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优良的城市人环境有利于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全面深入的开展,可以使“以德治国”的方略在城市建设中得到全面贯彻。目前我国城市人环境建设存在着指导思想不明确,建设内容不协调,不注重发挥特色等问题。必须充分发挥城市人环境在公民思想道德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优化人环境,在城市人环境建设中建立先进性原则,整体一致、协调发展的原则,突出特色的原则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相似文献   

2.
公民服从和公民不服从是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一对矛盾。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关于公民服从问题的研究较少,大多数学者都将目光集中在对公民不服从理论的分析上,研究成果非常丰富。运用唯物辩证法,对公民不服从含义的界定是理清公民服从内涵的前提。根据我国法治建设国情,将法律作为公民服从的对象,探讨公民服从的内涵、特征及现状;客观看待公民不服从现象,分析其存在的合理性,为公民服从法律的发展保留一定意义上的不服从;最后,分析实现公民服从法律的具体路径,为促进社会和谐进步作出努力。  相似文献   

3.
以定量分析方法,对中原城市群的区位商、外向功能量和城市流强度进行计算分析的结果显示:中原城市群内城市之间外向服务功能差异不很明显,城市群发展空间较为集中,城市分工重叠,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郑州与其他城市联系不紧密,对整个城市群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不明显;城市群的交通仓储邮电业发展不理想。中原城市群的发展需注意以下几点:郑州作为区域中心城市,应加大对整个城市群的辐射和带动作用;进一步明确城市群内各城市分工;重点发展区域副中心城市,避免城市群内部等级明显分化;大力发展城市群的交通仓储邮电业;平顶山亟待提升对外服务功能,增强城市综合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4.
政治参与是公民政治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民政治参与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国家民主政治进程的发展。随着我国现代化步伐的推进,我国公民政治参与水平有所提升,但总体来说还存在着质量不高和不平衡等问题。要继续推进民主政治发展进程,扩大公民政治参与是必要的,其中增强公民的自主参与意识是基础性措施。  相似文献   

5.
郭鹏杰  李国兴 《科技信息》2011,(21):189-189,159
从柏拉图《克里托篇》中苏格拉底拒绝以越狱的方式来逃脱不公正的审判开始,"公民不服从"就成为了政治哲学领域的一个备受关注的命题,并在西方形成了一个公民不服从的传统。公民不服从,作为一种基于良心拒绝而引发的违法活动,在间接的推动现代法治进程和公民权益保障的同时,也对于现代政治哲学理论提出了挑战。进一步明确和界定公民不服从的理论内涵,探究"公民不服从"发生条件及其对于政治发展的意义,对于我们更好的理解和规避"公民不服从",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江文力 《孝感学院学报》2007,27(4):115-117,125
通过对小城镇公民政治意识的调查,发现小城镇公民的"政治认同"存在着明显的不平衡,公民因年龄、职业、收入水平、文化程度和政治面貌的不同对政治体系中的相关要素的认同度有着较大差异.对此,应该更加注重小城镇政治权力来源的合法性、政治权力运作的合理性和规范性以及对政治认同诸影响因子的有效调控.  相似文献   

7.
家庭体育能够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提高大众生活质量,促进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并有积极的文化传承作用。但我国城市家庭体育也存在体育消费意识薄弱,家庭体育服务体系不健全,体育运动场地.设施匮乏,社会体育指导力量不足.体育人口老龄化等问题。影响我国城市家庭体育发展的因素主要有: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公民的体育价值观;家庭规模、结构和机能;不同的大众生活方式;学校体育、社区体育与家庭体育的相互分离等。  相似文献   

8.
王铁民 《创新科技》2002,(12):25-27
<正> 城市是一定地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科技、金融中心,是我们许多人生活的地方,同时又是许多人向往的地方。2001年末,我国总人口为12762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48064万人,城市化水平达37.65%,基本上达到了1998年世界发展中国家38%的平均水平。我国城市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发挥着中坚作用。据统计,2001年,全部地级以上城市(不包括市辖县)国内生  相似文献   

9.
由于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在城市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在改善居民住房条件的同时,必然涉及到拆迁居民的旧房问题。本文概括了拆迁中公民应享有的权益,分析了在拆迁中公民权益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阐述了保护拆迁中公民权益的若干措施。  相似文献   

