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曙 《工程与建设》2006,20(5):549-550
档案的根本价值在于档案的利用。从档案的利用对象来看,档案利用经历了从古代的特权利用走向现代的限制利用,当前又表现为从限制利用向自由利用过渡,文章从档案利用的这两次过渡着手,阐述了档案利用的历史和现状。  相似文献   

2.
土地利用集约度评价是区域土地集约利用的重要内容,从土地投入强度、利用程度、利用效益和土地持续利用趋势4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运用人工神经网络,对福建省漳州市土地利用集约度进行评价,得出了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区域差异显著的结论,并将漳州市各县(市、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分为集约利用型、适度利用型、低效利用型和粗放利用型.研究结果表明,漳州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关系,集约利用总体水平不高.  相似文献   

3.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是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从土地投入强度、利用程度、利用效益和土地持续利用趋势4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采取定量的分析方法对贵州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贵州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分为低度利用、适度利用和集约利用3个等级,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整体水平并不高,城市土地利用的重点应放在土地投入水平和可持续利用方面,走集约式土地利用方向,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益。  相似文献   

4.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是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从土地投入强度、利用程度、利用效益和土地持续利用趋势4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采取定量的分析方法对贵州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贵州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分为低度利用、适度利用和集约利用3个等级,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整体水平并不高,城市土地利用的重点应放在土地投入水平和可持续利用方面,走集约式土地利用方向,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益。  相似文献   

5.
应用可持续发展理论 ,分析广西陆川县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背景、利用状况、利用潜力和面临的主要问题 ,提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背景、利用状况、利用潜力和面临的主要问题 ,提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6.
张伟  朱彦奎  王国磊 《科技信息》2011,(3):I0051-I0051,I0014
基于我国天然气利用的现状,介绍了我国天然气利用的发展历程和应用前景,分析了天然气的利用在城镇能源利用中的优势,为我国天然气利用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乌鲁木齐市土地利用的生态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注重生态效益是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客观要求,是有别于传统土地利用方式的现代利用模式。本文通过对近年来乌鲁木齐市土地利用中的生态效益进行分析,揭示了乌鲁木齐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保证生态安全和经济有效性的前提下,提出了可持续利用乌鲁木齐市土地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8.
地热能作为可再生能源,直接利用和间接利用受到各行各业的重视.我国地热能利用目前主要以直接利用为主,间接利用处于研究阶段,但是相应的环境问题是地热能利用研究需要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该文针对环境问题及我国目前发展状态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利用导数性质证明几类较典型的不等式,分别利用函数的单调性,利用极值、最值,利用柯西不等式对几个实例进行论证,并给予了相应的推广。  相似文献   

10.
小城镇土地利用是一个复杂系统,系统的稳定与否直接关系到小城镇各项活动的正常进行.从信息论的信息熵原理可知,信息熵的大小可以反映出土地利用系统的有序程度及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通过信息熵、均衡度、优势度的计算,可以分析小城镇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为小城镇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区域农用地可持续利用评价——以温州市为例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建立了农用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和协调度评价模型,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及管理调控等方面确定了33项评价指标,提出了农用地可持续利用动态评价和调控的模式.利用建立的模型与评价指标体系对温州地区农用地利用系统进行了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目前温州市域农用地利用处于基本可持续利用状态,但土地利用中存在的资源环境问题较多.最后对农用地可持续利用的调控措施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
在遥感技术和GIS技术的支持下,对长江上游地区1980、1990和2000年3个不同时期土地利用的时空动态特征进行了定量分析.通过数学建模,利用土地利用变化率和相对变化率指数、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以及土地利用程度模型等对土地利用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动态变化的区域分异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近20年来该地区主要的土地利用变化类型为草地、林地、建设用地和耕地,其中建设用地面积增长迅速.西藏主要的土地利用/覆被类型为草地、林地和未利用地,土地利用/覆被最不稳定,但土地利用程度增幅非常小.青海以草地和未利用地为主,虽然期间土地利用动态度较高,但土地利用程度有所下降.其余地区主要的土地利用/覆被类型都为耕地、林地和草地,四川土地利用动态度和利用程度的变化幅度不大,云南、陕西和贵州的土地利用动态度和利用程度变化的趋势和幅度都基本相似.虽然湖北、甘肃和重庆的土地利用动态度变化幅度不大,但土地利用程度却有明显地提高.  相似文献   

