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人口急骤增加,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尤为明显。这种人口的增长主要是由于现代医疗技术的普及,生活水准的提高及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但到了70年代,随着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的出生率下降,发展中国家的出生率也开始有所下跌,因此世界人口的总增长率出现下降。那么,出生率的上升,下降原因何在?  相似文献   

2.
按照一些相对的标准来衡量,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在过去二十年中可以说已经取得了迅速的发展与增长。发展中国家于1976~1978年的农业产量比1961~1965年增加50%,而发达国家在同期内只增长了37%;发展中国家农业产量的年增长率将近3%,发达国家则为2.5%。当然,发展中国家粮食产量的增长大部分被人口的增长所抵销。因此,发展中国家在1976~1978年期间按人口平均计算的粮食产量只比1961~1965年提高9%,而发达国家则提高23%。但是,不能从  相似文献   

3.
整个世界,即没有象某些人所断言的那样面临着粮食用完的危险,也不象另一些人所主张的那样要消除饥饿。由于有了先进的农业技术、实践和政策,使得1980年全世界农场主生产的粮食比1950年多2倍。因此,世界粮食产量还是能满足全球对粮食增长的需要的。在本世纪余下的年代以及以后的时期内,农业将面临着双重挑战:用于食用的粮食将减少到最小限度;同时,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要,必须生产质量更高的粮食。这个挑战必须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的要求,到1990年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三将生活在这些国家中,因此,对粮食的需要增长得最快。到2000年,在亚洲  相似文献   

4.
<正>全世界无数人口都倚赖大米作为主粮。这篇关于水稻生产、消费和贸易的概述,显示了目前水稻总量过剩,但是未来几十年的人口增长可能会改变这一状况。一、每日的依赖1961–2011年人均每日从大米中摄入的热量的平均百分比。影响大米需求的因素包括: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加,以及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二、全球营养图谱平均而言,地球上每个人每天消耗2 868千卡的热量。  相似文献   

5.
本文作者莱斯特·布朗(LesterR.Brown)曾以提出“谁来养活中国”问题而引起世界范围内的对人口与粮食问题的关注,以及对中国人口与粮食问题的一些片面观点和指责。译者翻译本文并不代表赞同莱斯特·布朗的所有观点,希望读者在了解国外学者对世界人口发展和世界前景的观点,吸取其合理和有益见解的同时,能用辩证的眼光结合中国的实际来对待和理解这些问题─译者在过去50年里,世界总人口增长了一倍多,从1950年的25亿增长到1998年的59亿人。这种始无前例的人口急剧增长,加上不断增加的个人消费,使人类对地球的要求超出了地球的自然…  相似文献   

6.
许多世纪以来,人类已经改变了自然景观。在上个世纪里,人口增长和随之而来的技术进步,增强了人们协同改变自然环境的能力。今天,没有什么理由会使人相信国家公园可以免遭其影响。因此,生态变化增加的全球趋势也许是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受威胁的主要根源。80年代初,世界人口约为43亿,从1975到2000年预计人口将增加55%。在其增长幅度上,前不久、目前和可预见的将来,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着差异。由于人口急剧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人们和社会学家普遍关心人口增长问题,这是因为生育原本是生命个体的活动已远不止是个人的事情,它正在产生着巨大而深远的社会影响。所有新的生命来到地球上都必需吃穿住,每个人都要使用地球资源,并增加环境污染。更严重的是这些增长着的人口只有少数居住在发达国家,大部分则居住在不发达国家。世界上十个人口最多的国家有六个在亚洲(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日本、孟加拉国等),  相似文献   

8.
水稻农业增产减排可持续发展的生物工程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水稻是全世界将近一半人口的主粮.据统计目前全球水稻栽培面积约为每年1.62亿公顷[1],其中亚洲最多(1.43亿公顷)占88%,非洲和美洲其次,分别占6.4%和4.4%.绝大部分水稻生产国家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人口密度高而且增长速度快,不少区域还因土壤质量差、肥力贫瘠,基础设施落后,导致自然灾害频发,粮食短缺问题严重.更为严峻的是,世界人口还将继续增长,估计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口的迅速增长和人类活动的增加,生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被破坏,同时也威胁着人这引起了人们的忧虑和不安。从20世纪60年们就开始为保护环境而不懈努力,但形势依然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粮食已经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曾有报道表明,稀土元素能够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和刺激动植物的生长  相似文献   

