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初生大熊猫(Giant panda,Ailuropoda melanoleuca)的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平 《科学通报》1980,25(13):623-623
北京动物园大熊猫“娟娟”1978年经人工授精产二仔.其中雄性的一仔在出生后64小时死于肺炎(刘维新等,1979),死后放低温(0—4℃)下保存.尸体解剖检查除肺有局部病灶外,其它器官均未见病变.尸检后,放10%福尔马林液中保存和固  相似文献   

2.
万留民 《科学之友》2002,(10):37-37
一项新的研究结果显示,男女两性将情绪性事件储存为记忆所用的脑部区域是不同的,女性更善于回忆有情感色彩的图像。为了研究性别如何影响人们储存情绪性记忆的方式,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对12名男性和12名女性的脑部进行了扫描。每一位参与者都看了96幅图画,内容从非常平淡到极有情感色彩。其中,带强烈感情色彩的图画包括尸检、毁坏的尸体、生气的人和墓地  相似文献   

3.
线粒体是细胞内能量代谢的重要场所,糖、脂肪及氨基酸最终要在线粒体内氧化,释放的能量储存于三磷酸腺苷的高能磷酸键中,这就是为生命提供主要能源的氧化磷酸化作用.在心肌缺氧与损伤的研究中,人们十分重视线粒体结构与氧化磷酸化功能的改变.然而本文结合X射线显微分析技术对人和动物缺氧心肌超微结构观察的结果表明,线粒体在缺氧心肌细胞内的钙调节机制中还发挥主要作用,并与心肌细胞的损伤具有直接和密切的关系.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本文11例人心脏标本均取自从内地进入或返回西藏高原后不久突发心衰死亡者,经尸检等已排除其他常见心脏病和克山病及原发性心肌病.高原心脏病是由于高原缺氧所引起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心脏病.本病不论病程长短,一旦出现临床症状,常很快死于心力衰竭(高原猝死).  相似文献   

4.
<正>线粒体是细胞内能量代谢的重要场所,糖、脂肪及氨基酸最终要在线粒体内氧化,释放的能量储存于三磷酸腺苷的高能磷酸键中,这就是为生命提供主要能源的氧化磷酸化作用.在心肌缺氧与损伤的研究中,人们十分重视线粒体结构与氧化磷酸化功能的改变.然而本文结合X射线显微分析技术对人和动物缺氧心肌超微结构观察的结果表明,线粒体在缺氧心肌细胞内的钙调节机制中还发挥主要作用,并与心肌细胞的损伤具有直接和密切的关系.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本文11例人心脏标本均取自从内地进入或返回西藏高原后不久突发心衰死亡者,经尸检等已排除其他常见心脏病和克山病及原发性心肌病.高原心脏病是由于高原缺氧所引起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心脏病.本病不论病程长短,一旦出现临床症状,常很快死于心力衰竭(高原猝死).  相似文献   

5.
追查盗猎者     
青云 《科学之友》2007,(9):57-59
在美国俄勒冈州的阿什兰市,有一家动物尸检法医实验室,它隶属于美国渔业和野生动物保护局.这个实验室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法医实验室,因为它专门用来为危害野生动物的案件提供相关的证据.这个实验室的专家们正在辛劳地工作着,每年被他们破解的危害野生动物的重大案件超过900件.  相似文献   

6.
正据世界医学权威刊物《柳叶刀》(2012年5月刊)报道:一个5岁男孩因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治疗,不幸于3个月后夭折。经尸检后发现,患儿胆固醇浓度远远高于正常人水平。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蛋白质毒性"受质疑胆固醇是我们餐桌上的"常客"(鸡蛋黄中的含量就很丰富)。胆固醇是英文"Cholesterol"的中文译名,是化学家本歇尔在1816年命名的。之所以命名为"Cholesterol",  相似文献   

7.
正快速适应一直是癌症抗击我们的最佳疗法的帮手,而现在,它也许反而成了颠覆这一疾病的关键所在。莉迪亚·诺特(Lydia Knott)已经82岁高龄,尽管没有多说什么,但她清楚在她死后将要发生的事。她的遗体会被送去实验室,进行一次非同一般的尸检。这并非是为了探查她的死因。诺特5年前就被诊断出患有肺癌。在经过外科手术切除了一部分肺之后,现在她的情况还不错:"对我这样82岁的人来说还挺好的,也没什么病痛。"  相似文献   

8.
"船长,又有一具尸体!"肖恩的声音从休息区传来,周挺命令飞龙四号加快扫描进程,配合李云的尸检,并命它把尸体内的物体取出来。第二具尸体被塞进了更衣柜,是名男性,身高190厘  相似文献   

9.
谍海毒器     
<正>2017年2月13日,一名朝鲜籍男子在马来西亚遇害。2017年2月24日,马来西亚警方公布了其尸检结果:死者面部和眼部含有VX神经性毒剂。消息一出,全球各界一片哗然。VX神经性毒剂属于什么级别的化学毒剂,它是否是暗杀行动中的超级利器呢?不用刀枪,而用毒药取人性命的方法由来已久,悄无声息、毫不血腥。公元前,古希腊最伟大的哲人苏格拉底被执行死刑的方式,就是喝下从有毒植物中萃取的毒液。据说,这种死刑是没有什么痛苦的,毒液会在体内慢慢发散毒效。两个小时后,死囚下肢才  相似文献   

