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派赴北非、中东推销“艾森豪威尔主义”的副总统尼克松和总统特使理查兹的阴谋活动,到目前为止,暂告一个段落了。在这两、三个月期间,美国进行了一系列的经济利诱、政治分化颠复和军事威胁的措施,企图“填补”中东的所谓“真空”、建立美国的新殖民主义统治。通过这些行动,中东人民更加认清了美国的真面目。他们反对美国新殖民主义的民族主义运动空前高涨,美国已经被迫撕碎一切伪装,原形毕露地站在和中东人民公开敌对的地位。这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由于美国进行挑拨、拉拢的结果,中东各国关系也趋于复杂化,这就增加了中东人民反击美国殖民主义势力进攻的困难。最近约旦局势的发展突出地说明了这种情况。  相似文献   

2.
正8月28日,法国高调参与伊拉克主办的巴格达合作与伙伴关系会议,马克龙总统同伊拉克、埃及、土耳其、约旦、伊朗、沙特等中东国家首脑齐集巴格达,商谈当前中东地区的重大问题。马克龙是美国从阿富汗撤军后第一位到访中东地区的欧洲国家领导人,这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法国在中东地区不愿完全听命于美国、独立自主的战略倾向,  相似文献   

3.
<正>冷战结束后,中东经历过一个美国独霸的时代。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美国是中东安全领域的主导者,留给中国参与的空间很小。美欧企业垄断中东经济的上游产业,中国无缘置喙;中国大量进口中东石油,能源安全成为中国中东政策的短板。然而,随着美国中东战略的收缩、全球能源转型和中东经济改革的步伐加快,中东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综合性转型。中国在中东的活动空间骤然扩大,或成为中东转型的赢家。  相似文献   

4.
利用形势,相机行事,从海湾安全体系入手多方做工作,拉住美国在中东的战略盟友,步步推进美国的目标。早在"沙漠风暴"铺天盖地之时,美国国务卿贝克就明确宜布了美国构筑中东战后新秩序的四大目标:(I)建立中东地区安全体系;(2)实施中东军备控制;(3)重建海湾经济;(4)消除阿以争端。海湾战火熄灭后,美国便立即四管齐下。布什本人亲自通过电话和信函同中东有关国家首脑保持着频繁联系,此外,美国  相似文献   

5.
美国为海湾战后搭建起的战略构架发生动摇;阿拉伯世界反思后正重新团结起来。由于内塔尼亚胡右翼联合政府顽固奉行强硬政策,加之美国奉行偏袒以色列的“双重标准”,致使目前中东和平进程陷于僵局。中东和平进程僵局对地区形势带来很大影响,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动向。美国顾此失彼中东和平进程僵局使美国东遏两伊、西促和谈、分化阿拉伯世界、阻挠和排斥欧、俄等方在地区事务中发挥突出作用的中东战略顾此失彼,发生动摇。美国在中东  相似文献   

6.
美国扩大中东地区军事存在威胁到埃及的大国地位;埃及在中东的特殊地位促使美国加紧改善两国关系。美国一向把中东大国埃及放在其中东战略的重要位置,借助埃及的力量来维持中东地区的  相似文献   

7.
中东反美主义就是中东地区一些国家的民众甚至政府对美国抱有深刻的反感和敌视并把美国视为威胁,抵制和否定美国产品、文化和价值观,甚至针对美国本土及其海外设施进行报复性的恐怖主义活动。对美国文化与价值观的强烈抵触是中东反美主义产生的文化根源;美国在巴以冲突问题上实行偏袒以色列的政策,在中东地区发动反恐战争并向该地区输出美国式民主是中东反美主义产生的两个重要原因。中东反美主义表现出浓重的伊斯兰教色彩,相当激进和极端,往往演变为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行动;同时,反美政权与亲美政权的并存,对中东国家和地区的稳定与安全造成了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前,中东石油是帝国主义争夺的焦点。追溯一下英美在这个地区的石油争夺战,便可明白美英势力在中东地区的消长与其矛盾尖锐的情况。自从1901年英国垄断资本根据特阿西协定首先侵入伊朗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为止的近二十年中,英国一直是这个地区丰富的石油资源的垄断者。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垄断资本在政府支持下,和英国在中东展开了斗争,结果美国获得了一些租借地,取得了一些石油公司的股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资本加紧侵入中东,不到几年功夫,美国在人力物力的优势下挤垮了英国在中东横行了半个世纪的霸权。今天,控制中东丰富石油资源的已经是美国而不是英国。英国“金融时报”发出过这样的哀鸣:“近三十年来英美争夺中东势力范围的斗争的每一个回合。都使英国所占的中东石油资源的份额减少一些。”英法侵埃失败后,美国击败对手的优势更加强了。新的力量对此使美国有了把英法从中东徹底排挤出去的可能。所谓“艾森豪威尔主义”就是在这个基础上提出来的。  相似文献   

