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川西地区晚侏罗世蓬莱镇期构造隆升的沉积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川西地区晚侏罗世蓬莱镇期地层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川西北部地区、中部地区、南部地区三级层序充填特征的研究,分析了龙门山造山带与川西地区的盆山耦合关系.川西地区蓬莱镇组层序关键界面主要有3种表现形式:最大湖泛面、区域性侵蚀间断面或侵蚀不整合面、区域性平行不整合面.以此为基础,将蓬莱镇组划分为5个三级层序(SQ1~SQ5);同时,通过对SQ3层序在川西地区沉积充填特征的研究,认为进积期(PST)龙门山构造带构造推覆作用不发育,山前地区和盆地边缘地区转变为沉积物剥蚀区,盆地内发育三角洲-湖泊沉积环境;退积期(RST)龙门山造山带构造推覆作用增强,山前地区和盆地边缘地区受此作用相对下沉,接受沉积,此时冲积扇-湖泊沉积环境发育,三角洲沉积环境不发育.  相似文献   

2.
定量分析评价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等程度并辨明其构成因素,对于科学合理地制定区域发展政策,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以2010-2016年GDP作为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度量指标,利用泰尔指数对比分析了人口数量、非农产值和城镇化水平3种权重下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的不平等程度,并将研究单元划分为贫困县、市辖区、县级市和非贫困县4种类型对造成总体不平等的地区间和地区内贡献程度进行了分解.研究发现,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程度在不断缩小,而且地区间差距对总差异的贡献度也在逐渐降低.得益于脱贫攻坚和精准扶贫政策的大力推进,贫困地区内部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下降幅度较为明显.但是地区内差异对总体差异的贡献程度仍然逐年提高,这是由于市辖区和县级市地区内部差异对总差异贡献度的增幅超过了贫困县内部差异贡献度的减幅造成的.  相似文献   

3.
夏国华  林丰 《广东科技》2009,(14):77-78
目的:了解当前广东省部分城市社区居民结石病防治知识掌握及相关行为的状况,为今后制定相关政策、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广东省12个城市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共调查广东省社区居民1142人.对"结石病的防治知识"的知晓率存存地区间差异,珠三角地区高于非珠三角地区.对"饮水水质和水量对结石病的影响"的知晓率两个地区分别为60.5%和34.2%:"常饮草酸成分高的食物等易致结石"的知晓率两地区分别为64.6%和49.2%."结石病的预防方法"中有17.9%选择不知道."结石病的治疗方法"中有12%选择不知道.结论:广东省12个城市社区居民对结石病防治知识掌握情况在地区间存在差异,珠三角地区好于非珠三角地区.应加强结石病防治的相关健康教育,改变居民不健康的饮食行为和习惯.  相似文献   

4.
从给排水能源、道路交通、城市环境、邮电通讯和社会文化卫生5个方面构建了河南省基础设施建设评价指标体系.选取2012年相关统计数据,运用熵值法对河南省基础设施建设从发展排序、等级划分和空间分异进行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通过聚类分析将全省18个省辖市划分为五大类型区:高水平地区、较高水平地区、一般水平地区、较低水平地区和低水平地区.河南省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空间差异十分明显,突出表现为北部地区高于南部地区,西部地区高于东部地区;大部分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共同特征表现为城市内部各基础设施子系统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存在短板约束,不均衡现象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借助2022年北京将举办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新契机,探索如何充分利用"冬奥会"的辐射作用,带动济南地区冰雪体育旅游快速发展.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实地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济南地区冰雪体育旅游发展现状进行调查.针对目前济南地区冰雪体育旅游起步较晚、普及程度不高、缺乏特色、配套设施不健全、监管机制不完善和消费意识存在较大差距等问题,结合当前政策和济南地区实际情况,提出六条相关建议,推进落实全民健身、促进济南冰雪体育旅游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6.
罗秀明  汪大林  蔡雪芹  华剑峰 《江西科学》2021,39(4):674-678,711
利用台风资料中心的台风最佳路径集和宣城地区下辖7个国家站的的观测资料,分析1960—2019年降水资料.根据台风不同登陆点和路径、强度的分类分析台风影响宣城地区降水分布特征,得出结论,对宣城地区产生强降水影响的主要是登陆福建、浙江、上海,基本按照登陆时的台风强度减弱,影响依次减弱,分别以N和NW、NW和N、N和W移动方向的影响较大,NE方向的影响最小.台风影响宣城地区降水空间分布不均衡,绩溪、旌德两地台风影响个数及强降水量均少于宣城地区其他五地,台风影响宣城地区强降水降水量和降水量年占比均年际分布不均衡,并呈线性缓慢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7.
扶贫战略是党和国家的基本政策策略,是解决全国发展不平衡的重要举措.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各省、市、自治区之间发展不平衡.我们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就是全国人民一起共同发展,共同富裕.民族地区普遍地处偏远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普遍较为落后.四川是民族大省,有53种民族成分,其中世居民族14种,是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和全国第二大藏区、唯一的羌族聚居区.民族自治区域面积30.2万平方公里,占四川省总面积的62%.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是十分重要的.科技扶贫是国家针对民族地区科技人员缺乏,人员科技水平不高的状况提出的强调自我发展提高,以民族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生产力,以金融科技为先导,大力发展民族地区的各项事业,助力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让金融业更好地服务实体企业,把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用于支付、结算等互联网金融手段应用到民族地区,提高金融产业的效率."互联网+"、"电子商务""区块链"都是科技金融扶贫的的主要手段.文章通过金融科技扶贫的原理的梳理,对民族地区脱贫后返贫的可能性提出了永久性的措施和方法:在民族地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入住一批科技含量高的永久牌企业和一批与民族地区联系紧密的特色企业.  相似文献   