10.
<正>不久前,一头体长约14米的年轻雌性鳁鲸游进了美国切萨皮克湾的伊丽莎白河(一条工业区支流)。这真是不同寻常,因为这种已被列入濒危物种的鲸鱼,通常只在大西洋深水海域活动。这头鲸鱼看来已分不清方向,几天后科学家发现了它的尸体。尸检发现,它吞下的一块坚硬的黑色塑料刺破了它的胃,导致它  相似文献   

11.
高科技的日新月异,不断为司法刑侦工作提供新的破案手段,从指纹足印鉴定到血型尸检报告;从远红外扫描成像重现犯罪现场到DNA测试;从测谎仪到虹膜识别;现在又多了一项声纹识别。它一出现就因其简便、经济、准确等特征立刻博得专业人士的认可,很多疑难案件在声纹识别下真相大白,因为犯罪分子可以逃逸可以整容可以隐姓埋名,甚至可以更换血型,但是,声音却是永远无法改变的——  相似文献   

12.
追查盗猎者     
盗猎者们注意了:现在法医们已经有了一些高科技工具,他们可以破译案发现场的种种痕迹,寻找到真正的盗猎者。在美国俄勒冈州的阿什兰市,有一家动物尸检法医实验室,它隶属于美国渔业和野生动物保护局。  相似文献   

13.
宇宙学中的人择预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翟向华  李新洲 《科学》2006,58(5):10-14
在科学术语中,也许没有比“人择”一词造成更多混淆的术语了.人择原理有许许多多种版本,这些版本相互不同甚至矛盾.但是,“人择”一词已被广泛使用且日益流行,任何试图改变这个术语的做法均已为时过晚.科学的一个准则是任何科学理论必须能证实或证伪.人择原理采用这样的形式:先验概率分布由一种人择权重确定的话,它便具备了科学的预言能力.  相似文献   

14.
在过去的大约十万年里,已知共存的人类有四种:早期现代人、尼安德特人、弗洛勒斯人和丹尼索瓦人.早期现代人是我们当代人最近的祖先,形态与我们基本上一致.尼安德特人比早期现代人稍矮但身体和四肢粗壮,平均脑量稍大,晚更新世广布于欧洲,在西亚和中亚也有分布,消失于大约3万年前.古代DNA和形态学上的证据都证实,尼安德特人和早期现代人发生过基因交流.当代人基因组中携带的源自尼安德特人的DNA对当代人的生理机能、形态乃至对某些疾病的患病风险都有影响.弗洛勒斯人化石只出土于印度尼西亚弗洛勒斯岛,身材特别矮小,脑量仅为现代人的三分之一,生活于10~6万年前,其来源与其他人类的关系至今仍是个谜.丹尼索瓦人化石只出土于俄罗斯南西伯利亚阿尔泰地区的丹尼索瓦山洞,生活在大约4万年前,出土了一根手指骨和两颗牙齿.DNA显示其为与尼安德特人和现代人共存的另一种人.美拉尼西亚人基因组中有4.8%?±?0.5%来自丹尼索瓦人,有学者提示丹尼索瓦人与西藏人的基因交流对西藏人适应高原环境有帮助.另有研究称除了上述四种人以外,也许还有另外一种人尚未被发现.  相似文献   

15.
孤寂的、与世隔绝的人更易于死于心脏病.这是瑞典一位流行病学家与美国一位医学教授通过研究17,433名瑞典人与家庭成员、朋友、邻居、同事等的社会交往情况后,得出的统计结论.据研究,与世隔绝程度最大一组的人比其他对照组的人平均  相似文献   

16.
美国波士顿,一位中年男子正在一个特殊的书写板上画画,他画的是铁锤、杯子和各种动物.在他的身边有一些人,一人手握秒表在掐算时间,一人将现场科学家的谈话翻译成土耳其语,有几人在屋角悄悄地议论,另外还有几人只是静静地在观察.令人称奇的是,这位在众人瞩目之下作画的男子,竟然是一位双目失明、根本看不见东西的盲人.他们在做什么?原来,这是一场精心安排的实验,研究人员正准备在这个中年男子作画的时候对他进行脑扫描,他们想解开一个谜.  相似文献   

17.
热爱是心灵内部进发出来的一种力量.它能驱动人奔向光明的前程,激励人去唤醒沉睡的潜能,发挥无穷的才干和活力.一位哲人曾经说过:"任何人都会有热情,所不同的是,有的人让热情转变成了热爱,而对事业热爱的人,终究会有成功的一天."  相似文献   

18.
"最初,没有人在意这场灾难,这不过是一场山火,一次旱灾,一个物种的灭绝,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这场灾难,和每一个人息息相关." 这是科幻电影《流浪地球》里的台词.2020年初,一场始料不及的疫情,让人毫无防备,来势汹汹.它让整个世界好像被按下了暂停键,影响了每一个人的生活.  相似文献   

19.
卓然 《科学之友》2001,(10):32-33
美国法医史密特日前在国际刑警组织召开的法医工作交流会上,介绍了他利用昆虫侦破发生在迈阿密的一起凶杀案的经过. 两具女尸的腰部以下只剩骷髅,腰部以上已成干尸状.其中一人穿的是薄衬衣,另一人的上衣则是较厚的针织毛线衣.显然两人死于不同的季节.  相似文献   

20.
●恐怖--一种人对客观存在的体验 几乎每个人都有过恐惧的经历.恐惧能给人以强烈的感官刺激并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完全可以想象,在漆黑的深夜,当你一个人独自行走在一片充满恐怖氛围和神秘色彩的荒郊野外,突然遇到一个你毫无准备的情景时,会产生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