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垃圾基因的重要性基因一直是科学界的主角,但有一部分基因此前一直被认为是垃圾基因,而这部分基因实际上具有与其他基因同等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随着生物学的发展,哺乳类新物种的发现已经日益减少。最近在非洲又发现了新的灵长类物种,更属难得。1988年4月证实,1985年在马达加斯加观察到的一些狐猴属于一个新种Hahalemur aurcus。当年看到这些狐猴后,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和美国北卡罗利纳州杜克大学立即组队进行研究。他们捕获2头,经过染色体分析,证明不属于过去所了解的任何  相似文献   

3.
科学家最近宣布,他们在东南亚发现了一种新的响尾蛇,并称之为“红宝石眼绿响尾蛇”。这种响尾蛇从越南南部丘陵到柬埔寨东部高原都有分布。从1999-2003年,科学家在泰国、老挝、越南和柬埔寨搜集绿响尾蛇,在实验室里检验它们,运用生理特征和基因来辨别新的蛇种。  相似文献   

4.
最近,“保护国际”组织的科学考察人员在哥伦比亚深山中发现了两栖动物的10个新物种.其中9种奇特的青蛙和1种鲵。“保护国际”组织的两栖动物专家罗宾·摩尔表示,因为全球将近1/3的两栖动物正面临灭绝的危险.所以这一发现令人兴奋。  相似文献   

5.
正科学家最近发现了一头生活在6900万年前、体长超过9米的鸭嘴龙的化石,它属于此前未知的一种鸭嘴龙。当时,这种长着几百颗牙齿(帮助它们咀嚼粗糙植被)的素食恐龙成群栖息于今天阿拉斯加所在地(当时的阿拉斯加北部气候较温暖,被森林覆盖)。它们可能主要靠后肢行走,但也可能用四条腿行走。从化石出土情况判断,这头鸭嘴龙可能接连数月生活在黑暗中,最终可能因遭遇暴风雪而亡。  相似文献   

6.
《大自然探索》2009,(2):5-5
最近,生物学家通过基因分析发现,生活在美洲和西部非洲水域的大西洋巨鲈和游弋在东太平洋珊瑚礁中的太平洋巨鲈是两种不同的鲈鱼,而此前100多年中,生物学家一直以为它们是同一种鱼。这也难怪,因为两者看上去外形及体表简直一模一样,所以科学家以前根本就没想过要对两者进行基因比对。新辨识的太平洋巨鲈身长可超过1.8米,体重可达454千克。  相似文献   

7.
正科学家最近宣布,在中国南方发现了一个新种的长鼻霸王龙(也称暴龙)——虔州龙。生活在6600万年前(白垩纪晚期)的虔州龙与霸王龙属于同一家族,它们都是凶猛可怕的掠食者。不过,虔州龙与其他大多数霸王龙的模样都大不相同。虔州龙的脑袋和口鼻部都很长,牙齿偏窄(难怪一些科学家戏称它们为"匹诺曹龙"),而一般霸王龙的下  相似文献   

8.
魏正一 《科学通报》1974,19(1):38-38
黑龙江省及其邻近地区,埋藏有大量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它们主要是属于更新世晚期的猛犸象-披毛犀动物群(Mammuthus-Coelodonta Fauaa)中的种类,代表一种比较寒冷的气候环境。其中有一些绝灭的种类,  相似文献   

9.
《科学24小时》2013,(11):21
<正>考古学家日前在内蒙古发现一种类似松鼠的古兽化石,其年代可追溯至1.65亿年前,早于雷克斯霸王龙的生活年代,是迄今保存最完好的远古哺乳动物化石之一。这种远古哺乳动物学名为Megaconus mammaliaformis,它们虽早已灭绝,却是包括人类在内的现代哺乳动物的祖先。在内蒙古的这一发现还提供了证据,证明在首批真正意义上的哺乳动物崛起前,其毛皮等特征就已经出现。  相似文献   

10.
每年有不少动物闪种种原因从地球上完全消失了,而科学家们每年也会发现不少新的物种。这些新发现的物种让我们认识到地球上物种的多样性。然而,随着科学考察的不断深人,新物种尤其是哺乳动物新品种的发现越来越难,  相似文献   

11.
日前,美国科学家在哺乳动物的视网膜中发现了一种新的神经细胞,并将其命名为"钟形细胞",因为它的形状类似于手铃.钟形细胞传递来自视网膜内感光棒和感光锥的视觉信号,但这种神经细胞的确切用途还不明确.  相似文献   

