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9 毫秒
1.
目的探讨连续6个月太极拳运动干预对退休老年男性锻炼情绪、骨密度及部分生理指标的影响。方法通过亚洲骨质疏松自我筛查工具(OSTA)检出中高危人群,然后进行骨密度超声检查,根据检查结果选取骨质疏松老年男性受试者50例,结合受试者意愿,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5人。实验组连续进行6个月专业教练指导的太极拳运动干预。运动干预前后,分别测定两组受试者锻炼情绪量表评分、骨强度值、骨密度指数T值、血压和平衡能力。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运动干预后,活力激发和身心平静两个条目评分显著增加(P0.05),生理疲惫条目评分非常显著性增加(P0.01),骨强度值、骨密度指数T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收缩压出现显著降低(P0.05),睁眼和闭眼单脚站立时间显著增加(P0.05)。结论坚持长期太极拳运动可以显著提高受试者的锻炼积极性、产生良好的锻炼情绪、增加跟骨骨密度、降低血压、增强老年人的平衡能力,对预防老年跌倒性骨折,延缓骨质疏松进展有益。  相似文献   

2.
研究生心理障碍与体育锻炼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以人际障碍、消极情绪以及压力3个方面作为出发点,探讨研究生心理障碍与体育锻炼的相关性,旨在研究体育锻炼对研究生心理障碍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生心理障碍与体育锻炼显著相关(P<0.05),研究生中运动与非运动群体之间,人际障碍、消极情绪以及压力均存在非常显著差异(P<0.01);不同等级的运动量,对压力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而对人际障碍、消极情绪的影响均有非常显著差异;锻炼项目对于人际障碍以及压力的主效应不显著,但对于消极情绪的主效应显著.  相似文献   

3.
运用量表测试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慢跑与篮球项目的锻炼诱导情绪状况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显示,在生理疲惫和积极投入情绪维度上男女生具显著性差异,女生较男生易出现生理疲惫,男生较女生更积极投入;篮球锻炼诱导情绪总效益高于慢跑;二者在生理疲惫维度及积极投入维度方面具有显著性差异,篮球项目生理疲惫和积极投入情绪要显著高于慢跑.  相似文献   

4.
研究重度雾霾天气环境下运动对人体心肺机能的影响。在雾霾严重区域采样监测点周围任意选择20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常住居民作为重度污染运动组,选择20名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常住居民作为重度污染对照组,在空气质量好的城区采样监测点周围任意选择20名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常住居民低污染对照组,除重度污染运动需运动外,其他两组不运动。重度污染运动组体成分指标均显著优于高度污染对照组(P0.5)。重度污染运动组安静心率、脉搏压、心功指数和低污染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和重度污染对照组相比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收缩压显著高于重度污染对照组(P0.05)。重度污染运动组EDV、MVCF显著高于低污染对照组(P0.05),EDV显著高于重度污染对照组,MVCF非常显著高于重度污染对照组;MSER显著低于低污染对照组(P0.05);重度污染运动组每搏输出量和心率非常显著性高于重度污染对照组(P0.01),与低污染运动组无显著性差异;重度污染运动组射血分数非常显著性高于重度污染对照组(P0.01),显著高于低污染对照组(P0.05)。重度污染运动组运动后FVC、FEV1、FEF25%~75%、FEF、MVV与重度污染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他均无显著性差异。重度雾霾天气环境下运动对人体心肺机能具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以北京市普通中学的620名初三至高三学生为研究对象,本研究从学习过程焦虑、实验操作焦虑、作业考试焦虑和人际环境焦虑4个维度深入分析中学生的化学学习焦虑问题.采用多种统计学方法进行不同数据间的分析比较.结果显示:中学生化学学习焦虑整体处于较低水平,各个维度和总焦虑的得分率为44.34%~59.71%;4个维度两两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其中学习过程焦虑与作业考试焦虑相关性最高(r=0.702,P0.01);在年级差异上,与非毕业班相比,毕业班的化学学习焦虑程度较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64,P0.05);各年级的作业考试焦虑程度基本上高于其他3个维度的焦虑程度,除了高三作业考试焦虑与学习过程焦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年级的作业考试焦虑均与其他3个维度有显著性差异(F=8.160~16.599,P0.05);男、女生在化学学习焦虑及其4个维度上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学习成绩间学生的化学学习焦虑均呈显著负相关(r=-0.409~-0.201,P0.01).  相似文献   

