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翻阅2021年启明星名录,来自上海科技大学的女生余毅引起我注意,名录上介绍她做的是以原位谱学方法研究电化学反应。原位谱学于我是全新的概念,于是拨通电话。电话那头的余毅简要介绍了原位谱学和她的从学、从研经历。这位有着南开大学本科、马里兰大学帕克分校博士、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博士后经历的星友以及她从事的原位谱学研究自然是吸引我的。余毅很快帮我落实入校手续后,在上海科技大学她所在的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做了这次启明星采访。  相似文献   

2.
《世界科学》2012,(8):49-50,48
王立顺是我新近认识的一个启明星朋友.作为在研究型大学从事生物医学研究的学者.他的勤勉、科研上的成就或许在同龄的科技启明星中并不算特别。但是我在了解了他的故事后.觉得他的经历和对问题的看法有其不寻常之处,正是这种不寻常使得一位来自山东莱芜农家子弟能成为如今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从事蛋白质组学研究的研究员。  相似文献   

3.
黄大鸣,复巳大学物理系和应用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主要从事半导体物理、材料和器件研究与教学工作,他曾二度入选启明星计划。日前在复旦科学楼里我访问了这位一见难忘的科技启明星。如今大家都在谈计算机、谈信息技术,而这些都离不开硅芯片、集成电路,有人称当今是硅的时代。采访中,我们的话题自然较多涉及到这方面的进展。黄大鸣大学毕业后在美国完成了硕士、博士学业,并从事博士后研究。7年的留学研究生涯的回顾、感受也成了我们访谈的一部分内容。另外我觉得在大鸣身上有某种能让人明显感到的我称之为科学家素质的东西,…  相似文献   

4.
我的最新一位启明星采访对象是从事微电子材料、工艺的学者屈新萍(上图)。尽管我已从启明星通讯本上大概知道了屈的个人情况、专业研究方向等,但见面后,特别是她的名片上列出的职衔:复旦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微电子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信息学院党委副书记等,我看后仍有不小震动。一位女性,年方37就达到这样的学术地位,而且是在全国最好的大学之一。以我多年采访启明星及科技专家的经历.但凡一个有所建树的学者,  相似文献   

5.
由于我近期还在北京 ,未能与我的启明星采访对象见面 ,虽然现在通讯条件很便捷 ,E mail转瞬间就可以将被访者的资讯悉数送达 ,但没有面对面的交流总是一种缺憾。本期启明星的主人公是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的消化科主任同时兼任该院消化疾病研究室主任的王兴鹏。王兴鹏有着我们这个时代成功学术界人士的基本特征 :3 5~ 40岁之间 ,获得博士学位 ;在发达国家的大学或研究院从事过一年以上的访问研究 (博士后 )。王兴鹏不仅符合这些特征 ,并且他还具备两点 :他于1 999年入选上海科技启明星计划并获去年上海卫生系统“银蛇奖”提名奖。在上海…  相似文献   

6.
<正>起意访问黄正博士是前不久参加的"未来材料和合成化学"为主题的启明星论坛上,黄正是那次论坛的报告人之一。主持人介绍黄正简历时,他的背景引起我的关注,年方35的他有7年多的海外学习研究经历,两年前刚回国即入选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第二年入选启明星计划,2014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资助,现在是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那天他是最后一个报告人,他报告的内容是讲通过金属有机催化剂,把  相似文献   

7.
张文俊是值得让人刮目相看的.当然这多少与他的经历有关。1979~1989年期间他在南斯拉夫贝尔格莱德大学先后获得本科、硕士、博士学位,正是这段背景,使他成为极少数精通塞尔维亚一克罗地亚语的中国人之一,也是他日后一系列事业发展的基石。在他荣获启明星称号3年后的今天,《今日启明星》专刊在上海大学访问了这位有南斯拉夫背景的中国年轻学者。18年前,张文俊是因国家高教入管部门的一项安排,从当时的若干城市应届高考的优秀生中直接挑选部分学生到欧、美、日等国完成高等教育。此一试验性的只有实行l~2年就因种种原因而改变的政策…  相似文献   

8.
正在考虑本期启明星采访人选时,上海财经大学的刘可伋进入视野。在笔者记忆中,来自上海财经大学的启明星并不多见。继而在搜寻他的材料时,发现可伋星友在2020年参加了共青团上海财经大学委员会与上海财经大学学生联合会共同推出的战"疫"云团课直播讲座,  相似文献   

9.
每一期的启明星专访都意给读者介绍一位在科技 战线奋斗的年轻人,也希望读者诸君能从他(她)们的成长经历中分享他们的体会和经验。本期启明星人物——复旦大学神经生物学研究所赵经纬博士的经历及其奋斗故事也非常好地与我们的初衷吻合。  相似文献   

10.
今年6月,上海市科委组织了68位专家,对来自高校、中科院、上科院、上海贝尔有限公司等有关企业共44家单位的179位启明星计划申请人,分为信息、材料、生物、工程与环境、医学、药学与化学7个组进行严格的面试答辩,从中遴选了本年度56位启明星,并选择了12位启明星获跟踪资助。 今年,上海市科委对“启明星计划”的支持力度将增大到600万元,重点资助在信息科学技术、生命科学技术、新材料科学技术和工程技术领域中进行应用基础研究、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的优秀青年科技人员。 优秀青年科技人才是知识经济时代高科技发展的…  相似文献   

