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罗平布依族民间学在对生命的关怀层面上表现出浓烈而独特的神性意识,其中在对万物来源的认识及对生命的转换两大板块上体现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罗平县布依族民间学在“万物有灵”自然崇拜认识观和调和对比美学观基础上,形成了传达起源认识、记录生产经验、规范生活行为的社会话语功能以及寄托爱情追求、凸现坦诚性情的审美话语功能,功能的实现表现出与作家学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婚恋习俗、家庭结构和功能集中体现不同民族的文化特点。同时,婚姻、家庭状况也不断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生变化。罗平多依村布依族传统的婚姻、家庭状况随着社会的发展发生了变迁。导致变迁的主要原因为:法律法规;旅游开发;外来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云南省罗平县布依族村寨的调查发现,布依族地区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仍处于落后状况,存在经济发展不平衡,技术落后,生产未形成规模经济,市场观念淡薄等问题。在对农业生态系统恶性循环的根源与现状做出系统分析与评价的基础上,围绕建立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这一中心环节,结合当地农业发展的优势,提出了布依族聚居区农村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对策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5.
服饰是人类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民族的服饰的形成和变化,一定程度上标志着该民族的发展和演化。罗平多依村布依族服饰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层次的人的穿着上,总的变化趋势是民族传统服装的穿着越来越少。服饰的变化,表明的是现代服饰文化对传统服饰文化的挑战和胜利,也反映了在外来文化的传播和借取中当地人的主动选择。  相似文献   

6.
论罗平布依族禁忌习俗中的生态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禁忌是一种社会心理层面上的民俗信仰,它是一种十分复杂的认知心态。对罗平布依族山水崇拜等禁忌习俗中的生态意识进行梳理,并对其客观功效进行分析,可以使我们深层次的认识布依族特有的生活环境,从而在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指导下,强化具有生态功能的禁忌习俗,实现罗平布依人的生态、经济与社会的良性循环,加快罗平布依族的现代化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7.
8.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南北盘江两岸,自古就居住着布依族,在与汉民族等各民族的长期共同生活、交往中,创造了灿烂的布依族审美文化。布依族以"和"为美、关注生态的审美文化,承载和激发了使生命充满美好与欢乐的审美情感,表现出天人亲和的自然哲学、生命哲学的世界观和价值取向。这有助于当代社会"人性分裂"的温暖与弥合,有助于审美文化的自然宁静与整体美丽,也有助于布依族审美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地处贵州省兴义市巴结镇的南龙古寨,是黔西南州境内保存最完好的布依族古寨之一。它保持着原始古朴的自然风貌、纯真自然的生活习俗,是布依族历史化的“活化石”,是研究布依族传统化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的重要依据。改革开放对古寨的影响是缓慢的,但却是必然的,古寨的经济、化生活正发生着悄然而深刻的变化,古寨民族特色旅游开发方兴未艾、前景可观。  相似文献   

10.
布依族是一个具有丰富道德情感和优良道德传统的民族,布依族人在悠久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自己民族独特的道德心理结构。从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个维度对布依族伦理道德的发展脉络进行分析,其发展的基本趋势可以概括为:伦理道德认知由感性到理性;伦理道德情感由简单到丰富;伦理道德行为由他律到自律。  相似文献   

11.
布依族传统节日是一种旅游文化资源,是一股可以推动布依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文化力量。坡落布依古寨"祭山"节庆活动,对于传承布依族传统文化,建设"美丽布依村寨"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汉族民间舞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汉族民间舞蹈形成了自已独特的风格,它起源于农业劳动,内容题材十分广泛, 表现形式多种多样。现今,汉族民间舞蹈已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光彩。  相似文献   

13.
民间文学是劳动人民千百年来在生产和生活中创作出来的一种民间口头语言艺术.信仰者与创作者的同一性保证了民间文学与民间信仰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认为民间信仰是民间文学形成的基础,民间文学内容包含很多民间信仰的文化因子.民间诸神是民间文学创作的主要题材;宗教神灵占据了民间文学作品很大部分;民间鬼神与神人崇拜信仰是民间文学创作的重要内容.中国民间信仰的演变轨迹直接影响着我国民间文学创作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4.
世代生活在自然资源丰富的大小兴安岭、对山林狩猎生活情有独钟的鄂伦春人,将对自然生态的眷恋之情和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主题体现于民间文学的诸多作品中。通过对鄂伦春民间文学作品的分析,阐释鄂伦春人如何通过生态主题提醒人们:自然生态是万物之灵,只有懂得保护,才有永不枯竭的资源可以获取。  相似文献   

15.
结合大量的学术史资料,从日本民俗学和民间文学、日本的中国神话研究和资料、以及日本文化和江南这三个问题层次,概述了近20年来日本的中国民间文学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16.
我国西南世居少数民族众多,他们的民间文学遗产内容丰富,类别繁多,特征突出。除了包含一般民间文学的口头性、集体性、变异性、人民性、艺术性等特征外,更呈现出其他多方面的特色要素。从中可以进一步加深对于西南少数民族传统民间文学这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独特地位与价值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道德想象是为了克服道德焦虑而存在的。道德秩序的混乱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人类渴望与交互对象之间建立一种道德契约,这种渴望诉诸于语言艺术,便产生了宗教文学与道德想象的关联性。以大理巍山波长廊一带为田野个案,结合历史文献,从原生性宗教文学与人为宗教文学两个维度来解读白族民间宗教文学与道德想象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民间文艺知识是传统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家族有着丰富的民间文艺知识,这些知识是构成民族乡土文化资源的宝贵财富。开发和利用土家族的民间文艺知识,对提高民族的文化自觉意识,保护民族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土家族民间文艺知识的文化创新与利用、乡土教育中的开发与利用、产业化开发与经济利用等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同时,就民间文艺知识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对文化资源的误用、盗用和滥用等不良现象进行反思。开发和利用土家族的民间文艺知识,必须要重视知识的"本真性",只有回归了知识的"本真性",激活了"民间"这块有机的土壤,提高了民族的文化自觉意识,土家族民间文艺的开发和利用才能可持续,才会焕发出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19.
布依族4项人类学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布依族中学生320人(男172例,女148例)的4项人类学特征(拇指类型、环食指长、指甲形状、足趾长)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直型拇指、环指长、长型指甲、足趾长的特征出现率均大于50%;(2)4项指标类型出现率性别间均无显著差异;(3)仅有环食指长与足趾长间存在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0.
在广东省北部山区的客家人中,流传着大量山歌、哭嫁歌、童谣和民间故事等口头学,丰富多彩的客家民间学透露出客家人的人生信仰和价值观念,展示了客家人的生存状态及其历史变化。这些作品凝聚了客家人的精神,是粤北客家人的精神食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