6.
采用大学生专业承诺量表、成就动机量表对4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避免失败的动机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女生显著高于男生;大学生成就动机、避免失败动机在年级上差异显著;性别与年级的交互作用对避免失败动机有显著影响;大学生专业承诺中规范承诺和继续承诺维度存在显著性别差异;大学生专业承诺各维度在年级上差异显著;避免失败的动机与大学生理想承诺得分显著负相关(p<0.01),追求成功的动机与专业承诺的四个维度都存在显著正相关(P<0.01);大学生追求成功的动机对专业承诺及各维度有显著回归效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初中生身高、BMI等客观身体指标的现状、特点以及它们与身体自我的关系.方法:用黄希庭编制的身体自我量表测试615名初中生,同时测量其身高、体重.结果:男生的超重、肥胖检出率、身高、体重满意度及身体自我各维度均显著高于女生;初中生身高与身高满意度、运动特征、身材特征得分正相关(P0.01),高矮两组学生身高满意度、运动特征、身材特征均值差异显著(P0.01);初中生BMI与体重满意度、身材特征负相关(P0.01),正常、超重、肥胖3组学生体重满意度、运动、身材特征差异显著(P0.05).结论:身高、BMI影响初中生身体自我,因此,加强健康教育与体育锻炼,有助于提高初中生的身体自我意识,进而健全初中生的人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性别和年级差异。方法:测量工具为《一般心理健康问卷》及三个分量表。被试取自北京市近郊一所小学三至六年级的学生,共1 124人。结果:以心理健康的总分为因变量进行性别和年级的多元方差分析显示:性别与年级的交互作用不显著,而性别和年级的主效应显著。女生的自我肯定程度明显高于男生;三、五年级的自我肯定程度低于四、六年级,焦虑情绪高于四、六年级。结论: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显著的性别和年级差异,学校应该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护理本科生元情绪与社会适应性的关系,为护理教育者和护理管理者提供参考意见。方法运用《中文版特质性元情绪量表》和《社会适应性量表》对240名护理本科生进行调查。结果元情绪总分为(3.59±10.28)分,2009级为(3.61±10.54)分,2010级为(3.62±9.41)分,2011级为(3.56±10.96)分,元情绪在年级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级护理本科生社会适应性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元情绪的三个维度与社会适应性的七个维度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护理本科生元情绪能够显著影响其社会适应性,护理教育工作者应采取相关措施提高护理本科生的元情绪能力,加强对大一、大二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  相似文献   

10.
了解高校教师生活质量的特点和规律。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自制生活质量问卷,对河北省高校教师进行生活质量的无记名问卷调查。在1-5分的调查中,男女教师在生理和社会维度差异非常显著。男教师在生理维度得分显著低于女教师(p<0.01);社会维度得分男教师显著高于女教师(p<0.01);高校教师生活质量总分主要受总体健康水平、压力等级、生活能力、工作类型、住房条件、性别、职称等因素的影响。男女高校教师的生活质量存在一定特点,应进行针对性干预。  相似文献   