9.
美国对中东的外交一直风风火火,摆出主导中东事务的姿态。在4月11日发生的以色列和黎巴嫩的16天冲突中,美国也没少下工夫做调解,但舆论认为美国“多少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对中东外交有所失分。首先,美国的做法明显偏袒以色列,引起阿拉伯方面普遍反感。黎以冲突初期,美国听任以色列以凶猛的火力“教训”黎巴嫩真主党。当法国外长率先赴中东斡旋时,美国急匆匆抛出一个停火协议,而这个协议又是偏向以  相似文献   

10.
吴冰冰 《世界知识》2023,(14):30-32
<正>吴冰冰(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阿拉伯语系主任):近几年,中东地区形势“变”与“不变”相互交织。其中,显著的变化是中美俄三国都调整了其中东政策。三大显著变化变化一:美国的中东政策发生了变化。在美国的全球布局里,“印太”、中东和欧洲三个地区是联动关系,无底线的收缩和退出中东对美全球布局是不利的,所以其在中东的战略收缩是有底线的。若退出中东地区,  相似文献   

11.
牛新春 《世界知识》2011,(15):42-44
中东政治动荡发生以来,美国应对政策中的两面性、矛盾性、多重标准非常突出:美国对沙特、巴林的示威者置若罔闻,对利比亚的反政府运动则施以援手,美国在中东地区的战略利益、目标和手段再次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美国在中东政治动荡中体现出的复杂政策、矛盾心态有着深刻的背景,是美国中东政策内在矛盾的集中上演。  相似文献   

12.
随着英法侵略者在埃及的失败,美国企图夺取苏伊士运河并进而控制中东的阴谋愈来愈明显了。早在英法被迫宣布立即撤兵的同一天(去年12月3日),美国国务院就急忙发表声明说,“联合国和有关国家应当立即注意中东的基本问题”,美国决心通过联合国促使中东的“长期冲突得到永久性的解决”。三天之后,美国副总统尼克松又发表了关于中东政策的长篇演说,主张“把美国和联合国在道义上、外交上、经济上和军事上的力量动员起来使中东的长远目标得以实现”。他并且说英法撤兵是把“维护中东未来和平的责任交给联合国紧急部队来承担”。美国为什么这样强调联合国和联合国紧急部队呢?它所谓的长远目标、基本问题是什么呢?总的说来有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正近段时间,俄罗斯在中东动作频频,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这是俄近年"重返中东"进程的延续。继去年9月出兵叙利亚以来,俄在中东影响力不断上升,已成为中东政治舞台上举足轻重的角色,锋芒甚至盖过美国。未来,俄罗斯是否会"梦回苏联",重新成为与美国分庭抗礼的"中东巨人"呢?多管齐下,全面出击俄罗斯此轮发力的对象广泛,涵盖中东多个国家和热点地区,同时手段也更趋多元,综合利用了外交、军  相似文献   

