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近二十年来,地球是个动力体,是个受其内热驱动的发动机的说法,已为地球科学界所普遍接受。该动力论的主要地表显示是地球外壳的裂解碎片,以及后来这些碎片之间的大规模的水平运动。驱动力是地球内部的对流,但关于该对流的性质及地球的内部组成,则尚有许多问题亟待探讨和解决。其他类似地球的星球亦有曾是热球的迹象,但它们的表面表现出长期的稳定性,没有存在持续对流的证据。  相似文献   

2.
一、前言值纪念人造卫星1号发射30周年之际,1987年秋天,苏联举行了庆祝活动。参加这次活动,不仅能了解苏联的火卫-计划、哥伦布计划等未来计划的进展情况,而且还为弄清苏联行星科学的研究实力提供了机会。会议期间,笔者还荣幸地见到了苏联的第一位女宇航员塔莱西科瓦女士。  相似文献   

3.
2006年度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入选名单不久前已正式经上海市科委行文公布.就今年人选者的基本情况,本刊《今日启明星》记者日前拜访了上海市科委基础研究处处长施强华.  相似文献   

4.
《科学之友》2008,(4):125-125
德国媒体4月15日报道说,德国一名13岁的学生纠正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关于小行星撞击地球概率的错误。 据法国媒体报道,德国波茨坦一家报纸报道说,德国13岁男孩尼科-马夸特在参加当地科学竞赛时利用波茨坦天文研究所的资料,推算出Apophis行星撞击地球的可能性为1/450,而非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此前估计的四万五千万分之一。  相似文献   

5.
NASA何去何从     
就像是一颗病态的彗星,“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的碎片拖着长长的尾迹划过得克萨斯州的上空,这不仅仅是宇航史上的一场灾难,更宣告了空间探测计划灰暗时代的来临。除了人员伤亡之外,2月1日的这场灾难是否意味着国际空间站的停止修建、空间生命科学和物理学研究的停止,以及对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行星际探测计划的强烈质疑。  相似文献   

6.
古斯塔夫.霍尔斯特(Gustav Holst)是一位有着北欧血统的英国音乐家,与埃尔加、戴留斯、沃恩.威廉斯等人齐名,同属19世纪向20世纪摆渡中,英国异军突起的现代作曲家族群。1874年9月21日,霍尔斯特出生于英国格鲁切斯特郡的切尔滕汉姆一个音乐家庭,他的曾祖父早在1807年从瑞典移居到英国。霍尔斯特的父亲是一位钢琴教师,同李斯特的父亲一样,霍父要把儿子打造成一个伟大的钢琴家。霍尔斯特音乐天赋极高,受家庭的影  相似文献   

7.
资助科学研究的选择有两个层次,一是在有不同能力的研究者中资助对象的选择;二是经费分配中对于学科及领域的选择.前一种选择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解决方法,而后一种选择涉及复杂的学科资助政策问题.如何选择优先资助领域,建立一套完整透明的,能对研究机会进行识别、分析、比较和排序的方法,是科技界讨论的热点.美国从60年代以来,进行了大量探讨,乃至争论,仍没有制定出实用的学科资助政策.近10年来,随着科学发展和国际形势及经济的需要,一般趋向于通过前瞻研究(ResearchForsight)和绩效评估,向有活力和社会影响大的学科领域倾…  相似文献   

8.
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根据科技发展态势和改善科学基金管理的需要,确立了系统性改革方案,其目标是构建理念先进、制度规范、公正高效的新时代科学基金治理体系,核心任务是明确资助导向、完善评审机制和优化学科布局[1].同时, 2020年也是制定"十四五"和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的重要一年.地球科学部把握科学基金改革的系统性和整体性要求,贯彻顶层设计和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9.
正扭转人才外流的一个方法是为这些人才在国内找到用武之地。当安尼尔·库尔(Anil Koul)告诉他的朋友,他将移居印度并在政府所属的研发机构工作时,"大部分人的反应是这种行为让人难以置信,甚至是同情。"他如是说。甚至有些人认为他的这个行为是个疯狂的做法,"为什么你从世界上最大的医疗保健企业离职转而投奔到印度政府机构中去?"  相似文献   

10.
谢懿 《世界科学》2010,(9):13-13
<正>耗时14年、超过10亿美元的支出,平流层红外天文台(SOFIA)终于进行它的第一次科学观测。似乎有充分的理由认为SOFIA——安装在波音747飞机中的一架由德国建造的2.5米望远镜——能够做出卓越的科学发现,其所专注的红外波段携带了包括行  相似文献   

11.
NASA的火星梦     
正以前的科幻电影描述的是几十年或几百年后的故事,但现在的科幻电影仿佛说的就是几年后的现实。《火星救援》讲述了一个如同"鲁滨逊漂流记"的故事:美国宇航员马克·沃特尼由于一场沙尘暴和他的团队失去了联系,孤身一人留在火星,最后想方设法终于回到了地球。影片以科学知识为轴,以火星为支点,以好莱坞为笔,画下了一个让人浮想联翩的圆。  相似文献   