10.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我国与世界的结合越来越紧密,步伐越来越快。在我国经济发展和全球化影响的双重驱动力下,城市公共性景观作为城市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蓬勃发展,从国家政府到人民群众都逐渐清晰地意识到公众参与是民主政治的重要指标,是公民的重要责任,是促进城市公共性景观发展的重要途径。文章通过分析我国城市公共性景观公众参与的障碍,提出促进城市公共性景观公众参与的途径,以增强公众参与精神,扩大公众参与范围,提高公众参与效果,最终增强公众参与力度,积极提升城市公共性景观设计与建设的水平,为广大民众营造更加健康、人性、安全、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城市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11.
现代城市中,个人能力和社会凝聚力对市民的幸福至关重要。学习型城市建设所追求的核心价值就是通过提升个人能力和社会凝聚力,来实现个人和城市发展,进而提升城市居民的幸福指数。在发展学习型城市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增强个人能力和社会凝聚力:确保每个公民和居民有机会接受并获得基本技能;鼓励并让每一个人能够积极参与所在城市的公共生活;保障性别平等;创造安全、支持、包容的城市社区。  相似文献   

12.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象征,也是现代社会各种经济社会活动的集聚中心。自古代以来中国区域城市的发展变化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制约和影响,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发展不平衡性。对近代以来区域城市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及其影响进行探讨,揭示近代中国区域城市发展的艰难历程,对当前政府部门制定区域与城市经济发展战略是具有历史借鉴的。  相似文献   

13.
业主委员会通过法定程序由业主选举产生,维护业主的合法权益。其落实基层民主,创新民主制度;增强功效唯独,提高业主政治参与积极性;培养政治人格,拓宽参与渠道;结合民生,培育民主政治文化,是发展城市基层民主政治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4.
李乐为 《科技信息》2010,(16):30-31
政治参与是全体公民对政治体系的介入,是民主政治的组成部分。农民工是我国公民政治参与无法忽略的重要阶层。目前,民族地区农民工的政治参与存在着在乡村政治参与中严重缺位,在城市政治参与中处于弱势,政治冷漠与政治渴求并存,非制度化参与有扩大趋势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促进民主政治的健康发展,应健全政治参与机制,改革户籍制度,大力发展民族地区经济和教育,畅通信息传播渠道,提高农民工自身素质,使民族地区农民工的政治参与健康、有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漫话城市     
千百年来,人们在各种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活动中,不停地与“城市”这个名词打交道。但究竟什么叫城市,却很难下一个确切的定义。不论是本世纪初德国的拉采尔(F·Ratzel)的以形态为特征的城市定义,还是以后的许多职能性城市定义,都只反映了城市的部分性状。但这并没有影响人们对城市的研究,城市作为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和经济载体,已吸引许多学者对它作专门研究,出现了各有侧重的城市地理学、城市规划学、城市社会学、城市经济学以及城市文化、城市建筑、城市土地、城市气候、城市环境、城市生态和城  相似文献   

16.
公民政治社会化是政治文化实现的过程,大众传播媒介在公民政治认同中起着培养公民政治观念、政治态度,整合亚政治文化、传播主导文化的作用;在公民政治参与中起着培养公民民主意识、整合舆论、引导理性政治参与的作用,毫无疑问,大众传播媒介在公民的政治社会化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7.
本文针对城市中最基层的文化单位-城市社区对文化建设的诉求,提出利用高校的资源优势,开展社区文化服务的应对策略及服务模式。高校图书馆开展社区服务既能进一步拓展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的职能,又能达到提升城市社区公民就业能力和生活质量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政治文化是公民个体对政治系统所持的认知、情感与评价。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政治生活的主要参加者,对他们的政治文化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对452名大学生问卷调查获取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了大学生政治文化的总体特征,并以城乡、性别、年级和专业为变量,对子群间政治文化的差异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发现,大学生政治文化在总体上呈现整合形态,但城市和乡村、男生和女生、文科和理科大学生的政治文化存在差异,而不同年级大学生政治文化则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正式使用"社会治理"这一概念,这标志着党和政府社会建设理念进一步走向现代化。社区治理是社会治理的平台,公民参与是社区治理的本质要求,是社区健康发展的"加速器",也是我国城市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核心内容。基于此,东明县城关街道办事处把社区治理列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项目,探索如何构建公民参与的社区治理模式,为着力建立现代社区治理体系和构建良性社会生态提供坚实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20.
基层民主问题是我国政治建设中的一个基本问题,充分发育的社会资本是我国基层民主得以生成和发展的重要机制.社会资本所包含的信任、互惠规范、公民参与网络等要素,对基层民主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公民参与网络作为社会资本的重要构成部分,能有效地促进公民有序地参与政治生活的习惯;社会资本对有际合作的促进作用,主要是通过信任与互惠而实现;社会资本中的信任有助于培养公民对现行政治体系的认同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