11.
研究递增负荷运动对运动员血睾酮及皮质醇含量的影响;随机选择某体育学院自愿参加本实验的大学生20名,将其划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令实验组受试者进行16 d、4个阶段的递增负荷跑步运动,每天运动1次,4次一个阶段,对照组不进行任何运动。第三阶段实验组体重、体脂百分比低于对照组,去脂体重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BMI、体脂百分比和体脂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实验组第三阶段体重低于实验前,差异非常显著(P0.01),体脂百分比、BMI、体脂百分比和体脂含量低于实验前,去脂体重高于实验前,差异显著(P0.05);第四阶段实验组各身体成分指标和对照组及实验前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和实验前相比,实验组受试者四个阶段血睾酮浓度逐渐降低,第三阶段较实验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第四阶段较实验前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组第三阶段血睾酮含量较对照组更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第四阶段也低于对照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组第一阶段唾液和血清皮质醇含量高于对照组和实验前,差异呈非常显著性(P0.01),第二阶段唾液皮质醇含量高于对照组和实验前,差异呈显著性(P0.05)。实验过程中随着负荷的逐渐增加,实验组血睾酮含量/皮质醇逐渐增加。递增负荷运动能够降低运动员血睾酮含量,使皮质醇含量先增加后降低,说明递增负荷运动能够使机体分解代谢保持平衡。  相似文献   

12.
为了考察篮球运动与初中生人格发展的关系,采用EPQ(儿童版)和自编中学生体育运动状况调查表对篮球特色学校和一般学校3个年级284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预备年级学生的组别因子在神经质上主效应显著,在精神质上主效应非常显著;初一年级学生的组别因子在精神质上主效应显著,差异主要来源于女学生;组别和性别在精神质上的交互作用显著,在其他因变量上的交互作用不显著;初二年级组别因子在各因变量上的主效应不显著,性别因子在外向性和精神质上的主效应非常显著.表明篮球运动对初中生人格的某些维度可以产生积极影响,影响程度随年级升高而降低,预备年级最高,初二年级最低.  相似文献   

13.
以探讨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完美主义人格特质的差异为目的,采用杨丽等(杨丽,梁宝勇,张秀阁,等.心理与行为研究,2007,5(2):139-144.)根据中国大学生情况修订的《近乎完美量表中文修订版》(APS-R)对西华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西华大学639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完美主义人格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大部分体育和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在完美主义人格量表各个维度及总均分的得分情况都处于中等水平;在秩序维度上,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差异显著,体育专业大学生得分显著高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得分(t=3.003,P0.01).2)男女体育专业大学生在完美主义量表的高标准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t=3.310,P0.01),男生高于女生;男女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在完美主义量表的各个维度及总分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男大学生在完美主义量表的秩序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t=2.267,P0.05),体育专业高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女大学生在完美主义量表的各个维度及总分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3)不同年级体育专业大学生在完美主义量表的差异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F=3.624,P0.05),具体表现为大二的得分低于大三的体育专业大学生;不同年级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在完美主义量表的高标准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F=6.812,P0.01),具体表现为大三的得分低于大一和大二的非体育专业大学生;体育运动对于人格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运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及数理统计法,对玉林师范学院学生的体育生活进行统计检验与分析,目的是了解大学生体育生活的现状,帮助他们积极参与体育活动,促进其体质健康水平,培养他们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结果表明:在体育消费行为上,男女生在购买运动服装方面具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而在购买体育类书刊、参加兴趣班培训的差异不显著(P〉0.05).在体育意识上,男女生在保持体重塑造体型方面具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而在缓解压力调节情绪和自我评价体质健康方面差异不显著(P〉0.05).在体育行为上,男女生参与体育活动的频度与形式具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参与体育活动的时间具有显著的差异(P〈0.05),而在参与活动的项目上各有不同.研究结论:大学生体育消费形式比较单一,参与体育活动的目的明确且具有多样性、能动性,具有较强的体育锻炼意识.  相似文献   

