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正星期天,表弟到我家来玩,一见面,他就得意地对我说:"我学到了一个新的本领,想不想见识一下?""好啊!我洗耳恭听。"我回答。只见他摇头晃脑地说:"用你的年龄乘3,再加上9,然后再用3除,把得数告诉我,我就能猜出你今年的年龄。""好啊!"我按照他的方法心算出得数后,告诉表弟是"15",表弟随即说是"12岁"。我惊奇地说:"一点也不错,你是怎么猜对的?对了,你知道我年龄的,不是忽悠我吧?""才不是  相似文献   

2.
正为孩子烹饪孩子的未来要依靠父母的烹饪习惯。加工食品正是给那些没有时间或者偷懒的父母准备的。要是午饭吃薯条,他就告诉朋友,"这是不好的,你不应该吃这个",阿兰·杜卡斯先生在介绍自己儿子的时候,掩饰不住喜悦,"朋友要是问他怎么知道的,他会说,‘我妈妈告诉我说我爸知道,因为他是一个厨师"。别看杜卡斯先生的儿子只有5岁,人家可是美食家,喜欢生鱼片、蔬菜和100%的黑巧克力。杜卡斯先生认为这要归功于儿子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品尝一切,所以对食物很开放。杜卡斯先生的儿子每天吃两顿蔬菜。"我们的农场有一个蔬菜园,他经常一手拎一只篮子,说‘爸爸,去菜园',摘什么他就吃什么。"现年57岁的杜卡斯先生,是何许人也?你如果问法国  相似文献   

3.
正心里想的和嘴上说的常常以"我怕"两个字开始:我怕自己完成不好这件事情;我怕孩子没出息;我怕老公出轨;我怕父母身体不好……此时,请给我们的心智按下一个暂停键。"儿行千里母担忧",这句话我们再熟悉不过,于是自然而然地会把担忧与母爱建立了联系,甚至,我们认为担忧就是爱的表达。在日常生活里,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话,"这些事我不会告诉爸妈,怕他们为我操心。"又或者,"我工作上的事情一般都不会跟我老婆说,怕她担心。"  相似文献   

4.
休闲岛     
正像孔融那样妈妈给兵兵一大块香喷喷的蛋糕,对他说:"兵兵,请你切一半蛋糕给表弟。记住,你要像孔融那样做!"兵兵:"孔融怎样做?"妈妈:"孔融会把大点的蛋糕给别人。"兵兵想了一会儿,把蛋糕端到表弟跟前,说:"表弟,请你像孔融那样把蛋糕切一半给哥哥。"在大街上叫喊的人兵兵:"妈妈,您给我一元钱吧,我要给一个在大街上叫喊的人。"妈妈:"那准是一位叫人同情的人。孩子,他在叫喊什么?"兵兵:"雪糕,一元一根!"  相似文献   

5.
安娜 《世界博览》2012,(3):76-77
正有太多比中国更极端的家长我见过有的家长在中文课上全程陪读,也听过有的父母连孩子午饭有没有吃饱都不关心。如果你和有了孩子的人谈起他们回国或留在国外的原因,十有八九会听到诸如:"我是为了孩子的教育回国的","不是为了孩子的成长,我早就回国了"……不少家长为了孩子可以真正掌握中文,决定在国内待到孩子小学、甚至初中毕业。因为这个年龄出国,新的语言环境既不会影响他们的中文能  相似文献   

6.
从不委屈孩子有专家建议:“让孩子从小吃点苦。”为何要无端让孩子吃苦?如今的读书郎还不够苦吗?孩子活一辈子究竟会吃到什么样的苦,谁能估计?我不信这个“邪”,所以,我从不人为地让孩子吃苦。我养孩子的原则是:尽我最大能力让他吃得满意,穿得漂亮,玩得舒心,同时教他好好做人,努力读书。他想吃的东西,只要人能吃,我买得起,就基本答应。一次,儿子想吃路边的羊肉串,他妈说:“那么脏的东西不能吃。”儿子哭了。我就给他买了一串,但告诉他:“这东西虽香,但确实不干净。这次给你尝一下,希望你今后少吃或不吃。”儿子点头允诺。  相似文献   

