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7 毫秒
1.
昆明城市天然气高压管网东入城管线下穿即将运营的某高铁线路,为研究下穿管线涵洞顶管工程对该高速铁路路基的影响.在现场调查和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基于FLAC3D数值模拟和现场顶管施工观测,分析了下穿涵洞顶管施工引起高铁路基岩土体的运移规律、变形和破坏特征,以及顶进管道结构等在施工过程中的受力和位移状态.结果表明:在现有涵洞顶管下穿高速铁路路基施工方案和参数下,该天然气高压管网涵洞顶管下穿对既有高速铁路路基的影响很小,基本不会影响该高铁线路的正常运营.研究成果对该顶管工程的安全施工及高铁的安全运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交通需求日益多样化的今天,下穿工程作为立体交通手段,被广泛应用于改善交通状况,提高道路通行能力的工程实践中,下穿工程由于大多处于水平面以下,甚至要穿过河湖,结构防水是必须高度重视的核心问题。本文阐述了下穿结构防水工程的重要作用,以安徽省淮南市山南新区南纬六路中央公园下穿隧道工程为例,对该下穿结构防水工程施工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天津地区软土地层隧道盾构区间下穿施工对京沪高铁南仓特大桥的影响,以下穿京沪高铁的天津地铁7号线外院附中站-榆关道站区间隧道工程为背景,对下穿京沪高铁南仓特大桥段区间盾构隧道进行设计,通过运用Midas/GTS有限元软件数值分析方法对盾构区间下穿京沪高铁南仓特大桥进行有限元数值分析。研究盾构区间下穿京沪高铁南仓特大桥施工过程中桥面、桥墩、承台及桥桩位移变化规律特征。总结盾构区间侧穿桥桩施工过程中桥桩附加应力变化规律;揭示了盾构区间下穿京沪高铁特大桥施工过程中承台差异沉降及地层应力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盾构隧道施工过程中京沪高铁天津南仓特大桥桥桩附加弯矩较小,桥面、承台、桥墩及桥桩沉降最大值均在控制标准值范围以内,桥桩水平位移最大值在控制标准值范围以内,不会对大桥产生破坏影响。可见在软土地区盾构施工对高铁特大桥有一定程度影响,但通过施加工程措施后,可有效降低对桥的影响程度,保证高铁桥的安全。研究成果可为类型工程施工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朱振样  闫新事 《科技咨询导报》2012,(28):132-132,134
京沪高铁曲阜连接线工程下穿京台高速公路,采用高速公路主线改道,先成桥后开挖的施工方案,即完成了路改桥的施工,又保障了京台高速主线的正常通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其他类似下穿公路的桥梁施工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盾构下穿施工影响下的既有高铁线路的沉降规律及控制沉降的盾构施工参数,结合黄泛区富水粉砂层地质条件下淮安地铁1 号线淮安东站—盾构工作井区间土压平衡(EPB)盾构隧道下穿连镇高铁线路的施工参数和现场实测资料,分析盾构下穿施工中高铁路基及站台沉降的变化规律,探究盾构施工参数与地表沉降的关系.结果表明:站台区域的沉降槽...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盾构下穿时,列车荷载作用下既有高铁桥梁动力响应。以盾构下穿某高速铁路简支梁桥为工程背景,运用有限元软件Midas/GTS建立盾构隧道先后下穿高铁桥梁模型,分析盾构下穿时列车荷载作用下高速铁路简支桥梁动力响应。首先分析了当盾构开挖至桥梁近侧,列车以不同速度200~350 km/h、不同轴重110~220 kN运行时对高速铁路简支梁桥墩顶沉降的影响。接着探讨在不同开挖阶段,速度200 km/h、轴重110 kN的列车动荷载冲击下高铁桥梁墩台顶变形规律。结果表明:盾构开挖至桥梁近侧时,不同速度、轴重列车荷载冲击下,高铁桥梁墩台顶的变形规律基本一致,其沉降在一定时间达到峰值,其后逐渐回升并稳定在某一波动范围内;随着列车速度与轴重的增加,墩台顶沉降峰值越大;盾构开挖时,列车时速低于200 km/h、轴重小于110 kN时其墩台顶沉降峰值当满足高铁桥梁单墩顶竖向沉降控制标准,与列车速度相比,列车轴重对桥梁的动力响应影响更大;列车动荷载作用下,盾构隧道开挖对高铁桥梁墩顶变形的影响主要为盾构开挖至桥梁近侧的初开挖阶段,盾构开挖远离桥侧后墩顶变形基本处于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地铁开通运行后对地面建构筑物的影响及上部铁路动荷载情况下对地铁隧道结构的影响,采用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南京地铁4#线下穿京沪高铁联络线和宁芜铁路路基段进行了探讨和分析,研究了地铁运行震动和铁路机车动荷载情况下地层的动应力分布及变化规律,进一步分析运行状态下两者的相互影响情况。结果表明:高铁震动引起的土体动应力较大,并对隧道结构产生不利影响,高铁列车通过隧道上方时隧道顶部加速度的变化幅值明显变大,说明隧道管片对高铁列车运行产生的动荷载较为敏感,相比之下对普通列车产生的动荷载的敏感性不强。