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刘宗贤 《开封大学学报》1999,13(4):36-42,78
儒学是包含着中国人生命气质的一种世界性文化资源。面对新的世纪,儒学研究必须走出中国,走到世界的大文化氛围之中。首先,儒学研究的发展应该面向全人类共同需要解决的问题;其次,儒学研究应打破自我中心的心态,确立在多元共存的世界文化中的地位;最后,儒学研究要重视与其他文化系统的交流和对话。儒学的生命力在于普及和传播。  相似文献   

2.
20世纪90年代以来,“启蒙主义”在中国遭到新的质疑而呈现出蛰伏之势;与此相应的则是儒学的复兴。这两者此消彼长的相关性在20世纪上半叶已经有过类似的表现。在这一波儒学复兴中,“生命儒学”、“知识儒学”、“政治儒学”的次序大致上表现出了儒学从学理探讨走向政治诉求的过程。当然,它们也受到来自启蒙主义与儒学研究者的批评;而我们在讨论这一时段儒学复兴现象时,也须注意以下前提:一、启蒙主义在今日世界受到严重的挑战;二、国际环境和中国的国际地位发生了根本性的逆转;三、意识形态的地位与作用发生了转变;四、儒学本身也发生了诸多变化。  相似文献   

3.
就仁学起源于东夷族,孔孟思想是对先秦时期各民族优秀文化的总结;儒学文化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意义;孔子没有删《诗》、《书》,作《春秋》等三个问题作了论述。认为儒学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也是当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问题,但当前儒学文化研究中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4.
多年来,有一普遍流行的看法,认为以儒学为主要内容的中国文化注意人与人间之伦理道德,而不重人对神的宗教信仰,如西方的黑格尔、中国的梁漱溟等人。因此儒学的宗教性问题一直是近现代中国儒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试图对以往儒学宗教性研究中的一些核心观点进行梳理,考查诸位学者对儒学宗教性研究的不同纬度,以了解儒学究竟有哪些宗教...  相似文献   

5.
儒学复兴的话题绵延至今已八十多年。不同的历史时期,面对不同的社会问题,人们还会从不同的角度重提儒学复兴的话题,这表明儒学对社会发展依然具有可资借鉴的价值和意义。然而儒学的复兴又是一个存在争议的问题。比如,从儒学存在的历史形态来看,有处于非主流话语形态的儒学,有处于国家统治意识形态地位的儒学,有处于被批判地位的儒学。那么,我们当前要复兴的是处于什么地位的儒学,这就是一个关涉到儒学能否复兴和如何复兴的问题。因而,本文欲从儒学发展的历史经验出发,对儒学在当前社会应处于什么样的社会地位、发出什么样的声音、扮演什么样的角色的问题进行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儒学的复兴是当前中国人必须思索的一个课题。文章探讨了儒学参与“全球对话”的可能性,如何实现儒学在21世纪创造性的转化,从而使儒学成为全球化语境中一种声音的可能。  相似文献   

7.
当前,部分大学生在思想道德方面存在不少问题,具体表现为:政治信念的动摇;缺乏明确的人生目标;利己主义思想蔓延;拜金主义盛行;社会公德意识淡薄。为此,我们必须强化政治理论教育;加强传统美德教育;加强校国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8.
儒家学说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广泛渗透并影响着中国2000多年的思想文化、礼文化、道德文化、建筑文化等。随着近年来儒学文化的复兴和全球文化旅游热的兴起,作为儒学文化发源地的曲阜,具有发展文化旅游得天独厚的条件。对曲阜发展儒学文化旅游的条件和价值进行分析,以探讨其旅游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当前,儒学复兴运动在中国与东亚的兴起,已经成为事实.在新世纪儒学复兴运动中,新儒学的理论形态将不是一家独大,而是百花齐放、多元并存.成型于上世纪中叶的熊十力、牟宗三"新心学"、冯友兰"新理学"、马一浮"新经学"固然有其发展的空间,但恐怕很难突破经院哲学的藩篱而为普罗大众所接受;成型于世纪之交的"新儒教"虽然将在民间聚集信徒,但决不可能像倡导者期望的那样成为中国的"国教".而面向生活实践的"生活儒学"与重视道德人文精神的"民主仁学"则提供了一个有可能深入社会生活与大众理性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文章对中国文化的结构、格局、未来发展及儒学、现代新儒学等中国文化研究中的十大重要理论问题发表了作者独特的见解  相似文献   

