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告密魅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31年过去了,究竟是谁暴露了这些间谍依然未知。难道是美国情报机构有内鬼?伦敦1985年5月17奥尔格·戈德尔维斯基正处在事业巅峰。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情报官员,他在几个月前刚刚升任克格勃(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驻英国首都伦敦分部负责人。苏联情报部门看来并不知道他已经为MI6(英国谍报机构)工作了11年之久。那个周五,戈德尔维斯基接到克格勃总部电报。这封电报要求他紧急返回苏联首都莫斯科,一是要正式宣布他升职的事,二是克格勃的两个最高官要会晤他。戈德尔维斯基立即被吓出一身冷汗——他很清楚,这封电报等于死刑判决书。  相似文献   

2.
手机、电脑、宽带网络成了很多人的必需品;打电话、上网、发短信已经成为人们随时进行沟通的有效手段。可以说,“电信”已成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和大家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电信”也因此成为人们十分关心的领域。1844年电报正式用于公众通信。最初的国际电报只能从各国国内线路传送到边界交换站,然后由对方派人把电报拿去,再用电报机继续传送。1850年,世界上第一条海底光缆在英法两国间铺设成功,这为开辟国际间电报通信创造了条件。又过8年,横跨大西洋的海底电缆竣工,实现了两个大陆间的长距离有线电报通信,这是国际电报通信的…  相似文献   

3.
一八四四年,莫尔斯在美国首次进行了长途电报通信,在人类通讯史上揭开了新的一页。三十一年后,世界上第一台电话机问世。这台电话机的发明人,是一位苏格兰青年,名叫亚·贝尔。  相似文献   

4.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科学家制造出可产生通讯微波的超导薄膜电子线路,这一薄膜的发展是航空部门——美国五角大楼和电报通讯公司为促进设计卫星用超导线路的效应。  相似文献   

5.
1951年7月2日上午8时左右,美国佛罗里达州圣匹茨堡,房主卡彭特拿着一封电报敲她的房客、67岁的玛丽·哈代·里瑟的房门,但无人回应。  相似文献   

6.
佳偶良缘 有人把迄今人类社会的信息活动分为5个阶段,或称之为5次“革命”。这5次革命的重要标志依次为语言的产生、文字的创造、纸张和印刷术的发明、电报和电话的问世,以及计算机与通信的融合(即 C&C)。 1946年,美国研制成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从而开创了一个科技新时代,也激发了电信领域的一次新的革命。  相似文献   

7.
整整一百年前的1906年8月1日,年轻的挪威探险家阿蒙森乘坐的探险船“约阿号”,历时3年,九死一生,成功地从大西洋经过北冰洋到达太平洋,开辟了自古以来无人穿越的西北航路。当时,电报刚刚发明,应用还不普及。“约阿号”上又没有无线电通信设备,怎么才能把这个激动人心的消息告诉全世界呢?“约阿号”停泊的赫舍尔岛,只有爱斯基摩人居住,阿蒙森经过一番打听,距离赫舍尔岛最近的居民点,是美国阿拉斯加州的育空堡。也许那里有邮局,可以发个电报,把他们打通西北航路的消息向全世界公布,同时也免得亲人们惦念。阿蒙森和另一艘“邦南查号”的船长,由…  相似文献   

8.
王辉  刘娜  逄仁波  孙晓宇 《科学通报》2015,(Z1):479-484
全球海洋预报是当前国内外海洋预报领域的前沿方向之一,与实施海洋强国战略、维护国家海洋权益,以及开发深远海资源等各类海洋活动日益走向深海大洋的迫切需求有着密切的关系.全球海洋预报的突出特点是使用并生成海量的数据,充分体现了大数据的基本特征.本文从论述大数据的起源、概念和本质开始,介绍了全球海洋预报的基本理论,进一步结合数据同化、模式数据和产品分发等3个方面具体阐述了全球海洋预报中使用的观测数据和生成的模式数据等大数据.最后展望了全球海洋预报以及海洋大数据未来发展中面临的挑战和亟需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9.
[引子] 1844年5月24日,一位53岁的职业画家用他亲手制作的简易电报机发出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条电报: "What hath God wrought!"(上帝创造了如此的奇迹!) 电文从美国华盛顿国会大厦通过有线电缆发到巴尔的摩.发报人是画家塞缪尔·莫尔斯,收报人是他的助手阿尔弗莱德·维尔.  相似文献   

