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通过对学校武术教育内容、方法、传承路径的分析,结合当前传统武术发展中主要存在的传承人流失、传承方式单一等问题,来探讨传统武术的民间的传承与现代学校教育模式有机结合的新途径,以实现学校传统武术教育的传承,达到对传统武术的整体保护、活态保护的目的。这将对指导在学校教育过程中传统武术与体育与健康课的有机结合实施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武术传播的基本属性和传播方式进行阐释;现阶段,安徽省针对民间传统武术的保护措施大多数都只是从民间传统武术的外部因素出发来进行,而忽略了民间传统武术传播这一内在的根本性因素。本研究基于民间传统武术传播的视域,对构建安徽省民间传统武术保护的长效机制进行探究,旨在为安徽省民间传统武术的传承和保护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我国武术的传承与发展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显示,中国武术在后奥运会时代发展依然严峻,传统武术在传承方式、社会价值观、项目流失以及竞技武术在竞技化程度、技击性都存在困惑.建议加强武术的理论研究,整合农村、城市资源,竞技武术和传统武术两种运动形式协调发展,走一条中国武术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4.
站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角度,对传统武术进行整合研究可以发现:传统武术的传承,必须依据本土文化的空间,其传承力表现在物质和非物质两个方面。传承人是传统武术传承的关键,传统武术拳械、流派以及传统武术史料、书籍的挖掘和保护是传统武术传承的有力保障,传统武术发源地的保护和开发是传统武术传承的最佳文化空间,传承空间的拓展是传统武术传承的营养液。此外,制度的完善和科学的规划是确保传统武术有效传承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刘飞翔  王森 《科技信息》2012,(34):349-349
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枝奇葩,“师徒制”是传统武术最基本的传承制度,至今在民间习武群体仍中被衍传着,显然它对武术的传承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但是这种传统的制度是封建社会的产物,是否适合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无疑是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综合分析法,回眸“师徒制”的形成与发展过程,综合分析“师徒制”对传统武术传承、武术流派形成、传统武术文化的影响,客观正确的对其进行评价,力求提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新师徒制”,更好的促使中国武术文化更有效地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传统武术技法的传承人作为中华传统武术的活态传承实体,不仅是传统武术传承中的核心,也是新时代传统武术发展世代相传连绵不绝的坚实力量与纽带。现阶段传统武术所面临的窘境与困惑,其传承人也面临的时代危机,如何对传统武术传承人进行保护值得我们去思考与研究。  相似文献   

7.
传统武术传承人是传统武术发展的重要载体,是传统武术可持续发展的中坚力量.对传统武术传承人的保护传承比对技术、理论的传承更为重要.运用文献法、比较法等研究方法,以霍氏八极拳的传承发展为例,探讨传统武术传承人的保护机制.根据传统武术拳种传承发展的现状,提出加强宣传引导、与教育事业相结合、与全民健身相结合、加强武术学校的扶持、加强传承意识等建议,更好地促进传统武术的传承发展.  相似文献   

