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法律职业化教育是当今世界各国法学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势,而提高法科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法律职业化教育的需要,为此,法学教育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应围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展开.作为从事大学法学教育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判例辅助教学,收到了一定效果,使学生对法律职业化教育的适应性增强,对法律适用有了新的感悟,增强了自己成为法律职业一员的信心.从几个方面总结分析判例教学的必要性,并对现行法学教育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2.
针对我国法学教育普遍存在的重理论轻实践,导致与法律职业实践分离的问题,提出在法学教育实践教学中单独开设法律诊所课程.并从诊所课程内容、教学主体的选择、教学方式、教学过程设计、课程考核方面探讨诊所法律教育的具体运用方法,为法学专业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法学实践教学是法学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法学教育面临时代赋予的新挑战,新文科建设也对法学实践教学提出了范式变革的要求。实践教学改革应以“大实践观”为指导,以继承与创新、交叉与融合、协同与共享为主要途径,以培养具有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卓越的法律实务能力、优秀的创新创业能力、良好的职业伦理素养的“德法兼修”的应用型、创新型卓越法治人才为目标,从厚德育、深融合、破壁垒、促共享、拓渠道、立标准等多个维度创新法学实践教学的开展,全面促进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的深度衔接,提高应用型、创新性人才培养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从法学专业的特性与法律人的职业素质构成来看,实践能力是法学应用型人才素质的核心。但是,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和法学教学模式的影响,我国法学教育一直存在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重理论知识传授、轻实践能力培养的倾向,法学专业毕业生因实践能力较差而难以适应社会的需要。为了适应法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应该通过不断改进理论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建立法学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健全法学实践教学的相关制度,以全面提高法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5.
李晟 《科技信息》2010,(28):142-142,144
根据新时期社会所需法律人才规格的要求,法学人才职业能力应由法律观察能力、法律思维能力和法律实践能力三要素构成。转变教学观念,加强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比重,丰富实践教学的方式和内容,同时优化评价机制,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目前,法学专业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法学本科教育与社会需求之间严重脱节。基于法学教育既要为法律职业部门培养职业后备人才,又要为法学研究培养学术型后备人才这一特点,法学本科教育应该以提高学生核心竞争力为切入点,将培养目标和教育模式准确定位为培养大众化、"复合型、应用型"的法学人才,并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为其实现培养目标的路径,在培养学生的理论素养和学习能力的同时,注重实践训练教学,最终实现法律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契合。  相似文献   

7.
案例教学是法学教育的重要要内容和方法,我国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鼓励法学教育的多元化、职业化和创新性,明确了培养高素质的法律职业人才的教育目标,因此,根据法学教育实践性的特点和相关社会需求,科学地设计案例教学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尤为重要。该文对现代法学教育采用的四种主要的案例教学模式进行了分析,指出其优势和弊端,并结合我国国情,提出建立符合我国法学教育的三层次案例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8.
鲁峥 《创新科技》2012,(6):24-25
<正>法律职业的特殊性决定法律人必须具备缜密的法律思维,而法律思维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专门的训练与培养,此即法学实践教学必要性的根本所在。实践性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职业素养的提高,有利于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法学实践教学重要性在传统的以教师"一言堂"的课堂口头讲授的教学模式中,笔者发现,我们的授课对象虽然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掌握了基本的法学知识和法律规定,但实际操作能  相似文献   

9.
孔令章 《科技资讯》2007,(20):157-157
法学素质教育既是一种教育思想与观念更是一种培养目标与模式。法学素质教育基本内容的界定应以法学教育和法律职业的特殊性作为基点,体现法学教育专业学术性以及法律职业实践性的特点,从价值标准层次、法律职业伦理层次和核心职业技能层次展开。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法律专业实践教学的性质、任务的分析。揭示了实践教学在法学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提出了高职高专法律专业实践教学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11.
朱元璋的法制思想,一方面对唐朝法律加以继承,另一方面又有所发展。其特点表现在:维护皇权、重典治吏;礼法交融;强调法的简明性、稳定性和重视法制宣传与普及工作。  相似文献   

12.
法学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不明确是导致我国高素质法律人才短缺与法学专业毕业生结构性过剩的根本原因。科学定位我国法学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法学教育改革的切入点和关键。未来法学教育应该是多层次、一体化体系下的高起点、法律事务的大众化与法律职业的精英化相统一的发展方向,因此也决定了我国法学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理应在多层次结构上的法学应用人才、法学研究人才和社会管理人才的共同培养。  相似文献   

13.
人们往往不经意间将法学教育等同于大学法学院的教育,将培植法律人才的期望系于法学院一身,失望之余,又对法学院颇多苛责。综观各国法学教育的历史,对职业法律人才的培养越来越趋同于“法科教育+司法考试+实务研修”这一模式。法学院把持法科教育,实务部门通过司法考试和实务研修充当法科教育的质检部门和产品加工车间,获得了对法学教育相当的话语权。这种实务部门与法学院的配合,符合职业法律人才的培养规律,也有利于法学院秉持大学理想,免于沦为职业培训学校。  相似文献   

14.
礼仪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体系中最基础的内容,大学生礼仪教育存在着各种问题。因此,我们要在大学生礼仪教育上寻找更有效的途径,例如加强课程建设,普及礼仪教育;举办校园活动,开展礼仪实践等。这样的礼仪教育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人才培养的需要,真真正正帮助学生提高礼仪素养。  相似文献   

15.
法律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是当前我们加强法律职业道德教育,改变高校法律职业道德教育被边缘化所必须要回答的两大基本问题,对这两大问题的解答关乎法学教育的未来。从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和谐社会构建、法律职业化等角度看,法律职业道德教育是十分必要和有益的。从教育途径、教育对象、教材结构、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看,法律职业道德教育在我国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对大学生礼仪教育的深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进步,大学生的礼仪教育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主要阐述了大学生礼仪教育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礼仪修养缺失的原因,最后提出礼仪教育的可行性途径。  相似文献   

17.
王夫之有着深厚的礼乐教化理念,在道德文明的教化方面他力主返本:即以礼乐教化为本,认为礼乐之教不立则无以移民之志。具体言之,礼教能化民成俗之大、以礼约民则莫之禁而自禁;乐教以移易人之性情。因之,立礼乐为教之本则推广无难。王夫之以礼乐之教为本,实现了道德教化的返本与开新。  相似文献   

18.
礼仪是现代社会交际活动的行为准则,也是塑造个人和组织良好形象的重要手段。近年来,礼仪教育被逐步纳入到高等职业教育的体系中来。本文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论述了高职学生加强礼仪教育的意义,分析了当前高职礼仪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强高职学生礼仪教育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教育计划”是新时期引领和指导法学教育发展方向的重大战略方针,卓越法律人才除了需要具备扎实的法律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同时还要具有深厚的人文素养和必需的法律职业道德。通识教育为培养应用型卓越法律专业学生的公共品质、人文素养、科学精神提供了重要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方法,在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具有基础性价值与决定性作用。因此,在应用型卓越法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应正确认识和处理通专教育的关系,抓好专业的顶层设计,设置专门的通识教育机构,配备良好的师资,同时课程设置体现通识教育目标,为应用型卓越法律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