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HG1 025 t/h锅炉水冷壁磨损多发生在燃烧器周围、喷燃器附近,若水冷壁磨损泄漏就会立即引起停炉事故。文章从四角喷燃直流燃烧器的布置以及运行情况,对产生水冷壁磨损的原因进行剖析,提出了综合的防磨措施。  相似文献   

2.
HG1 025 t/h锅炉水冷壁磨损多发生在燃烧器周围、喷燃器附近,若水冷壁磨损泄漏就会立即引起停炉事故.文章从四角喷燃直流燃烧器的布置以及运行情况,对产生水冷壁磨损的原因进行剖析,提出了综合的防磨措施.  相似文献   

3.
作者通过大量试验证明了水力机械中鱼鳞状表面破坏不是泥砂磨损的特征,而是含砂水中汽蚀破坏的一种特征,证明了单纯泥砂磨损是越冲磨越光滑,而且是较为缓慢的。因此得出了消灭或减轻汽蚀是对待这类问题的首要措施,还结合国外的研究,总结出了含砂水中汽蚀和磨损的规律。按照这种规律已使得六郎洞等水电站水轮机快速破坏问题得到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工业烟气具有含灰量大、含黏性物质及含腐蚀性气体多的特点,易造成烟气换热器换热表面积灰、磨损和腐蚀等一系列严重问题,是余热回收领域目前亟待解决的研究课题.本文对中低温余热回收所用的管排式烟气换热器的积灰、磨损及腐蚀特性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和回顾,分析了换热器换热表面积灰、磨损及腐蚀的形成原因及影响因素,同时介绍了近年来作者团队在换热表面飞灰颗粒沉积、磨损及腐蚀特性方面开展的有关研究结果.首先,对现有的和前期作者团队建立的颗粒碰撞沉积模型进行了简要回顾,并以前期团队开展的工作为例,具体介绍了管排式烟气换热器的积灰特性及其影响因素,并给出了能有效减轻积灰的椭圆管换热器设计;接着,介绍了气固两相绕流换热管的流动和磨损特性,以及烟气参数对磨损特性的影响规律;随后,介绍了一种预测换热器表面酸蒸气凝结的耦合计算方法,说明了运行参数和几何参数对换热器局部腐蚀特性的影响规律,并给出了相应条件下的H型翅片管换热器的酸传质计算关联式;同时,介绍了团队前期提出的在线检测和实验室低温腐蚀装置,说明了不同材料的抗腐蚀特性及换热面积灰与酸的耦合作用机理.最后,对中低温烟气换热器积灰、磨损及腐蚀特性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雒建斌 《科学通报》2020,65(27):2966-2978
摩擦消耗掉全世界约1/3的一次能源,磨损致使大约80%的机器零部件失效,每年因摩擦、磨损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的2%~7%.对于中国这样的制造大国,摩擦、磨损造成的损失占比较高.仅以5%计算, 2019年我国因摩擦、磨损造成的损失就可能达4.95万亿元.因此,如何减少摩擦、降低磨损是大家广为关注的问题,也是影响人类社会走向绿色、环保、有效利用资源和能源的关键因素之一.探索摩擦起源,实现超滑状态成为摩擦学研究的重大使命.超滑就是将摩擦系数呈数个数量级的降低,同时伴随磨损率呈数量级下降的一种新技术.本文重点介绍了我们课题组近期在超滑和微观摩擦能量耗散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同时也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了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6.
摩擦磨损过程的非平衡态热力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戴振东  薛群基 《自然杂志》1998,20(4):220-228
摩擦学是一个高度交叉的综合性的边缘学科.影响摩擦磨损过程的因素不仅众多,而且存在复杂的非线性相互作用.与其他技术基础学科相比,摩擦学理论对工程的指导作用远远处于落后的地位,因而必须转换角度,从综合和系统的观点加强定量模型的研究.非平衡态热力学研究的发展为这一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文提出以熵平衡关系和超熵产生不等式为基础,以熵为表征参数的学术观点.在此基础上对摩擦磨损过程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按照熵平衡关系将摩擦磨损过程分解为热传导、扩散、粘滞性流动和摩擦化学反应四个子过程,回顾和总结了相应的研究状况,指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张振宇  路新春  雒建斌 《科学通报》2007,52(12):1467-1473
利用一种新型的超音速等离子喷涂方法制备了稀土氧化物掺杂CoCrW涂层. 通过X射线衍射仪、接触表面形貌仪、显微硬度测试仪、多功能摩擦磨损试验机和具有EDS能谱的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涂层的相结构、表面形貌、显微硬度、摩擦磨损性能进行了研究. 实验结果显示, 稀土氧化物掺杂涂层具有很高的显微硬度和优越的摩擦学性能. 同时, 对涂层的摩擦和磨损机理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白层自1911年由Stead在磨损的钢丝绳表面发现以来,一直是磨损工作者感兴趣的焦点.表面白层在许多材料和不同工况条件下被观察到,具有硬度高和晶粒细小等共同特征,然而白层中是否产生了相变至今仍有争议.在高速冲击情况下,材料中通常产生体内的白层(或称白带).本世纪40年代,Zener和Hollomon用绝热剪切的观点对这种动态下的独特现象进行了解释,从70年代开始,力学界对绝热剪切的现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众多工业应用场合同低速冲击有关,而低速下的绝热剪切现象研究得非常有限,因此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对选材及工艺改进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模拟了工业上广泛应用的球磨机的工况条件,对冲击磨损中的绝热剪切带进行了较详细的观察和研究。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介绍车床尾座的磨损问题及解决方案.另外,设计了一种车床尾座的调高装置,并说明了这种调高装置的几点好处.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介绍车床尾座的磨损问题及解决方案。另外,设计了一种车床尾座的调高装置,并说明了这种调高装置的几点好处。  相似文献   

