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8 毫秒
1.
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维护是一个系统工程,从政治系统上看,民主政治建设是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路径。民主政治建设为国家意识形态建设提供了制度支撑和保障平台,民主政治建设的状况制约和规定着国家意识形态的性质和方向。依托民主政治建设,维护我国国家意识形态安全需要坚持民主政治建设的社会主义发展方向,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国家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夯实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维护的群众基础;加强党的建设,构建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维护的坚强领导核心。  相似文献   

2.
列宁的重要著作《怎么办?》中包含了丰富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思想,主要内容有强韧话语主体、拓展话语客体、丰盈话语内容、优化话语传播。同时,《怎么办?》中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思想在话语体系立场、话语供给关系、话语叙事风格方面具有明显的特征。《怎么办?》中列宁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思想给予了新时代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工作深刻的启示: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要坚持党的领导,话语主体做到“关键少数”与“绝大多数”的辩证统一;坚定理论自信,话语内容做到政治话语与大众话语的辩证统一;坚持灌输原则,话语传播做到传统载体与新兴载体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3.
“科教兴国”战略是我国面向21世纪的重要大决策之一,高校作为科学研究和培养人才的主战场,在“科教兴国”战略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建设,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水平,对于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面向21世纪的高级建设人才具有得要的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4.
韩相伟 《科技信息》2008,(9):176-177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和谐”离不开意识形态领域的和谐,在中国建设和谐的意识形态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这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途径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在这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必须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作用,在发展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地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和谐社会建设好。  相似文献   

5.
2010年,秀洲科技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省委“两创”总战略,围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业并举”和“转型提升”经济工作主战略,坚持“创新引领秀洲未来”这一理念,加快建设浙江科技孵化城(嘉兴),不断集聚创新要素,加快自主创新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6.
构建和谐西部,确保西部大开发战略实现科学推进,必须坚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确保把发展始终作为“第一要义”;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突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战略要旨;立足于全面提高科学发展水平,推动地方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坚持构建和谐社会这个主题,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大力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积极转变职能,提高服务水平;坚持科学立法,确保法制统一和法治建设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经济全球的大背景中,从坚持艺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性质、坚持鲜明的民族传统和民族特点、坚持个人的独特品格等方面,阐述江泽民同志“思想化也要独立”的思想是一个具有化发展战略高度,坚持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为新时期社会主义艺的健康发展指明方向的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8.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文化人”注重理论与实践、政治与人文等方面相统一,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维护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但目前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文化人”存在一些薄弱环节,需要加强组织领导、厚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文化载体建设和构建协同机制等有效路径,只有这样才能切实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教育“以文化人”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呼和浩特市科技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全市经济建设中心任务,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创新为动力、以产业化为核心,立足本市实际,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发挥优势,突出特色,明确有限目标,实现重点突破,各项科技工作都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0.
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同是民族向心力和国家凝聚力的力量之源,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前者是历久弥新的精神血脉,后者是矢志不渝的政治追求。在坚定中国式道路的过程中,在新时代国家政治安全建设中,二者的相融相济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的重要保障,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要求。新时代的意识形态建设要在历史回望与经验总结中秉持和创新优秀传统文化;在二者的辩证融合中解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中的实际难题,探索以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1.
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高校党建工作,为高等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就要切实加强高校领导班子自身建设,实现建设一流大学的目标;要切实加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实现“以人为本,人才兴校”的发展战略;要大力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增强党组织的活力和凝聚力;要全面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相似文献   

12.
现代化是世界性的潮流,从现代化和政治文化研究的历史和现实发展考虑,加强政治文化的研究,无论是对中外现代化的实践,还是对现代化理论的完善.特别是对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建设都有特殊的意义。市场经济不会自发产生先进的政治文化,也不会消除市场经济带来的消极影响,因此必须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揽意识形态领域的全局。对于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应坚持继承和摒弃的统一、批判和弘扬的统一、精神传承与超越创新的统一;对西方先进的政治文化应坚持民族化与世界化的统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统一的先进政治文化。  相似文献   

13.
西方社会以“法治文化”劝其主要特征,东方社会则以“政治文化”为特征,中国的“政治文化”特征尤其突出。这两种文化各有其优缺点。当前的中国现代化建设应在坚持共产党领导这一根本性前提下,正视“政治文化”存在的缺陷,加强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14.
范富 《太原科技》2010,(11):27-35
“十一五”时期,太原市文化工作坚持以实践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发展繁荣为主题,紧紧围绕太原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建设“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的新型工业基地、特色文化名城和现代宜居城市”的战略目标和建设“服务全省、影响全国、吸引世界”新太原的战略部署,文化与经济、政治、社会协调发展迈出了新的步伐。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理论关于“一国两制”的构想,是一个史无先例的科学的创造,它展现了一种崭新的政治哲学为。第一,它从政治的角度发展了对立统一规律,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第二,它从客观实际出发认识新情况,研究新情况,寻找新办法,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原则;第三,它以全人类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突破传统的片面的“阶级”原则局限,遵循超意识形态的人类利益原则,从而恢复了马克思主义人类利益原则的本来意义。  相似文献   

16.
黄仁伟 《世界知识》2023,(19):14-15
<正>在隆重纪念“一带一路”倡议问世十周年之际,我们在此提出该倡议的十大战略创新。它既是对“一带一路”倡议发展十周年的经验总结,又是未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对策建议。抛砖引玉,以期正果。创新之一:以地缘经济战略化解地缘政治战略。美西方顽固坚持盟国体系、遏制战略、冷战思维等传统地缘政治战略;  相似文献   

17.
《遵义科技》2007,35(6):12-17
1997年撤地设市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科技工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始终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指导方针,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重大工作部署,大力实施“科教兴遵”和“人才强市”战略,组织发动全市广大科技工作者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积极构建区域创新体系为主线,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为重点,以重大科技项目工程的实施为载体,开拓进取,努力工作。  相似文献   

18.
意识形态问题具有根本性、战略性、全局性的意义,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和文化在功能发挥过程中关系紧密,文化在意识形态建设中具有特殊功能和重要意义,意识形态建设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种文化功能实现的过程。文化的六个特征与意识形态建设的内在耦合性决定了意识形态建设的当代发展理路,从政治文化功能、传统文化功能和信仰文化功能三个维度推进文化教育是党的二十大后的新阶段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实践向度,为党的二十大后的历史新阶段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保证意识形态安全,进行意识形态领域研究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9.
建国初期的曲艺改进活动具体包含着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基于政治意识形态的“组织化”发展战略;第二,落实到“改人”层面,体现为从“旧艺人”到“曲艺工作者”的转变;第三,从行内自身的角度来看,体现出自救与“新曲艺”建构的情势;第四,从曲艺制度建设层面看,体现了从封建行会到现代组织变化的要求。这些总体上又体现的是意识形态、知识分子与民间社会三者融合的形式。  相似文献   

20.
何萍 《遵义科技》2006,34(1):4-8
“十五”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科技厅等有关部门的关心指导下,我市各级各有关部门始终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深入贯彻“经济建设必须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科技工作方针,大力实施“科教兴遵”和“人才强市”战略,以构建区域创新体系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全力推动全市科技进步和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