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靠近既有建筑物的深基坑支护工程中,相对于整体内支撑支护结构,采用支护桩加预加轴力钢格构柱斜抛撑结构,具有布置灵活、方便土方开挖、经济及安全等特点。文章结合具体工程实例,重点阐述了斜抛撑围护结构的方案设计及施工等,可为今后类似工程的支护设计和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陈立  焦苍  王全胜 《科技信息》2006,(10):416-417
地铁车站工程施工中围护结构是重要的一个环节。本文以某车站为例对柱列式灌注桩内撑式支护结构型式的设计计算、土方开挖、支撑架设、体系转换、信息化监测等进行了研究与应用介绍。  相似文献   

3.
针对双排桩加斜撑结合支护下深基础连续开挖施工过程,基于Madias三维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双排桩加斜撑结合支护下基坑开挖三维有限元仿真计算模型。对其开挖过程中的水平位移及基坑中心隆起进行模拟计算,并与实测结果进行比较。计算结果表明, MADIAS计算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基坑开挖过程及其变形,最后,结合施工结果讨论计算分析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佛山市某基坑支护工程施工工况进行模拟,分析开挖过程地表沉降、桩体水平位移及斜撑轴力的变化过程,并与现场监测数据进行对比,为斜撑基坑支护体系在深厚淤泥区的初步设计提供参考。通过单因素分析法,对斜撑斜率与斜撑间距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在深厚淤泥区,斜撑对基坑地表沉降的影响范围较为深远;在斜撑的作用下,桩顶水平位移增量得到了有效控制;斜撑在支护体系中承受压力作用,本工程中斜撑轴力最大值出现在本支护段最左侧,斜撑轴力最小值本支护段中间部位;在斜撑倾角增大的情况下,斜撑下方土体因为其距斜撑支撑点的距离更近,坑底隆起曲线有了明显的下降趋势;斜撑间距变化对坑底隆起的影响不大,但斜撑轴力受其影响较为明显,且两者间呈等斜率线性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5.
付国伟 《科技信息》2011,(23):I0331-I0331
土钉墙支护是基坑支护的一种常见做法,目前在地基工程中广泛应用,具有节约工期,简便易施工,工程造价低廉等优点。该施工技术比较成熟,支护效果好,稳定性强,减少土方开挖量,降低了放坡系数,克服了施工场地狭小的缺点,适用于城市市内施工的基坑支护施工,对于地下水位较深的区域更加适用。土钉墙支护施工技术要点主要包括:原材料、施工机具控制,土方分层开挖、成孔、钢筋制作安装、注浆、喷射混凝土面层、导流管安装及缺陷处理等工序要求。  相似文献   

6.
杨国怀 《科技信息》2013,(6):384-384
<正>1、基槽挖土方本工程挖基槽土方采用挖掘机及人工配合进行开挖。挖基配合墙体施工分段进行,先测量放线,定出开挖中线及边线,起点及终点,设立桩标,注明高程及开挖深度,用1m3反铲挖掘机开挖,多余的土方装车外运弃土。在施工过程中,应根据实际需要设置排水沟及集水坑进行施工排水,保证工作面干燥以及基底不被水浸。2、地基处理  相似文献   

7.
工程上常用的基坑支护结构设计计算方法无法适用于基坑非对称开挖的情况.针对日渐常见的非对称开挖工程,通过变形控制设计,首先引入考虑位移的非极限状态土压力理论,对作用于支护结构上的土压力进行修正.基于获得的修正土压力模式,在对支护结构进行整体受力分析的基础上,获得了可用于两侧挖深不同的单撑式刚性支护结构设计计算的解析解,并进一步分析了土体内摩擦角、支撑刚度、基坑开挖的非对称程度对支护结构安全最小插入比的影响.结果表明:经典等值梁法由于采用极限状态土压力理论,计算得到的支护结构插入比偏于不安全,且计算结果的不安全程度在土体内摩擦角较小的情况下更为严重;相对于较深侧,较浅侧插入比将对基坑的非对称开挖更加敏感;与仅按单边设计相比,该解析解可以有效节约工程造价.试验实测数据验证表明,该计算方法可用于桩土刚度差异较大情况下基坑两侧挖深不同的单撑式支护结构的设计与计算.  相似文献   

8.
基于工程实例,详细介绍了桩+竖向斜撑支护型式的设计思路,分别对土压力、斜撑、牛腿、承台和复合基桩水平承载力进行了详细的计算,指出了基坑支护设计是一个岩土与结构专业知识相结合的过程。对支挡结构进行精确受力分析,在薄弱部位进行加固处理,才能保证结构体系对边坡起到有效的支挡作用。  相似文献   

9.
周英 《广西科学》1996,3(3):77-79
认为将原设计的砂壤土心墙不过水土石围堰改为不过水的堆石体复合土工膜围堰是围堰按期完成的关键决策。将传统的先岸坡后河床、自上而下逐层开挖方案改为先挖河道中的岩层部分,再根据围堰施工进度,挖船闸岸坡覆盖土方用于土堤填筑,石主开挖从坝轴线附近拉槽创造工作面的方法解决了临建工程与主体工程同时进行的石料的来源。根据工程情况因地制宜,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和措施方案,加强现场管理的经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某浅埋偏压连拱隧道中导洞开挖中隔墙浇筑后,对靠近山体内侧的右洞先行开挖和支护,再进行靠近山体外侧的左洞的开挖,右洞二衬出现部分地段纵向开裂.针对该隧道实际情况,建立数值分析模型,分析了现有地质和施工条件下该隧道二衬开裂的主要原因,提出了类似条件下合理的连拱隧道施工工序.  相似文献   

