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以间苯二甲酸为原料,经多步反应合成了两种新型烷氧基偶氮苯-喹啉化合物5-[8-(丁氧基)喹啉-5-偶氮]-1,3-苯二甲酸二乙酯(5a)和5-[8-(辛氧基)喹啉-5-偶氮]-1,3-苯二甲酸二乙酯(5b),通过IR、UV-Vis、1 H NMR和MS等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利用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研究了目标化合物的反-顺异构化和发光性能.目标化合物5a和5b(2.0×10-5 mol/L的DMF溶液),在365nm紫外光照射下,400nm处的偶氮苯-喹啉结构K带π-π*跃迁吸收峰及267nm处芳香环的B带π-π*跃迁吸收峰逐渐减弱,光照6min后达到光稳态.目标化合物5a和5b(2.0×10-5 mol/L的DMF溶液)均以311nm光激发,分别在420,418nm处发射蓝紫色荧光.  相似文献   

2.
设计合成了两种二苯并噻吩醛腙化合物:2,8-二醛基二苯并噻吩-二苯腙(1c)和2,8-二醛基二苯并噻吩-(4,4′)-二溴-二苯腙(2c).用1 H NMR、IR、质谱和元素分析对它们的结构进行了表征.测定了它们在不同极性溶剂中的紫外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按照溶剂极性从小到大的顺序,化合物1c的最大吸收峰在三氯甲烷、乙酸乙酯、N,N-二甲基甲酰胺和二甲基亚砜溶剂中分别位于343、346、355和358nm,发射峰分别为424、428、445和451nm;化合物2c的最大吸收峰在三氯甲烷、乙酸乙酯、N,N-二甲基甲酰胺和二甲基亚砜溶剂中分别位于347、350、359和361nm,发射峰分别为421、426、437和453nm.  相似文献   

3.
以二噻吩并[2,3-b:3',2'-d]噻吩为原料,在无水无氧低温条件下经辛基化与偶联两个步骤,制备了5,5'二辛基-2,2'-联二噻吩并[2,3-b:3',2'-d]噻吩,总产率为11.3%.产物通过了核磁共振、质谱的表征.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确定了该化合物分子的晶体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尺寸:a=0.575 1(8)nm,b=0.725 1(10)nm,c=1.975(3)nm,α=93.502(15)°,β=90.393(16)°,γ=101.533(14)°:该化合物分子属平面型共轭分子结构,分子间存在π-π相互作用和S-S相互作用.此外,通过吸收光谱与荧光光谱对目标化合物的光谱性质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4.
为了进一步研究吡啶类化合物的晶体结构和固体及溶液的荧光性质,利用对甲氧基苯甲醛和2-乙酰吡啶为原料合成得到了3,5-二(4-甲氧基苯基)-4,6-二(羰基吡啶基)-1-(2-吡啶基)环己烯(C37H31N3O4,1),通过红外光谱、核磁氢谱和元素分析对其进行了表征。化合物(1)晶体结构属于单斜(Monoclinic)晶系,空间群为C2/c,晶胞参数为a=2. 941 61(6) nm,b=1. 115 04(2) nm,c=2. 193 15(5) nm,α=γ=90°,β=121. 863(2)°,V=6. 109 6(2) nm~3,分子内氢键是分子堆积的主要作用力。化合物1在室温条件下的固体荧光的激发波长为300 nm,最大发射波长为484 nm,并在531、579 nm等多处出现了发射峰,在DMF中的液体荧光的激发波长为315 nm,最大发射波长为370 nm,并且只存在一个发射峰,与固体荧光性质有很大差异,说明溶剂效应对化合物的荧光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对合成的两种二芳基乙烯类光致变色化合物1,2-双(2-甲基-5-(4-N,N-二甲氨基苯基)噻吩-3-基)全氟环戊烯(1a)和1,2-双(2-甲基-5-萘基噻吩-3-基)全氟环戊烯(2a)进行了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254 nm紫外光照射下,1a和2a的乙醚溶液均由无色变为蓝色,最大吸收峰分别为608和552 nm.在适当波长可见光照射下,均从有色态返回到无色态.此外,运用时间分辨UV-Vis光谱考察了这两种二芳基乙烯类化合物在溶液中的光致变色反应的动力学特征.1a和2a的闭环反应为零级反应,对应的开环反应属于一级.  相似文献   

