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登陆彗星     
<正>2014年11月12日北京时间23时33分,欧洲空间局"罗塞塔"飞行器释放的"菲莱"探测器成功登陆彗星"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这是人类历史上的一项伟大创举,因而引起举世关注。那么,"罗塞塔"是怎样历经辗转抵达这颗彗星的?"菲莱"为什么要登陆彗星?彗星是一种什么样的天体?  相似文献   

2.
2004年,世界航天活动将继续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 首先,1月1日,飞行已久的美国星尘号探测器与怀尔德-2彗星顺利交会,并发回了非常有价值的彗星照片.欧洲还于3月2日发射"罗塞塔"彗星探测器,它预计于2014年11月与丘留莫瓦-格拉西梅利彗星相遇,并且会在该彗星上完成着陆.  相似文献   

3.
宇宙动态     
<正>彗星被太阳吞噬瞬间近日,太阳及日球层天文台拍到了克罗伊策掠日彗星与太阳"亲密接触"时被吞噬的画面。据悉,克罗伊策掠日彗星是数百年前解体的一颗大彗星的残骸,命名于德国天文学家海因里希-克罗伊策。  相似文献   

4.
古人认为彗星"来无影、去无踪",视它为恶兆。现在我们知道,能够幸运地看到某颗彗星,其实是"缘分"。鹿林彗星的轨道是双曲线,表示它一去不复返,只来一次,能够观测到它,运气真的很好。  相似文献   

5.
季江徽  田蕾 《科学通报》2015,(2):164-169
2004年欧洲航天局发射的"罗塞塔"轨道器经过10年飞行到达彗星67P/ChuryumovGerasimenko."罗塞塔"释放的菲莱探测器安全降落于彗星67P表面,成为首个在彗核表面着陆的探测器.着陆后菲莱开展了系列探测,顺利完成了主要的预定任务,并已传回彗星表面和浅层物质的分析数据.然而,登陆彗星后不久菲莱的主电池电量耗尽,且日照不足,太阳能电池无法支持其继续工作."罗塞塔"和菲莱拍摄的图像显示,彗星67P表面被毫米至米尺寸的表壤和碎石覆盖."罗塞塔"采集的彗星67P水蒸气样本的分析结果显示其水蒸气中D/H(氘氢比)约为地球海洋中水的3倍.探测小行星和彗星有助于揭示太阳系形成、地球上水的来源乃至生命起源的奥秘,还有助于减缓近地小天体灾害.虽然国内在彗星、小行星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但中国的小天体深空探测亦在推进之中.  相似文献   

6.
彗星的味道     
《知识就是力量》2014,(12):13-13
<正>随着罗塞塔号对"67P/楚留莫夫-格拉希门克"彗星的追踪,欧洲航天局的科学家们也探测出了如果你站在彗星上会闻到什么样的气味。此前,科学家们普遍认为,彗星在飞行过程中释放出来的只有CO和CO2,因此闻起来不会有什么特殊的气味。自从今年8月份以来,罗塞塔飞船上搭载的罗塞塔离子与中性粒子分析仪(ROSINA)便一直在利用它的两台质谱仪嗅探"67P/楚留莫夫-格拉希门克"彗星的"气味"。经分析发现,彗星气体的主要成分为氨、甲烷、硫化氢、氰化氢和甲醛——这正是臭鸡蛋、苦杏仁、酒精等会有的味儿。  相似文献   

7.
<正>最新研究显示,2019年人们在太阳系中发现的星际彗星"2I/鲍里索夫"有着不同寻常的成分构成。目前已知的这颗从另一个星系造访太阳系的彗星,为天文学家们将其与在太阳周围形成的彗星进行比较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机会。新的数据显示,这颗彗星含有大量一氧化碳——这可能是它  相似文献   

8.
<正>北京时间2014年8月6日17时06分,欧洲空间局的罗塞塔探测器进入了环绕67P/楚留莫夫-格拉希门克彗星(以下简称"楚-格"彗星)的轨道,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枚环绕彗星运行的探测器,罗塞塔在推特上很快跃升热门话题榜首位。耗资10亿欧元的罗塞塔为何如此火爆?它为什么要去探彗星?  相似文献   

9.
新知短信     
人类导演"关地大冲撞" 用核弹轰击小行星的设想早已提出,然而实现的则是用宇宙探测器撞击彗星。这是人类首次主动"攻击"一个宇宙天体。近日,美国航天局为寻找早期太阳系的冻结碎片,向一颗距地球1.3亿千米的彗星发射探测器,名为"深度撞击"的探测器发出的冲撞将在彗星表面撞出一个坑。  相似文献   

10.
国家航空航天局已经着手制定一项近期空间任务:把从四个不同彗星上收集的彗星的尘埃和气体的样品送回地球.美国的"取回多彗星样品"飞行将是美国首次广泛利用空间站回收能力的深空任务.在1995年至2005年期间,国家航空航天局空间站的回收能力可以做到把从D'Arrest,HMP,Giacobini-Zinner和Tempel-2彗星收集的物质取回来.  相似文献   

