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缩节胺剂量对花铃期棉花生理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多个缩节胺浓度,研究了缩节胺对花铃期棉花的生理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缩节胺能提高棉花花铃期的叶绿素含量,降低丙二醛含量,而高浓度则使叶绿素下降及丙二醛含量上升;在缩节胺调节下棉花花铃期主要通过积累可溶性蛋白含量来提高自身的抗逆性;喷施缩节胺1和4d对花铃期棉花脯氨酸含量有显著影响,但是7d后脯氨酸含量与对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此,生产上要使棉花实现高产优质,在花铃期应用缩节胺进行化控时应该低浓度多次数来达到提高棉花抗逆性和控制营养生长。  相似文献   

2.
探索满顶桃、棉桃多叶面肥对棉花产量、品质的影响,试验在棉花花铃生育期喷施满顶桃叶面肥25ml/667m~2,棉桃多叶面肥25g/667m~2共2次,增产效果明显,平均增产率达9.5~12.1%,明确满顶桃、棉桃多在棉花上的使用方法及使用效果,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1973年7月我们就棉花铃柄病害、烂铃、僵铃等方面进行了调查,现将资料分别整理如下:(一)铃柄病害观察1973年在我站观察圃及群丰一队,各定株五十株进行观察。我们初步定为,凡铃柄萎缩和棉铃苞叶枯焦均为“铃柄病”,在铃柄上长出一点霉菌和小的斑点等都不作铃柄病害。据观察,铃柄病害最早出现于9月1日,最迟9月27日,以9月18~21日为最多(占61%),初期铃柄、茎叶有斑点出现到铃柄萎缩苞叶枯焦,平均7.4天。患铃柄病害的棉铃,大都是8月1日到8日开花所结的棉铃。在群丰一队观察50株棉花,8月1~5日开花176朵,结铃91个,其中  相似文献   

4.
设计棉花膜下滴灌与普通沟灌2种灌溉方式。在棉花花铃期对冠层内的温度、光照强度、净辐射和消光系数等进行了同步观测。结果表明。在两种灌溉方式下棉花雹层内的温度、光照强度和净辐射日变化曲线均呈单峰线;花铃期初期和后期膜下滴灌棉花冠层温度、净辐射大于常规灌溉。而光照强度和消光系数均小于常规灌溉。  相似文献   

5.
硼肥对棉花开花、保铃有重要作用,硼是棉花的必须元素,与甘露醇、甘露聚糖和其它细胞壁成份组成复合体,参与细胞伸长、核酸代谢等,属于植物能量贮存和结构完整性的微量元素。硼对棉花生殖生长过程有重大影响,棉花缺硼时,叶片卷曲皱缩,顶端生长受阻,侧枝多,蕾、花、铃发育均不正常。茎和叶柄的维管束受损,出现绿色环带,导致蕾而不花,花而不铃,棉花产量降低。  相似文献   

6.
乙烯利(2—氯乙基磷酸),是一种化学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它具有推动和调节植物的生理生化代谢过程,加速器官衰老、脱落和进而促使棉花提早开铃吐絮的作用。据试验,使棉花提早开铃吐絮5—15天,并能兼脱棉花老叶,可以减少烂铃率,提高棉花品级和减少带桃拔秆的残留损失。同时,由于棉花提高开铃吐絮,可以加快棉花采摘进程,减少棉花采摘次数,节省劳动力;提早拔掉棉秆,有利于适时播种春粮,有利于调节和缓和秋收冬种  相似文献   

7.
我们黄岩县地处浙东沿海,气候温暖,雨量充沛,无霜期长。目前种植方式是:水田种春花、早稻、晚稻三熟制,棉地种春花、棉花二熟制。从常年看,早稻稳产高产,而晚稻产量却较低;棉花开花结铃旺期正逢高温干旱或多雷阵雨,造成大量蕾花脱落,吐絮期又遇“白露汤”,引起烂铃,故产量低,品质差。为使棉花生长避开不利季节,夺取粮棉双高产,我们在一九七二、一九七三年进行了春花、早稻、棉花新三熟试验。  相似文献   