6.
以2,4,6-三氯嘧啶、3,5-二甲基-4-羟基苯腈、4-氨基苯腈和氨水为原料,经过3步亲核取代反应,得到4-{6-氨基-2-[(4-氰苯基)氨基]吡啶-4-氧}-3,5-二甲基苯腈,2-芳基氨基嘧啶类化合物3.为了进一步研究化合物3的结构及生物活性,将其制备为盐酸盐(化合物4a)和硫酸盐(化合物4b),并经X-射线衍射单晶结构分析,研究了它们的晶体结构.采用荧光素酶法检测化合物抗HIV活性,结果表明该类化合物均表现出抑制HIV-1 SF33病毒株复制的活性.  相似文献   

7.
合成并表征了一个吡啶功能化1,4-二氮环庚烷(DACH)化合物[N,N'-双(吡啶基-2-亚甲基)-1,4-二氮环庚烷]的质子化高氯酸盐. 用X-射线衍射技术测定了标题化合物H4BPDACH·(ClO4)4·1.5H2O (1)的晶体结构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a=0.791 1(5) nm, b=1.269 5(9) nm, c=1.517 8(11) nm, α=104.448(13)°, β=102.383(13) °, γ= 92.159(12) °, V=1.435 2(17) nm3, Z=2. 化合物1的不对称单元中包含两个晶体学独立的[H4BPDACH]4+阳离子,其中DACH环均采取类似的船式构象,但两个侧臂吡啶环分别采取顺势和反式排列. 质子化NH基团和溶剂及阴离子之间存在多重氢键相互作用,这进一步稳定了此结构.  相似文献   

8.
采用溶液法合成铜的配位聚合物[Cu(MDNS)2]n(HDNS=3,5-二硝基水杨酸甲酯).研究表明,该化合物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c,分子式为C8H6N2O7.其晶胞参数:a=1.100 2(4)nm,b=1.123 3(4)nm,c=0.814 6(3)nm,β=107.970(6)°,V=0.957 7(6)nm3,Z=2,μ=1.233mm-1,Dc=1.893g.cm-3,F(000)=555,R=0.034 6,Rw=0.102 6.在标题化合物中,Cu2+离子由2个3,5-二硝基水杨酸甲酯的2个羰基氧原子和2个酚氧原子,以及另2个3,5-二硝基水杨酸甲酯的2个硝基氧原子配位,共同形成CuO6畸变的八面体配位构型.每一个3,5-二硝基水杨酸甲酯都同时桥联2个Cu2+离子,将化合物联结成二维网状结构的配位聚合物.  相似文献   

9.
水热条件下,以2,2'-联吡啶(2,2'-bipy)为结构导向剂,利用Ba(II)盐,硅钨酸与1-羟基-2-(3-吡啶基)亚乙基-1,1-二膦酸(H5L=(H4C5N)CH2C(OH)(PO3H2)2)反应,得到二维钡钨双金属膦酸配位聚合物{[Ba2(L-H)(H2O)2(WO3)]·H2O}n(化合物1).该化合物为单斜晶系,C2/c空间群,晶胞参数:a=2.305(2)nm,b=0.7310(5)nm,c=2.033(1)nm,β=93.160(7)°,V=3.420(4)nm3,Z=8,R1=0.0293,ωR2=0.0702.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其具有二维双金属无机层状结构.荧光测试结果表明,在236nm发射波长下,出现2个来自于膦酸分子内(λem=380.5nm,437.5nm)π*-π跃迁的荧光发射峰:λem=317nm,445.5nm.  相似文献   