13.
潘涛  杨传俊  罗颖  郭艳  王涛 《江西科学》2008,26(1):80-83
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决定了必须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结合重庆市丰都县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工作实际,提出城镇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方法,确定集约利用指标,测算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潜力,提出集约用地的保障措施,为更好的进行土地管理、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14.
在本体及知识库理论的支持下,将本体知识库引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领域.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和过程,构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本体知识库.在此基础上,集成本体知识库开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决策支持系统,并将系统应用于福建省常山华侨经济开发区2006-2020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工作中.示范应用过程表明:本体知识库技术能够有效实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领域方法与知识的重用,提高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效率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15.
将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这一理念全面融入到土地利用规划管理工作当中,制订节约集约型的土地利用规划,是新形势下编制新一轮土地规划的必然趋势,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的根本保障。本文从土地利用规划与节约集约利用关系、规划修编方法、规划修编内容以及规划的实施与管理对节约集约型土地利用规划修编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6.
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下我国土地集约利用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持续发展思想下,我国对土地利用系统的认识逐步加深.土地集约利用研究的对象从农用地向非农用地和区域土地扩展,更加注重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空间布局、土地集约利用效益的综合性、土地集约利用的动态性和层次性研究,可持续发展规划对土地集约利用有着重要的作用并产生了深远影响,并进一步指导我国今后的土地集约利用.  相似文献   

17.
湖南省环洞庭湖三市耕地集约利用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湖南省环洞庭湖的岳阳、常德、益阳三市为典型研究区域,以土地集约利用为目标,构建耕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和评判标准,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区域耕地集约利用评价。结果显示:2009年,岳阳市耕地处于中度集约利用状态,集约利用综合评分为0.6838;常德市耕地处于高度集约利用状态,集约利用综合评分为0.7465;益阳市耕地处于一般集约利用状态,集约利用综合评分为0.6581。总体上看,环洞庭湖三市耕地集约利用程度均高于同期全省平均水平,加大耕地投入强度、提高耕地产出效益是三市耕地集约利用程度提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同智利 《科技信息》2010,(19):382-383
国内外城市雨水利用系统现状表明,目前的雨水利用技术包括雨水的集蓄利用、间接利用与综合利用。本文在总结国内外雨水资源利用技术的基础上,对国内外目前的雨水处理技术进行了分类和总结。通过借鉴国外先进的雨水利用技术及设备,以干旱缺水的陕北地区靖边县城镇开发建设为例,寻求适合靖边县城镇建设的雨水资源利用技术。并为该区域的雨水资源利用提供建设指导。  相似文献   

19.
建立了一套基于低碳背景下的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包含土地投入强度、土地利用程度和土地利用效益三个方面共14个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计算各指标权重.对广西14个市进行了低碳背景下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北海市、柳州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较高,防城港市、贵港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较低;从广西区域来看,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较高的城市所占的比例较低,广西土地集约利用的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多数城镇用地结构中,工业用地比例大,加之城镇土地利用模式大多是粗放型的,致使城镇土地利用产出非常低。因此进行城镇土地集约利用研究非常必要的。本文对佳木斯市城镇土地集约利用状况进行调查与研究,通过分析佳木斯市城镇土地集约利用状况不足,将粗放式的消耗高、质量差、效益低的土地利用方式,转变为集约化增长方式,达到土地的集约利用,从而对其它城镇土地集约利用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