11.
美国东部时间7月4日凌晨1时52分,人类首次"炮轰"彗星成功,包括复旦学生穆林在内的56万名天文爱好者的名字深深地嵌入了彗星内核.  相似文献   

12.
前沿     
正世纪彗星ISON ISON彗星,又名C/2012 S1或"光科网彗星",属于掠日彗星,于2012年9月21日由俄罗斯国际科学光学监测网(International Scientific Optical Network,简称ISON)的成员维塔利·纳瓦斯基和阿特罗姆·诺维克诺克利用0.4米口径反射望远镜发现。发现时ISON彗星距离太阳约9.4亿千米,视星等仅为18.8,彗发直径为8",轨道位于木星之外,较难通过一般的天文望远镜进行观测。科学家通过对ISON彗星轨道进行分析,发现其与1680年大彗星的轨道接近,因此推测出它们是从同一颗更大的彗星分裂出来的碎片。  相似文献   

13.
<正>最近,通过研究"罗塞塔"探测器发回地球的67P彗星图像,科学家发现67P彗星的一些部位看起来很平滑,但其间分布着锯齿状悬崖和陨击坑。其中,67P表面的一座悬崖竟然高达800米,而这颗彗星本身的宽度只有4000米。在这座锯齿状高崖的底部,有直径达20米的巨石。67P彗星高崖的大小堪比地球上最高的海崖。但由于67P的引力很小,所以任何人哪怕是从67P彗星的崖顶纵身跳下,也不会怎么样。  相似文献   

14.
关毅 《自然杂志》2014,36(6):451-458
正飞行10年、距离地球5亿多千米、7小时成功着陆、工作60小时。作为第一个在彗星上降落的人类探测器,"菲莱"创造了历史。正如欧洲航天局局长让-雅克·多尔丹所说,这是人类文明的一大步,"我们的任务已载入史册"。彗星着陆器"菲莱"带着遗憾进入休眠欧洲航天局在几天里经历了大起大落:10年追星的"罗塞塔"探测器终于飞抵彗星"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并成功释放着陆器  相似文献   

15.
陈勇 《科学之友》2005,(17):32-33
美国东部时间7月4日凌晨1时52分(北京时间4日13时52分),在完成一系列高难度动作之后,美宇航局的"深度撞击"彗星撞击器终于成功击中坦普尔1号彗星的彗核表面,在太空中绽放出美丽的焰火,完成了人造航天器和彗星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就在这一片焰火之中,人类仿佛窥见了太阳系的儿时容貌.  相似文献   

16.
再见,菲莱!     
正2004年,欧空局向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彗星发射了"罗塞塔"号探测器。经过10年漫漫昼夜兼程,"罗塞塔"终于在欧洲中部时间2014年12日9时35分释放了"菲莱"着陆器,13日凌晨,"菲莱"成功登陆彗星"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可惜的是,就在不久前,菲莱主电池  相似文献   

17.
美国国家航空暨太空总署(NASA)"深度撞击"号宇宙飞船,在今年7月4日发射撞击器撞击"坦普尔1号"彗星后,不久前首度发表的细节分析显示,彗星是由易碎粉末结块组成,在部分天文理论家的眼中,其周围的碳分子就是孕育地球生命的种子.  相似文献   

18.
在2014年与一颗彗星会合,从而探索太阳系形成初期的奥秘,这是"罗塞塔"彗星探测器10年太空翱翔的最终目的.在此之前的漫长旅途中,"罗塞塔"也一直在工作.最近,它刚与小行星"斯坦斯""擦肩而过",并传回了清晰的观测图片.  相似文献   

19.
<正>早在我梦想成为一名科学家之前,我就很好奇为什么地球上会充满生命,而火星则是一个贫瘠、多岩石的"前哨站",金星被笼罩在一片稠密的大气层中。我在某个地方读到彗星是原因所在。当一颗挥发性的富含有机质的彗星撞击岩石行星后,就会产生与地球类似的环境。两颗彗星的撞击会产生一颗金星,没有彗星撞击的结果就产生火星。当然,这个理论远过于简单,无法解释不同的内行星形成方式的差别,但是至今还没有人足够近距离地探索过彗星,从而知道彗星如何会改变一颗行星的  相似文献   

20.
王守华 《世界科学》2004,(10):45-45
彗星理论研究先驱弗雷德·惠普尔于今年8月30日(星期一)在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城的一家医院辞世,享年97岁。他曾提出了著名的"彗星乃冰与尘埃冻结在一起的大团块"理论。他去世的噩耗是由哈佛·史密松天体物理中心宣布的,作为该中心的主任,他为之效力了近20个春秋。 1950年,惠普尔博士提出了他的"脏雪球"理论,用以解释为什么一些周期彗星所受到的拉曳力似乎大于地心引力,到达目的地的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