10.
3-氨基香豆素及其衍生物是一类很有研究价值的化合物.文中以2,4-二羟基苯甲醛和N-乙酰甘氨酸为原料,通过Perkin反应合成3-氨基-7-羟基香豆素,分别与两种芳香醛基化合物3-醛基-7-N,N二乙基氨基香豆素和2,4-二羟基苯甲醛经缩合反应合成了2种新型的香豆素希夫碱化合物(4a和4b),并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紫外-可见光谱和荧光光谱等方法对化合物的结构、光物理性能和金属离子识别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4a和4b具有较弱的荧光;4a对Ni2+具有较好的选择性识别作用,有可能用作Ni2+比色探针.  相似文献   

11.
以间苯二甲酸为原料,经多步反应合成了1种新型烷氧基偶氮苯-喹啉化合物(E)5-[8-(十六烷氧基)喹啉-5-偶氮]-1,3-苯二甲酸二乙酯,通过IR、UV-Vis和1 H 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研究了目标化合物的反-顺异构化和发光性能.目标化合物(2.0×10^-5 mol/L的DMF溶液)在365nm紫外光照射下,398nm处的偶氮苯-喹啉结构K带π-π*跃迁吸收峰及267nm处芳香环的B带π-π*跃迁吸收峰逐渐减弱,光照7min后达到光稳态.目标化合物(2.0×10^-5 mol/L的DMF溶液)以312nm光激发下,在418nm处发射蓝紫色荧光.  相似文献   

12.
采用DMF为溶剂合成得到1,1'-二正丁基-3,3,3',3'-四甲基吲哚三碳菁,并利用IR、HNMR进行了结构表征.测定了该化合物的吸收光谱,其最大吸收波长为λmax=747.5nm,半峰宽为50.4nm,摩尔消光系数高达2.44×105lcm-1mol-1.  相似文献   

13.
采用DMF为溶剂合成得到1,1'-二正丁基-3,3,3',3'-四甲基吲哚三碳菁,并利用IR、HNMR进行了结构表征.测定了该化合物的吸收光谱,其最大吸收波长为λmax=747.5 nm,半峰宽为50.4 nm,摩尔消光系数高达2.44×105lcm-1mol-1.  相似文献   

14.
以1,3-甲基二硫基-二硫醇-2-硫酮(化合物1)和1,3-环戊烯二硫基-二硫醇-2-硫酮(化合物5)为原料,在P(OEt)3存在下,分别与1,3-二(氰乙硫基)-二硫醇-2-氧酮(化合物3)发生不对称偶联,得到了两个新型的不对称四硫富瓦烯衍生物(化合物6a和6b).对二者进行了熔点、IR、1H NMR、13C NMR、MS、EA等表征,解析了其晶体结构,并对它们的电化学行为做了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水热法合成了新型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C_5H_6N)_6P_2W_(18)O_(62).通过IR、UV、X线单晶衍射、X线粉末衍射、XPS、TG-DTA等手段进行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化合物属于单斜晶系,C2/m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2. 676 59 (18) nm,b=1. 397 21(8) nm,c=2. 080 32(15) nm,α=γ=90. 000°,β=102. 104(3)°,V=7. 606 9(9) nm~3,Z=4.紫外光谱显示,该化合物在259 nm和264 nm处有两组紫外峰;电化学测试表明,该化合物有四对氧化还原峰.(CCDC:1422987).  相似文献   

