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康有为赠宋伯鲁五言联>是1924年康有为来西安讲学时赠宋伯鲁的一副五言对联.本文以康宋两人的交谊为线索,详细考证了对联的写作时间及其所涉及主要人物行状,以及宋伯鲁在康有为西安"盗经"事件中所起的作用,并综合论述康有为的晚年心态及其五言联的书法特色.  相似文献   

2.
民国时期,一些学人以不同方式来关心广西图书馆事业.其中,陈柱在梧州倡设西江图书馆,促成广西大学图书馆购得康有为遗藏,其毕生珍藏也为广西图书馆所存;龙兆佛乘桂林文化抗战之机,促使广西省政府图书馆和广西省立桂林图书馆兴旺一时,并运用图书馆学原理和方法从事文书档案管理,有所创获;唐现之克服经费困难,对抗战结束后的广西省立桂林图书馆的恢复和发展有所贡献.  相似文献   

3.
今年是戊戌维新一百周年,一提戊戌变法,我们就自然地想到这一变法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康有为。康有为不仅是我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运动的主要领袖,而且也是近代积极主张改革封建用人制度的代表人物。本文拟就康有为的人才观作些探索。康有为(1858—1927年)广东南海人。早年受业于著名学者来次琦门下,精通经史,接受了严格的封建正统教育。二十岁,游香港,开始接触资本主义文明。二十五岁,“道经上海之繁盛,益知酉人治术之本,舟车行路,大购西书以归讲学焉……自是大讲西学,始尽释故见”Ill。中法战争后,目睹清廷的腐败,康有为…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史学界认为《孙膑兵法》是孙膑聚徒讲学时其弟子整理他的军事思想和军事经验而成的一部军事著作。本文通过对大量文献资料的潜心研究,认为《孙膑兵法》并非出自孙膑及其弟子之手,其成书也不在孙膑时代。它是汉初某位爱好兵书的文人或孙膑军事思想研究者假托孙膑之名撰写的一部军事著作。这一新结论并非否定《孙膑兵法》的军事科学价值,它旨在为史学界进一步研究孙膑及其军事思想而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5.
朱熹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哲学家和教育家,朱熹在近五十年之久的著述讲学生涯中,形成了他独特的理学教育思想体系,其中最精彩最有价值的部分就是关于他对教学方法的论述。 朱熹认为“教有成法”。他说:“事必有法,然后可成,师舍是则无以教,弟子舍是则无认学。曲艺且然,况圣人之道乎?”,他讲学时十分注意吸取前人教学经验,同时又不断地积累和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从而形成一套比较系统的教学原则和方法,极大丰富了中国古代教学思想宝库。  相似文献   

6.
1988年4月18日至4月26日,著名数学家南京大学叶彦谦教授在我校讲学。他讲学的主题是《微分方程定性理论的几个研究课题》,分三部分:第一讲题目是《研究平面实二次微分系统的意义和这方面尚未解决的问题》;第二讲题目是《曲面动力系统均定性理论》;第三讲题目是《三、四次系统及代数曲线论与二次系统定性论的关系》,叶先生的讲学引起了听讲者的很大兴趣。武汉地区和外省前来听讲的单位有中国科学院武汉数学物理所、湖南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理工大学、湖北大学、江  相似文献   

7.
对于康有为而言,将儒家学派改造为儒教并成为儒教教主是一个令其无法割舍的期望。作为康有为思想体系的一个构成要件,教主情结贯穿于康有为参与政治启蒙、立宪维新、王政复辟活动的始终。为此,他将师生关系宗教化、个人经历神性化,自创新说,开宗立派,俨然以教主自居。然而,康有为自身的性格缺陷、学理漏洞与生活方式导致恶评无数,使他无法企及孔孟先贤所达到的人格高度。最终,在时代思潮的冲击下,康有为的教主情结及努力归于湮灭,并固化为映照社会进步的陈年旧迹。  相似文献   

8.
晚清戊戌改革第一次全面提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纲领,是中国资产阶级近代化运动的首次尝试。康有为为仿洋改制思想则是这次改革的理论依据和思想武器。本文主要论述以下几个问题:一、康有为仿洋改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二,康有为仿洋改制思想的三部代表作:《俄彼得变政记》、《日本变政考》、《波兰分灭记》;三、康有为仿洋改制思想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9.
康有为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政治家。在长期的社会活动中,他始终重视教育,不但亲自开办学堂、宣传变法思想、培养维新人士,还提出了自已的教育思想。在康有为的教育思想体系中,教育目的论是一个重要内容。他的教育目的论阐述了两个问题:一是论述了教育在人性培养中应达之目的;二是论述了教育的社会目的。他  相似文献   