12.
<正>2017年2月22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他们在名为TRAPPIST-1的单一恒星周围的宜居带发现了与地球大小相似的行星系统。该系统由7颗岩石行星组成,其表面可能含有液态水。在其他星系寻找外星生命的探索中,这一发现令人振奋。2016年,天文学家利用地面望远镜在TRAPPIST-1周围发现了3颗与地球大小相似的行星,而后又利用斯皮策太空望远镜进一步观测,最终表明,这一数量达到7颗。未来对这一独特行星系统的研究很有可能揭示适合生命存在的条件。  相似文献   

13.
冷疏影  许学伟 《科学通报》2021,66(2):193-2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海洋科学学科组基于学科战略、国际前沿和国家需求,开展学科优化布局,提出由"分支学科""支撑技术"和"发展领域"3大方向15个申请代码组成的新版申请代码体系,将更好地支撑海洋科学学科发展和国家战略落实.  相似文献   

14.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王成善等人联合美国、奥地利等国科学家申请的白垩纪松辽盆地大陆科学钻探项目获得国际大陆科学钻探计划(ICDP)批准.这是继东海和青海  相似文献   

15.
<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科学史上,不少有心人善于总结他人的研究工作和研究成果并从中得到启发、更进一步,获得重大科学成就。牛顿“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相传,1665年,牛顿为躲开瘟疫,离开剑桥避居乡间。一天,他坐在苹果树下,一只熟透了的苹果从树上掉落下来,引起了他的注意。牛顿从苹果落地想到了“月亮为什么不落地?”他猜想,使苹果落地的重力,在最高的山峰之巅仍可观察到,这会不会延伸到月球并影响到这个天体,并使之维持在轨道上。  相似文献   

16.
行星之灾     
正来自过去的灾难将再度打击地球——只是我们不知道这将发生在何时。10万年以前,冒纳罗亚火山(美国夏威夷岛著名的活火山)的一大块脱离夏威夷,滑落海洋中,引发的巨浪在附近一座海岛的斜坡上涌升至埃菲尔铁塔高度。这场巨型海啸并非一次孤立事件:过去4万年中,仅在北大西洋就发生了至少10次超过100立方千米的巨型滑坡,其中每一次都掀起高达几十到几百米的巨浪。另一次这样的巨型滑坡注定将在未来某个时刻发生——虽然目前谁都不知道它究竟会是在明天还是在10000年后发生。事实上,自然界对人类的不  相似文献   

17.
飞往行星     
我们地球的近邻──金星和火星,以及其他行星上面的情况究竟是什么样的?有没有生物或“外星人”?这一直是个不解之谜,也是人们时常争论的话题。因此,对于行星的研究,历来就是天文学家的重要任务之一。以往在地面上用各种天文观测方法,所了解的行星的情况是很有限的,主要的障碍是地球的大气层。随着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人们自然而然地首先考虑飞向行星,就近研究,甚至到别的行星上去实地考察,那该有多好啊!人类飞向行星是从1961年开始的。迄今为止,全世界已向行星发射了各种探测器与宇宙飞船有数十次了。不少探测都取得了辉煌…  相似文献   

18.
行星粉碎机     
如果我们说有一种机器可以把地球、火星那么大的行星磨成粉末,或许有人会说我们是痴人说梦,或者那是科幻电影中的场景.然而,在浩瀚的宇宙中的确有一种天然的行星粉碎机.这是一种奇特的天体,它可以像粉碎机那样把岩石行星磨碎成粉末.英国华威大学的天体物理学家指出,能粉碎行星的天体是白矮星.白矮星是如何形成的白矮星是即将死亡的恒星.恒星是可以发光发热的天体,它们就是一个个天然的核反应堆,可以把氢、氦等小原子聚合成大原子.这在物理学上被称为核聚变反应.恒星不断地在宇宙中燃烧,终将会有烧完的那一天.  相似文献   

19.
独特行星     
《大自然探索》2007,(2):36-37
自1995年10月6日瑞士日内瓦天文台的梅奥和奎洛兹发现第一颗太阳系外的行星以来,天文学家已在太阳系外发现了130多颗行星,1999年4月,还在仙女座v周围发现了3颗行星,组成一个"外太阳系".这130多颗行星的共同特征是:质量比地球大,多数比木星还大,只有1颗可能是地球型行星,大多数是气体巨行星.  相似文献   

20.
改造行星     
科学家认为可以被"地球化"改造的行星应该是典型的地球型行星.地球型行星需要具备一些条件,比如像地球一样拥有适当的绝对质量和适当的公转轨道半径,并且行星的演化历程也和地球相似.行星"地球化"改造的首选对象是火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