15.
采用心理测验方法,以扬州大学体育学院二、三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其主观锻炼体验进行问卷测量.结果表明:不同的性别和不同的年级,学生的主观锻炼体验不同,在心理烦恼和疲劳两个维度表现出显著的差异,即:(1)男生和女生在心理烦恼维度存在明显差异,男生的心里烦恼程度较女生严重;(2)二年级和三年级学生在疲劳维度有明显差异,三年级的学生的疲劳程度较二年级严重;(3)但在积极幸福感维度均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结论:主观锻炼体验对分析和培养学生的运动积极性、兴趣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体育与非体育专业学生健康体适能状况及其差异.方法:对比、分析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学生心肺适能多项指标.结果:体育专业学生肺活量指数明显高于非体育专业学生(P0.05);体育专业学生安静心率低,运动过程中心率变化幅度小、恢复快,心脏每搏功大,均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P0.001);两组受试者运动后收缩压变化明显,体育专业学生收缩压恢复更快(P0.001).结论:体育锻炼可提高人体的心肺适能,获得良好的健康体适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焦虑个体"热"执行功能的情绪Stroop效应.方法 采用情绪Stroop任务实验范式对筛选出的高、低特质焦虑被试(n=97)的"热"执行功能进行测量.结果 两组被试的消极词汇Stroop效应量差异显著(P<0.05),高焦虑组被试的消极词汇Stroop效应量显著小于低焦虑组;被试分类的主效应不显著(P>0.05),词汇类型的主效应(积极词汇与消极词汇)显著(P<0.05),词汇类型×被试分类的交互作用非常显著(P<0.01);简单效应分析表明,被试的情绪Stroop效应量在消极词汇水平差异显著(P<0.05),两类词汇的情绪Stroop效应量在低焦虑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在高焦虑组不显著(P>0.05).结论 焦虑个体的"热"执行功能下降,表现为焦虑个体的消极信息情绪Stroop效应反转,以及焦虑个体对消极信息的自动接近性与积极信息的回避性的倒置型热表征反应模式.  相似文献   

18.
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量表(EPQ)对福建省普通高校体育专业的大学生人格特征及所认可的体育教师教学风格类型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体育专业的大学生人格特征在精神质上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不同性别的体育专业大学生在神经质上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不同年级的体育专业的大学生在内外倾上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体育专业的大学生所喜欢体育教师的教学风格类型都是以整体型和激进型为主.  相似文献   

19.
研究不同类型运动对肥胖儿童脑功能变化特征的影响。将某地某健康减肥夏令营的儿童学员作为研究对象,选择30个中重度肥胖儿童,随机将其分成有氧运动组、抗阻运动组和安静组,给出各种指标及有氧运动、抗阻运动的实施方法;结果:针对体重、BMI、3处皮脂厚度和脂肪百分量,有氧运动组和抗阻运动组均非常显著低于安静组(P0.01),有氧运动组与抗阻运动组相比无显著差异;有氧运动组和抗阻运动组肥胖儿童的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安静组(P0.05),有氧运动组和抗阻运动组之间无显著差异;有氧运动组和抗阻运动组肥胖儿童的阅读速度和IMC值均显著高于安静组(P0.05),错误率低于安静组。有氧运动组和抗阻运动组之间无显著差异。和安静组相比,有氧运动组和抗阻运动组肥胖儿童认知功能测试指标均更优,其中,总应答数、完成分类数、正确率、概念化水平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错误应答数、持续应答数、持续错误数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其他指标无显著性差异,有氧运动组和抗阻运动组之间无显著差异;和安静组相比,有氧运动组与抗阻运动组额叶NAA、Cr、Cho水平更高,且具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NA A/Cr和Cho/Cr水平高于安静组,但无显著差异,有氧运动组和抗阻运动组之间无显著差异。有氧运动和抗阻运动能够改善肥胖儿童的身体状况、注意集中能力、认知与行为功能,对脑部额叶代谢下降的逆转起到积极的影响,两种类型运动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与积极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锻炼感觉量表》和《幸福进取者问卷》等对重庆市4所高校309名学生进行问卷施测。结果:最优尺度分析显示运动项目、锻炼时间和锻炼感觉对积极心理健康具有显著的预测效应(β=0.125-0.370),进一步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积极参与感、跑步等多个预测变量对积极心理健康维度具有显著预测效应(β=-0.108-0.385)。结论: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特点可有效预测其积极心理健康水平,在进行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指导时,需注意不同锻炼特点所产生的心理健康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