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纽约时报》发表的有关"苹果"iPhone引发电子经济(iEconomy)的九篇系列报道,一举拿下了2013年的普利策解释性报道奖。"苹果"为什么选择中国作为其全球产业链的核心?这是偶然还是必然?从2012年初到年底,《纽约时报》发表了有关"苹果"iPhone引发电子经济(iEconomy,i经济)的九篇系列报道,一举拿下了2013年的普利策解释性报道奖。普利策奖委员会表示,关于"i经济"的报道"深入调查了‘苹果’和其他科技公司的商业行为",揭露了"对劳工和消费者而言变化中的全球经济不为人知的一面"。系列报道最引人入胜的悬念就是"苹果"为什么选择中国作为其全球产业链的核心?这是偶然还是必然?  相似文献   

2.
也许真是应了那句老话——祸不单行。150余年历史的《纽约时报》频频传出丑闻:5月11日自报家丑,布莱尔制造了假新闻;接着,普利策奖得主布拉格也递交了辞呈;6月5日,执行总编雷恩斯和编辑主任博伊德辞职;最近,又因记者杜兰蒂当年对1932年~1933年乌克兰饥荒的失实报道而有可能被撤销普利策奖。人们不禁要问:《纽约时报》怎么了?我们该相信谁?  相似文献   

3.
文化播报     
《世界知识》2011,(9):70-70
第95届普利策奖获奖名单公布 4月18日,第95届普利策奖获奖名单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公布。《洛杉矶时报》和《纽约时报》各获两项大奖,其中分量最重的公共服务奖由《洛杉矶时报》揭露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贝尔市官员腐败的报道摘得,《纽约时报》则分获评论奖和国际报道奖,而突发新闻报道奖首次出现空缺。  相似文献   

4.
索尔·贝洛是当代文学界一位享有盛誉的美国作家。他不仅获得过一次普利策奖和三次美国全国图书奖,更在1976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他的多部作品被《纽约时报》和《时代周刊》评为畅销书。《只争朝夕》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部小说,瑞典皇家学会为索尔·贝洛授奖时特...  相似文献   

5.
杨晋 《世界知识》2014,(4):55-57
《纽约时报》发表的有关”苹果”iPhone引发电子经济(iEconomy)的九篇系列报道.一举拿下了2013年的普利策解释性报道奖。”苹果”为什么选择中国作为其全球产业链的核心7这是偶然还是必然?  相似文献   

6.
《纽约时报》是去年普利策奖的最大赢家,一直以真实性和权威性为美国民众所信赖,是美国新闻界公认的媒介典范。其刊头所印有的“所有新闻皆适于刊登”(Allthenewsthat'sfittoprint),一直是其引以为豪的新闻品质,意指该报所刊登的新闻都是经过慎重核查的,皆属客观公正的报道。但是,近来的一系列事件却使人们质疑:美国新闻界怎么了?一直为新闻界所追捧的普利策奖怎么了?  相似文献   

7.
《老人与海》于1953年获得了美国普利策奖,1954年又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它的内容非常简单,描述了一个老渔夫在海上的捕鱼经历。这部小说叙述了一种奋斗人生观:即使是面对不可征服的大自然,人在精神上仍然可以得到胜利。  相似文献   

8.
《奇异的插曲》是美国戏剧家尤金.奥尼尔写于1927年并第三次获得普利策奖的一部现实主义戏剧。该剧是美国有史以来最长的戏剧,情节复杂,人物角色极具张力,特别是贯穿于其中的人物的自恋、侵凌性体现了法国精神学派哲学家拉康的自我分裂的主体结构,体现了人物复杂的精神心理路程。  相似文献   

9.
艾里斯·沃克是当代美国文学界最杰出的黑人作家之一。著作《紫色》使她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个获得普利策小说奖的黑人女作家。她还写了大量的论文阐述自己的创作观念和女性主义观点。小说《紫色》更是进一步深化了她独特的女性主义观点。她自创了一个新词"妇女主义"(Womanism),引起了人们对黑人女性的广泛关注。其小说《紫色》鲜明地体现了她的女性主义观和黑人女性寻求自我解放的互助精神——姐妹情谊。这部小说通过描写黑人妇女的内心生活、她们被压抑的创造天性与才能以及她们为重新确立自我、为创造自由和独立完整的生活所做出的种种努力,揭露了黑人妇女在种族、性别双重压迫下的坎坷遭遇和悲惨命运,反映了其女性意识的觉醒和追求平等、自由的进步思想,体现了作者的妇女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0.
卢裕 《科技信息》2010,(10):I0132-I0133
1991年,简·斯迈利的代表作,被誉为美国当代"李尔王"的《一千英亩》一经问世,便因其心理刻画和对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的深刻描写而先后获普利策奖和美国国家书评人奖。同时,学术界对这部小说主旨和手法的探讨也是层出不穷:有的对其进行女性主义解读,揭示出新一代美国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有的通过分析其互文性结构特征,展示了对《李尔王》的戏仿与解读给予了小说情节与人物性格发展影响与制约;有的从生态批评的视角出发,分析土地与女性之间的关系。本文以弗洛姆的新精神分析文论为依托,分析文中主人公的性格特征,解读了女主人公吉妮社会的自我与个体的自我相互压抑、相互融合,最终以"创发性的爱"将两个背反的自我统一,构建起一个成熟、完整自我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追风人物     
<正>英国安德鲁王子陷入性侵传闻美国一名女子近日表示她在未成年时曾被迫与英国女王的次子安德鲁王子发生性关系。此消息一出,立即引起国际舆论关注。英国白金汉宫三次罕见发表声明驳斥指控,称:"任何暗示安德鲁王子与未成年人有不当行为的说法绝对不属实。"据报道,安德鲁王子的名字出现在一项针对美国富商、华尔街金融家爱普斯坦的性侵案调查中。一名女子近日向佛罗里达州法院提呈文件,称自己在1999年到2002年间沦为爱普斯坦的"性奴",并在他的强迫下,与包括安德鲁王子在内的多位知名人士发生性关系。当时这名女子尚未成年。该名女子  相似文献   

