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路正锋 《太原科技》2006,(10):72-73
结合虎峪河西华苑段治理工程的主要内容,运用“回归自然”和“以人为本”相结合的治理河道理念,从生态、经济、人文、社会效应和建设和谐社会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2.
河网地区降雨充沛,河道水质受点源排放和降雨径流面源污染排放影响出现时空动态变化.针对小流域水质达标评估的需求,构建了基于栅格化空间重力汇水流向的降雨径流污染模型,并通过耦合河道水动力水质模型,建立点源、面源排放与河道水质的动态响应关系.以我国常州市武进港小流域为研究区域,对该模型系统进行了率定,确定了水质模型的主要参数...  相似文献   

3.
浅析QUASAR河流综合水质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QUASAR模型是一维动态综合水质模型,是由英国Whitehead建立的贝德福郡乌斯河水质模型发展而来,并成功地应用于英国LOIS工程。对该模型的原理、方程及数据需求等作了详细的介绍,并分析了该模型对我国河流水质评价、水质预测等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4.
该文分析了小清河河口段的水质特征,提出了适用于该潮汐河流的一维有限段水质模型。经模型的标定、验证和灵敏度分析,证明了该水质模型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最后,对小清河河口段水质模型的应用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5.
水质模型简介及实例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新宇  闫妍 《科技信息》2010,(25):31-32
在环境影响评价中,水质模型是水环境影响预测的有效工具,它可以模拟和预测污染物在水体中随时间和空间迁移转化的过程。文章简要描述了水质模型所经历的发展阶段、分类标准和几种常见模型,并分别应用S-P模型和完全混合模型对某造纸项目的地表水环境进行了预测,旨在说明正确选择水质模型是作出准确预测结果的重要前提,同时也是改善河流水质,保护生态环境的途径之一。因此,对我国环境工作者科学地选择、使用水质模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采用Preissmann 4点隐式差分格式离散一维圣维南方程组,应用三级联解法求解河网水动力数学模型。基于河道-节点-河道算法的河网水质模型的求解特点,在WASP的水质模型理论基础上,建立了河网非稳态水动力综合生态水质数学模型,考虑了多个污染物变量的耦合计算、变量之间的相互转化和迁移。利用模型对4个河网算例进行验证。验证表明,水位和流量过程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很好,各水质变量的计算值和实测值也符合较好,可见模型是合理可靠的,为河网的水质预测和管理提供了一个较为简便实用的工具。  相似文献   

7.
河流水质模型1号模拟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介绍了一种新型独特的河流水质模拟方法——RWQM1模型,并分6个主要步骤具体描述了建立此水质模型的过程,为河流水质模型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天然河流一维水质模型的研究与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和研究了在河流污染浓度控制中广泛应用的一维水质模型结构和应用条件。根据总量控制的需要,以河流中瞬时面源排放的一维水质模型为出发点,采用叠加原理和积分法重新推导了连续稳定面源排放的一维水质模型结构,通过实际应用,检验了模型的精确性和实用性,分析比较了总量控制一维水质模型与浓度控制一维水质模型的结构,应用条件,精确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9.
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长江流域的水质进行评价,通过MATLAB软件计算,对长江流域17个地区的污染状况作出了评价排序,利用GM(1,1)模型与BP神经网络模型联合完成了对近几年不同地区的水质预测,给出了未来几年长江水质变化的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0.
水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对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水体健康状况形势严峻,保护和改善水环境问题已成为国内外各界关注的一个热点。水质数学模型是一种利用数学语言来描述海洋、湖泊和河流污染过程中的物理、化学、生物化学及生物生态各方面之内在规律和相互联系的手段。水质模型不仅可以模拟、预测水质分布的现状及其随时间发展的变化规律,而且能够为进一步的水质监控、改善、调节、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决策方案。系统地介绍了国内外水质模型的发展和研究动态、常用水质模型和应用实例。最后根据水质模型的研究历史和现状,对水质模型的最新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和展望。  相似文献   