11.
文章主要介绍了HHT算法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特征,并对严重磨损的轴承进行了故障特征提取,取得了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2.
王永刚  李久盛  任天辉 《科学通报》2007,52(22):2607-2612
为开发可作为硫化烯烃替代物的润滑油添加剂, 合成了一种含黄原酸基团的硼酸酯衍生物(BXT)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利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对该化合物在菜籽油中的摩擦学性能进行了评价. 结果表明, BXT在菜籽油中具有优异的承载能力、减摩及抗磨性能; 与硫化烯烃相比, BXT没有明显的气味, 铜腐蚀程度低且热稳定性高. 采用三维表面轮廓仪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钢球磨损表面的形貌和元素状态进行了分析, 初步研究了BXT在摩擦过程中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3.
200 MW机组常采用两转子三支点的支承方式,并采用带止口的刚性联轴器。该联轴器止口磨损后,间隙变大。联轴器销子在反复拆装后,销孔和销子也容易磨损和拉伤,破坏了配合尺寸,使联轴器圆周对中不好,导致运行时机组发生振动。文章通过对一次实践操作过程的描述和总结,全面介绍了该工艺过程,对今后处理类似缺陷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200 MW机组常采用两转子三支点的支承方式,并采用带止口的刚性联轴器.该联轴器止口磨损后,间隙变大.联轴器销子在反复拆装后,销孔和销子也容易磨损和拉伤,破坏了配合尺寸,使联轴器圆周对中不好,导致运行时机组发生振动.文章通过对一次实践操作过程的描述和总结,全面介绍了该工艺过程,对今后处理类似缺陷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由于沥青材质本身的差异以及受设计和施工水平的影响,沥青路面常常出现开裂、泛油、松散、坑槽等常见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严重影响了行车速度、行车安全,加大了汽车磨损,缩短了沥青路面使用寿命,影响了道路投资效益.  相似文献   

16.
胡晓莉  张晨辉  雒建斌  温诗铸 《科学通报》2005,50(21):2422-2426
采用浸涂方法在磁头表面制备聚甲基丙烯酸氟代辛酯(PFAM)分子膜, 对磁头表进行表面改性, 并利用时间飞行二次离子质谱仪(TOF-SIMS)、接触角测量仪和原子力显微镜(AFM)对PFAM分子膜表征. 测试结果表明, 浓度是影响分子膜厚度、表面形貌和摩擦特性的主要因素. 溶液浓度为500 μg/g时制备的分子膜具有最好的摩擦磨损性能, 磁头经过20000次起停循环后黏着力不超过2.4 g. 因此, 磁头表面制备致密且缺陷少的PFAM分子膜有助于磁头磁盘之间的润滑, 减少摩擦磨损, 提高磁头的摩擦磨损性能.  相似文献   

17.
针对不同磨损情况的原子力显微镜探针,运用三维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不同曲率半径探针接触压入及滑动过程中单晶铜基体表面材料的变形及摩擦磨损机制.研究结果发现,在探针接触压入单晶铜基体时,接触作用力、位错及位错发射等缺陷随着接触深度或接触半径的增大而增加,位错发射方向为[101]和[101].探针在单晶铜基体表面滑动过程中,探针曲率半径增大,因材料塑性变形形成的沟槽、法向力及摩擦力也随之增大,而摩擦系数随之减小.堆垛层错沿着滑动方向扩展并随探针曲率半径增大而增多.此外,摩擦磨损过程中产生的隆起堆积原子数量随着探针曲率半径或滑动距离增大而增多.  相似文献   

18.
不锈钢之父     
不锈钢的发明和使用,要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当时,英国科学家亨利·布雷尔利受英国政府军部兵工厂委托,研究武器的改进工作.那时,士兵用的步枪枪膛极易磨损,布雷尔利想发明一种不易磨损的合金钢. 1913年,他在一次研究过程中,用铬金属加在钢中试验,但没有成功.他只好失望地把它们抛在废铁堆里.过了很久,废铁堆里原来的废铁都锈蚀了,仅有那几块含铬的钢依旧是亮晶晶的.  相似文献   

19.
路面不平整将直接影响到行车的平稳与舒适,对车辆磨损、燃油损耗、路面损坏等方面也有直接的影响,平整度成为度量路面使用性能的指标之一.文章论述了对平整度造成影响的各方面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20.
载流摩擦的研究现状与挑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载流摩擦问题是包含导电和摩擦磨损两个系统的多学科交叉问题,且两系统存在强烈的性能耦合和损伤耦合,伴生电弧是其最显著的特点。作者还介绍了载流摩擦的研究现状,并展望了其未来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