8.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油气运移输导体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构成塔中地区输导网络格架的输导体包括断裂、不整合面、裂缝和孔隙等.利用分形方法,对塔中地区4个重要构造面的断裂体系进行了分形研究.结果表明,塔中地区下奥陶统顶(Tg5′)的分形维数最高,为1.39;其次是寒武系膏盐岩层顶(Tg7),为1.24;最小的是石炭系生屑灰岩顶(Tg2"),为1.05.按其流体运动特点,塔中地区不整合面上、下输导体分属于两个不同的流体流动场,不整合面以下输导体主要由孔-洞-缝体系构成;不整合面以上输导体为层状渗透体,在大多数情况下属于孔隙型介质.根据塔中地区输导网络的特征,提出了以限制性横向输导为主的输导网络和以非限制性纵向输导为主的输导网络的分类方案.  相似文献   

9.
产业集聚经济效应是衡量地区经济发展规模与质量的体现.作者运用不变替代弹性生产函数,定量测算成渝经济区部分地区工业集聚经济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990-2010年,13个研究地区中,工业集聚经济效应不显著,呈现无规律变化,总体表现出规模不经济.而且,绝大多数地区没有工业企业集聚,没有享受到内部集聚经济和区位集聚经济,但多数地区产生了城市集聚经济,即存在初步的产业协作.  相似文献   

10.
以专业化水平、产业规模和产业比较优势度作为指标,筛选了2000、2005、2010年三个时点成渝经济区15个二级地区的工业主导产业.研究发现成渝经济区主导产业存在衰退型、稳定型和成长型三类,多个地区衰退型主导产业所占比例较大,反映出成渝经济区多个地区主导产业发展不稳定.同时,广安、德阳和泸州等多个地区主导产业在时期内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本文还分析了主导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1.
采用目的抽样,运用文献资料法、访问法、问卷调查法、归纳演绎法,对湘西民族地区老年人体育健身进行调查.湘西民族地区老年人锻炼的动机明确,但因参加者的文化水平较低,大部分老年人进行体育锻炼不能得到技术指导,散步是民族地区老年人最喜爱的体育锻炼形式.湘西民族地区经济不发达,体育消费水平低,锻炼场所首选是住宅区空地,对于花钱进行体育锻炼不能接受.湘西民族地区老年人并不经常参与传统体育活动,参与时间、锻炼场地等与体育人口标准差距较大.湘西民族地区缺乏社会体育指导员,需要国家和政府提供更多的政策和经济扶持.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政治意义、社会意义和经济意义与全国政治、社会和经济的现代化密切相关,而少数民族农村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是少数民族地区整体经济社会发展和全国政治、社会和经济的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什么因素驱动着少数民族农村人口向城市地区和非农产业的流动则又是其中的关键问题之一.鉴于国内在这方面的专门研究较少,不利于我们更完整、深刻地认识我国农业人口从农业部门流入非农业部门、从农村地区流入城市地区的历史过程,也不利于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人口转移的健康发展,我们选择了市场经济体制下,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人口流动现象作为研究重点,以期对更完整地认识我国农业人口从农村地区流入城市地区的历史过程有所补益.  相似文献   

