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高校教育和宣传普及的效果体现在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性认知、情感认同与行为践行三个维度。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宣传普及以来,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知度、认同度和践行度均有了明显的提升,且其效果受大学生个体心理与社会健康、家庭教育环境、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现状以及社会风气等因素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提高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是新时期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前的一项重大任务。以曲靖师范学院为例通过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大学生中的认同情况,有针对地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充分发挥第一课堂的主渠道作用,校园文化的育人作用,社会实践的教育作用,辅导员的引导人作用,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  相似文献   

3.
提高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是新时期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前的一项重大任务。以曲靖师范学院为例通过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大学生中的认同情况,有针对地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充分发挥第一课堂的主渠道作用,校园文化的育人作用,社会实践的教育作用,辅导员的引导人作用,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  相似文献   

4.
刘惠 《韶关学院学报》2012,33(1):161-164
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价值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存在内在一致性。传统节日为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增添了一个新途径。利用传统节日这一有效途径,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既能保证形式上为大学生喜闻乐见,又容易得到大学生的认同,达到润物无声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兴国之魂,当代大学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群体。对北京两所高校大学生的调研发现,讲座报告和课堂教学等传统媒介是大学生获得认知的主要平台。大学生对微博、微信等新兴网络媒体信任度不高,新兴媒体没有成为宣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途径。在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过程中,必须处理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网络媒介、日常生活以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三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中共十八大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后,调查显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语言表达方式高度认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理性认知呈现矛盾状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不稳定。要引导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就要立足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引导学生建立切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的大学生价值观体系。同时理论界要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术话语权的构建,壮大主流意识形态的理论基础以及世界影响力。  相似文献   

7.
陈晓琴 《科技信息》2012,(32):I0122-I012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高职大学生当前面临很多价值观的误导,这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教育带来挑战,本文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入手,分析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教育在高职院校的现状,并思考如何建立高职院校思政课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教育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一个稳定、优质、开放的环境,是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宣传普及活动顺利展开的根本保障。要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高校的教育和宣传效果,就必须在坚持适应性、方向性、求实性和拓展性等原则的基础上,通过加强经济环境建设、政治环境建设、精神环境建设以及网络环境建设,不断优化高校的教育和宣传环境,切实增强大学生群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  相似文献   

9.
心理认同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大学生心理认同有体验性、自我性和求新性等三大特点。高校要着力打造文化精品,树立先进典型,注重实践体验,创新传播方式,体现以生为本,不断创新主题教育的内容、形式、载体,充分关切学生的心理需求与利益诉求,切实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心理认同。  相似文献   

10.
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国家全体国民或大多数社会成员共同认可、共同遵循、自觉践行的主流价值观念和价值追求。研究高职院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教育,有助于增强高职院校学生价值观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价值认同的基本内涵入手,分析高职院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基本态势及其成因,提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教育的路径与措施。  相似文献   

11.
政治认同是人们在政治生活中的一种情感,具体来说,它是指人们在政治意志上的归属感。政治认同是政治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大学生是当今社会知识创新和利益表达方面的强势群体,其政治认同对自身政治前途和社会稳定都有一定的影响。当前大学生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其政治认同是健康的,是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与社会公平、政府绩效、就业压力、高校教育和大学生自身的政治认知等因素都有一定的关系。因此,必须从改善宏观环境、微观环境入手,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念,进而增强大学生的政治认同。  相似文献   

12.
对辽宁省8个少数民族自治县进行了"民族地区群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状况"的专题调研。结果表明,民族地区群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总体认同度较高,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提升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要提炼易懂易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隐性宣教,紧密结合现实需求,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3.
充分发挥红色文化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的特殊功能,切实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性认知、情感认同和行为践行,需要讲究策略,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创新教育内容,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吸引力;改革教学方法,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感召力;巧用教育载体,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渗透力;提升教师素养,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者的理论说服力。  相似文献   

14.
李文  张宇斌 《菏泽师专学报》2013,(6):122-125,134
作为社会群体中最活跃的大学生群体,他们的政党认同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执政党的执政基础,对我国社会政治稳定和发展显得极其重要.根据福建九所高校大学生的政党认同的实证研究,表明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有较高的认知且有较理性的认同,但仍有提高和改善的空间.而影响大学生政党认同的因素各异,可通过优化党建工作、提高党组织威信、加强教育队伍等路径来推动大学生政党认同的自我内化,并在政治参与的实践中追求自己的政治信仰.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道德认同环体是指大学生进行道德认知、认同和实践活动,以及道德素质形成的各种外部条件和因素的总和。积极的道德环体是大学生道德认同的前提,亦能够导向和激发道德认同。要从优化物质环境、导向道德舆论、加强道德立法、管控网络环境、改善微观境遇等措施入手促进大学道德认同。  相似文献   

16.
高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活动,首先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作用,在大学生群体中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理论知识。其次,要加强校园文化特色建设,搭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传播载体,并根据该体系的核心内容和精神实质,选择适当的传播媒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日常学习与生活当中,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接受度。最后,要充分考虑大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把社会实践活动和大学生群体的就业联系起来;要重视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和养成教育的目标,大力加强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平台建设,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充分体现我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行统一"原则。  相似文献   

17.
认同的本质及其层次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动是认同产生过程中的重要因素。"归属"是认同概念的本质内涵。认同具有层次性:主体对自身"归属"于一定身份或群体的认知;主体对于自己"归属"于某一身份或群体的情感;主体对于自己"归属"于某一身份、群体的认知和情感基础之上的一定的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18.
思政课教师在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具有主要引导作用。当前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存在部分大学生认知不清、认同度底、难以践行的问题。作为思政课教师,可以从教师自身、学生需求和文化载体三个方面,结合大学生个体实际,努力培育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和践行。  相似文献   

19.
福州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其"海丝"历史遗存丰富。福州居民对"海丝"文化遗产的认知与保护态度影响着福建省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的步伐。基于地方认同理论,运用相关性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从认知、情感及行为三个维度出发,通过调查问卷,定量分析福州居民对"海丝"文化遗产的认知、保护态度和人口学特征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在福州居民对"海丝"文化遗产的地方认同方面,男性高于女性,居住时间越长、年龄越大认同度越高,本科以下学历群体认同程度高于其他学历群体,月收入3501~5500元的人群认同程度较高;福州居民对"海丝"文化遗产的总体认知程度较低,其保护态度主要受居民认知情况的影响,与人口学特征相关性较弱。提高居民对"海丝"文化遗产的认知对"海丝"文化遗产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文化世俗化促进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但也产生了许多影响其认同的深层次不利因素:政治参与的有效性不足,导致了政治冷漠和认知失调,弱化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大众文化的崛起,催生了价值取向的多元化,滋长了消费主义,裂解了文化的同质性,塑造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一致的次级价值体系;社会分歧减弱了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信任强度,蚀耗了达成价值共识的社会基础。通过制度化参与渠道的构建,公共利益的倡导与维护,以及社会分歧的排解与控制,能减少或者消除上述不利影响,增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