14.
<正>此次沙特阿拉伯与伊朗宣布恢复外交关系,中国的积极斡旋发挥了建设性作用。这与长期以来美国在中东地区拉帮结派、激化冲突的做法形成了鲜明对比。中美两国的中东外交政策截然不同,折射出两国外交理念的深层次差别。美国,中东和平搅局者沙伊矛盾由来已久,却并非完全无解,可以说,正是美国造成了沙伊关系恶化乃至中东局势混乱。中东地区宗教势力错综复杂,伊朗、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之间矛盾交错,美国正是利用这一点,实行“拉一派、打一派”的政策,以确保自身在中东地区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5.
杜勒斯说了这么一句话:如果我是到中东去作战的一名美国士兵;我身旁要是没有英国和法国士兵,我会感觉安全得多。听听,这话多么蛮横。莫怪英国的“每日镜报”要骂杜勒斯是一个“十足的笨蛋”了。杜勒斯是在一种什么场合下,说了这么一句十足笨蛋式的话呢?原来前些日子,美国国会正在讨论艾森豪威尔主义。杜勒斯拼命吹嘘美国的力量足以在中东防止共产主义的“侵略”;如果美国单独担负起这种“神圣的”任务,就会方便得多;如果英法仍然插足中东,那么美国就不大方便。杜勒斯说得十分露骨,他是在继续逼迫英法退出中东。在美帝国主义分子看来,中东必须要有外来的统治者;英法退出中东,中东就会成为“真空地带”;而美国就应该掮起艾森豪威尔主义的大旗,进入中东“真空地带”,成为阿  相似文献   

16.
<正>2009年奥巴马入主白宫后,美国在中东的表现出人意料:没有在伊拉克留下一兵一卒,北约空袭利比亚时低头垂手地坐在后排,在叙利亚化学武器问题上临战泄气。于是,关于美国中东战略收缩、战略撤退的小道消息在国际上不胫而走。2013年7月美国新任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赖斯上任后,对美国中东战略进行重新评估,提出"外交优先、减少送入、避免战争"三项原则,坐实了美国中东战略收缩的传言。  相似文献   

17.
中东和平进程近几年未取得大的、实质性进展,明里有以色列强硬势力从中作梗,暗里与美国奉行的“拖延策略”有关。美国已掌握了中东和平进程主导权,但它并不急于解决巴以冲突。掌握主导权不战不和最有利在中东和平进程问题上,美国一直是以倡导者和推进者的面目出现,它之所以奉行“拖延策略”,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相似文献   

18.
在沉寂了两年多后,俄罗斯的中东外交重新活跃起来。特别是它积极介入中东和谈进程,在缓解海湾危机中发挥重要作用,着重恢复和发展同一些中东国家的友好关系等活动,“明显地加强了莫斯科在这一地区的作用”。英国《情报文摘》周刊评称,“俄罗斯正大踏步重返中东”。介入中东和谈众所周知,俄罗斯和美国同是中东和会的两个主持国,但实际上在中东和会上只有美国大出风头,俄罗斯几乎成了一个不起眼的旁观者。今年2月25日希伯伦惨案发生后,和谈陷入僵局。俄罗斯便以此为契机,开展了一系列引人注目的外交斡旋活动。惨案刚刚发  相似文献   

19.
在伊拉克总统萨达姆的两个女婿举家出逃约旦后,美国宣称伊拉克有异常军事调动,迅速增兵海湾和中东地区,并分别在约旦和科威特举行联合军事演习,同时还派高级官员匆匆出访中东和海湾国家。海湾战争以后,美国一直把遏制伊拉克、推翻萨达姆政权作为其中东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观察家认为,美国大肆渲染伊拉克的内部危机和对邻国的军事威胁,在海湾地区制造紧张气氛,目的是促使海湾阿拉伯产油国继续疏远伊拉克并为美国加强在中东的军事存在寻找理由,控制海湾地区。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中东出现了两个新矛盾,一个是美军撤离后,伊拉克国内爆发的武装冲突,另外一个就是持续了数年的叙利亚内战。最近奥巴马挺闹心,在伊拉克和叙利亚一路攻城略地的ISIS(伊拉克和大叙利亚伊斯兰国)杀害了美国公民,并且叫嚣要"血洗美国"。原本因为美国扳倒萨达姆政权,获得暂时安宁的中东核心地带,现在又是战火纷飞,叙利亚、伊拉克派阀林立,各派激烈厮杀,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又再次战火重燃。加上原本存在的伊朗核危机,中东核心地带形势复杂。中东的概念实际上,"中东"这个词汇带有强烈的欧洲中心论的色彩。英法德等老牌欧洲列强以自己为中心,将欧亚非的国家和地区按照距离自己距离的远近,分别称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