11.
(一) 白志毅(见图)是上海海洋大学的副教授,去年他因为淡水珍珠蚌遗传育种方面的课题获得上海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的资助,元宵节过后我应约到地处南汇滴水湖的上海海洋大学采访了这位水产养殖领域的后起之秀.采访中,我得知这位"把论文做在鱼塘边"的博士,原是一个在华北平原长大、从出生到读大学前从未见过河海的农村娃.只是到了97年高考时,受到当时社会上一些介绍海洋生物世纪文章的影响,尽管还懵懵懂懂,但怀着这样一点对海洋世纪的梦想,他选择并考取了大连水产学院(现改名为大连海洋大学)水产养殖专业.  相似文献   

12.
正约请肖秋平作为采访对象的想法发端于最近一次启明星论坛。这位2019级星友、上海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化工院)首席专家在院领导的支持下,联合其他星友,成功承办了主题为"新能源产业发展趋势与安全应对策略"的启明星学术论坛,从该论坛的选题确定到后续具体筹办,肖秋平事无巨细,尽心竭力。本次启明星论坛顺利举办之后,  相似文献   

13.
正2018年11月7日,上海科学会堂有一场题为"好奇心驱使的科学研究——从神奇的分形现象谈起"的报告会,报告人——麻省理工学院(MIT)张曙光教授从他所在的媒体实验室鼓励创新的文化和机制谈到他自己花了8年时间研究膜蛋白的经历,表达了他对麻省理工媒体实验室尊重科研规律、宽容创新失败氛围的敬意。张教授在报告里不止一次提到当年在他的团队里一起从事相关研究,现在上海交大任职的唐鸿志教授。唐鸿志是我们2013级的启明星,于是那天我们与同在会场的唐鸿志相约  相似文献   

14.
接触到本次启明星采访对象李新贵的材料,特别是与他和他的夫人通了两次电话后,我心灵中的某根久未拨动的弦给重重的撞击了一下。一个忘情于科学、陈景润似的人物形象出现在我的眼前。20多年  相似文献   

15.
疏达是2007年度新科启明星,现在上海交大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任教并从事材料制备及相关工艺研究.在一本当年度的启明星联系册上疏达引起我注意的有两点:一是他的职称一栏是讲师(现在已是副教授),另外是他的民主党派身份.访问中,疏达所谈内容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这十年来,他和他所在的材料生态制备实验室的主要精力聚焦在铝的纯净化上,从基础研究一直做到工业上应用.  相似文献   

16.
<正>早就有人对我说,要拿上海的启明星很难(这两年的难度更大),而医疗口的年轻人想拿启明星更是难上加难,因为你首先要在所在医院胜出(通常要以打擂台方式比拼才能在强手如林的各临床科室中选出)后上报到所属大学科研处,而整个大学对每年上报的启明星名单也是再三斟酌。通常附属医院能进入大学最后上报名单的也只有区区三  相似文献   

17.
正本期启明星专访对象孙金峤是2011级星友,选择采访他是因为前不久他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荣膺了"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且是迄今启明星中唯一一位。表彰名单一公布,星友群里就贺声一片,赞金峤星友为启明星争了光。于是就想约孙金峤采访。  相似文献   

18.
听说我要去采访,田宁一开始想推却,他说与其他启明星相比,自己还只是个小字辈,启明星的课题还只是刚刚在做,说不出很多的东西。但我看了他的基本材料后觉得他的情况与启明星计划更注重对人的培养,通过项目的实施来达到对人才培养的宗旨很吻合,所以仍然坚持了这次访问。 今年32岁的田宁看上去显得人高马大,几句话聊下来就令人觉得这是一个性格爽朗的后生,14年  相似文献   

19.
看到2012年启明星名单时,我就注意到了一个叫舒诗湖(上图)的年轻人,他供职于一个与这座城市千家万户饮用水安全直接相关的国家级单位——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南方)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国家水中心),他的名字被列入今年的启明星采访名单是因为他的工作与我们城市的每个人有关,这是一个让人尊敬的单位,了解这个单位中一位青年科技人员的成长经历和他的工作相信一般读者会有兴趣的.上周,我和小舒约好在位于许昌路杨树浦路的国家水中心,与这位80后启明星见面交流.  相似文献   

20.
22年前,一位来自浙江温州的农家子弟考进了江苏工学院电气工程系,4年本科毕业后,他分到了浙江一家化工厂技术科工作,仅隔半年他就一举考到上海交大管理学院,从硕士到博士;从讲师一直到教授、博导、管理学院副院长。从农家子弟到名牌大学的博士导师,这无论在任何社会都会被认为是成功的标志。几天前,我在上海交大浩然高科技大楼现代金融研究中心的办公室与这位同时也是两次启明星计划受助者的金融和管理专家见面。家乡口音依然浓重的吴冲锋教授并不愿花多少时间谈他的成长经历和他已经取得的成绩,而主要向我介绍他目前非常投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