10.
晚清戊戌改革第一次全面提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纲领 ,是中国资产阶级近代化运动的首次尝试。康有为仿洋改制思想则是这次改革的理论依据和思想武器。本文主要论述以下几个问题 :一 ,康有为仿洋改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二 ,康有为仿洋改制思想的三部代表作 :《俄彼得变政记》、《日本变政考》、《波兰分灭记》 ;三 ,康有为仿洋改制思想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康有为以法国大革命为反面教材,促使光绪帝下定变法决心,进行制度变革的思想。指出作为渐进主义和君主立宪的坚定拥护者,康有为通过对法国大革命的审视与反思,借鉴法国大革命的经验和教训,反对激进式的革命,提倡中国必须先开民智,兴民权,倡民德,改造国民性,才能实现国富民强的目标,认为这一点体现出康有为法国大革命观的进步性。  相似文献   

12.
陈柱(柱尊,1889-1944)是民国享誉一时的广西籍国学大家,他一生共有十个子女,均在各自领域里卓尔不群。原因有诸多方面,根因在"萝村陈"的家族文化精神铸造了陈柱一门的辉煌。诗礼传家,书画兼资,孝慈齐家,学以致用,既是"萝村陈"家族文化的基本内涵,也是陈柱及子女立足社会的精神支柱。从本质上说,这些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真义,对今天建设文化新广西仍有借镜作用。  相似文献   

13.
对于未经管口校正的律管,朱栽埔和康熙对黄钟正律与哪个半律相距一个八度音程,持不同观点。以现代声学理论为依据,通过对朱栽墒律管和“康熙十四律”律管的理论计算和分析而严格证明,得出朱栽靖的观点是正确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朱维铮论乾嘉学术时,善于总结乾嘉汉学与西学的关系,并揭示乾嘉学者在学与政之间的矛盾心理。在对晚清学术论述中,朱维铮盛赞龚自珍和魏源理论创新的勇气,指出康有为与章太炎都是晚清学术史上的关键人物。朱维铮纵论20世纪清学史研究的历程,重点比较了章太炎与刘师培清学史研究的异同和梁启超与钱穆清学史研究的不同旨趣,还总结了周予同清学史研究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康广仁作为戊戌六君子之一,与不缠足运动有着重要的关系。在幼时,康广仁深受其兄康有为的影响,便反对缠足,并协助其兄发动不缠足运动。到了成年时,康广仁不仅参与了上海不缠足会的成立,并将其进一步发展到澳门,扩大不缠足会的影响力,促进女性解放。  相似文献   

16.
陈锐词学思想与常州词派词学理念迥异,其推尊柳永,重字句、协韵与守律,且填词较好地实践其理论主张。不惟如此,柳永词谱之功与婉约风格受到陈廷焯、郑文焯、刘熙载、王国维以及朱祖谋等词学家的青睐,反映了柳词经过清初、中叶传播的沉寂之后于晚清民国再次进入词学家的接受视野,亦体现了晚清民国词学思想的兼容并包。  相似文献   

17.
强大的国防经济实力是军事实力的保障,康有为在民族危亡之时提出改革军事力量以强国.从开股份公司、停废漕运、设立银行、开矿、邮政、行地方自治等方面探析戊戌政变前康有为的国防经济思想,对当代国防经济建设和实现强军梦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李玉峰 《科技信息》2010,(21):189-189,134
本文旨在通过文献细读,对陈淳和朱熹两位大家的理气理论进行一番常识性的对比研究,找出其异同,从而使读者更为全面的理解陈淳的哲学思想做积极的尝试。  相似文献   

19.
《仁学》的主旨是要在文明层面回应西方冲击,树立一个取代程朱理学的思想典范,标志着近世中国思想体系向近代的蜕变。谭嗣同在同时代的变法思潮中,融合了康有为与宋恕的变法思想,在其师刘人熙等人影响下,立足于王船山、魏源的思想传统,吹响了近代中国民族、民主双重革命的号角。谭嗣同在北游访学前后思想发生了决定性的变化,其主因是受到宋恕等人的思想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为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康有为从工业、商业、农业、生产和流通几方面探讨了变法的方案,虽未成功,但对现实是有借鉴意义的。笔者在阐述其观点的同时加以分析,试图从中找到变法失败的原因和成功的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