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卡夫卡是现代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卡夫卡的孤独来自于写作本身,写作对他意味着全部生命意义之所在,视为一种救赎的方式。卡夫卡高高屹立在现代主义文学长河之源,在他短暂的一中为后世留下了丰厚而宝贵的文学遗产。  相似文献   

2.
卡夫卡的存在世界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卡夫卡的生存世界中充满着矛盾和分裂,而他的存在方式则是写作。在其生活和写作之间有着微妙的关系。卡夫卡的作品和人生反映了对世界不确定性的理解和对未来意义的暗示。  相似文献   

3.
卡夫卡是真正意义上将写作视为生命的人,其作品《女歌手约瑟芬或耗子民族》的主人公约瑟芬对歌唱的执着就是卡夫卡对写作挚爱的生动写照。但约瑟芬的生存境遇也如同卡夫卡,是一个个体于群体、天空于大地、期望于现实中不合时宜的、孤独的、矛盾式的存在体。  相似文献   

4.
本文评述了卡夫卡的《致我父亲的信》。文章概括全信的主题为:儿子的软弱和父亲的傲慢之对比。文章论述了卡夫卡在信中谴责父亲而又不能摆脱其影响的矛盾。文章认为,卡夫卡的写作风格与克雷斯将相似,都深受家庭传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文学除了具有认识作用、教育作用、娱乐作用这些功能外 ,它还维系着人的精神生存和健康 ,即具有治疗功能。具有深重的精神创伤、心理挫折感的卡夫卡视写作为自己的全部生命 ,以写作进行自我疗救 ,最终确实虽免于精神上的崩溃 ,但却驱不走终生的悲观和消极。某种程度上 ,文学对于卡夫卡这一个体的治疗功能得到了一定的印证  相似文献   

6.
《审判》是卡夫卡写作风格得以形成的标志性作品之一。小说中所隐含的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和空白,为读者营造了合理诠释的广阔空间。通过《审判》,卡夫卡关注的不仅是现代人的即时处境,还有对人类命运的深切悲悯以及人与世界可能性关系的表现。  相似文献   

7.
卡夫卡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这种影响已明显地体现在他的思想和创作中;他是一个犹太人,但对基督教思想却有着深刻的体悟和亲和性;他是一个接受德语教育并用德语写作的作家,但他在德语中却始终感到自己是一个陌生人;他渴望在犹太语中找到自己的家,但最终却未能如愿.卡夫卡由于如此深刻地体悟了语言的冲突和困境,因此,他对文化冲突的描述和表现总是和语言问题连在一起,而这又使得卡夫卡的思想和创作具有非常浓郁的现代气息和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二十世纪的文学界,卡夫卡(1883--1924)无疑是最优秀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以"通常是平淡的、累赘的,但气氛总是那么像梦魇似的,主题总是那么无法解除的苦痛"的奇异风格闻名于世.卡夫卡自幼喜爱文学,中学毕业后,一度学过文学与医学,不久屈于父命,在布拉格大学转攻法律,并取得法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卡夫卡作了一名工伤保险公司职员,因为健康原因而提前退休后,他蛰居在柏林郊外埋头写作直到逝世.在其短暂的一生中,他写下了约三百万字的作品(包括小说、书信、日记等).  相似文献   

9.
黄颖 《科技信息》2010,(24):169-169,171
《海边的卡夫卡》是一部结构复杂的文学作品,不仅故事情节在真实与荒诞中平行进行,而且包含了大量的象征、隐喻等写作手法,使得整部作品散发着哲学韵味,令人浮想联翩。本文将从结构主义理论出发分析文章所采取的二元化结构,突破分析的局限性,采取综合的方法,将结构分析与人物形象分析、写作手法结合起来,探究贯穿全书的哲学逻辑。  相似文献   

10.
申明 《科技信息》2011,(10):I0158-I0158
卡夫卡一向被认为是描写弱的天才,而本文则是通过研究卡夫卡的日记和信件来分析卡夫卡人格中的反抗因素。  相似文献   

11.
卡夫卡是二十世纪西方现代派中的杰出代表,他以自己惊世骇俗的艺术创作,另辟蹊径,为西方学拓展了艺术表现的空间,创造了一种令人不寒而粟的艺术真实。章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对卡夫卡的创作进行了探寻:卡夫卡在进行艺术虚构时总是脱离不了浓重的自传色彩,这是其创作的主要特征;卡夫卡采用变形、怪诞、象征等现代派手法,使作品呈现出扑朔迷离、光怪陆离的艺术氛围;卡夫卡的作品貌似荒诞.实则真实地表现了西方现代人的生存状态.透露出浓重的悲观和绝望的色彩。  相似文献   

12.
“卡夫卡问题”是西方现代文学许论界的一个难题。围绕着这一问题.西方的评论界已进行了70多年的研究。笔者以为,“卡夫卡热”之所以经久不衰主要是由于卡夫卡作品思想内容的深刻和超越时空性及其“卡夫卡式”表现风格。另一方面,国内的卡夫卡研究虽然才刚刚起步.但为大多数研究者们所普遍采用的社会学的批评方法还是较为能够令人接受的。  相似文献   

13.
王扬 《长沙大学学报》2013,(6):93-94,97
音乐在弗兰茨·卡夫卡的中篇小说《一条狗的研究》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分析叙事者两次音乐经验的音乐层级和音乐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作者表现音乐的特殊方式,从而揭示出这是卡夫卡所进行的一次“表现的实验”.  相似文献   

14.
卡夫卡是现代派小说的奠基人。由于家庭、性格及社会的因素,以及受西方非理性主义思潮的推动和影响,形成了卡夫卡独树一帜的直觉主义创作意识。追寻、焦虑、困境和抗争成为卡夫卡的恒久创作主题。  相似文献   

15.
诺贝尔文学奖作为文学象牙塔的顶端,绝大多数作家倾其一生所能获得诺奖垂青的寥寥无几,而诺奖亦往往有遗珠之憾,卡夫卡就是一个典型案例。他被称为“现代主义文学之父”,他的作品被视为“现代启示录”,他与中国文化存在至深的渊源关系,已经成为被经典化的卡夫卡。  相似文献   

16.
卡夫卡在其小说《美国》中,借用主人公卡尔·罗斯曼无根的漂泊经历,准确地刻画并预言了属于人类的找寻自由,却注定被频频放逐的宿命。而对于命运的哲学思考,以及对于偶然性与必然性的辩证认识,也正是卡夫卡心中存在宿命感的体现。在卡夫卡眼里,于“寻找”和“发现”之间,也许唯有放弃寻找,才能最终发现人生的答案。  相似文献   

17.
从精神分析观点来看,卡夫卡与俄底浦斯情结之间有着显然的历史联系和必然的因果关系。俄底浦斯情结在卡夫卡身上实现了多层次的演绎和裂变。卡夫卡以他的现代主义创作和个人生活本身,对这种情结予以表现、深化和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