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研究了以龙葵饮料生产的下脚料果渣为原料生产龙葵果酒的加工工艺.结果表明,选择周液比1:4,接种量8%,糖度18%,温度22℃,pH值3.4,主发酵7d.4000r/min,离心25 min可得到澄清的酒液,陈酿后酒味更佳.  相似文献   

2.
山楂在我国栽培很广,产量较大。它以果实娇小玲珑、嫣红悦目、风味上乘、营养丰富、保健开胃而著称。但近年来,在我国山楂业的发展过程中,一些地方出现了产大于销的状况,影响了果农的经济收入。因此如何做好山楂果品的深加工,一直是一个令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为此,据当前饮料市场干红果酒却十分走俏的形势,介绍一种干红山楂果酒酿造的技术工艺。  相似文献   

3.
干酵母的扩大培养级数、驯化培养、酒母添加量、温度等因素都会对刺梨果酒的发酵产生影响。以新鲜刺梨全汁为原料,接种经活化、驯化培养的酒母,控温发酵。试验表明,添加4%经驯化培养的酒母,22±1℃控温发酵,主发酵16d,发酵酒风味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4.
以浓香型白酒发酵糟为微生物源,经青梅酒发酵试验,以酒精度和感官评价为指标,筛选出2株耐酸性好、发酵能力强的菌株,并对其进行分子生物学测序鉴定。鉴定结果表明,2株菌株均为酿酒酵母。根据2株酵母各自的发酵特性,采用双菌株混合发酵工艺进行青梅果酒的发酵。实验对菌种比例、接种量、碳源、p H值、温度共计5个涉及到青梅酒质量的主要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确定优化后的青梅果酒发酵工艺为:以白砂糖﹕葡萄糖=4∶1(质量比)为混合碳源,初始p H值为5,混合酵母(10号酵母﹕16号酵母=3∶2,v/v),酵母接种量为4%,发酵温度为28℃,发酵7天后酒精度为12.5%vol。与优化前相比,发酵周期缩短一半,青梅果香突出明显,酒体丰满,口感柔和,具有明显的果啤风味。  相似文献   

5.
菠萝果酒的澄清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皂土、PVPP、果胶酶三种澄清剂对菠萝发酵原酒进行初步的澄清实验,并对处理后菠萝酒的透光度、酒度、总酸和残糖进行测定,比较。结果表明:果胶酶是最好的澄清剂。且当果胶酶和皂土混合使用时可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以西府海棠果和玫瑰香葡萄为原料,通过调配海棠果与葡萄比例、酵母添加量、酵母酶解时间的影响因素进行L9(34)正交试验,确定海棠葡萄复合果酒的最佳发酵工艺。试验结果表明:葡萄比例20%、酵母添加量0.2%、酵母酶解时间3 d为最佳发酵工艺。实验所获海棠葡萄复合果酒透明澄清、酒体丰满、口味清爽、酸甜清新、风格独特,具有西府海棠和玫瑰香葡萄两种水果特有的果香酒香味。  相似文献   

7.
山楂在我国栽培很广,产量较大。它以果实娇小玲政,嫣红悦目,风味上乘,营养丰富而著称。但近年来,我国山楂业的发展过程中,一些地方相对地出现了产大于销的状况,影响了果农的经济收入。如何进行红山植果品的深加工,一直是一个令诸多方面十分关注的问题。为此,根据当前我国于红果酒走俏市场的有利形势,开发出一种干红山楂果酒酿造的技术工艺。1工艺流程山楂~分选~洗涤~破碎~浸泡、加502~加果胶酶一主发酵~分离~后发酵~补SO。十贮存~下肢~过滤一冷冻~装瓶~成品2生产要求门)山植果实进厂后应进行分选,只有那些纯正的红…  相似文献   

8.
以草莓为原料,对其打浆后添加果酒酵母进行发酵.在发酵过程中测定菌体浓度、糖度以及酒精生成量.利用Logistic模型、Luedeking-Piret模型和Dose Resp模型,分别建立了酵母发酵的菌体浓度变化模型、糖变化及酒精生成量变化模型.结果表明,模型与实验数据能够较好地拟合,平均误差分别为3.56%、13.01%、11.07%,能够较好地反映草莓果酒发酵过程中酵母菌数、糖消耗及酒精生成量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9.
以贵州省麻江县蓝莓为酿酒原料,采用发酵法生产蓝莓果酒,选取加入酵母量、发酵时间、初始pH、发酵温度等影响果酒品质的4个关键因子,分别以感官评分、酒精度等质量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优化蓝莓果酒发酵工艺条件。得到以下结论: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酵母用量为1.0 g/L,发酵时间为7 d,初始pH为7,发酵温度25℃,发酵酒精度为12.7%vol。最终酿造出品质优良,酒液透亮,且具有浓郁香味的蓝莓果酒,为优质蓝莓果酒的研究和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许多瓜农在选种时无所适从,往往是盲目购种,效益不佳。试验在进行7个厚皮甜瓜品种性状比较的基础上,筛选出适宜荆州市及周边地区栽培的品种,试以引导甜瓜生产,提高生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随着大豆重茬年限的不断增加,产量和品质降低变差,调整种植结构迫在眉睫,在众多的经济作物中,甜瓜就是较好的致富选择。  相似文献   