13.
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中国绝大多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落后,人口、资源和环境等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协调,面临着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问题.因此,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变成了是一个囚徒困境博弈过程或智猪博弈过程,甚至有时出现变成了逆向选择的后果.为避免这种博弈就成为民族地区小康社会建设重大而紧迫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陕北黄土高原油松人工种群结实与更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试验,调查了陕北黄土高原半干旱、半湿润地区油松人工种群的结实特性、种子生活力、幼苗更新和生长状况等基本特征,分析影响油松人工种群生殖及更新的因素,确定了油松人工种群的天然更新边界.结果表明八个地区的油松都具有结实能力.对不同地区种子生活力和发芽率测定表明地区间差异不显著.由北向南,随年降水量的增加,油松球果长、宽、单果种子数、种子长、宽、千粒重逐渐增加.有活力种子的数量可以满足天然更新的需要.北部地区,种子落地后不能萌芽成苗,中南部地区种子落地后能萌芽成苗,但只有南部地区幼苗幼树生长良好,林下更新有效.影响油松人工种群更新的环境因素分析表明降水最是最主要限制因素.油松人工种群天然更新分界线应该在年降水量550 mm的等降水线左右.未来油松人工林培育应立足于降雨量大于550 mm的南部湿润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不宜再扩大油松人工林面积.  相似文献   

15.
从超效率DEA得到的效率值来分析,东部地区的综合效率均值高于东北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展现了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地区不均衡的特点.通过面板Logit模型分析外部影响因素,政府扶持在西部地区所产生的作用最大,能够极大增加西部战略性新兴产业效率值提高的可能性; 金融发展水平、对外开放与交通基础设施在东部地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促进作用效果最佳; 工业化水平对中部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促进作用最明显.  相似文献   

16.
不同海拔梯度上地膜覆盖和不同肥力水平对马铃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海拔梯度上地膜覆盖和不同肥力水平的马铃薯物候期、农艺性状(出苗率、苗高、开花率)及产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地膜覆盖可使马铃薯在低、中、高山地区较未覆膜分别提前5、8和10 d成熟;不同海拔梯度比较,随海拔升高各物候期推迟,中山、高山地区分别比低山地区成熟时间推迟3和12 d.在低、中和高山区对马铃薯出苗率促进作用分别为15.6%、27.9%和66.7%,对苗高增长的促进作用分别为4.8、5.0和5.2 cm,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马铃薯营养生长,延迟进入生殖生长的开花阶段;对马铃薯的增产效果最理想的是中山地区,平均增产1 369.5 kg/hm~2,高山地区平均增产850.5 kg/hm~2,而低山地区不理想.施肥水平对马铃薯出苗率和苗高的影响不显著;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明显,低山和中山地区中肥水平产量最高,而高山地区高肥水平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7.
金川水电站地理位置处于不同构造单元的多组构造交汇复合地带,新生代以来构造活动、地震活动和水热活动均较强烈.为服务于大渡河金川水电工程规划建设的需要,作者对大渡河流域金川地区进行了地壳稳定性评价.依据地壳稳定性定量评价的原则和方法,将地壳稳定性划分为四个等级:稳定、次稳定、次不稳定和不稳定.综合各项研究资料确定定量评价指标,并采用模糊数学方法对地壳稳定性进行综合评价,结论表明,该地区适宜修建大型水电工程.  相似文献   

18.
根据油气单一运移通道特征,建立惠民凹陷南部地区油气运移通道组合类型,并系统总结其成藏作用.结果表明:惠民凹陷南部地区主要发育连通砂体、断层及不整合3种油气运移通道,形成了砂体—断层—砂体、砂体—断层—不整合和砂体—不整合3种组合类型;这些组合类型不仅控制了油气运移模式,发育反“Z”字型输导运移模式、阶梯状输导运移模式等,而且控制了油气空间分布特征;砂体—断层—不整合型和砂体—不整合型决定曲堤地区油气具有“多层系分布、油气藏类型多样、运移距离远”的特征;单一的砂体—断层—砂体组合类型决定钱官屯地区油气具有“单层系分布、油气藏类型单一、运移距离近”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基于科技创新和金融发展的内涵, 建立了包含 89 个指标的初步评价体系, 并以我国28 个省市的数据为基础, 运用 VIF-变异系数法, 确定了耦合协同测度指标体系. 构建了科技创新与金融发展耦合协同测度模型, 对我国总体及 15 个试点地区近 10 年的科技创新和金融发展进行耦合协同测度及评价. 研究结果表明: 从总体上看, 我国科技创新和金融发展综合发展指数呈上升趋势, 科技创新与金融发展两系统耦合度较低, 耦合协同度由高度不协同发展逐渐转变为低度协同发展; 从区域上看, 试点地区的耦合协同度稳步提高且高于总体水平, 东部地区的耦合协同度高于中西部地区. 这说明试点地区的科技金融发展态势较好, 但东部和中西部地区的科技金融发展存在不同步、不均衡现象.  相似文献   

20.
经济政策与中德区域经济平衡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问题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中亟需解决却没有解决好的重大经济问题之一.中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虽然与德国统一后东西德地区的不平衡不完全相同,但也还存在着很多相似的地方.统一后的德国通过一系列的政策引导促进了其经济的快速发展,迅速降低了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达到了如今的成就.本文试图探讨德国的经验对实现我国的区域经济平衡发展,尤其是减小东西部差异、促进社会和谐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