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英国德尔塔生物技术公司的研究人员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人类基因组中的血红蛋白基因提取出来,寻入酵母菌的基因组中,经发酵后产生出人类的血红蛋白。这种由酵母生产出的人血红蛋白有可能被用于严重外伤后失血过多患者的抢救和心脏病患者及癌症患者的辅助治疗。由于血红蛋白单体分子对人体有毒,故人们必须将这种血红蛋白加工成安全而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查尔斯·佩罗(Charles Perrow)是一位荣誉退休的耶鲁大学组织社会学家,他那本具有影响的论著——<高风险技术与"正常事故">一书使他声名鹊起.他在书中写道,鉴于现代技术既复杂而又相互关联的特性,有些事故是无法避免的,甚至可以说是正常的,然而,这些事故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在题为<下一场灾难:如何减轻自然灾害、工业事故与恐怖袭击的影响>的新著中,他针对如何减少美国在灾难面前的脆弱表现而出謀划策.  相似文献   

3.
连少辉 《科学通报》1984,29(10):633-633
血红蛋白M是导致遗传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的一种异常血红蛋白。据现已报道的有五种血红蛋白M,本文研究的是在我国上海发现的血红蛋白M,通过一级结构分析表明,它是属于HbMlwat[α_(87)(F8)His→Tyr]。这个异常血红蛋白的α链第87位的组氨酸被酪氨酸所替代,其血红素中的铁原子处于三价状态,形成高铁血红蛋白故不能与氧分子结合,因而不能进行正常生理活动,使患者呈青紫症状,对此已有较多的研究,但未见对这分子进行毫微秒荧  相似文献   

4.
一位朋友患牙病去拔牙,大夫不慎,误将他的好牙拔掉了。虽然他打官司得到赔偿,但留下了终生遗憾。在医学上这类事故被称为手术错位。虽然它占手术总量的比例较低,但因为每年手术总量很高,所以手术错位的绝对数量也不少。  相似文献   

5.
赵飞燕  吴宇轩 《自然杂志》2022,44(5):389-397
 β-血红蛋白病是世界上最常见的遗传疾病,该病最初的治疗策略为病毒载体介导的基因治疗,但由于花费昂贵、疗效有限、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进展缓慢。近些年,基因组编辑技术成为开发β-血红蛋白病新型治愈方案的有力工具。文章回顾了胎儿血红蛋白再生策略治疗β-血红蛋白病的最新进展,其中破坏BCL11A红系增强子的方式因其安全、有效、临床价值高而备受青睐。β-血红蛋白病基因治疗策略的下一步发展值得期待,有望完全治愈β-地中海贫血和镰状细胞贫血症这两种遗传性血液病。  相似文献   

6.
《科学通报》2011,56(31):2628-2628
包头医学院血红蛋白研究室的秦文斌教授, 经过30 年的研究, 发现了“血红蛋白A2 现象”, 并比较系统地研究了其发生机制. 他的第一篇文章发表在1981 年中文版《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报》. 有关发生机制的研究成果, 分别发表在1991 年《生物化学》、《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研究进展》和2010 年Electrophoresis 杂志. 在此基础上他又发现了红细胞血红蛋白的电泳“再释放”, 证明它更具显著的理论和临床实践意义,文章发表在2009 年Electrophoresis 杂志. 他在《中国科学: 生命科学》2011 年第8 期发表的“活体红细胞内血红蛋白的电泳释放”全面报道了上述一系列发现, 为后人血红蛋白的研究开辟了一个全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7.
这是发生在中原大地某县城的一个真实的故事。小李建因患病需要手术治疗,手术后,为补充小李建在手术中的失血和使他尽快康复,医生给小李建输了血。出院后不久,小李建团发烧再一次住院治疗,因诊断不明确,治疗效果并不好。后经其他城市大医院会诊,确诊小李建在输血过程中感染了艾滋病病毒,成为一个病毒的携带者。小李建的父母听到这一消息,悲痛不已。之后,他们将医院和县血站告上法庭,要求赔偿小李建现在和以后治病所需的费用共计人民币110万元。在法庭上,医院和血站的律师分别进行了辩护。因医院在给小李建输血时严格按照操作…  相似文献   

8.
正"20年前,做心脏手术个个都要输血,现在,70%的手术不用输血了。"2018年6月12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召开专题发布会,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输血科主任纪宏文在会上表示,献血用血要遵循科学规律,一些老旧观念不只患者要转变,从业者也要转变,并且要落实到切实有效的考核标准上。2018年6月14日,是第15个"世界献血者日"。由于血液不能人工合成、不可替代、不能长期保存,被  相似文献   

9.
<正>靶向疗法已经带来在癌症治疗方面的许多重要突破。或许只要再过5年,药物将可能真正个人化——基于一个人的独特基因组,开发适合于这个人的药物。2011年,50岁的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男子詹姆斯·拉格诺的病情很重,医生估计他只剩大约1年的寿命。在他被确诊患有晚期肺癌后,哪怕是最强大的化疗和放疗都无法阻止他的肿瘤变大。雪上加霜的是,他还被确诊患有甲状腺癌。几个月后,他又被诊断患有脑癌。于是,医生建议他考虑写遗嘱。幸运的  相似文献   