8.
民族文化之间的碰撞、冲击、融合,使得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受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和交融,原本的师徒传承、学校传承、拳谱传承、社会传承,随着社会空间环境变更而变化。传承人的缺失严重影响传统武术的发展,要让传统武术薪火相传,源远流长就要注重对传统武术传承人的活态保护,以及对传统武术原生态技法的整体性的保护。要以传承为核心,以活态的传承人为载体,建立活态的传承人机制,促进传统武术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城镇化进程引起社会巨大的变化,作为濒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武术保护与传承面临机遇和挑战,通过分析城镇化过程中对传统武术产生的积极和消极影响,推导出在城镇环境中对传统武术进行保护与传承的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作为一个全新的传播平台,对于传统武术的发展影响巨大而深远.从传统武术的内涵及其传承、互联网对武术发展的影响等角度加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研究和探讨,在深入研究互联网与武术传播关系的基础上,联系实际,从政策、文化、科技等角度对利用互联网促进传统武术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资料与田野调查等方法,从社区治理的视角,以"三社联动"为分析框架,通过对安徽省非遗"张氏大洪拳"个案的调查,探究当前城市民间武术的发展路径。研究发现:城市民间武术由"乡土拳种"到"城市技艺"再到"文化遗产"的谱系化传承,彰显其在传统伦理本位基础上衍生出融日常生活、社会进阶与公共理性为一体的传承特征;在社区治理中,城市民间武术主动进入社区,将大众健康休闲与娱乐教化融入日常生活,并在生活化服务中增强城市民间武术共同体的生命力。研究认为:在"三社联动"的社区治理机制中,城市民间武术的社会化存续,需要将非遗传承人保护制度与社会体育指导员建制相结合,在社区文化共同体的营造与服务社区居民的平台建设中,提高城市民间武术共同体的社会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2.
以研究庐陵民间武术文化为目的,采用文献分析、田野调查、逻辑推理等方法,探究了原生态的庐陵民间武术的溯源,主要源于庐陵不平凡的军事战争、民间村落保山争水和个人防身自卫等。进一步阐述了原生态的庐陵民间武术的社会历史变迁,及其武术文化的传承现状与特征,诠释了其产生的顺应性流变,并提出传承建议。  相似文献   

13.
处在闽南文化意识形态"宝塔"低层的闽南民俗文化,是中华民俗文化的一个支流,具有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一般特征,在许多方面也带有显著的地方特色。在国家提出振兴海西战略的新的历史时期,闽南民俗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更是面临着一个绝好的机遇,应当大力加强建立健全民俗文化引导扶植政策,强化传统民俗文化与先进文化的结合点,强化优秀民俗文化的宣传教育与发掘传承,强化民俗文化的原生态流传和环境保护,强化民俗文化的对外交流与借鉴创新,确保民俗文化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民俗舞蹈是指传统民间风俗舞蹈,是因民族意识而形成的现象.社区舞蹈是指城市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迎合社区生活的文化现象.双方文化的现实差异与如何弥合的问题是“文化嫁接”提出的前提,此前提期许农村与城市之间可以通过社会群体结构方面与思想文化方面的嫁接实施,经由第三方舞蹈院校机构的参与生成,使民俗舞蹈能够进入城市社区以促成传统文化传承机制的有效建立.鼓子秧歌舞蹈经由专业人士的改造而在社区广为流传,是个成功的嫁接例子.  相似文献   

15.
武术不仅是一种体育运动,也是一种文化形态.中国武术承载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内容,折射了深厚的民族精神光彩.然而由于中西方体育在源流上的差异,至今中国武术也未完全融入世界体育的殿堂.笔者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视角入手阐释了中国武术的内涵,以期向着打破封闭、促进交流、最终求得和世界体育和谐共处的目标迈进.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地理环境、历史、文化和社会环境截然不同的陕北、关中、陕南三大地区进行民族民间武术资源的区域特点研究分析,揭示了陕西民族民间武术的构成及分布特点和极具特色的地域武术文化现象。方法利用文献资料研究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总结。结果陕西民族民间武术资源分布不均衡,关中地区武术拳种丰富,习练人口密度相对较大;陕南、陕北地区相对较低。结论陕西武术资源丰富,古文化色彩厚重,并具有多样性、交融性,地域性、独特性和广泛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极为丰富,在传统的民族音乐中,民歌更是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其他音乐形式的基因。皖西民歌已被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高校在保护和传承发展这份珍贵的精神财富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高校声乐教学对传承和发展皖西民歌有着极大的专业优势。  相似文献   

18.
武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是中国传统文化在武术运动中的集中反映.它在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下,又有其独有的理论涵义和文化渊源.中华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和独特的表现形式,具有兼容并包、道德至上、哲理性、技击性、健身性、娱乐性等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9.
华派凤画艺术在民间流传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古老的传统艺术大观园中的一枝奇葩.由于种种原因,华派凤画已濒临失传的危险.必须采取政府重视、发展继承、开拓创新等措施加以抢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