16.
摘要:通过Perkin类反应得到3个新的化合物 1,2 和3. 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仪测定个化合物1和2的晶体结构.实验表明:化合物1,(E)-2-{2'-[3'-(1'-乙酰基-吲哚)基]乙烯}基-8-羟基喹啉乙酸酯为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c,晶胞参数为:a=2.26566(9) nm, b=2.01990(8) nm, c=0.79445(3) nm, =90, =90.715(2) , =90, V=3.6354(2) nm3, Z=8, Dc=1.353 Mg/m3, =0.091 mm-1, F(000)=1552, R1=0.0526 and wR2=0.1409.化合物2,1-(1',1'-二乙酰基)甲基苯并噻吩为斜方晶系,空间群为Pccn,晶胞参数为:a=1.70116(8) nm, b=2.00171(8) nm, c=0.76628(3) nm, =90, =90, =90, V=2.60936(19) nm3, Z=8, Dc=1.345 Mg/m3, =0.251 mm-1, F(000)=1104, R1=0.0342 and wR2=0.0985. 本文报道了这2个化合物的晶体结构.化合物1、2和3的形成表明,在这类Perkin反应中,酸的存在将导致缩醛酯的形成,从而降低了缩合产物的产率.  相似文献   

17.
以二烷基亚磷酸酯和香豆素为原料,通过Atherton-Todd反应合成了3个新型含有磷酰基的香豆素类化合物,7-磷酰二乙基香豆素(2a)、4-甲基-7-乙酰氧基-6-磷酰二乙基香豆素(2b1)和7-羟基-4-甲基-6-磷酰二异丙基香豆素(2b2).单晶结构显示:化合物2a、2b1均为三斜晶系,P-1空间群,分子间有弱的π-π堆积,分子间主要靠范德华力紧密结合在一起.化合物2b2为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n,P=O的O原子和羟基氢原子之间存在分子间氢键,每一个分子分别与另外两个分子相连形成链状结构,由堆积图可以看到分子间有弱的π-π堆积,分子间主要靠范德华力紧密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18.
合成了双核有机锡化合物双(三邻氯苄基锡)哌嗪二荒酸酯.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这两个化合物的晶体结构.化合物晶体为单斜晶系,空间群P21/c,a=1.032(2)nm,b=2.569(5)nm,c=1.033(2)nm,β=115.22(3)°,Z=2,V=2.478(8)nm3,Dc=1.644 g/cm3,μ=1.536 mm-1,F(000)=1 224,R1=0.0453,wR2=0.084 3.在该化合物中,锡原子呈五配位畸变三角双锥构型.  相似文献   

19.
合成、表征了2个类似的含有4,5-二氮杂芴的二足配体L1和L2.配体L1和L2分别含有9-(2-羟基)苯亚氨基-4,5-二氮杂芴和9-(4-羟基)苯亚氨基-4,5-二氮杂芴.配体和Ru(bpy)_2Cl_2·2H_2O在2-甲氧基乙醇中回流反应得到相应的钌(Ⅱ)配合物[{Ru(bpy)2}_2(μ2-L1)](PF6)4和[{Ru(bpy)_2}_2(μ2-L2)](PF6)_4.对这2个配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发射光谱和氧化还原性质进行研究.这2个配合物的金属-配体核移跃迁(MLCT)吸收峰在443 nm,发射峰在580 nm.这2个配合物的循环伏安图显示在1.34 V有1个RuⅢ/Ⅱ的可逆氧化峰和3个基于配体的还原峰.  相似文献   

20.
以氯化钴和含氮羧酸配体2-(3-吡啶基)-1H-咪唑-4,5-二羧酸为原料,用水热合成法,通过控制温度、pH和反应物的配比等条件,得到了一个新的二维层状的配位化合物Co(HL)(H_2O)(H_3L=2-(pyridinium-3-yl)-1H-imidazole-4,5-dicarboxylic acid).用X射线单晶衍射、红外光谱和热重分析对该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属于正交晶系,P2_1空间群,晶胞参数a=0.6676(5) nm,b=0.8436(5) nm,c=1.7806(5) nm,V=1.0028(1) nm~3,Z=4,R_1=0.0403,wR_2=0.0818,该化合物对罗丹明B的光降解有一定的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