10.
阿碧 《世界科学》2006,(7):10-11
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最近发布分析报告说,2005年成为过去125年来全球最温暖的一年。在此之前,1998年、2002年和2003年是自从19世纪后期开始仪器记录气象以来最热的3个年份。根据NASA公布的数据,在过去125年中地球表面温度共升高0.8℃,而最近30年温度便升高了0.6℃。美国气象人员警告说,未来地球平均温度可能会继续升高3 ̄5℃。NASA制作了1880年~2005年全球平均气温变化图。从这张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全球从1880年以来气温上升了0.8℃,总的趋势是气温持续上升,尤其是近30年气温上升明显,2005年达到了最高值。研究人员还制作了全球2005年…  相似文献   

11.
去年9月11日,是美国建国200多年来最悲惨的日子。从来都是占别人便宜的美国,竟然吃了这么个大亏,真让全体美国人悲哀和羞耻。在这同时,对于近半个多世纪来全球兴起的建造摩天大楼热,也不得不让我们重新来审视。  相似文献   

12.
<正>美国"创客教父"米奇·奥德曼在他的文章《世界需要创客》里提到过有关创客空间的一组数据:"2007年时,全球仅有40个创客空间,大部分在德国,如今这一数字已增长到1 300个,遍布世界各地。"作为融汇创客奇思妙想的大本营,世界各地的创客空间看似异曲同工却又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13.
工业化以来的近百年全球平均气温、大气CO2浓度和欧美发达国家(美国、英国、法国和德国)化石燃烧年和月的碳排放量等数据用于分析它们之间在年际和年代际时间尺度上的变化关系.在年际尺度上,美国冬季气温偏低(高)年的碳排放量显著增加(减少);夏季与之相反,化石燃烧的碳排放量与气温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在年代际尺度上,美国和全球的气...  相似文献   

14.
对证券、货币和期贷商而言,从未像现在这样,一个小小的市场变动就会导致超迅速地作出购进或抛出的决定。美国麻省坎布里奇的Merriplex公司最近推出一种据称为首创的行情无线监报设备,以帮助商人观察全球正在进行的金融交易。这种名为Data Pulse的设备,其主体是Hewle tt-Pockard95Lx掌上计算机,结合莫托罗拉公司的Newstream无线接收器再加上通信与控制软件。由该公司收集全球金融数据发送给卫星,再由全球通  相似文献   

15.
<正>气候科学家发现,自21世纪初以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导致了全球光合作用速度加快。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能量,从大气或水中吸收二氧化碳,这个过程被称为“初级生产”。随着二氧化碳气体浓度增加,这一过程的速度会加快。这种现象被称为“二氧化碳施肥效应”。近日,美国的一个研究团队量化了全球陆地植物的二氧化碳施肥效应。该团队从全世界68个地点——包括农田、草地和森林收集了数据,测量了2001年至2014年间植物正上方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正2020年2月,美国智库全球发展中心发布《美国和全球应对COVID-19的专家建议》(Expert Recommendations for US and Global Preparedness for COVID-19)报告。该报告综合了来自全球发展中心、乔治敦全球健康科学与安全中心、内布拉斯加大学医学中心等机构专家的意见。该报告提出,在COVID-19已经传播到中国境外,且持续人传人模式几乎难以遏止的情况下,是采取行动解决美国和全球在灾难应急措施方面存在问题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17.
封面说明     
<正>全球一体化和现代交通方式促进了人群在全世界范围快速流动,也加速了传染病的传播.目前,人们也担忧西非埃博拉病毒病(Ebola Virus Disease,我国称为"埃博拉出血热")疫情出现全球扩散,因为尼日利亚、美国、西班牙、马里等国已相继出现了埃博拉病毒感染者传入后导致的输入性疫情或本土暴发.中国与西非疫区三国(几内亚、利比里亚和塞拉利昂)人员往来日益频繁,利用国际民用航空客运数据和持续更新的疫情数据,可以定量评估埃博拉病毒病疫情传入我国  相似文献   

18.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世界需要几个?美国认为只要有它的就够了,欧盟却觉得自己也该有一个。  相似文献   

19.
1998年,一部《泰坦尼克号》再一次把发生在80多年前的一场空前劫难搬上了银幕,使全球很多人为之震撼、倾倒;一份泰坦尼克号沉没前拍发的电报记录稿,竟也以11万美元的高价拍卖成交。一时间,街谈巷议,“泰坦尼克”成了一个热门的话题。在那被尘封多年、扑逆迷离的往事中,有一桩是与通信有关的。不仅是有关,还对惨剧的酿成和发展起了关键性的  相似文献   

20.
正在这么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我经常会向学生们展示一件来自20世纪中叶的奇怪纪念品:用以传递绝密信息的西联公司电报。这份电报上的日期是1945年11月30日,发件人是罗伯特·芬克(Robert M. Fink),收件人则写着"请亨佩尔曼(D. L. Hempelman)留意此电报并将其转交给莱特·兰姆(Wright Langham)博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