11.
基于河流一维水质模型基本理论,采用流场与水质耦合求解法,对钱塘江九溪新增引水工程在不同引水方案和水组合下,对钱塘江下游各水厂取水口含氯度的影响进行了数值计算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九溪新增引水工程使下游水厂引水口含氯度超标时数增加不多于100h,在可承受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12.
淮河水质污染已成为严重社去问题,国家也出台了限期治淮的战略目标,但尚有很多理论和实际问题急待解决.本研究根据水体扩散理论和概论理论,首次建立了淮河干流纳污河段的水质概率稀释模型,使之成为合理确定河流允许排污量和区域排污削减量的科学方法.对规划和实施河流污染治理具有理论指导意义和广泛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对水泥生产用的3种煤及其所组成的混煤进行了热重分析,研究了混煤燃烧性能改变的规律,并探讨了它们对水泥熟料煅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水生植物的分解过程及其水质效应在不同水体溶氧条件下存在的差异,为水体中植物残体管理及水质调控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塑料箱模拟富营养化水体环境的方法,将大薸放入试验箱分别在非充气(NA)与充气(IA)状态,以及室内弱光条件下,测定不同时间水体的水质指标,分析大薸腐解过程中主要水质指标的变化。【结果】高溶氧条件下植物体分解较快,水质指标的阶段性变化具同步性,实验初期(1~25 d)主要水质指标变化较大,实验中后期(26~95 d)主要水质指标相对稳定。实验初期,IA组NO-3-N、NO-2-N浓度显著高于NA组,PO3-4-P浓度显著低于NA组; 实验中后期,除NH+4-N外,IA组各主要水质指标均低于NA组。不同生物量水平组间,IA各组中主要水质指标达到浓度最大值的时间基本一致; NA各组中NO-3-N、NO-2-N、PO3-4-P浓度达到最大值的时间随初始植物生物量的增加而延迟,但NO-3-N、NO-2-N浓度最大值组间差异较小,仅PO3-4-P浓度最大值随初始植物生物量增加而增加。【结论】相对于植物生物量对植物分解过程水质效应的影响,溶氧浓度对水质的影响更大。高溶氧条件下,主要水质指标优于低溶氧条件,特别是实验初期,组间主要水质指标差异较大,实验中后期溶氧条件对水质指标的影响则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5.
雷国良 《贵州科学》1993,11(1):54-61
本文运用模糊聚类法对龙潭地下河系28个监测断面水质划分4个污染级别,据此评价各河段水质环境。  相似文献   

16.
针对某污水处理控制系统存在的设备老化,排放达不到新标准的问题,提出采用PLC组网控制的方案。现场运行表明,该系统全面提高了设备的自动化控制水平,能解决污水处理过程中效率低下,出水水质不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供水管网中余氯衰减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供水管网中影响余氯衰减消耗速率的诸多因素进行归类,分析了它们对余氯衰减速率的影响,这对管网的实际运行管理具有指导意义,也为进一步研究管网余氯衰减规律乃至水质变化规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雅鲁藏布江是我国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河流之一,拉萨河作为雅鲁藏布江支流中流域面积最大、最长的河流,更是西藏自治区水利开发的重点,但拉萨河流域水文模型应用研究甚少。本文介绍改进的TOPMODEL,并应用该模型和新安江模型对拉萨河流域进行水文模拟,结果表明:两模型都取得了较好的模拟效果,弥补了雅鲁藏布江拉萨河流域水文模型应用研究的不足,为开展缺资料地区的水文模型应用研究进行了一定的尝试。  相似文献   

19.
在城市配水管网水力计算的基础上,计算节点折算水龄,利用0-1规划确定配水管网中水质监测点的位置,以减少监测点数量,从而降低水质监测的费用。  相似文献   

20.
珠江三角州河网与伶仃洋一、三维水动力学模型联解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建立了珠江三角州河网区一维非恒定流水动力学数学模型,并根据实测资料对模型进行了率定验证:利用伶仃洋水域三维水动力学模型的研究成果,采用时段交替法对一、三维模型进行了耦合计算;利用1978年7月在珠江三角州河网区和伶仃洋区同步实测的水文资料对耦合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率定验证,结果表明,模型计算值无论在珠江三角州河网区、交接断面以及伶仃洋区均与实测资料吻合较好,该模型可用来描述珠江三角州河网区和伶仃洋区的水动力学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