11.
人类的生存依赖于粮食.到2000年,人类对粮食的需求如果仅保持现有的水平,粮食产量也需增长40%.利用现有的农作物品种,即使大量开发农田,更好地改进农业生产技术,世界粮食的增长也很难达到如此的水平,而如果对农作物品种进行改良,培育出抗逆境能力强,营养丰富产量高的农作物品种,世界粮食产量将大幅度增长.从传统的育种技术看,通过有性杂交,选育出一代具稳定特性的可推广的品种至少要10年时间,而最大的限制是有性  相似文献   

12.
【人口的加速增长成了世界性的难题。由于人口的I增长,导致了城市的增加和扩大,相对地说也就意味B着森林绿地的减少,这也是各国漫画家的热门画题。I画者甚众.但精彩者并不多,而此画可说是其中的校lie者了。【作者采用了形象的比喻手法:钟面的四分之三巳I被钢筋混凝土的建筑占据,仅有的绿地只有四分之~【了,可是时针仍在无情地满达着,给人一种紧迫感、危  相似文献   

13.
植物转基因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口、资源、环境一直是人类生存与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近年来,由于人口增长、气候变化、金融危机等因素,出现了全球性的粮食短缺,主要农产品价格快速上涨,在世界范围内造成了粮食危机与恐慌.  相似文献   

14.
现在,美国郊区的住户一般 都有汽车,甚至使用月票乘火车 或公共汽车上班的人闲暇时也愿 意开车到处转。自1950年以来, 住在郊区的美国人的比例已增加 了一倍多,从23%增加到50%。 而在最近30年中,道路上行驶的 轿车和货车的数量增加了6倍——快于人口的增长。这意味着,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初期以来,许多发展中国家由于工业和农牧业的发展以及人口的迅速增加,乱砍滥伐森林,毁林开荒、毁林放牧日益严重,森林面积急剧减少,每年至少消失森林1100万hm^2。在东南亚,每分钟就有3hm^2的热带森林被砍光。森林生态系统的严重破坏,给发展中国家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相似文献   

16.
Mabb.  T 侯广云 《世界科学》1992,(8):35-36,40
在大多数人看来,作物生物技术与世界上的发展中国家不可相提并论。他们可能认为:这种高技术性质的生物技术,其方法和设备都与发展中世界不相适宜。但这是大错特错的。首次作物生物技术就不是一项孤立的技术,因为它的主要功能是完善已建立的植物育种技术,为其提供更大的范围、更快的速度和更高的准确性。实际上几乎所有人都同意以下观点:在过去的20年间,发展中国家运用传统方法,已使热带和亚热带作物实现了许多育种上的突破。并且,在主要粮食作物如谷物、土豆、豆类和油料种子中,现有的种质资源也有待开发。至于需要,很清楚,发展中国家有最大的需要、需求和日益增长的期望,应在将来制订一个目标来不断增加和利用其粮食和纤维资源。且只有将最有效的“粮食生产技术”集中在这些地区,才是正确  相似文献   

17.
目前世界人口已达55亿,以后每过一分钟时间,地球上的人口就净增150人,每天增加22万,每年增加8000万。照此速度,到本世纪末,世界人口将达到63.5亿。许多专家认为,100亿左右是世界维持合理健康而不算奢侈生活的人口限度。这就是说,至多再过60年左右,地球上的人口就要达到人类生存的临界线,将陷入"人满为  相似文献   

18.
解决再增加数十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必须发挥无穷无尽的智慧。如果人类任凭其人口肆意增长,那么,传统的粮食简直可能连吃都不够。  相似文献   

19.
<正>5个有希望的迹象显示,全球能源正在逐渐变得更加清洁。地球人口多达70多亿,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对能源的需求势必也日益增加,而人类对化石燃料的依赖所导致温室气体增加,极端气候增多,给地球环境带来了严重威胁和危害。这并不是说地球就没有希望了。即使在人类给地球造成极大负面影响、警钟时时响起的这样一个  相似文献   

20.
<正>2011年10月31日,联合国人口司决定把当天在菲律宾出生的婴儿,认定为世界上第70亿个地球居民。根据预测,按照目前的人口增长速度,世界人口将在2050年达到90亿。也许就在十几年后,由人口数量大幅增加而引发的粮食危机将成为人类最大的生存难题。由于世界人口日益增长、地球沙漠化以及经济危机等原因,越来越多的人们正在遭受食物匮乏的威胁。正如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70亿宝宝'演讲"中所说的那样:"她出生在一个矛盾的世界里,一个食物看似充足,却有10亿人挨饿的世界。这不是一个数字故事,这是一个有关人类的故事,70亿人,意味着需要更多食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