11.
罗尚君  张敏 《科技信息》2013,(20):423-424
深基坑土方开挖,当施工现场不具备放坡条件,放坡无法保证施工安全,通过放坡及加设临时支撑已经不能满足施工需要时,一般采用支护结构进行临时支挡,以保证基坑的土壁稳定。支护结构的选型有排桩或地下连续墙、水泥土墙、逆作拱墙或采用上述型式的组合等。  相似文献   

12.
张乐 《广东科技》2009,(16):165-166
随着城镇建设的不断发展,大量水塘、农田、滩涂场地经围海吹砂造田及堆填成建设用地,其地下分布着较厚的淤泥、淤泥质粉质粘土或淤泥质粘土,该几层土均呈饱和、软塑状态,强度低、压缩性高、流动性强,在软土地基基坑土方开挖过程中,都会遇到工机械无法进场操作,工程桩容易偏移、倾斜,施工安全无法保证等的难题,尤其是大面积软土地基基坑,无法采用先施工围檩及内支撑再挖土的"先撑后挖"模式开挖,因此很有必要在大面积软土地基基坑加固及开挖方面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既方便施工又节约成本的技术措施.下面结合某工程采用搅拌桩格构式对基坑内土体进行加固处理并采取有针对性的土方开挖方法的例子,对大面积软土地基基坑格构式加固与开挖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近年,我国轨道交通发展迅猛,随着轨道交通线路的增多,由于线路交叉轨道交通基坑越来越深,随之带来土方开挖的难度也越来越大,本文就珠江三角洲城际快速轨道交通广州至佛山段9A标段明挖区间东端90m范围内的盾构始发井的土方开挖施工为例。对深基坑土方开挖技术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个简单而有效的技术,提高了深基坑土方开挖效率。  相似文献   

14.
针对狭长形逆作基坑中土方开挖与支撑施工的作业面冲突,提出了逆作法通道式土方开挖工艺.该工艺首先在基坑中部挖土形成纵向作业通道,再从远离出土口一侧快速分段挖除留土,同时跟进支撑制作养护.与传统挖土工艺相比,通道式土方开挖工艺不仅可以提高施工效率、缩短工期,还可通过增加留土宽度以减小支护结构变形,降低基坑开挖对环境的影响.该工艺成功应用于上海西站15号线地铁车站地下二、三层基坑工程.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施工可以将支护结构变形控制在允许范围内;与正常分段推进式挖土工艺相比,该工艺可以提高工效40%.  相似文献   

15.
在既有基坑工程实践中经常采用钢管斜撑对变形达到预警值的基坑侧壁进行抢险支护,能够获得较好的加固效果。但其支护的承载能力往往受到斜撑撑脚地基土体的稳定性所控制。本文针对基坑抢险工程中最为常用的无基座斜撑撑脚稳定性问题开展了室内物理模型试验研究。并对不同埋置深度的斜撑撑脚地基进行了试验加载和数值分析研究,获得了荷载位移曲线和地基土变形特征,并据此讨论了斜撑撑脚地基承载机理及破坏模式。当撑脚埋置深度较浅时,撑脚地基土体容易发生被动土压力破坏;当撑脚埋置大于一定深度时,撑脚地基承载力才能得到有效发挥。研究结果建议在实际工程应用中要确保斜撑撑脚有2倍管径以上的埋置深度。  相似文献   

16.
软土地基下基坑土方开挖分三层开挖(-4.00 m、-8.60 m、-10.25 m),每层均先开挖四角区域,再开挖中间对撑区域,水平混凝土支撑安装穿插于开挖过程中,形成“中心岛式”,以及时平衡基坑外侧土压力,同时采用井点降水,改善土体的抗剪强度,并及时进行监测,进而达到基坑安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正>高层建筑多层地下室传统的施工方法,是放坡大开挖或用支护结构支护后垂直开挖,挖至设计标高后浇筑钢筋混凝土底板,在由下而上逐层施工各层地下室结构,待地下结构完成后再进行地下结构  相似文献   

18.
随着工程建设的大力发展,地下室开挖逐步向深大方向发展,且周边环境条件越来越复杂.就一工程实例,详细进行了深大基坑支护的选型分析.该基坑临近已运营地铁、拟建地铁、大型住宅小区、已有办公大楼、市政道路等,周边环境条件极为复杂;基坑周长约1 000 m,开挖深度16.0~20.0 m,属于典型的深大基坑.经多方案综合分析比较,最后确定该基坑采用排桩+内支撑、排桩+锚索、排桩+钢斜撑、喷锚等多种支护型式.并根据现场监测数据、周边环境条件改变等随时调整设计方案,设计配合贯穿整个施工过程.该基坑分块施工,前后工期持续三年,经历两次延期,整个施工过程未发生实质性安全事故,达到了支护效果,可为同类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深基坑支护结构变形实例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郭传创  张翠勤  关群  张家树 《工程与建设》2009,23(5):699-700,703
文章从具体工程实例出发.建立基坑观测点变形位移与时间、土方开挖深度之间关系图,通过分析表明,基坑支护结构的形状、时窄效应对支护效果有较大影响;并利用BoItzmann公式分别拟合基坑冠梁变形与时间和土方开挖深度的关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0.
滕玉龙 《甘肃科技》2004,20(5):39-39,19
在旧河床高水位砂砾层基坑的土方开挖中 ,进行分层开挖土方及利用管井与基坑明排水相结合的方法 ,达到快速降低基坑水位 ,创造“挖干土、排清水”的施工环境 ,加快工程施工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