8.
在棉花生育中、后期缺水会使株高降低,果枝数、果节数、铃数减少,铃期变短,脱落增加,导致产量下降。随土壤含水量降低,棉叶水势下降,水分饱和亏上升,叶绿素含量降低,蒸腾强度减弱。叶片水分饱和亏与土壤含水量及叶片蒸腾强度具有高度相关关系,可用作反映棉叶水分状况、指导灌溉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9.
棉花以苗期开始连续2~3次喷施含有效钛1~2PPm的钛液30~50kg/亩,能促进前期植株营养生长,明显增加株高和叶面积,提高结铃率。尤其是增加上部座桃,增加群体铃数和铃垂,使皮棉产量增长10%左右。经测定钛液具有增强根系活力和吸收机能,明显增加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增强光合作用,提高光合效率,利于物质积累,改善品质的生理机能。此外,钛液还能大大降低叶细胞水势,提高细胞持水力,增强棉株抗旱性能。  相似文献   

10.
去年我场的棉花培育到花铃期(7月下旬),棉株已长到90厘米左右,生长正常花蕾多。有的同志认为应继续促使棉株现蕾、开花、结铃、长桃,以保证“嫩过八、九月不早衰”,实现增产指标。可是也有人错误地认为再施肥花蕾幼铃要落掉,后期要返青。结果采取了几种不同的处理:大面积亩施氮素化肥25斤(其中有25%面积到8月10日发现缺肥现象才施下);铃子多的五号地,在7月27日亩施20斤化肥的基础上,于8月10日每亩又施20斤;四号地有0.88亩不施花铃肥。这样,自然地出现了花铃肥不同的三个处理,其表现主要有:  相似文献   

11.
<正>棉花开花至吐絮这个阶段为花铃期.它是棉花四个发育阶段中时间最长的一个阶段,一般要经历50—70天.花铃期是形成产量的关键时期,棉田管理的好坏,对棉花产量和品质有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2.
棉花密植     
美国得克萨斯州等地区的农场,试验棉花密植,获得较高产量,并显著缩短生长期。据称,将每亩棉株数由传统的2,500—12,000株增至33,000—50,000株,行距由传统的81—107厘米减为13—25厘米,产量增加10—30%。棉花生长期由通常的175—225天缩短为135天。若干农场获得每亩107—114斤皮棉的产量。据试验称,密植棉田中,棉株比较短小,分枝少,花少,结桃期短。播种65—70天后,第一批花开放,开花期为10天,结桃成熟期为45—55天,一茬棉花共需135天的生长期。密植  相似文献   

13.
新陆早7号棉花已大面积推广,为更好地掌握其棉铃生长特性和影响铃重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是新陆早7号幼铃生长发育快,棉铃体积膨大快,幼铃体内含水量高。四因素对铃重的影响顺序是:日平均气温>果枝台位>开花期>开花距浇水期的天数。  相似文献   

14.
通过抗旱拌种剂在棉花上应用效果表明:抗旱拌种剂能促进棉花早出苗 ,提高出苗率 ,还能使棉花根系生长持续 ,补充棉花短缺的养分 ,提高棉花的抗旱能力和单株成铃率 ,产量较对照增产2.77%。  相似文献   

15.
试验证明,突破传统的尿素喷施2%的极限浓度,以5-15%(W/W)的尿素液于8月初至8月底喷1-3次均可显著地提高棉花的成铃率和铃重,从而提高棉花产量,是补充棉花后期营养的有效途径,具有安全、高效、节本、增产的显著特点,是比穴施更优越的一咱方法。最佳配比为11%的浓度于8/5、8/15、8/25连喷三次。  相似文献   

16.
据近几年调查,大部分地膜棉田花铃期蕾铃脱落剧增,平均达74.2%~85.3%,其中1~3果枝脱落率为68.3%~74.2%,4~6果枝为71.1%~84.4%,7~9果枝为83.1%~97.4%。除1~2圆锥体靠主茎能保住伏前桃外,其它园锥体及外围铃均易脱落,特别是7月10日~7月30日开花结的铃脱  相似文献   

17.
棉花施用锌肥能促进铃数增加,脱落率下降,霜前花增加,衣分和绒长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产量较对照分别增产2.14%、9.41%、8.30%。  相似文献   

18.
通过在新陆早七号上的人工接种试验证明,防病保铃剂对棉花抗枯黄萎病有一定的作用,同时对减少棉铃脱落也有一定作用,从而具有一定增产效果.但使用防病保铃剂后对棉花纤维品质稍有影响.  相似文献   

19.
通过小区对比试验,康洁、绿增源、磷酸二氢钾叶面肥在棉花各不同生育期喷施对棉花起到增蕾、增铃、增产的作用,为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我区棉花重茬面积不断增加,棉花枯、黄萎病逐年加重,通过喷施萎菌剂、苗康、壮根、棉康宁四种药剂,减轻了棉株的发病率,提高产量2 ̄7.59%,单株成铃率增加0.104个,铃重增加0.06 ̄0.18克,品质较对照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