为确保地铁运行后结构的安全,隧道在设计时采取了安设高强度螺栓,浮置板道床以及在管片上增设注浆孔等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黄土地区盾构隧道下穿高铁路基响应规律,依托西安地铁一号线下穿某高铁线实际工程,基于沉降理论估算了双线隧道施工引起上方路基沉降量,建立了区间隧道下穿既有高铁路基数值模型,分析了不同桩底与隧道净距下道床、路基、水泥粉煤灰碎石(cement fly-ash gravel, CFG)桩竖向沉降与CFG桩受力响应规律。结果表明:CFG桩轴力、道床、路基竖向沉降变形随桩底与隧道净距逐渐增大而增大,施工至隧道正上方时达到最大,平行于掘进方向随与隧道水平距离增加,沉降逐渐减小,沿盾构施工方向沉降逐渐增大,道床与路基结构产生倾斜但垂直倾斜高度均不超过2 mm; CFG桩最大轴力集中于两侧单桩,而隧道正上方范围内CFG所受轴力较小,在桩底与隧道距离为3.235 m与5 m工况下,CFG桩所受轴力值分别达到最小和最大,褥垫层以内的CFG桩未出现受压破坏。  相似文献   

9.
在下穿既有道路的新建隧道爆破施工中,爆破振动极易引起上部路面结构的损伤和破坏.以宝汉高速新建下穿316国道的关林子隧道为例,采用有限元法模拟路面关键点峰值振速、路面应力以及路面位移,并结合现场爆破振动与振速监测结果,对比分析爆破振动对既有道路的影响.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0个关键点爆破峰值振速均发生在掏槽眼爆破时,既有道路的应力以及路面位移均较小,不足以引起既有道路的破坏;根据数值模拟和现场测试结果,下穿段地表质点振速的合速度峰值不超过0.035 m/s时可保证既有道路安全.  相似文献   

10.
2018年4—5月, 在河北省容城县进行前后两期道路地震学密集台阵观测。观测仪器包括200多个短周期地震仪和 22个甚宽频带地震仪。观测台阵跨越高铁、普通铁路、高速公路及普通道路。通过一致性检验和远震波形对短周期地震仪进行台站时钟校正, 获得近50万条高铁地震记录。这些地震记录可用于研究高铁或其他道路震源及波场特征, 进行浅层及深层地下结构4D成像, 为道路安全、地震预测、环境监测、资源和能源探测、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以及智慧城市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1.
盾构下穿地铁运营隧道沉降规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确保盾构安全顺利地下穿地铁运营隧道,避免下穿过程中引起运营隧道过量沉降,影响既有线运营安全,以北京地铁14号线阜通西站~望京站盾构区间隧道下穿地铁15号线运营隧道为工程背景,对左右线盾构2次下穿15号线运营隧道施工过程和沉降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在分析右线盾构首次下穿地铁运营隧道结构沉降规律的基础上,制定了左线盾构二次下穿运营隧道的施工参数和相关控制措施,确保了二次下穿运营隧道结构沉降控制在-3 mm以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设定较高的土压力,采用盾体上的径向注浆孔向盾体和土体之间的空隙注入填充物,提高同步注浆浆液质量和及时进行二次补浆等措施能够有效减小运营隧道结构沉降;盾构施工引起15号线运营隧道的横向沉降范围与施工参数基本无关,左右线穿越有明显的叠加效应,叠加区域内,横向沉降显著影响区域在0~4 D;在不采取超前预加固措施的基础上,仅通过合理设定盾构施工参数和隧道内采取相关措施,能够将15号线隧道结构沉降控制在-3 mm以内。研究结果具有较强的工程实用价值,特别是对盾构下穿运营隧道施工方案的制定具有较强参考价值,也可为国内外类似盾构下穿既有线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道路工程的施工数量在近些年呈现出了不断增长的状态,这主要受到了经济发展的影响,不仅仅数量上有所增加,工程种类也随之增多。而高铁以高速、舒适以及便捷等特点成为了当前道路施工工程建设的热点。但是正是其高时速特点,要求其路基的平整度、密度以及强度必须符合相关设计标准以及施工规定。但是施工过程中由于受到外界环境,例如地质环境、温度环境以及气候环境等影响,高铁路基极易发生病害,若不能对其及时的预防和处理,则将会直接对高铁轨道的质量造成威胁,从而影响行车安全。文章便针对此类问题展开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中各类道路不可避免地会与铁路交叉,并多采用下穿箱形立交桥方式,常会遇到拟建场地地基软弱的情况,必须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本文结合某下穿铁路立交工程软弱地基处理实例,详细阐述了高压高压旋喷桩加固设计和施工参数,质量检测和跟踪观测结果表明该地基处理是成功的,可同类似工程设计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14.