7.
一个小男孩捏着1美元硬币,沿街一家一家商店地询问:"请问您这儿有上帝卖吗?"店主要么说没有,要么嫌他在捣乱,不由分说就把他撵出了店门。天快黑时,第二十九家商店的店主热情地接待了男孩。店主是个六十多岁的老头,满头银发,慈眉善目。他笑眯眯地问男孩:"告诉我,孩子,你买上帝干吗?"男孩流着泪告诉老头,他叫邦迪,父母很早就去世了,是被叔叔帕特鲁普抚养大的。叔叔是个建筑工人,前不久从脚手架上摔了下来,至今昏迷不醒。医生说,只有上帝才能救他。邦迪想,上帝一定是种非常奇妙的东西,我把上帝买回来,让叔叔吃了,伤就会好。老头眼圈湿润了,问:"你有多少  相似文献   

8.
正白老师过生日那天,校长特地来到教室,献给她一束献花,地说:"白老师,您辛苦了!祝您生日快乐!"放学前,白老师捧起那束鲜花,说:"同学们,老师想把每一朵花送给你们,让你们带回家送给妈妈。"同学们的脸上露出了甜蜜的笑容。白老师说:"在送花之前,请大家回答一个问题,谁答对了,老师就送他一朵花。告诉我,你妈妈最喜欢什么颜色?""我妈妈喜欢红色。"吴月坤说,"她上身穿一件白色衬衫,下身穿一条粉红色裙子,真漂亮!"  相似文献   

9.
这是一个寒冷的冬夜,接近九点钟,医生凡艾斯克接到一个外地打来的电话,对方说:我是海顿医生,在格兰富尔的一所医院里,这里有一名病危的儿童,他头颅中有一颗子弹,刚刚被送进医院,情况十分危急,很可能救不活了,我们必须立即给他做手术,但是你知道,我不是一名外科医生。“我离格兰富尔有60英里!”凡艾斯克立刻说道:“你是否请一下曼沙尔医生,他就住在格兰富尔。”“他离开这个镇子了。”海顿医生答道:“我所以请你,是因为这个孩子是来自你的城市,他来这里游玩,在玩枪时不小心把自己给打伤了。”“你说这个孩子是从阿尔巴奈特去的,他叫什么名字?…  相似文献   

10.
《科技潮》1999,(9)
坎帕拉贫民窟里的孩子们的需要和愿望成为一次关于教育权利的国际新闻比赛的获奖文章的主题。基桑依贫民窟距离坎帕拉市步行只需5分钟。我沿着肮脏的胡同向前走,注意到那天不上学的孩子里女孩子比男孩子要多。我问他们为什么不上学,他们异口同声地说:"没钱交学费。"10岁的玛丽亚告诉我说,她们家7个孩子,她是老大。她的父母连养活他们的钱都不够,哪里还能送他们去上学?另一个女孩法丽达说,她是家里唯一的女孩子。她的父母选择了送她的4  相似文献   

11.
成功的境界     
上个世纪初,有一个犹太少年,他做梦都想成为像 帕格尼尼那样伟大的小提琴演奏家。他一有空就练琴, 可是,就连他的父母都觉得这个可怜的孩子拉得实在太 蹩脚了,完全没有音乐天赋。 有一天,少年去请教一位老琴师。琴师说:“孩子,你 先给我拉一首曲子听听吧。”少年拉了帕格尼尼24首练 习曲中的第3首,简直破绽百出。一曲终了,老琴师沉吟 片刻,问少年:“你为什么特别想拉小提琴呢?”少年说: “我想成功,想成为帕格尼尼那样出众的小提琴演奏 家。”老人又问道:“那你拉琴快乐吗?”少年回答:“我非 常快乐。”  相似文献   

12.
我朋友的孩子被保送上了大学,他父母置办酒席,我去贺喜,问他,有没有烦过学习。他说:“这倒没有。烦的只是教育。”这话让我诧异。看来我们这些大人总是把学习与教育混为一谈的,以致认为只要学生的功课好,就是学校和家庭的教育成功。这样一想,也就可以换句话说,目前的教育可能并不成功,尽管有很多功课好的孩子。说到我们的家庭教育,其实很简单化:一要孩子功课好,二要孩子听话。早期,我也是不知深浅地在这两方面对我儿子唠唠叨叨,他一挤眼——那时,他正读小学二年级——急了,说:“为什么都要你满意,你生我,我满意了吗?”想想也对,当初我把孩子…  相似文献   

13.
孩子,当你处于六年级升初中这个阶段,有些话我必须对你说。我想对你说,请不要怨我管你太严,这是我的责任啊!教育的目的之一是消除人的惰性,让人更主动获取知识、感知自然、感悟人生。而我批评你,并非是否定你的优点,只是针对你做得还不够好的某一方面,是想促使你更好地成长。  相似文献   