11.
李大钊孔子观及其形成背景发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大钊的孔子观包括了他所认为的儒家学说的核心内容,儒家学说的历史地位与社会作用,儒家学说的时代特质等。李大钊孔子观的形成与其所处的一片尊孔之声的思想与社会背景有关。他孔子观中所表达的核心思想对我们今天的新文化建设仍有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2.
1988年,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国际会议上得出一个结论:21世纪人类要汲取孔子的智慧;1992年,社会学家费孝通也说,新的"战国时代"呼唤新的孔子。孔子儒家思想不仅为中国封建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做出了贡献,对西方传教士利玛窦和广学会传教士的在华传教都具有诸多可吸取的智慧。因此,儒家思想不仅具有维系民族国家和平发展的功能,而且也能够促进世界和平。  相似文献   

13.
孔子是中华文化的标签,他的行为和思想彪炳千秋,同中国历史交相辉映。儒家思想在当代依然是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其管理思想主要体现于人文礼法、国民政治、军事战略、人才择用、治学为师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儒学发展史上,对孔孟进行比较研究的成果多,对孔荀进行比较的专论少。事实上,荀子对孔子的教育思想既有继承,又有发扬,尤其表现在对儒家经典的认识上,提出了许多创新观点,丰富了孔子教育思想,推进了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发展。本文就此专题分别从教育的功能、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原则、教师的条件等五个方面作了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15.
杜甫是我国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以"儒生"自命,一生坚持"奉儒守官"。儒家思想文化的熏陶,杜甫形成了积极用世、忠慈仁爱的性格和襟怀。而当他的忠君、济世的仁政理想不能实现的时候,他又变得激昂与深沉、忧患与恻隐。这就使得儒家的仁者情怀与关注民生疾苦的精神统一于杜甫的身上。杜甫在诗歌中毫不隐讳自己积极入世的态度和忠君济民的打算;在他的思想中,合理的政治应当表现为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和谐:君主应当爱护人民,使之安居乐业,而人民则理所当然地应该忠诚和拥戴君主。儒家思想文化和特定的社会人生际遇使杜甫只能永远是直面现实的伟大诗人。  相似文献   

16.
吴宓对孔子及其学说进行了现代阐释,认为孔教为中华文明的支柱,建设现代新文化必须融汇东西文明的精华。孔子是中国文化的中心,中国道德理想和人格标准的寄托,他以执两用中为宇宙及人生之正道,以孝为诸德行之本,以克己复礼、行忠恕和守中庸为实行道德的方法。吴宓反对批孔,认为“批林批孔”运动是对孔子及其学说的无知、误解和歪典,并因此遭受摧残。  相似文献   

17.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而他所创立的儒家学派更是为汉家立法,为后世树范。儒家思想作为中国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早已深入到中华民族的社会心理中,直接而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和中国人的生活。因此,如何正确分析和评价儒家思想仍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孔子“和而不同”思想原则对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仍有一些积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仁学思想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在儒家学说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儒家仁学思想的形成有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历代学者如孔子、孟子、程颢、程颐、朱熹等在仁学思想的发展中均有卓越的贡献。朱子在对儒家仁学思想的承继和光大尤为突出。整理和研究朱子对儒家仁学思想的承继和光大,对当今海西和谐社会的构建与海西文化的建设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9.
南朝是一个玄风复阐、三教连衡的时代,表现为儒道会通、佛学玄化及诸家思想的大融合。在本体论上表现为道本儒末,体用一如等特征,在圣贤观上既孔老同尊,又认为孔子高于老子,孔为圣老为贤。刘勰的《文心雕龙》与《刘子》体现了这一时代思潮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