12.
干型番木瓜果酒酿造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番木瓜为原料探讨干型番木瓜果酒酿造工艺,研究不同酵母菌种、酵母接种量、发酵温度及果胶酶处理对果酒品质的影响,并对果酒香气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果酒酵母1398适用于干型番木瓜果酒的酿造;酵母接种量为4%,发酵温度28℃,果胶酶处理2h得到的果酒色泽好,风味佳;0.6%壳聚糖澄清处理效果好,透光率达96.6%;果酒陈酿6个月后,共检出有香气物质42种,主要是醇类9种、酯类22种、烷烃和烯烃类7种及其他种类4种.  相似文献   

13.
果酒品质与新鲜果品原料质量密切相关。本文分析了Tifblue、Premier、Brightwell、Garden blue、Powder Blue 5个蓝莓品种的营养组分及果酒发酵过程中酒精度、花色苷含量、总酚指数和颜色变化的差异,旨在寻找适宜于酿酒的蓝莓品种。结果表明:Garden blue中的碳水化合物、还原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4个品种。不同蓝莓品种其酚类物质及花色苷含量差异显著,Garden blue花色苷和酚类物质含量分别是其他4个蓝莓品种的1.17~1.97倍和1.15~1.89倍。酒精发酵过程中果酒中总酚指数均显著上升,而花色苷含量均显著下降,其中Garden blue花色苷含量下降最少,且其酚类物质含量上升最多。经稀释3倍的蓝莓汁调味发酵,发酵结束后Garden blue总酚指数含量最高达79.9,是其他4个品种的1.30~2.08倍,花色苷含量为25.27 mg/L,比其他品种高出1.25~8.1倍。结论:综合蓝莓营养成分及发酵前后酚类物质含量等因素,发现Garden blue更适于酿造高品质蓝莓果酒。  相似文献   

14.
我国果酒的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我国果酒生产现状,指出果酒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发展的对策与思路.  相似文献   

15.
以桤叶唐棣为原料进行酒精发酵,通过单因素试验分析和正交试验确定桤叶唐棣果酒最佳发酵工艺.采用反向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桤叶唐棣果汁和果酒中的有机酸,静态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桤叶唐棣果汁和果酒中的挥发性成分.结果显示:桤叶唐棣果酒最佳发酵工艺为酵母添加量0.06%,糖22%,30℃发酵9 d;桤叶唐棣果汁...  相似文献   

16.
17.
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果酒中的铁。测得相关系数r为0.9998。酒样加标准回收率为(100~101)%;变异系数为(1.37~3.93)%。本方法也适应于其他酒类和饮料中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以甜瓜嫩芽叶尖为材料,采用去壁-火焰干燥法进行染色体制片,发现叶尖制片要求与根尖基本一致.利用所确定的制片程序,从随机选取的27个叶尖样品中检测出两个四倍体,一个嵌合体.除根尖和卷须之外,用叶尖为材料进行染色体制片,为染色体小的葫芦科作物的细胞学研究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给出了以两瓜为原料,采用酶解提汁及同定化葡萄酒酵母发酵技术制取西瓜果酒的方法.实验表明:在果胶酶添加量3‰,酶解温度50℃,pH值为3.5,酶解120 min的条件下制汁效果最明显;在初始糖度18%,发酵温度30℃,酸度2g/L,接菌量10%,主发酵18d,可得到酒香纯正,酒体浓厚,酒精度12%的西瓜果酒.  相似文献   

20.
板栗果酒的发酵及挥发性香气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新鲜板栗为主要原料生产酿制酒香和板栗香浓郁的板栗果酒,并研究其挥发性香气成分。方法新鲜板栗经烤制、匀浆、液化、糖化、澄清离心、调整发酵液成分、发酵、过滤、装瓶及杀菌等工序,得到板栗果酒,用GC-MS分析出板栗果酒中挥发性香气的成分。结果液化时用α-淀粉酶液化45min至DE值21%,再用糖化酶糖化24h至DE值96%,主发酵工艺条件为发酵液糖度调整为22g/L,酵母添加量为2%,发酵温度20℃,时间6d。结论板栗果酒中的香气成分共鉴定出32种挥发性香气成分,其中相对含量超过1%的主要香气成分有16种,即棕榈酸甲酯(15.06%)、苯乙醇(13.53%)、(2R,3R)-(-)-2,3-丁二醇(13.35%)、11-十八碳酸甲酯(13.10%)、亚油酸乙酯(8.39%)、2,4,6-三溴苯丙烯酸酯(6.94%)、棕榈酸(5.10%)、亚油酸甲酯(2.74%)、丁酸-3-羟基丁酯(2.38%)、十六酸乙酯(1.94%)、甲基-α-L-岩藻吡喃糖苷(1.86%)、对羟基苯乙醇(1.65%)、1,3-丙二醇二乙酸酯(1.53%)、亚油酸(1.45%)、硬酯酸甲酯C18(1.33%)、1-己基-2-硝基环己烷(1.32%),其占总体香气成分的91.6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