12.
《大自然探索》2011,(1):9-9
科学家最近惊讶地发现,越南餐馆中一种美食蜥蜴竟然是一个此前不为科学所知的蜥蜴新种。而更惊人的是,这种蜥蜴并非“凡夫俗子”——这个全为雌性的新种晰蝎无需雄性,只需通过克隆(复制)就能传宗接代。  相似文献   

13.
《知识就是力量》2010,(1):F0002-F0002
人类取得了许多重大天文发现,包括证实月球存在水,彗星上发现有机化学物质,首次绘制宇宙大爆炸“回声”图等。美国《探索》杂志网站点评了过去10年间人类所取得的10大天文发现。  相似文献   

14.
从1990年开始,一家名为“保护国际”的国际环保组织开始派出科学家到人迹罕至的地区进行物种调查。  相似文献   

15.
泥河湾地区上新世哺乳动物群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安德 《科学通报》1982,27(4):227-227
一、 前言1980年夏,我们协作组料在河北阳原县泥河湾、蔚县西窑子头一带进行地震地质及古地理的调查过程中,发现了不少层位含脊椎动物及软体动物化石,并进行了初步的发掘,得到了不少的化石.这一地区,在过去被称之为“三趾马红土”层中:解放前没有发现化石;解放后  相似文献   

16.
17.
川黔地区的小哺乳动物群在陕西蓝田的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传令  薛祥煦 《科学通报》1996,41(22):2071-2073
1993年,本文第一作者在陕西蓝田锡水洞(34°25′N,109°25°E)曾发现大哺乳动物化石及古人类文化遗物的洞穴堆积物中,用筛洗法淘洗了4~5 t堆积物,并从中挑出一批数量和属种数均很丰富的小哺乳动物化石。这批材料大大丰富了蓝田地区哺乳动物化石的种类,使我们对锡水洞动物群的时代、锡水洞遗址与公王岭、陈家窝蓝田猿人的关系等有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镁电气石新种的发现及其在矿物学上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秀璋  徐学炎 《科学通报》1965,10(11):1008-1008
电气石是分布很广的硼铝硅酸盐矿物,它广泛见于各种成因的岩石中。一般根据其中所含的特征可变元素含量又将它分为铁电气石、镁电气石、锂电气石及其他稀少种属。由于它产出普遍,因此有很多研究者对其成分、化学式、光学性质及结构进行了大量工作,并有一些结论性的意见。这些意见,有的又为以后的大量实际资料所证实,且为一般人所承认,如对于电气石中MgO的含量一般认为不能超过15%,1964年Г.П.巴尔桑诺夫等总结性地把MgO含量为6—15%、色素离子氧化物含量小于7.5%的最富镁种类列为镁电气石范围,并在此基础上,写出了镁电气石的相应化学式。最近我们的工作结果说明有大大超过此值的镁电气的存在,它的发现无疑将有助于我们对该矿物的更进一步认识。  相似文献   

19.
南京汤山溶洞中更新世哺乳动物群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徐钦琦 《科学通报》1993,38(15):1403-1403
本文报道的材料采自南京汤山东北端的一个溶洞——葫芦洞。该洞位于南京市江宁县汤山镇西南隅宁杭公路南侧的山坡上,西距南京市区26km(32°N,119°E)。溶洞底海拔85.9m,与当地公路路面高差约75m。该溶洞发育在奥陶纪的石灰岩中。洞呈近东西向延伸的葫芦状,长约80m,两端最宽处超过35m,中部缢缩处宽约20余米,最大高度约15m。溶洞的东半部为更新世的洞穴堆积物(黄褐色粉砂)所覆盖。  相似文献   

20.
从哺乳动物化石来探讨北京猿人生活环境的变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炎贤 《科学通报》1980,25(23):1087-1087
关于北京猿人生活时期周口店附近的自然环境,中外学者叠有讨论,但诸说不一。本文作者主要从哺乳动物化石的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北京猿人遗址发现的哺乳动物化石,从动物地理学的观点看来,可以分为三类:(1)广泛分布于古北界和东洋界的种类;(2)限于古北界的种类;(3)属于东洋界的成份,如水牛、象等。由于大部份哺乳动物化石是温带古北界的种类,其中多数和今天华北地区的现生种类相同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