12.
乌托邦似的姐妹情--《紫颜色》中对妇女主义的颂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颜色>1983年获得美国文学界的两项大奖--普利策小说奖和美国国家图书奖.本文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女权主义批评最具代表性人物--伊莱恩·肖瓦尔特的作品<她们的文学>一书中所记载的在女性写作中有三个历史性演变阶段的观点出发,力求展现这部小说所要表达的姐妹情谊.  相似文献   

13.
一艾丽斯.沃克的《紫颜色》在1982年问世当年,就在批评界和读者中产生了巨大的反响,先后摘取了美国最高文学奖普利策奖和全国图书奖。经著名导演斯皮尔伯格改编为同名电影后,各界的反响更是强烈,小说《紫颜色》也  相似文献   

14.
正2016年7月6日,美国著名传记作家吉恩·爱德华·史密斯的新作《小布什传》出版发行,引起各方热议。这本传记对于小布什来说并非捧场之作。《今日美国》的雷·洛克认为,该书是"对美国第43任总统笃定而严厉的评价",《柯克斯书评》也认为它是"连续不断的无情抨击"。作为传记类作品,该书的视角与立场获得了不少评论家的认可。《纽约时报》的彼得·贝克评论道,该书"全面细致、令人信服"。《华尔街时报》的  相似文献   

15.
简洁 《科技信息》2011,(13):220-222
伊迪丝·沃顿(1862-1937)是美国20世纪较早获得国际声誉的女作家。出版于1920年的《纯真年代》为她赢得了美国普利策文学奖,为读者展示了栩栩如生的上流社会生活图。本文通过对小说两位女主人翁详细的分析,揭示沃顿笔下的新女性形象,反映小说中的女性意识,即女性对自身作为人,尤其是女人的价值的体验和醒悟.  相似文献   

16.
田纳西.威廉姆斯是美国剧作家、文学家,代表作《欲望号街车》1947年获得普利策戏剧奖,成为美国家喻户晓的经典作品。根据剧本改编的同名电影成为美国上世纪50年代的电影典范。剧中表现出作者对美国南方的怀旧心理,反映了南方传统与现代文明的冲突,也反映了幻想与现实、男女两性、死亡与欲望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从作者的生活背景、生活经历解析剧本中的矛盾与冲突。  相似文献   

17.
目前美国政府对华裔科学家李文和的调查还在继续,无论将来是否定罪,他的生活都已经被几篇不负责任的新闻报导永远改变了,而其中最令新闻从业者蒙羞的正是被视为权威的《纽约时报》。新创刊不久、专门报道美国媒体事务的《内容》(Brill'sContent)杂志11月号刊出 Robert Schmidt(罗伯特·施米特)的长篇报道,以《纽约时报报道中国间谍案:准备,开火,瞄准!》为题,详述《纽约时报》报道李文和案的前前后后。  相似文献   

18.
邓婷  宋宝梅 《科技信息》2013,(4):55-55,57
艾里斯·沃克是当代美国文学界最杰出的黑人作家之一。著作《紫色》使她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个获得普利策小说奖的黑人女作家。她还写了大量的论文阐述自己的创作观念和女性主义观点。小说《紫色》更是进一步深化了她独特的女性主义观点。她自创了一个新词“妇女主义”(Womanism),引起了人们对黑人女性的广泛关注。其小说《紫色》鲜明地体现了她的女性主义观和黑人女性寻求自我解放的互助精神——姐妹情谊。这部小说通过描写黑人妇女的内心生活、她们被压抑的创造天性与才能以及她们为重新确立自我、为创造自由和独立完整的生活所做出的种种努力,揭露了黑人妇女在种族、性别双重压迫下的坎坷遭遇和悲惨命运.反映了其女性意识的觉醒和追求平等、自由的进步思想,体现了作者的妇女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9.
10年前,她的《南京大屠杀》一书引起全球轰动,并使美国社会开始关注日本的侵华罪行。她也因此成为世界最著名的《读者文摘》杂志的封面人物,并获得麦克阿瑟基金会"和平与国际合作计划"奖、美国华人团体"年度女性"称号。甚至,当年还曾与姚明、郎朗一起,被誉为美  相似文献   

20.
正近日,针对陈光标收购《纽约时报》的各种新闻以及评论不计其数。世界各地媒体纷纷进行报道,不少评论家还根据自己的分析对此事进行了解读。而各种社交平台上,针对此事,点赞的无数,给差评的也不计其数。大家都知道,《纽约时报》可非同一般,它1851年9月18日创刊,是一份在美国纽约出版的日报,在全世界发行,发行量每天100万多份,有相当的影响力,是美国高级报纸和严肃刊物的代表,长期以来拥有良好的公信力和权威性。土豪作秀?针对陈光标收购《纽约时报》的各种声音归结起来不外乎三种:一种是"土豪作秀说"。二是"挺标说",就是支持陈光标的报道和言论。第三种是"转移资本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