谷剑锋  陈鹏 《工程与建设》2021,35(2):230-232
高铁客站新区大多位于城市中心区外围,其路网结构与城市路网相似,但也有其特点.为节约道路资源,促进站区交通流的"微循环"运行,以高铁客站新区路网为研究对象,选取国内外典型高铁站区,从路网密度方面分析站区路网级配存在的问题,并以宜昌东站区作为实例,探讨其路网结构现状及改善措施,以期为国内其他站区后期改扩建交通规划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高铁建设的快速发展,线路测量技术的研究也在不断进步,高铁道路建设中道路改移是高铁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该文主要研究京沈高铁阜新段道路改移测量设计与实施,围绕阜新标段地理位置、地势地貌等情况对带状控制网布设进行介绍,对不同标段不同坐标系下道路设计图进行坐标转换,对处理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16.
针对成都地铁18号线合江车辆段出入线大盾构小间距超浅埋下穿东风渠工程,提出了用黏土换填河底的淤泥、施工隔水层和抗浮压板、控制盾构掘进参数、改良渣土以及壁后二次保压注浆的综合措施,有效解决了下穿河流安全施工风险问题,提高了盾构隧道管片结构的抗浮能力,产生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建立了大盾构小间距超浅埋下穿河流安全施工技术,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的交通建设发展迅速,全国各地都在大力修建公路,在公路与铁路相交的地方,修建了大量的公铁下穿立交道路。下穿道路具有降低造价经济、节约市政道路占地、降低拆迁和征地的费用、减少噪声污染等优点。但是,全国各地已修建的下穿道路,大部分在远远没有达到设计年限时就已经出现各种严重的混凝土路面病害,其主要原因多为路袁和路下排水系统堵塞、瘫痪造成的。  相似文献   

18.
随着城市地下交通的发展,地下空间得到广阔的应用。由于城市地下状况比较复杂,如何让线路顺利通过且不影响原有建筑物的安全。桩基托换技术是解决这一城市建设施工难题的重要手段。监测伴随桩基托换的始终,在桩基托换中起着重要作用。结合成绵乐(成都—绵阳—乐山)高铁下穿成昆(成都—昆明)铁路桥的工程实例,介绍桩基托换监测技术在穿越地下桩基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城市路网特别是快速路网的建设中,下穿式立交作为诸多立交形式中的一种,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目前,下穿立交主体工程所采用的结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桥梁结构,另一种是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两种结构各有优缺点.具体选用何种结构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城市地铁线网的建设是其中的一个主要影响因素.基于合肥地区城市下穿桥及地铁建设的经验,研究了地铁线网对下穿主体结构选型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地铁线路与下穿立交走向平行时,其对下穿结构的选型影响较小,此时桥梁结构及框架结构均可采用;当地铁线路与下穿立交垂直交叉时,其对下穿结构的选型影响较大,建议优先选用框架结构.  相似文献   

20.
研究高铁隧道下穿断层破碎带围岩的变形规律,结合山西长治皇后岭隧道断层带施工区段,采用FLAC3 D软件进行模拟研究.模拟结果显示,隧道下穿断层带时,拱顶沉降和拱肩、拱腰收敛的变化趋势均为先增大后减小.沉降和收敛的最大值发生处在断层偏向的一侧.采用FLAC 3 D模拟断层隧道,隧道的沉降收敛突变范围比断层带与隧道接触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