14.
天下无双     
《奇闻怪事》2011,(10):54-55
让孩子自己选择性别四个月大的斯托姆有一双漂亮的蓝眼睛、一头柔软的金发和胖嘟嘟的脸蛋,看上去非常可爱。但如果你想知道这个小宝宝的性别,斯托姆的父母会告诉你:"这是秘密。"事实上,这对加拿大夫妻希望斯托姆自己选择性别。39岁的戴维·韦特里克和38岁的凯西当然知道自己孩子的性别,但他们夫妻二人认为,世人对男女性别存有偏见,所以他们要  相似文献   

15.
有一个人在外地做事,托他的一位同乡带一本《青少年科学探索》回家。同乡问:"这本书带给谁呢?"这个人认为自己的儿子长得伶俐聪明,是全村最可爱的孩子,就得意地说:"带给我们村里最可爱的孩子。"同乡点点头,拿着书走了。过了几个月,这人回到家里,知道他的儿子并没有收到同乡带回来的书,便跑去问那个同乡:  相似文献   

16.
正夏至这天,天气燥热。晚上,小朋友们在社区里的运动场上玩耍,一些老人也来乘凉。这时,一个神秘人走进电话亭,拿起电话,拨了号后说:"我怎么总是见不到你呢?我想跟你玩。"他的声音虽然不大,但我还是听得清清楚楚。他是谁?他想找谁玩?"他是夏至。他想找冬至玩。"博士爷爷像是看透了我的心思,走到我身边,"夏至在每年这时候都来。"  相似文献   

17.
我是一个小天使,一个生活在天庭快乐无忧的小天使。我今年8岁,是天王最最宠爱的孩子。我经常在天王的怀里撒娇并问天王他为什么爱我?天王总是回答,说我是最漂亮最可爱最聪明最懂事的孩子。在我的脸上有着最最天真灿烂的笑容。有一次我问天王:“你是如此地爱我,是不是我很像你。”可天王却说:“不,孩子,你像你的父母。”我很迷惑,我不知道父母是什么。天王说:“孩子,父母就是生你的人,他们在人间,你是他们的孩子,你从人间而来,才来到天王这里。”我又问:“那我为什么不在人间,为什么不能与父母在一起?”天王说:“人间会有很多的无奈。你的父…  相似文献   

18.
我们天不怕,地不怕,就怕中间那些人。首先就是怕父母。15岁,好尴尬的年龄,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了,毕竟离18岁只有3年。但也就是这三年,铸成了对父母的怕。怕老爹老拿自己同别人相比,什么谁的孩子考第一啦,谁的孩子能干活了,谁的孩子有出息了……看着老爹那嫉妒的眼神,我都没脸做人家儿子了!怕老妈就更绝了,我就怕老妈的唠叨,不是今天花了多少,就是打麻将输得光光,就这家长里短的你也得听着,要不哪天一不高兴,扣你十天半个月零花钱的。这还不算,最最怕的是老爹老妈在家长会上一亮相,竟比别人的父母低几个档次,叫我如何做人啊!!15岁,是最苦的…  相似文献   

19.
猎人兄弟     
正古时候,有一对兄弟是猎人,父母去世后,他们相依为命。老二一心想成为赫赫有名的猎人。他每次去打猎,都专找猛虎,从不抓兔子、山鸡之类的小动物。但很多年过去了,老二没有遇到一只猛虎。他对老大抱怨:"唉,遇不到猛虎,我只好在梦里过打虎瘾!"老大对老二说:"难道我们当猎人是为了成为别人交口称赞的打虎英雄吗?我们是以打猎为生。你别好高骛远,赶紧练练射箭,不能指望我养活你。"  相似文献   

20.
一个小男孩捏着1美元硬币,沿街一家一家商店地询问:“请问您这儿有上帝卖吗?”店主要么说没有,要么嫌他在捣乱,不由分说就把他撵出了店门。天快黑时,第二十九家商店的店主热情地接待了男孩。老板是个六十多岁的老头,满头银发,慈眉善目。他笑眯眯地问男孩:“告诉我,孩子,你买上帝干嘛?”男孩流着泪告诉老头,他叫邦迪,父母很早就去世了,是被叔叔帕特鲁普抚养大的。叔叔是个建筑工人,前不久从脚手架上摔了下来,至今昏迷不醒。医生说,只有上帝才能救他。邦迪想,上帝一定是种非常奇妙的东西,我把上帝买回来,让叔叔吃了,伤就会好。老头眼圈也湿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