10.
“熔堆”(meltdown)事故被认为是核反应堆最终的事故。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三里岛核电站2号核反应堆在1979年3月28日清晨大约经历了三个小时以后,终于酿成了一场接近熔堆的灾难性事故。设想在最坏情况下,一场熔堆事故发生的情景:熔堆事故首先是由于燃料周围循环冷却水的失水而造成  相似文献   

11.
谭骏 《科学通报》1993,38(20):1918-1918
血友病 B 是由于凝血因子 IX 缺乏所致的一种严重出血性疾病.年发病率大约30万分之一.血友病 B 临床治疗主要靠输血或补充人 IX 因子浓缩剂.但经常输血不仅费用昂贵,而且使患者面临着爱滋病病毒及肝炎病毒感染的威胁.自1982年人凝血因子 IX  相似文献   

12.
梁植权 《科学通报》1981,26(8):511-511
近二十年来,异常血红蛋白的研究受到医学、遗传学、人类学等方面的高度重视。世界卫生组织已把血红蛋白病(包括地中海贫血)列为世界六大疾病之一。据统计,至今已发现异常血红蛋白变种约三百五十种。本文报告一例新型血红蛋白,并定名为血红蛋白——双峰(Hb Shuangfeng)。患者邓××,男,24岁,汉族,某部战士,祖籍湖南省人。因溶血性贫血先后两次入院检查治疗。碱  相似文献   

13.
最近,对植物血型的研究又取得了新突破。法国科学家克洛德·彼亚德发现,在玉米、油菜、烟草等植物体中,含有类似人体血红蛋白的基因。这表明植物也有造血功能,如果加入铁离子,就可以制造出人体需要的血红蛋白。如果这项试验获得成功的话,那将出现一个惊人的奇迹———利用植物制造人体血液。这种新型的植物血液,不仅不会因血型的不同而出现免疫系统的排异问题,也不会将艾滋病、肝炎等疾病传染给接受输血者。这项重要的成果是科学家应用类推思维方法发现的。植物与动物有许多相似之处,既然人类的血液有不同的血型,动物的血液也有不…  相似文献   

14.
刘伟 《科学之友》2006,(1):93-95
“你爸爸这种病很少见。他体内色素酶太少,阳光中的紫外线对别人没影响,对他却相当于轻度核辐射,长期受辐射,骨髓就会失去造血机能。要根治,必须移植骨髓……输血只能暂时缓解病情……可他的血型……恐怕……找到相配的,很难……”  相似文献   

15.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输血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目前已进入成分输血的时代,它是当前输血史上的一项重大革命,从而进一步促进了输血技术的发展,也大大地提高了医务人员的输血和医疗技术水平.不仅如此,还把成分输血视作为衡量一个国家输血技术发达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这也是当前国际上输血技术发展的总趋势.这一技术的发展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它和所有的自然科学一样,都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因此,我们首先回顾一下早期的输血技术发展史.  相似文献   

16.
让·杜赛(Jean Dausset)生于1916年。1946年~1963年任法国输血中心实验室主任。1963年~1977年任巴黎第七大学血液免疫学教授。1968年起同时担任巴黎圣路易医院《人类输血免疫遗传学研究室》主任,三年前被任命为法国师资进修学院教授,同时作为世界驰名的生理学家Claude Bernard的继承者,扭任了实验医学教研室主任。杜赛氏现在是法国科学院院士。  相似文献   

17.
正临床上,由于缺乏有效的手段治疗慢性疼痛,常常过度使用强阿片类药物。新近的一些发现将会提供越来越多有前景的潜在疼痛治疗策略。迈克尔在他15岁的时候曾被学校里的同学踢中背部。他的低位腰椎间盘被撕裂,剧烈的疼痛使他不得不进行手术治疗。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迈克尔又接受了几次手术,但背部的剧痛仍然无法缓解。在经历了12次手术后(大部分手术为他的背  相似文献   

18.
名词卡片     
血红蛋白:高等生物体内负责运载氧气的一种蛋白质(缩写为HB或HGB),是使血液呈红色的蛋白。血红蛋白由四条链组成,分别是两条α链和两条β链,每一条链有一个包含一个铁原子的环状血红素。氧气结合在铁原子上,被血液运输。  相似文献   

19.
张炳厚于1937年生于北京。1958年,他考入北京中医学院。在校学习和以后行医期间,他对中医药显示了惊人的悟性。随着数不清的病人经他治疗康复,他的声誉日渐隆盛。他现在是北京中医医院主任医师,口碑极佳,每天挂他的专家门诊的患者拥挤非常。张先生擅长治痛症、肾病等疑难杂症,享誉京城。他擅治怪病、擅用怪药、擅选怪方,被中医界称为“医林怪杰”。  相似文献   

20.
杭州客车司机吴斌用生命的最后力量.在1分16秒中挽救了24名乘客,被网民称为“最美司机”。事情发生在2012年5月29日中午,吴斌在驾驶大客车行驶于沪宜高速时被迎面飞来的一片金属砸碎前窗玻璃后刺人腹部致肝脏破裂.但他仍强忍疼痛将车停稳,并提醒车内24名乘客安全疏散及报警。吴斌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死亡,年仅48岁。经过无锡警方调查,导致吴斌重伤死亡的“元凶”是突然飞出来的车辆制动毂残片。人们在称赞和悼念“最美司机”的同时.也开始思考高速公路上抛出物的危害。对涉及交通公共安全的高速公路抛出物,我们该如何去减少类似事故的发生,出了事故之后怎样寻找肇事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