构特征与边缘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河岸带是一个典型的边缘区,根据河岸带纵向空间的镶嵌性、横向空间的过渡性、垂向空间的成层性以及时间分布的动态性等边缘结构特征,提出了河岸带边缘效应的概念.指出河岸带边缘效应是河岸带在结构、状态、行为和功能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异质性和独特性,这种边缘效具有过渡性、动态变化涨落、易超承载运行等特点,并具体表现为地理边缘效应、生态边缘效应、缓冲边缘效应以及社会边缘效应等.  相似文献   

18.
文章分析了济南市产业结构发展变化轨迹以及不同产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利用不同产业的生态环境影响指数计算了1978年以来该市产业结构的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认为1978年以来产业结构生态环境影响属于中等,济南市产业转型轨迹与产业转型引起的生态环境效应轨迹在变化趋势上存在着一致性、产业转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滞后于产业转型等结论,并提出一些基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济南市经济持续发展的长效产业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